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沿用了幾百年的春節,為何與公曆元旦,變成了同一天?

2021-01-09 轉瞬間落日殘煙

今天是農曆大年初四,很多朋友仍在忙著走親訪友,還有一些人已經踏上了外出工作之路。不管怎麼說,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各地的人們都渴望團圓。其實在世界各國中,除了中國以外,日本、韓國、越南等國家也過春節。可是日本的春節非常特殊,因為日本的春節不是大年初一,而是元月一號,也就是元旦的那天。那麼,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一、日本曾經沿用了幾百年的農曆春節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對周邊各國擁有很大的影響力,包括日本、韓國等國家,在各方面都有中華文化的印記。日本原本是一個落後的島國,在中國處於東漢時期的時候,日本還處於奴隸制社會的初期。當時,日本派遣使臣前往漢朝,漢朝皇帝賞賜的漢倭奴王金印,至今都是日本的國寶之一。由於國內的自然環境比較惡劣,日本一直渴望進行擴張,擴張的目標就是半島地區。在隋唐時期,日本與中原王朝發生了嚴重的衝突,見證了中原王朝的強大。在此之後,日本開始不斷的派遣遣唐使,向中原王朝學習各方面的制度。這段歷史被稱為大化革新,日本從經濟、建築、文化、服飾等方面學習中原王朝。中國的漢字和漢服開始傳入日本,日本在此基礎上,逐步發展出了自己的文章和服飾,但都屬於衍生品。

除了這些,日本還採用了中國的農曆。既然採用了中國的傳統曆法,自然需要使用中國一系列的傳統節日。根據記載,早在宋朝時期,鄰國日本已經出現了過春節的記錄。當時,日本沿用了春節、中秋、端午等風俗,而且與中國的過節模式非常接近。其實在古代社會,越南王國、朝鮮王國、琉球王國等政權,都沿用了中原王朝的節日。直到現在,越南仍有過年貼春聯的習俗。從宋朝開始截止清朝統治的後期,日本度過了最少800多個春節,在自身的歷史中留下了重重的一筆。眾所周知,從1840年開始,西方列強開始不斷的侵略清朝。其實,日本的情況也好不了多少。美國、沙俄等國家先後染指日本,日本也面臨著統治危機。不過,日本的反應非常快,日本迅速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統治,年輕的明治天皇大政奉還,日本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二、日本的春節開始採用公曆計算

在清朝同治皇帝在位時期,日本開始了著名的明治維新,從軍事、經濟、法律等方面向西方國家學習,日本開始了脫亞入歐的歷程。西方各國採用了公曆,與中原採用的農曆截然不同。為了更好的與西方國家接軌,日本廢除了沿用已久的農曆,開始採用公曆。但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出現了,春節等傳統節日在日本已經生根發芽,接近千年的傳承無法迅速斷絕。因此,日本改變了春節、中秋等節日的時間。由於採用了公曆,元月1日成了日本的春節。目前,日本的大部分地區都採用了元月1日為春節的模式,這一天被稱為新正。但衝繩、北海道等地則仍然沿用農曆春節,這一天被稱為舊正。由於我國同時採用了農曆和公曆,我國人民得到了元旦和春節兩個假期。

雖然日本的春節調整到了元月1日,但是很多傳統習俗是無法改變的。日本春節的很多習俗,與我國非常接近,例如吃年夜飯、打掃房子、撞鐘祈福、祭祖等等。在過春節之前,我國有「二十四,清庭院」的說法,在日本也差不多,大家會把家裡打掃得乾乾淨淨。由於上班節奏很快,很多日本青年和父母並不住在一起。在春節的時候,父母會準備豐盛的年夜飯,與自己的子女們分享。大部分日本人都信奉佛教或者神道教,在12月31日晚上,很多日本人會來到寺院撞鐘祈福,祈求自己家庭和睦。到了元月1日,日本人會穿上和服,進入墓地或者各種神社,祭拜自己的祖先。在我國的春節中,也就過年祭祖和給長輩磕頭的風俗。在這些方面,兩個國家非常接近。唯一的差別是:日本人穿著和服,而我們則沒有自己的傳統服飾。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自己能夠穿著漢服行走於城市,但穿回老家需要很大的勇氣。

相關焦點

  • 洋旦•春節•元旦
    人們為了紀念舜,就把舜祭告天地和堯帝之日當作一年的開始,即元旦,即農曆新年。」[2]「民國2年(1913)7月袁世凱下令以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放假一天,自次年開始施行。」[3]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沿用民國的公曆、春節。
  • 農曆元旦明明還沒入春,為何被稱為「春節」?
    農曆正月初一春節,即農曆新年,是我國和全球華人一年之中最重要的節日。一直受我國文化影響的周邊國家,如漢字文化圈的韓國、朝鮮和越南等國也將農曆新年視為一年最重要的日子。春節在公曆的1、2月份,以我國的氣候,除南方極少數地方外,大部分地區還處於冬季,有的地區甚至還處於零下冰凍天。那麼,為何將處於冬季的農曆新年取名為「春節」呢?
  • 元旦與春節的來歷:農曆元旦被官方易名為「春節」
    現在所謂農曆年的春節,歷史上稱為「元旦」;而現在過的「春節」,古代是沒有的,是民國政府創造的。這種情況已經近百年了,我們都習慣了,以為古來如此。  俗話說:「習慣成自然。」現代科學證實,人要養成一種習慣,只需21天,何況百年?  人類歷史上的一切文化都是人創造的,不過有的能找到源頭,有的找不到。
  • 為什麼公曆一月一日稱為元旦? 元旦的由來
    為什麼公曆一月一日稱為元旦? 元旦的由來時間:2017-01-01 13:25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什麼公曆一月一日稱為元旦? 元旦的由來 元旦的元,指開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數之始稱為元; 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陽,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線。
  • 「元旦」趣談:春節、新年日期如何確定?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1日電(記者 上官雲)今天是1月1日,很多國家都稱呼這一天為元旦。它代表新一年的開始,在人們心目中是個歡快的節日。有意思的是,在中國古代,「元旦」原本指的是現在的農曆春節,還有「端日」、「元正」等稱呼。而「春節」、「新年」以及「元旦」等名稱和日期的確定,也經歷了一個比較長的演變過程。古代「元旦」二字有啥含義?
  • 「元旦」趣談:春節、新年日期是如何確定的?
    今天是1月1日,很多國家都稱呼這一天為元旦。它代表新一年的開始,在人們心目中是個歡快的節日。 有意思的是,在中國古代,「元旦」原本指的是現在的農曆春節,還有「端日」、「元正」等稱呼。而「春節」、「新年」以及「元旦」等名稱和日期的確定,也經歷了一個比較長的演變過程。
  • 「元旦」一詞系中國「土產」公曆「元旦」只有「65歲」
    > 新華網天津1月1日電(記者周潤健)1月1日,標誌著新一年的到來,人們習慣將這一天稱為「元旦
  • 到底是元旦快樂還是新年快樂?元旦是中國傳統還是西方舶來品嗎?
    公曆的1月1日這天是元旦,這已經是公認的事實,在這一天人們都會相互道一聲元旦快樂,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元旦快樂變成了新年快樂,這讓很多人非常的不適應,還有些年輕人和小孩子就直接有點分裂了,到底哪個才是新年,如果按照隆重程度來說的話,那肯定是陰曆年更像新年,但如果按照我們平時工作生活用的日曆來說,1月1日的確也是新的一年的開始,而且用的是元旦這麼富有中國古代文化韻味的詞語
  • 中國人的元旦節和春節都叫過年,是不是我們都過了兩次年?
    我們中園人把每年的公曆1月1號叫做叫"元旦″叫做過洋人年,把毎年的農曆1月1日叫"春節"叫過中國年,我們中國人真幸運在每一年裡都過了兩次年。我們過的兩個年是怎麼來的?為什麼要過兩次?過一次難道不行嗎?其實中們中國的元旦節和春節,在古代都是一個節日都是在同一天,也同時都叫做過年。下面先講講咱們中國的"元旦節″和"春節」在古代是怎麼改來改去的。在夏朝時期就以夏曆春季一月為正月初一,為元旦節也就是春節。在商朝時期的殷歷以冬季十二月正月初一為元旦這個改得元旦節和春節都是同一天沒毛病,只不過是提前了一個月。
  • 「元旦」是如何從農曆正月初一變成公曆1月1日的稱呼的?
    這是描繪了元旦的習俗,在爆竹聲中舊的一歲結束了,新的一歲開始了。 南宋吳自牧《夢梁錄》說:「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新年。」可見,原來「元旦」,「新年」都是對正月初一的稱呼。1日為「新年」,此時還不叫元旦。
  • "元旦"到底幾歲了? 專家:元旦真實"年齡"只有65歲-元旦 年齡 太初...
    然而在網上,一個有意思的爭論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大家口中的「元旦」到底幾歲了?很多人給出了不少答案。不過,天文專家表示,雖然元旦在農曆中早有存在,但真正實施至今還不到70年。  人們習慣將新年的頭一天稱為「元旦」。天文專家表示,「元旦」一詞在中國農曆中已沿用了4000多年,但現行「元旦」為1949年所定,隨著2014年的到來,它也只有「65歲」。
  • 要過元旦了,你知道元旦的來歷嗎?中國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元旦?
    中國元旦的時間變成陽曆1月1日發生在民國時期!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後,正式通電各省:「中華民國改用陽曆,以黃帝紀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為中華民國元年元旦。」孫中山引進西洋曆法,改變傳統的正朔,以公曆為標準紀年,將1912年1月1日定為民國元年元旦。1949年9月27日,經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使用國際社會上大多數國家通用的公曆和公元作為曆法與紀年。將公曆1月1日定為「元旦」,但是也並沒有廢除農曆,現今的中國傳統節日還是以農曆為準。「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
  • 2019藏曆新年和春節是同一天
    最近,左等右等也等不到放假,小夥伴們每天都是數著日子盼下一次放假,可算算時間還有一個多月才是元旦。不過,大家最期盼的還是春節和藏曆新年,因為可以與親人團聚了。那麼2019年藏曆新年是什麼時候呢?這個問題還得找天文歷算專家來解答才夠權威。
  • 袁世凱做了一個決定,春節從此不等於農曆新年,結果引發混亂至今
    子淵之前曾為大家介紹了古代春節的習俗,其中提到了古代春節與立春是在同一天,引發了讀者們的強烈反響,咱們就來講講為何如今的春節為何與立春不在同一天。作為傳統二十四節氣之首,立春在民間擁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古人將其視作歲首,當做新一年的開始,相當於現代的「春節」,而農曆正月初一則是大名鼎鼎的「元旦」。事實上,在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之前,中國的春節都是從立春之日開始的。
  • 【元旦】民國前,中國沒有「春節」;當時的元旦,就是現在的「春節」
    現在,元旦被稱為「陽曆年」,春節則是「陰曆年」;在民國之前,中國人沒有春節的說法,「元旦」就是過年。究其意思:元、意思為「首」,旦、意思為「日出」,「元旦」的意思就是「首日」。過年那天,就是每年的第一天。 元旦的叫法,源於三皇五帝當中的顓頊(讀zhuān xū)。
  • 「元旦」來源考,今日之元旦非古代之元旦,歷經變化!
    因此,歷代的元旦月、日也並不一致。夏時期的夏曆以春季一月為正月,商時期的殷歷以冬季十二月為正月,周時期的周曆以冬季十一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又以冬季十月為正月,即十月初一為元旦。從漢武帝起,規定春季一月為正月,把一月的第一天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 已經建立了幾百年的廣西省,1958年,為何改成了自治區?
    如果是寧夏省的歷史比較短的話,那廣西省已經建立了幾百年,從元朝時就已經出現。那麼,為何會改稱了自治區呢?其實這也是時代發展的結果,隨著歷史的發展,我們現在建立了5個自治區。廣西和廣東兩省,起初是一家人。在漢朝時期,兩廣被稱為交州。到了唐朝時期,則被稱為嶺南道。在北宋時期,廣東和廣西被稱為廣南西路和廣南東路,這就是廣東、廣西的由來。元朝統一天下之後,建立了至今仍在使用的行省制度。
  • 中國人的元旦,到底是哪一天?
    但這一舊曆沿用了百年都沒有修訂誤差非常大甚至在月初月末夜空中卻高懸著一輪滿月西安的鐘樓,攝影 / 張俊(圖自《博物》2009年01月)漢武帝於是下令重新修歷在太初元年(前104年)正式頒布太初曆即延續夏曆,以建寅月為歲首歲首之月為曆法的基準點被稱為
  • 春節古時稱「元旦」,民國才開始叫「春節」
    春節是中國最大的傳統節日。可能有些人還不知道,「春節」只是上個世紀初才興起的晚近說法。在古代傳統中,這個節日被稱為「新正、新歲、元日、元旦」等,「春節」則是另有所指。不管叫什麼,民間都一直俗稱「過年」。過年其實不僅是春節,而是從臘八到元宵,甚至到二月二的一系列年慶活動。
  • 關於「新年」@元旦@一月一日
    元旦,中國節日,即世界多數國家通稱的「新年」,是公曆新一年開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中國古代曾以臘月、十月等的月首為元旦,漢武帝始為農曆1月1日,並延用。中華民國始為公曆1月1日,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得以明確,同時確定農曆1月1日為「春節」,因此元旦在中國也被稱為「新曆年」、「陽曆年」(相對應地,春節稱為「舊曆年」、「陰曆年」等)。 「元旦」一詞系中國「土產」 已經沿用4000多年。起源變化元旦,據說起於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