中國養子將失明 美國夫婦尋根望其看看親生父母

2021-01-14 中國青年網

被收養的中國小男孩

家人合影

一對美國夫婦領養了寧波失聰男孩,如今孩子又將失明,他們說——

  在孩子的世界一片漆黑前

  希望他能看一眼親生父母

  這對養父母說,不是想把孩子還掉,只是想讓他知道根在中國

  2012年,這個孩子在江北天水家園被發現,你有相關線索嗎「寧波失聰兒被美國夫婦領養後又將失明,能否幫他在失明前見生父母一面?」

  這是昨天下午,錢江晚報寧波城事收到的一則求助消息。提供線索的是一位寧波市民葉先生。

  葉先生說,今年11月底,一對美國夫婦是通過一位共同朋友聯繫上了他的,雙方進行了快一個月的郵件等方式交流。這對美國夫婦也向曾收留男孩的寧波市恩美兒童福利院發去了求助信。

  這位小男孩,先天失聰,2012年5月18日被人放在寧波江北區天水家園小區南門口。如果您有相關線索,請撥打本報熱線96068或者告訴本報官方微博@錢報寧波城事、錢江晚報官方微信。

  在養父母眼中

  失聰的他是最完美的兒子

  昨天,葉先生告訴錢江晚報記者,男孩的養父母目前在美國西雅圖。這一個月來,他們通過網絡等方式持續聯絡。在養父母的敘述中,這個叫龍淼的小男孩,像是上天賜給他們的禮物。

  淼淼是在2012年5月,被人在寧波江北區天水家園小區門口發現的。那時的他應該剛剛出生。隨後,孩子被送往寧波市恩美兒童福利院,經過檢查,小男孩先天失聰。那一年是龍年。後來,福利院給他取名龍淼。

  他在福利院生活了一年多。到2013年下半年,來自美國西雅圖的這對美國夫婦收養了他——養母Molly是名手語翻譯,養父也是失聰人士,孩子得到了非常好的照顧。

  養母Molly告訴葉先生,他們第一次在照片上看到淼淼可愛的臉龐,立刻愛上了他,把淼淼接回美國後,夫妻對他視如己出,也願意花一生去愛他,「他就是我們一直夢想的那個完美的兒子。」

  現在的淼淼三歲半了,很聰明,到美國不久就學會了手語,他會拼寫自己的名字,對閱讀也很有興趣。

  在養父母的心目中,淼淼聰明、有趣,還非常善良。每當他看到其他小朋友在哭的時候,他總是會過去安慰他們。他會做滑稽的動作逗他們笑,或是摸摸他們的背。

  「因為有像淼淼這樣的孩子,這個世界都變得美好起來。我和我丈夫非常期待去見證淼淼今後這一生能做出的成就。」養母Molly給葉先生發來的郵件中這樣寫到。

  一直到上個月,這對夫婦和葉先生聯繫時,他們的希望仍然是為孩子找到他的根(Root);他們說,有了根,一個亞裔的孩子在美國不會感覺孤獨。

  在孩子失明前

  希望他能看一眼親生父母

  尋根,畢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葉先生和大洋彼岸的聯絡,也一直持續著。直到這個月,一個消息打亂了他們的節奏。

  12月,養母Molly從醫生那裡得到噩耗,淼淼被查出患有罕見的先天性聾視網膜色素變性綜合症(Usher Syndrome Type IB),這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疾病,他可能很快便會雙目失明。

  按照美國醫生的說法,如果淼淼有兄弟姐妹也是失聰者,那這個疾病必定是遺傳性的,淼淼將在10歲左右開始慢慢看不見,20歲之前全盲。

  也是這個消息,讓養父母更堅定了尋找淼淼親生父母的想法,「不是反悔,不是要把孩子還給親生父母,而是希望在孩子失明前,至少能見親生父母一面。」

  另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當初淼淼被發現時,襁褓中留有親生父母的一封信,裡面提到淼淼還有一個哥哥,也是出生後聽力不好。養母Molly表示,如果這真是家族遺傳疾病,那這個孩子將來也有很大可能失明。

  而這一切,淼淼的親生父母現在或許還完全不知情。Molly希望儘快將這一信息告訴淼淼的親生父母,讓另一個孩子也能儘早得到治療。

  現有的這些線索

  能否實現他們的願望

  為了找到淼淼的親人,養父母方面提供了他們所能找到的所有信息:

  首先,淼淼被發現的時間:2012年5月18日;地點:寧波市江北區天水家園南門。不知是否有市民有印象。

  其次,根據淼淼的襁褓中留著的親生父母的信件,孩子的出生日期是2012年4月7日。不知寧波的醫護工作者們有沒有印象,當時接生過或者治療過這樣一個失聰的孩子。

  還有,根據信件內容,他們推測,淼淼的生父可能是來寧波打工的外地人(但這個信息尚不確定),文化程度不高,家庭條件也不好;另外,他們還有一個先天失聰的兒子,2004年出生,現在年齡應該是在11歲。

  當年,淼淼的親生父母在信中也說到了自己的難處:

  他們的經濟條件不好,在寧波打工,發現大兒子失聰後沒在小時候給他裝助聽器,等孩子六七歲時安裝後,又效果不好;醫生建議裝人工耳蝸,可他們的經濟條件實在無力支撐。

  到小兒子生下來,又是先天失聰;醫生說裝人工耳蝸最好的時間是1歲。於是,他們把孩子放在小區門口,希望能遇上好心人幫幫他們。

  這些碎片信息,能否讓淼淼找到他的親生父母,見上一面?如果您有相關線索,請撥打本報熱線96068,或者告訴本報官方微博@錢報寧波城事、錢江晚報官方微信。

  本報將持續關注此事。 (錢江晚報 段瓊蕾)

相關焦點

  • 父母是O型血親生孩子卻是A型血 DNA鑑定說了算
    孩子是不是親生的,只有DNA鑑定說了算  父母是O型、A型血  親生娃卻是B型血  按照醫學界的標準,雙方是否有親緣關係不能看血型,只有DNA鑑定說了算  昨日河南有了第一家國家級親子鑑定機構,其鑑定結果被50多個國家認可  河南商報記者 邢軍 實習生 宋潔  父母都是O型血,但孩子的血型卻是A型,孩子是他們親生的嗎?
  •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一個「望」字,寫盡了人們對孩子的期待;一個「誤」字,道盡了自己一生的遭遇。詩中幾處轉折,情味全在其中:世人望子聰明,我卻望子愚蠢,一轉折也;人聰明就該一生順利,我卻因聰明誤了一生,二轉折也;愚魯的人該無所作為,但卻能「無災無難到公卿」,三轉折也。蘇軾的牢騷全在這些轉折中。聰明反被聰明誤的出處就是宋•蘇軾《洗兒》:「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簡簡單單、直直白白的字面,猛然看使人覺得這人的水平有些那個似的。
  • 人皆養子望聰明
    我倒祈盼自己的孩子愚笨且莽撞,一生平順,無災無難,也能享受公卿的厚祿。 這首詩作於東坡先生被貶黃州期間。侍妾朝雲誕下一個男孩兒,東坡先生為這個男孩兒起名蘇遁。「遁」有「逃避、躲閃」之意,也是《易經》六十四卦之一,可見東坡先生對這個孩子的祝願,《洗兒詩》即為這個孩子而作。
  • 漫談中國傳統孝文化的起源
    1924年美國總統柯立芝表示支持設立全國性父親節的建議,1966年詹森總統籤署總統公告,宣布當年6月的第三個星期天為美國的父親節,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籤署正式文件,將每年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定為全美國的父親節,並成為美國永久性的紀念日。古代孝文化孝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長久以來被認為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源。
  • 1981年農曆六月出生,現居住在常熟的查積娣女士尋找江陰親生父母及家人
    因為當年爸媽領養我時就已經要四十多歲,所以近兩年他們都已經相繼離世,爸媽在世我沒想過去尋找我的親生父母,他們不容易我不想傷了他們的心!而今隨著年齡的增長,爸媽的離世,又有很好的尋親平臺,所以我就萌發了尋找我親生父母的想法,我別無他求,只為尋根,我就想知道我自己的身世,我的親生父母是誰?我是哪裡人?時過境遷,也許當初親生父母把我拋棄是有難言之隱的,我可以理解!
  • 親生父母高調尋得失散19年兒子後不相認 養父:或因孩子聾啞
    10 月 18 日,遠在上海的安徽籍劉義功夫婦求助記者,表達了尋找失散 19 年兒子的急切心情。新聞報導後第二天,他便接到了親生兒子在河南濟源的消息。事後,經警方 DNA 鑑定結果顯示,濟源承留鎮玉陽村的韓全欣為其親生兒子。然而,兩個多月過去了,劉義功夫婦卻遲遲未到濟源相認。對此,韓全欣的養父韓平軍表示氣憤。
  • 永恆不變的主題——親情,屬於父母和子女的地久天長
    屬於父母和子女的地久天長才剛剛開始。駐足下來,換一個溫情路線,從另一個緩緩流淌的堪稱悲傷逆流成河的情景下,摸索這顆顫動的心。在這部劇裡,關於親情的主題就是孩子了。無論是親生的孩子還是領養的孩子,都體現了對親情的無法分割。即使孩子消失了,沒有陪在身邊的可能性了,但父母永遠不會忘了他們,一直一直的惦念就是他們最樸實的表現。
  • 十萬個中國沒人要的孩子,讓美國人如獲至寶
    在國外視頻網站Youtube上有這樣一類視頻和中國有著密切的關係,當然它既不是用來抹黑中國的也不是吹噓中國的,而僅僅是有關而已,那就是那些到中國領養棄嬰的美國養父母所上傳的孩子的成長故事,用我們流行的詞彙,叫做「曬娃」。在美國時,我看過一些領養視頻,所以只要在搜索欄輸入「China」,youtube就會優先將相關視頻展示給我。
  • 人皆養子望聰明,蘇軾卻惟願孩兒愚且魯,這才是高境界的表現
    人皆養子望聰明,蘇軾卻惟願孩兒愚且魯,這才是高境界表現蘇軾作為凸顯宋代文學輝煌成就的傑出代表,在文、詩、詞三方面都留下了不少傳世的優秀作品。全文只有「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但願生兒愚且蠢,無災無難到公卿。」四句,語氣戲謔,基調反諷,非但不要求兒子能夠上進、聰明,還希望兒子能夠愚笨、安穩的度過自己的一生。古代的詩人,大多以詩教子,但這首詩中所表達的教育觀點和許多人截然相反。
  • 竇玉沛副部長接見愛之橋服務社尋根回訪家庭
    7月8日,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在民政部親切接見了由愛之橋服務社和美國浩德收養機構共同組織的來華尋根回訪團他說,看到被收養兒童在收養父母的精心照顧下健康、快樂地成長,他感到非常高興。他對收養父母對於中國孤殘兒童所傾注的真情關愛表示衷心的感謝,同時也希望被收養兒童不僅要牢記故鄉情、長大後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而且還要更好地學習和傳承中國文化。他表示:過去,中國政府打開國門,在全世界範圍內為孤殘兒童找尋最好的收養家庭;現在和將來,中國政府將繼續敞開國門,歡迎更多的收養家庭帶著孩子們來華尋根回訪。
  • 一個女嬰被人收養24年考上博士,親生父母登門認親,她怎麼抉擇?
    二、三口之家變父女兩口 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為了給晶晶一個更健全的生活環境,夫妻二人達成一致意見,隱瞞孩子身世,不告訴孩子,以免她為親生父母拋棄的事情而感到自卑。 其實,祁春蘭夫婦的收入並不高,祁春蘭因身患殘疾,沒有穩定工作,而丈夫肖重陽則在當地的紡織廠打雜。
  • 戊戌年尋根節將於6月9日在隨州舉行
    5月23日下午,省政府在漢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戊戌年世界華人炎帝故裡尋根節將於6月9日(農曆四月二十六)在隨州舉行。今年尋根節堅持繼承和創新,結合新時代要求,辦節主題上突出鮮明的時代性,內容和形式上更加豐富多彩和具有代表性,力爭把尋根節辦成海內外華人共享的文化盛會、共同的精神洗禮。
  • 「人皆養子望聰明」,蘇東坡為何反主流,希望兒子「愚且魯」?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我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這是蘇東坡經歷了很多政治風雨後的肺腑之談。剛剛經歷一場大磨難,蘇東坡「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一點不難理解。「公卿」還是要當的,只是希望「無災無難」而已;「愚且魯」是不要「聰明反被聰明誤」,大智若愚才是內核。不鋒芒畢露,就不會被「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一類悲劇選作主角。
  • 蘇軾經歷了什麼,才寫出「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比如「春江水暖鴨先知」,又比如他的這句「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春江水暖鴨先知這兩句出自他的一首名為《洗兒詩》的作品,全文如下: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這首詩寫於蘇軾為出生的兒子「洗兒」時,可謂表達了詩人極其複雜的思想感情。
  • 親生父母高調尋得失散19年兒子後不相認 河南養父:或因孩子聾啞而心生嫌棄
    10月18日,遠在上海的安徽籍劉義功夫婦求助記者,表達了尋找失散19年兒子的急切心情。新聞報導後第二天,他便接到了親生兒子在河南濟源的消息。事後,經警方DNA鑑定結果顯示,濟源承留鎮玉陽村的韓全欣為其親生兒子。然而,兩個多月過去了,劉義功夫婦卻遲遲未到濟源相認。對此,韓全欣的養父韓平軍表示氣憤。他懷疑,問題的原因在於劉義功夫婦得知了孩子為聾啞人而心生嫌棄。
  • 中國女孩被父母拋棄,卻被世界首富「收養」,或成百億富豪
    但很大一部分收養者是美國人。到目前為止,自1991年外國收養開放以來,美國家庭已經收養了超過10萬名孤兒,大多數美國家庭更願意收養中國女孩。其中最幸運的是一個來自長沙的女孩,因為她被世界首富貝佐斯收養。根據美國的繼承法,她也有權繼承遺產。從一個孤兒到一個女富豪,這無疑是極其幸運的。如果他的養女得到四分之一的財產,這位湖南女孩現在可以繼承450億美元。
  • 中國夫婦跑海外生子拿國籍,卻因疫情被困國外!坐吃山空!瘋狂求救!
    在2019年時, 一名中國籍女子就被控在美國加州經營「生育旅遊」月子中心, 教導中國孕婦欺騙美國入境當局,以獲得籤證赴美生子, 從而使孩子自動成為美國公民。
  • 親生兒子另有其人 是DNA親子鑑定惹的禍?
    親生兒子另有其人 是DNA親子鑑定惹的禍?視覺中國  實習記者 崔 爽  7月12日,重慶朱曉娟一家終於等來了河南省人民高級法院(簡稱「省高院」)的一紙道歉和經濟賠償。不久前,她被告知自己養了22年的兒子不是親生的。
  • 1990年前後成都兩歲男童被帶至江蘇 如今事業有成想尋根
    他留下自己一張八九歲時的照片,希望有好心人能提供線索,早日找到親生父母。↑孫先生八九歲的時候。結婚前才知自己是被領養的從此走上尋親之路孫先生20多歲才知自己是被拐賣的。當時,他正準備和女友結婚,向家裡要了戶口簿。無意間翻開老版綠色的戶口簿,上面清清楚楚寫明了他與父母的關係:領養。而家中姐姐與父母的關係是「父女」或「母女」。
  • 皇帝得了一個孫子,因為孫子太聰明,他將其收為養子!
    皇帝得了一個孫子,因為孫子太聰明,他將其收為養子!在古代,受儒家思想的影響,人們都是十分地注重倫理道德的。但是在唐朝,卻出現了一件奇葩的事情,有一位皇帝,看到自己的孫子十分聰慧,竟然將孫子過繼給自己做養子,這種情況也是令現代人十分不解。這位皇帝就是唐德宗李适,李适立李誦為太子。李誦是長子,立為太子以後也是十分苦惱,畢竟自己的父皇也不是那麼好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