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花文化源遠流長,不同的節日都對應著不同的花草植物,一起來看看吧!
1、中秋節——桂花
中秋賞桂是自古就有的傳統習俗,說起桂花,就不得不提桂花背後的好寓意,除了崇高、美好外,它還與仕途經濟掛鈎。
古代科舉每屆鄉試都是在八月進行,也叫秋闈,秋闈一共有三場,考完以後正好趕上中秋佳節,最應景的莫過於折一枝桂花來欣賞,取個「蟾宮折桂」的好意頭,以期應考得中。
2、重陽節——菊花
奇數為陽,偶數為陰,九是最大的陽數,古人認為九月九日是至陽,是極為吉祥的日子。本身數字九,就是陽之變也,故九月九日就叫重陽節。
重陽節正逢菊花盛開,古時民間有重陽節登高望遠、賞菊吃蟹、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
3、立冬日——香草、金銀花等
立冬時節,冬將至而未寒,身體還有溼熱的暑氣未除盡,古人因為衛生問題,常常會有生疥,疥是一種傳染性的皮膚病,為了掃疥,每到立冬這一日,就會用各類香草、金銀花、菊花等花卉,來煮花湯塗抹擦身,來掃疥,達到清涼消毒的功效。
4、冬至日——梅花
從冬至開始,進入三九天,古人有「數九」的習俗,九九消寒圖,有一種是梅瓣圖,每過一天,就在梅花瓣上圖上顏色,每九天是一九,三九時是最冷的時候,過了九九八十一天,就可以迎來春天,萬物生機盎然,意味著春耕時節到了。
5、春節——松柏
松柏可闢邪,春節時,民間有在門上和瓶中插松柏枝的習俗,可以闢邪增吉。
6、立春日——水仙、蘭花
春蘭秋菊,立春前後,是蘭花、水仙花盛開的時節,上元節期間剛好全家團聚,吃湯圓,賞水仙花,和和美美,水仙的寓意就是團圓。
7、寒食節——桃花
寒食節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唐朝時有個習俗,就是在寒食節前後,摘取新鮮的桃花瓣煮粥,這一習俗一直延續到明末時期。
8、清明節——杏花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常常下雨,時值杏花開放,古人謂之「杏花雨」,這個時候適合掃墓祭祀,踏青賞春。
9、穀雨日——牡丹
洛陽人謂此日為「牡丹開候」,宋代歐陽修在《洛陽牡丹記》中寫道:「吳中諺云:「穀雨三朝看牡丹」」,意思就是穀雨後三天,是看牡丹的最好時候,此時的牡丹因為氣候原因,有了雨露的滋潤,顯得特別嬌美。
10、立夏日——芍藥
穀雨三朝看牡丹,對應的是「立夏三照看芍藥」,穀雨後天氣晴好,芍藥花盛開。
11、端午節——艾草
端午節有插艾草的習俗,這個習俗一直延續至今,艾草可以除蟲,去瘴氣,做成香包,佩戴身上,也很養生,這些都是端午節的習俗。
12、夏至——荷花
夏天是屬於荷花的,從夏至開始,荷花陸陸續續盛開,賞荷的季節到了,六月也被稱為「荷月」。
其實每個傳統節日,以及節氣,都對應著一種花草植物,花友們,你還知道哪些與節日有關的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