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高中生找到億萬年前古生物化石新品種

2021-01-09 東方網

原標題:重慶高中生找到億萬年前古生物化石新品種

  本網報導:愛鑽「牛角尖」的高中生 找到億萬年前的化石新品種

毛婧琦獲得了第八屆「重慶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殊榮。記者肖子琦 攝

  華龍網6月16日13時訊(記者 肖子琦)一個只有18歲的小姑娘,卻對億萬年前的事物特別感興趣。今年5月,市一中的高三學生毛婧琦憑藉她撰寫的研究論文《億萬年巖石中的地球故事——重慶海百合莖灰巖初步研究》,獲得了第八屆「重慶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殊榮。目前,這個剛剛「擺脫」高考的女生,正興致勃勃地等待著香港大學的面試。

  在同學們眼中,毛婧琦是個愛鑽「牛角尖」的人,沒把事情搞清楚絕不善罷甘休。可以說,毛婧琦關於「海百合」的論文,就是鑽「牛角尖」鑽來的。

  2011年,毛婧琦從電視裡了解到了一種始見於石炭紀的棘皮動物——「海百合」。「電視上說,這種動物比恐龍的歷史還悠久,多見於我市城口及貴州省等地。」這個話題激起了毛婧琦的興趣,可直到她把節目看完,也沒覺得自己對「海百合」有了清晰的了解。

  後來,她上網搜索,發現現有的研究也不算深入,「我決定自己去探個究竟」。

  毛婧琦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學校老師,經過研究,老師覺得這個課題可行,又幫她聯繫上了市自然博物館的研究人員。此後,大家共同組成了創新研究課題小組,專門研究「海百合」。

  2012年2月,毛婧琦隨市自然博物館3名研究人員一起赴城口,挖掘化石。「天下著大雪,上山的路都被雪埋了。」頭一次到實地挖掘化石,毛婧琦興奮的不得了,在城口縣旗杆山半山腰,就有當地村民勸說一行人不要再往山上爬。「我們都聽不進去,一心就想找到化石。」

  一路行走都很緩慢,從半山腰到山頂,數百米的路程走了好幾個小時。到了山頂,毛婧琦一抬頭,看到一塊突出的巖壁,刨開雪,竟然是真的海百合化石。「和我在博物館裡看到了很像,但又有些區別」。

  大家把這塊化石搬回博物館研究後才驚奇地發現,這又是一個新品種的「海百合」。據此,毛婧琦開始撰寫她的「海百合」論文。

  如今,儘管高考已經結束,毛婧琦還不敢和其他同學一樣,四處旅遊。「我等著香港大學的面試呢。」毛婧琦笑著說,她想填報的專業是「古建築保護與修復」。「我喜歡這個專業,等到了大學,或許還會繼續研究我的海百合。」

  夢想啟示:

  一個普通的18歲女生,卻熱衷研究億萬年前的化石。她和它,看似毫不搭邊,實則有夢相連。如今,她即將進入夢想中象牙塔的世界,在那裡,她的夢也將獲得新的啟程。

  (微博報料方式:網友可登錄騰訊微博、新浪微博或華龍微博「@華龍網原創新聞」提供新聞線索)

毛婧琦赴城口探尋海百合化石。 圖片由本人提供

  儘管高考已經結束,毛婧琦還不敢和其他同學一樣去旅遊。「我等著香港大學的面試呢。」毛婧琦說,她想填報的專業是「古建築保護與修復」。

  這個市一中的尖子生,似乎對「過去」的事物特別感興趣。她撰寫的研究論文《億萬年巖石中的地球故事——重慶海百合莖灰巖初步研究》,因對億萬年前的古生物有了進一步的研究,而獲得第二十七屆重慶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今年5月,她又獲得了第八屆「重慶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殊榮。

  在同學們眼中,毛婧琦是個愛鑽「牛角尖」的人——沒把事情搞清楚絕不善罷甘休。可以說,毛婧琦關於「海百合」的論文,就是鑽「牛角尖」鑽來的。

  2011年,毛婧琦從電視裡了解到一種始見於石炭紀的棘皮動物——海百合。「電視上說,這種動物比恐龍的歷史還悠久,多見於我市城口及貴州省等地。」這個話題激起了毛婧琦的興趣,可直到她把節目看完,也沒覺得自己對「海百合」有清晰的了解。

  後來,她上網搜索,發現現有的研究也不算深入,「我決定自己去探個究竟。」

  毛婧琦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學校老師。經過研究,老師覺得這個課題可行,幫她聯繫上了市自然博物館的研究人員。此後,大家共同組成了創新研究課題小組,專門研究「海百合」。

  2012年2月,毛婧琦隨市自然博物館研究人員一起赴城口,挖掘化石。

  「天下著大雪,上山的路都被雪埋了。」頭一次實地挖掘化石,毛婧琦興奮得不得了。但因為天氣惡劣,在城口縣旗杆山半山腰,就有當地村民勸說一行人不要再往山上爬。「我哪裡聽得進去嘛,一心就想找化石。」

  一路行走都很緩慢,從半山腰到山頂,數百米的路程走了好幾個小時。到了山頂,毛婧琦一抬頭,看到一塊突出的巖壁,刨開積雪,竟然是海百合化石。「和我在博物館裡看到的很像,但又有些區別。」

  大家把這塊化石搬回博物館研究後才驚奇地發現,這是一個新品種的「海百合」。據此,毛婧琦開始撰寫她的「海百合」論文。

  寫論文時,毛婧琦的專注勁兒,又讓同學們驚嘆了一回。「至今,大家都還喊我的綽號——『海百合』。」毛婧琦笑著說。

  夢想啟示

  刨根問底的幹勁是實現夢想的翅膀

  毛婧琦的成績優異,是學校裡考清華、北大的苗子。高一年級時,她的父母曾擔心,參加創新研究課題小組,探索「海百合」的奧秘,會分散她的精力而影響學習。

  「後來我們一想,學校都敢於鼓勵這樣一個優秀苗子去參加課外活動,我們家長應該信任學校、信任孩子。」毛婧琦的父母說,正是這份信任,讓女兒收穫頗多。

  事實證明,這次課題,並沒有耽擱她的學習。高中3年,毛婧琦的成績一直保持在年級幾十名以內。而對於毛婧琦自身來說,對於任何感興趣的事,她都有刨根問底的幹勁,憑藉著這份幹勁,她找到了「海百合」化石新物種。她鑽「牛角尖」的精神,就是助她實現夢想的翅膀。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

相關焦點

  • 盤點中國著名的古生物化石群
    地質學家通過幾百年的努力,發現了大量遠古生物留下的蛛絲馬跡——化石,靠著人類豐富的想像力,還原出顯生宙以來5億多年生生不息的過往。那些大量不同物種化石堆積在一起的地方就被稱為古生物化石群。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也發現了許多世界著名的古生物化石群。
  • 貴州關嶺:古生物化石保護的「劫」與「難」
    在地下蘊藏著豐富的魚龍、海龍、海百合、鸚鵡螺等古生物化石而聞名世界的新鋪,盜挖盜採、走私販賣化石,曾經是常態。從2003年開始,關嶺縣持續加強對保護區內的古生物化石保護,持續打擊盜挖盜採,收繳魚龍、海百合等珍貴古生物化石上萬塊。然而,由於資金和基礎設施的缺乏,收繳的大量古生物化石保護和處理也成為難題。
  • 海百合化石、魚龍化石、恐龍蛋…… 約起來!家門口看珍稀古生物化石
    鎮館之寶——魚龍化石古珊瑚化石魚群化石  唯美的海百合化石、震撼的魚龍化石,還有萌萌噠的恐龍蛋……這些奇特的古生物化石你見過沒?記者昨從廣陵區獲悉,為了延伸我市「古巷遊」內涵,廣陵區正在醞釀用空置的鹽商老宅打造古生物化石、漢代、唐代、清代等四大博物館,讓「古巷遊」變得更有「看頭」。昨天,古生物化石博物館正式對市民免費開放,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 探訪2.2億年前古生物「王國」
    這個看似普通的山村其實藏著一個2.2億年前古生物「王國」——位於貴州省安順市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新鋪鎮臥龍村的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其為世界上第一個以展示2.2億年前(晚三疊世)海生爬行動物和海百合化石為特色的國家地質公園。
  • 利益驅動古生物化石盜採 記者揭京城市場黑幕
    而就在幾天前的8月25日,《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經國務院第123次常務會議審議原則通過。條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其管轄的其他海域從事古生物化石的發掘、收藏、進出境等活動以及法律責任等進行了法律規範。禁止個人從事珍貴化石挖掘和交易。但在北京十裡河奇石花卉市場,古生物化石卻堂而皇之的出售。
  • 聖潔之花:海百合古生物化石
    距今2.2億年前,這些生物生活的海灣中的海水,可能受淡水注入而出現間歇性淡化,並導致生物原來賴以生存的海洋環境出現間歇性缺氧,發生生物集群死亡並埋藏成為化石集群。 關嶺三疊紀生物群遺蹟以海相爬行動物為特色,如魚龍、幻龍、海龍和盾齒龍等,與之共生的化石類別有海百合、魚、菊石、雙殼類和植物等,化石種類豐富,保存完整精美。
  • 山東棗莊發現長500米的古生物三葉蟲化石分布帶
    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文物普查隊近日在當地水峪村海拔三百米的山坡上,發現一處長五百米、高五米的古生物三葉蟲化石分布帶。圖為新發現的古生物三葉蟲化石。三葉蟲屬古生節肢動物,屬三葉蟲綱,生於寒武紀(6億年)海底,至奧陶紀(4.5億年)最盛,「三疊紀」晚滅絕(1億8千萬年)。山東省浙蒙山區的三葉蟲化石分布很廣,費縣、平邑縣等地均有發現,此次發現的三葉蟲化石蟲體長約0.5釐米至4釐米之間,體型多為橢圓形,體態勻稱,各器官清晰可見,栩栩如生,對於研究棗莊市古代地質構造以及古生物科學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和意義。
  • 美國無償歸還93箱走私到美的中國古生物化石(圖)
    晨報訊 93箱、重達14噸的被走私到美國的中國古生物化石由美方無償返還我國。昨天,北京自然博物館專家開箱驗收文物時痛惜地發現,至少有一箱海百合化石已嚴重受損。  這多達110餘件的古生物化石是美國無償返還中國最大的一批古生物化石,化石中最珍貴的是一條大約4至5米長的比較完整的貴州魚龍,它是大約3億年前生活在中國貴州海洋(當時貴州高原還是汪洋大海)的一種特有海生物,此外還包括10條貴州龍、少量的古哺乳動物的牙齒和魚類化石以及產自我國貴州的海百合等。
  • 遠古的記憶-黑龍江古生物化石(伊春地區之嘉蔭恐龍)
    恐龍是小學生都知道的神秘古生物,它們生活在2.2億年前-6500萬年前(三疊紀-侏羅紀),統治地球長達1.5億年之久,在6500萬年前突然在地球上消失了,其消失的原因有多種說法,有人推斷是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的,有人認為是火山噴發造成的......不一而足,但如果它們一直生活下去,可能地球上就沒有人類什麼事了
  • 家門口看珍稀古生物化石 日照海百合化石展覽館開館迎客
    一樓展覽區主要展示的是海百合化石、貴州龍化石展館內陳列著各種古生物化石恐龍蛋化石大眾網日照7月31日訊(記者 李婷)  唯美的海百合化石、震撼的魚龍化石,還有萌萌噠的恐龍蛋……這些奇特的古生物化石你見過沒?
  • 世界最大的海百合化石將呈現世人面前
    新華網貴陽9月1日電(記者張藝)世界上最大的海百合化石將於9月28日在貴州省安順市關嶺縣境內的國家地質公園向公眾展示。  海百合是一種高等無脊椎的棘皮動物,以吸食海洋微生物為生,因其形似百合花而得名。它屬於從無脊椎動物向脊椎動物演化的一種過渡動物類型,其化石不僅儲存著豐富的古生物科學信息,而且揭示了遠古時期海洋古地理環境。
  • 「化石獵人」情牽億年海百合
    我國是世界上少有的古生物化石資源豐富、種類齊全、分布廣泛的國家之一。由於我國專門研究古生物化石的專家相對少,因此被稱為「化石獵人」的「半專業化」地質考古愛好者尤為重要。 貴州省六盤水市的「化石獵人」李剛,從事古生物化石修復已經20多年,擅長精修貴州大山裡的一種珍貴化石——海百合。
  • 《旅遊地學新視野》之六|聖潔之花:海百合古生物化石
    距今2.2億年前,這些生物生活的海灣中的海水,可能受淡水注入而出現間歇性淡化,並導致生物原來賴以生存的海洋環境出現間歇性缺氧,發生生物集群死亡並埋藏成為化石集群。關嶺三疊紀生物群遺蹟以海相爬行動物為特色,如魚龍、幻龍、海龍和盾齒龍等,與之共生的化石類別有海百合、魚、菊石、雙殼類和植物等,化石種類豐富,保存完整精美。其中海百合是這一時期具有代表性的生物,大約生活在二億四千萬年前。
  • 巴彥淖爾發現距今3.2億年前的珍貴化石!
    2020-12-30 10:27:17 來源: 烏拉特前旗融媒體中心 舉報   2020年9
  • (視頻)恐龍蛋化石、猛獁象牙化石、珊瑚化石、鸚鵡螺化石、菊石...
    6月11日,深圳海關向廣東省自然資源廳移交罰沒古生物化石142件。該批古生物化石包括恐龍蛋化石、猛獁象牙化石、珊瑚化石、鸚鵡螺化石、菊石化石等多個類別。其中恐龍蛋化石2個、鸚鵡螺化石1個、菊石化石10個屬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其餘屬一般古生物化石。
  • 男子江中遊泳撿到3億年前珊瑚化石(圖)
    成都理工大學,一名工作人員在觀看化石上的紋理。  最近,一塊石頭闖進了成都市民王加林的生活。  經過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副館長劉建鑑定,王加林的石頭的確是個寶貝,它形成於3-4億年前。昨日,經成都理工大學古生物專家王教授最終鑑定,該化石是泥盆紀時期的珊瑚化石。  8月中旬,王加林和朋友一起到崇州市文井江遊泳。水性不錯的他潛到了3米多深的水下,恍然間在江底發現了一塊特別的石頭,「遠遠看上去,與其他石頭不同,上面有一些白色紋路。」
  • 這些古生物的長相如此奇葩,要不是留下了化石,否則沒人相信
    人類認為,鯊魚是海洋中最大的掠食者,除了它們兇猛的外貌和強大的攻擊能力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在鯊魚出現至今的數億年中,它們的外貌從未發生過根本的改變,這足以證明鯊魚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如何。但是事實上,鯊魚並不只有一張臉,科學家們在研究古生物化石時,發現了一種外貌怪異的鯊魚,儘管它的整體外形與普通鯊魚差不多,但它的嘴上卻不可思議地長著一個「旋鋸」。旋齒鯊魚的英文名字叫 Helicoprion,由兩種意思組合而成, Helico在古希臘語中是「螺旋」的意思,而 prion則代表鋸齒,鋸齒後的意思是螺旋鋸。
  • 海百合化石 稀世國寶
    但如此珍稀的古生物化石,確不是用價值可以衡量的。廣東省廣東博物館於2010年開館,館內珍藏了一塊海百合化石,高3.2米,寬2.6米,作為鎮館之寶。據館內相關工作人員透露說這件碩大的海百合化石是館內最珍貴的一件展品,估計價值約為8千萬元。
  • 海百合化石有哪些
    石炭紀開始於3.54億年前,結束於2.92億年前。海百合具多條腕足,表面有石灰質的殼。身體形態酷似盛開的百合花,不但有的花蕾,還有挺拔的根莖。海百合有一個類似植物莖一樣的柄,柄上長著端羽狀的觸手,也叫腕。這些觸手很像蕨類的葉子,因此人們常常將其錯認為植物。海百合化石是稀有的古生物化石標本。
  • 陝西寧強現五億年前海百合化石 石頭裡有圖案
    在寧強發現的古生物化石  有人在寧強縣漢源鎮一座山上開山取石時,意外發現了一種奇怪的石頭,經地質專家勘查後確定,這些石頭是距今五億三千萬年的古生物化石。  據古生物化石研究者韋炳華介紹,這些石頭是古生物化石,是前不久在開山破石時發現的,經地質專家勘查後確定,這些古生物化石屬於珊瑚巖,名叫海百合化石,雖然它取了一個植物的名字,可在當時它可是一種低等級海洋動物。  韋炳華說,他查閱了大量資料,推斷這些珊瑚巖是五億三千萬年前,寒武紀的標準化石,屬於軟體無脊椎浮生物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