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
在一代代人接續奮鬥的徵程上
我們已走過千山萬水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同步推出「歷史上的今天」欄目
鉤沉那些已然過去的「今天」
啟迪新時代的奮鬥者今天「仍需跋山涉水」
在新徵程上再創榮光
1959年9月26日
發現大慶油田
1959年9月26日,對於新中國的石油工業來說,是個值得銘記的日子。60年前的這一天,松遼盆地沉睡千萬年的「黑色黃金」驚天一噴,大慶油田從此誕生。
中國是世界上發現和使用石油較早的國家之一。然而,積貧積弱的舊中國在石油勘探與開發上遠遠落伍。直到1959年大慶油田的發現,才讓共和國的石油工業挺起了脊梁,讓新中國一舉甩掉了「貧油」的帽子。
60年來,大慶油田累計生產了近24億噸原油,創造了連續27年年產原油5000萬噸以上的奇蹟。大慶貢獻的原油,與新中國的工業發展血脈相連;大慶第一代石油人「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邁精神,更是激勵後人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寶貴財富。
歷史上的今天還發生了什麼?
請滑動屏幕繼續閱讀
剩餘1340字
1983年9月26日,國產12.5萬千瓦火力發電機組成套設備,被上海市經委評為1983年度優質產品。上海生產的12.5萬千瓦機組,是我國電網中第一臺大型中間再熱火力發電機組。1969年首臺機組在上海吳涇熱電廠投入運行。
1980年9月26日,首架「運十」在上海大場機場成功首飛。
1978年9月26日,上海北部站投入使用,這是當時全國鐵路最大的零擔貨運站。
1954年9月26日,一屆全國人大批准了周恩來做的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個政府工作報告。全國人大第一次審議並批准政府工作報告,這成為各級人大監督政府工作的主要方式。
1958年9月26日,我國當時規模最大的重型工具機廠——武漢重型工具機廠已經全部建成並提前正式投入生產。這座由蘇聯幫助我國建設的、設備最新的重型工具機廠,能夠生產世界第一流的各種重型工具機。
1984年9月26日,中英兩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在人民大會堂西大廳舉行草籤儀式。
1987年9月26日,浙江省臨海市西洋鄉龍頭山上發現罕見的宋代摩崖石刻群。這處摩崖石刻遍布100米見方的龍頭山全山,約有四五十處。最有價值的是,崖石上鐫有北宋著名書法家黃庭堅的佛偈摩崖「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何無法時,法法何曾法」,以及書畫家米芾的「墨池」等手跡。
1987年9月26日,溝通中原與南北的一條新航線開航。洛陽機場位於洛陽市北11公裡處著名的邙山。機場佔地2400畝,機場跑道長2500餘米,可起落波音747、737等大中型客機。
1988年9月26日,奔馳在我國萬裡鐵路上,作為牽引能力的各種機車達1.2萬多臺,這使我國成為僅次於美國、蘇聯的世界第三大機車保有國。
1991年9月26日,首屆北京文物節揭幕。30家博物館文物節期間舉辦41項展覽,北京還首次開放了4條旅遊專線。
1992年9月26日,我國第一座以園林為專題的博物館——蘇州園林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全館佔地2000平方米,共分「園原」「園史」「園趣」「園冶」四個展廳,展示歷代古典園林的風貌。
1994年9月26日,全國首屆校對工作研討會召開。來自全國20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出版單位和6個中央級出版社的45位代表討論通過了《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校對研究委員會章程》,中國第一個校對專業學術團體宣告成立。
2000年9月26日,《大中華文庫》第一輯出版發行,這是我首次向世界系統介紹中華文明。漢英對照版《大中華文庫》遴選出100最具代表性的經典作品,上自春秋戰國,下迄近現代。第一輯包括了7種先秦子書和6部中國古典長篇小說。
2013年9月26日,我國建成的首條寒地地鐵在哈爾濱載客試運營。這一工程利用建於上世紀70年代的長10.1公裡的地下人防工程,於2008年9月29日破土動工。工程歷時5年。該列車突破了低溫條件下車輛安全穩定運行的技術難關,具備超強的防雪、抗寒性能,可在-38℃低溫環境下持續運行。
2013年9月26日,我國第一條連接海峽西岸和中部內陸腹地的快速鐵路——向莆鐵路開通運營。這標誌我國高速鐵路運營裡程突破一萬公裡,約佔世界高鐵運營裡程的45%,穩居世界高鐵裡程榜首。
1956年9月26日,東南亞條約集團的五個國家——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巴基斯坦的海空軍,在南中國海面上舉行演習。
1985年9月26日,兩名蘇聯太空人乘「聯盟T-13」號宇宙飛船返回地面。
1985年9月26日,亞洲「女飛人」烏莎奪得亞洲田徑賽女子一百米賽跑金牌。
1987年9月26日,第五屆太平洋地區柔道錦標賽開幕,中國參加女子6個級別的比賽。共有15個國家和地區參加這次錦標賽,全部都是太平洋地區柔道聯盟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