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縱論天下事心繫社稷為蒼生

2020-11-29 大河網

    本報訊(記者劉洋)新聞人與詩人如何集於一身?我省著名詩人、省詩歌學會顧問李學洲用最新著作《空谷樵歌》給出了回答。3月25日,由河南電視臺、省詩歌學會、河南聖道文化投資集團主辦的「李學洲詩詞創作研討會」在鄭州舉行,省內外詩歌界、評論界、新聞界的專家、學者孫泉碭、吳潤彪、萬旭、肖建中、李亞白、孔祥敬、王耕、楊誠勇、項建新、瀟瀟、林彬、張鮮明、劉翔明、吳元成、王四朋、範昕、許玉霞、高炎等在充分研討詩人詩詞藝術的同時,也對詩人應當承擔何種責任、如何使詩歌脫離「小眾」進行了深入交流。

    由河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空谷樵歌》是李學洲繼《吟嘯煙雨》、《玉壺冰心》之後的又一部詩詞集。全書收錄了作者自2012年以來的詩詞新作1400多首,其中既有對時事民生的關注、對友情親情的詠嘆,也有對人世滄桑的感悟和對醜惡現象的鞭撻,再現了社會風貌和多彩生活。

    史詩、性情、情懷、率真……這些詞語是與會專家、學者對李學洲詩詞創作風格的集中概括。他們認為,從事新聞事業30餘年的李學洲筆耕不輟,以敏銳的新聞觸覺及時捕捉生活中的「詩眼」,懷著對國家、社會、人民、家庭的真感情「我手寫我口、我口表我心」。他的詩詞既有凡人瑣事,也有國際大事,更有對社會焦點、輿論難點的評論,新聞性、時效性極強,充分體現了詩人心繫社稷民生、愛憎質樸分明、思維開闊遼遠、行為放達隨性的風骨。在李學洲筆下,「詩是時事詩,是新聞詩,是民生詩,是生計詩,是雜文詩,是晴雨表詩,是風雲錄詩,是與時代同步詩」,用詩歌的形式為處於變革中的中國社會留下了珍貴的印記。

    正是由於這些詩詞「接地氣」,這種創新對於改變詩歌過於「小眾化」、增強詩歌的社會功能有著積極作用,而讓優秀詩作插上新媒體的翅膀也是詩人需要掌握的一項技能。與會專家認為,詩歌不應該只是簡單的紙和筆的關係,而應做到隨寫、隨讀、隨時上傳,讓詩歌在廣闊的網絡世界中展現獨特魅力。④4

相關焦點

  • 心繫社稷蒼生的吟誦
    ——李學洲先生詩詞集《玉壺冰心》問世  □鄭彥英(河南鄭州)    繼《吟嘯煙雨》之後,著名詩人、河南省詩歌學會顧問李學洲先生的又一部詩詞集《玉壺冰心》問世。他躬耘半生,做過軍人,做過官員,做過記者,其中,最讓他為之傾心並為之矢志不悔的,還是最後一種身份。在投身新聞界的三十載歲月裡,李學洲先生練就了媒體人獨特的脾性風格:心繫社稷民生,愛憎質樸分明,思維開闊遼遠,行為放達隨性。近年來,李學洲先生在繁忙的工作之餘,開始了古典詩詞的創作。
  • 社稷蒼生仍繫心-光明日報-光明網
    上個世紀60年代上半葉,光明日報社開展關於音樂舞蹈問題的討論,我作為剛剛拿起教鞭的青年教師,為這場討論寫了幾篇文章,責任編輯就是許兆煥。「文革」結束後,兆煥回廣東編《深圳特區報》。到了80年代初,我們在深圳見過一次面。後來雖陸續聽到關於兆煥的消息,卻有20多年未曾會面。去年秋天,突然接到兆煥電話,邀我赴深圳參加一個詩會。鵬城相聚,感慨萬千。
  • 尊崇·社稷·蒼生:泰山文化的形成與精髓
    從而形成「天下郡國,皆有東嶽廟」(張居正:《勅修東嶽廟碑文》。見《日下舊聞考》卷88,《郊垧》),「泰山之祠遍宇內」「泰山之祠遍天下」的格局(清聖祖御製《東嶽廟碑文》,見乾隆《畿輔通志》卷8;乾隆《御製東嶽廟重修落成碑記》,見《日下舊聞考》卷88)。 山川崇拜、巡守封禪祭祀、民間信仰,有其內在的聯繫,由此反映出的泰山文化體現著自然、社稷與蒼生之間的多重關係。
  • 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
    「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原系朱熹在詮釋《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時所講。這一名句論述了「民」「社稷」與「君」三種政治主體的輕重次序,孟子對此的裁斷斬釘截鐵、力透紙背。孟子所言的「君」,包括周天子與封建諸國的邦君,他們雖然威勢赫赫,但仍須以「天地」「社稷」為祭祀與忌憚的對象,除祭祀「天地」乃天子之禁臠外,天子、邦君皆須祭祀「社稷」,即土神與穀神。
  • 李白當官趣聞:我想「濟蒼生,安社稷」,你卻讓我當職業詩人?
    於是封李白為「翰林待詔」。翰林是皇帝的文學侍從官,這個官說大就大說小就小。說它大,是因為可以經常見到皇帝,說它小,是因為這個官不直接處理政務,只為皇帝起草一些文件,或者回答皇帝的一些諮詢,再就是給皇帝作些詩文,陪伴皇帝宴請出遊等等。但是沒有真才實學是進不了翰林院的。因此,翰林待詔也是相當令人羨慕的角色。
  • 原創|範公少小寄寺廟,進身社稷為蒼生
    耿耿赤子,以天下為憂樂;偉姿遺世,成就了他一代賢臣哲士的文與名。應天書院幸範公。他不以顏子簞食瓢飲為苦,以澗松挺拔自喻,勵志篤學。朱熹說範仲淹求學應天書院,「五年不曾解衣就寢,夜或錯怠,則以水沃面」,「往往膳粥不充,日昃始食。」飢則飢矣苦則苦,可他卻能克己遠離誘惑而埋頭詩書。作為同窗知府的兒子,實憐範仲淹粗食不飽,自家中為其帶去許多美食佳餚,卻遭範仲淹婉言相拒。
  • 這首宋詩七絕沒怎麼讀過,卻反映出了李清照心繫社稷的博大胸襟
    比如這首宋詩七絕,雖然知名度不高,但是卻反映出了李清照心繫社稷的博大胸襟。且看: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水通南國三千裡,氣壓江城十四州。 這首詩題目是《題八詠樓》,寫於李清照南渡在浙江金華避難之時。
  • 「社稷」一詞怎麼來的?扒一扒穀物背後的那些事
    喜歡看古裝劇的朋友們免不了會在電視劇中經常看到皇帝呵斥大臣:「卿等如此行徑,置朕的江山社稷與何顧?」亦或者是大臣們苦勸皇帝放棄某一個決定:「陛下,務必以黎明百姓、江山社稷為重啊」 不少朋友看到這個情節的時候往往疑惑:古時候國家和領土的概念模糊,古人用江河和山川來具象化地表示,大家是很好理解的。
  • 道德經解讀: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
    這話出自《道德經》第78章,它的原文是:【原文】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 正言若反。
  • 稷——社稷指國家,領域稷代表!
    稷——社稷指國家,領域稷代表! 飲食文化 稷別名粢米、傺米、糜子米。稷脫殼後即為高粱米。顏色有紅、白之分:紅者又稱為酒高粱,主要用於釀酒;白者用於食用。
  • 論顧城的詩歌
    論顧城的詩歌島由子顧城1956年生於北京,1993年在紐西蘭結束自己的一生,這期間留下了很多詩歌、散文、小說和繪畫。現在我們按年代順序來仔細閱讀他的作品,就會發現他詩歌中的語言經過幾次顯著的變化。或許已有很多讀者也發現了這個變化和顧城的詩歌論,尤其是他的「自我」論有密切的關係。
  • 社稷之花(上)
    社稷之花(上) 明代陳洪綬《玩菊圖》。壹稻花裡的家國安穩  社稷,是土神和穀神的總稱。社為土神,稷為穀神。社,與「土」本是一字,起源於原始時代的生殖崇拜;稷,即粟或黍屬,從西周開始被尊為五穀之長,與社並祭,合稱「社稷」。《左傳·僖公四年》:「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願也。」《漢書·高帝紀下》:「又加惠於諸王有功者,使得立社稷。」
  • 杜甫為諸葛亮寫的一首詩,最後14字成千古名句,年年入選中學課本
    三國亂世,諸葛亮出山助劉皇叔建蜀漢政權、定蜀都天下,其才華、品質皆為無數後輩所歌頌敬仰。歷史上為諸葛亮頌功名的不少,但卻有一人如唐朝詩人杜甫一般敬仰丞相大義。杜甫一生中為諸葛亮寫下二十首多詩歌,一言一句中皆是透露出對丞相深厚的懷念和崇拜之情。被譽為「詩聖」的杜甫在詩歌上成就自然不凡,而他為諸葛亮寫下的一首詩歌更是留下了14字的千古名句,至今為中學生所字字朗讀、品味。
  • 被誤解的三國「毒士」賈詡,並非禍亂天下,更多的是心繫百姓蒼生
    因其所獻計策或置人於死地、或陷亂於天下,因而也被後人冠之以「毒士」之名。 然而從魏晉直至唐宋時期,賈詡的道德都是為人所稱道的,《唐會要》更將其尊為魏晉八君子之首。那麼道德水準如此之高的賈詡,為何到了後世會變成了策動「文和亂武」,始終隱匿於帷幕之後的「毒士」形象呢?
  • 經典有聲 |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諸侯危社稷,則變置。犧牲既成,粢盛既絜,祭祀以時,然而旱乾水溢,則變置社稷。」——《孟子·盡心下》孟子說:「百姓最為重要,土谷之神為次,君主為輕。所以得著百姓的歡心便做天子,得著天子的歡心便做諸侯,得著諸侯的歡心便做大夫。諸侯危害國家,那就改立。
  • 俗語:兔子吃掉窩邊草,天下蒼生命難保!這種說法究竟是咋來的?
    兔子性格溫順,膽子很小,惹人喜愛,為陸棲動物種類,一般生活在荒漠以及荒漠化草原、熱帶疏林、乾草原和森林地帶。後來,經過馴養,一部分野生的兔子變成了家兔。兔子是一種很有靈性的動物,野生兔子寧肯到很遠的地方去覓食草料也從不會吃掉自己窩邊上的荒草。兔子這種不吃窩邊草的習性至今也沒有搞明白究竟是為什麼。
  • 江山社稷,」社稷「究竟是什麼?
    明代皇帝朱元璋為祭祀方便,把他們合在一處,稱「社稷壇」。現在北京中山公園的社稷壇,就是二神合一的祭壇。由於北京的社稷壇代表整個國家,所以壇上的封土有五種顏色,象徵著各地的土壤。外地的社稷壇,則根據所在地區,只用一種顏色。比如北方用黑土,南方用紅土等等。這些社稷壇,今天已經很難看到了。
  • 「桀宋」射天笞地斬社稷,您這不是看不起天下諸侯嗎?滅了
    戰國時期,宋國第三十四代君主膽大包天,竟然自立為王,稱為「宋康王」,也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讓宋國迅速強盛起來。稱王的同一年,宋康王東擊齊國得五城,南攻楚國佔三百裡地,西敗魏軍,這些都是同一年發生的。史書稱其為:戰國第七雄。君偃十一年,自立為王。東敗齊,取五城;南敗楚,取地三百裡;西敗魏軍,乃與齊、魏為敵國。宋康王的癲狂古語有云: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 你知道「社稷」是什麼意思嗎?
    」,來表示對天下所有權的擁有。3社稷從字面來看是說土神、穀神。因為古代君主為了祈求天下太平,五穀豐登,每年都要祭祀土神和穀神,所以社稷就成了國家的象徵,「社稷」一詞,專門用來代表國家。祭祀社稷壇古代帝王,自稱受命於天,將自己比作「天子」。古代,社稷祭祀是國家大典,每逢大事,天子就要舉行社稷大典。據古籍記載,天子祭祀,「為天下求福報功。以『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廣博,不可一一祭之也,故封土立『社』,『社』為『土地神』;穀物眾多,不可遍及祀,故封谷立『稷』,『稷』為『穀神』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