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賞桂、重陽看菊,每個傳統節日都對應著一種花!

2021-01-08 騰訊網

中國的花文化源遠流長,不同的節日都對應著不同的花草植物,一起來看看吧!

1、中秋節——桂花

中秋賞桂是自古就有的傳統習俗,說起桂花,就不得不提桂花背後的好寓意,除了崇高、美好外,它還與仕途經濟掛鈎。

古代科舉每屆鄉試都是在八月進行,也叫秋闈,秋闈一共有三場,考完以後正好趕上中秋佳節,最應景的莫過於折一枝桂花來欣賞,取個「蟾宮折桂」的好意頭,以期應考得中。

2、重陽節——菊花

奇數為陽,偶數為陰,九是最大的陽數,古人認為九月九日是至陽,是極為吉祥的日子。本身數字九,就是陽之變也,故九月九日就叫重陽節。

重陽節正逢菊花盛開,古時民間有重陽節登高望遠、賞菊吃蟹、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

3、立冬日——香草、金銀花等

立冬時節,冬將至而未寒,身體還有溼熱的暑氣未除盡,古人因為衛生問題,常常會有生疥,疥是一種傳染性的皮膚病,為了掃疥,每到立冬這一日,就會用各類香草、金銀花、菊花等花卉,來煮花湯塗抹擦身,來掃疥,達到清涼消毒的功效。

4、冬至日——梅花

從冬至開始,進入三九天,古人有「數九」的習俗,九九消寒圖,有一種是梅瓣圖,每過一天,就在梅花瓣上圖上顏色,每九天是一九,三九時是最冷的時候,過了九九八十一天,就可以迎來春天,萬物生機盎然,意味著春耕時節到了。

5、春節——松柏

松柏可闢邪,春節時,民間有在門上和瓶中插松柏枝的習俗,可以闢邪增吉。

6、立春日——水仙、蘭花

春蘭秋菊,立春前後,是蘭花、水仙花盛開的時節,上元節期間剛好全家團聚,吃湯圓,賞水仙花,和和美美,水仙的寓意就是團圓。

7、寒食節——桃花

寒食節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唐朝時有個習俗,就是在寒食節前後,摘取新鮮的桃花瓣煮粥,這一習俗一直延續到明末時期。

8、清明節——杏花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常常下雨,時值杏花開放,古人謂之「杏花雨」,這個時候適合掃墓祭祀,踏青賞春。

9、穀雨日——牡丹

洛陽人謂此日為「牡丹開候」,宋代歐陽修在《洛陽牡丹記》中寫道:「吳中諺云:「穀雨三朝看牡丹」」,意思就是穀雨後三天,是看牡丹的最好時候,此時的牡丹因為氣候原因,有了雨露的滋潤,顯得特別嬌美。

10、立夏日——芍藥

穀雨三朝看牡丹,對應的是「立夏三照看芍藥」,穀雨後天氣晴好,芍藥花盛開。

11、端午節——艾草

端午節有插艾草的習俗,這個習俗一直延續至今,艾草可以除蟲,去瘴氣,做成香包,佩戴身上,也很養生,這些都是端午節的習俗。

12、夏至——荷花

夏天是屬於荷花的,從夏至開始,荷花陸陸續續盛開,賞荷的季節到了,六月也被稱為「荷月」。

其實每個傳統節日,以及節氣,都對應著一種花草植物,花友們,你還知道哪些與節日有關的花草?

相關焦點

  • 重陽節: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眾神成道日!九九並陽,故曰重陽
    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曰重陽,也叫重九。
  • 八月十五中秋夜,人間丹桂飄香,月中桂樹更令人神往
    唐宋之時,中秋節除賞月之外,還有賞桂也就是觀賞桂花的習俗。這一習俗還要從中國人最初對月亮的認識說起。中秋之夜,當那一輪皎潔的月亮冉冉升起,晶瑩奪目。古人們仰望深幽蒼穹的一輪玉盤,便引起人們各種不同的憧憬、遐思和聯想。
  • 2021省考行測常識判斷考點:中華傳統節日
    在行測考試常識判斷中,人文常識當中的中華傳統節日是常考知識點,考查方式多以節日習俗或描寫節日的詩詞類型呈現。中公教育搜集了關於中華傳統節日知識點,給大家作如下呈現,助力大家考試圓夢!除夕 簡介:除夕,為歲末的最後一天夜晚,農曆一年的最後一天。歲末的最後一天稱為「歲除」,意為舊歲至此而除,另換新歲。
  • 中秋國慶雙節祝福語 是中華文化圈的重要傳統節日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秋國慶雙節祝福語 是中華文化圈的重要傳統節日 中秋節是中華文化圈的重要傳統節日,為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約在公曆的9月至10月初。按照農曆,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在中國古代稱為仲秋,因此民間稱為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 十五夜   原標題:中秋國慶雙節祝福語 是中華文化圈的重要傳統節日     中秋節是中華文化圈的重要傳統節日,為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約在公曆的9月至10月初。
  • 重陽節有什麼傳統習俗
    重陽節其民俗活動甚多,文化內涵豐富。重陽節習俗(曬秋)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去鄉村賞民俗、看曬秋,已成為鄉村旅遊的一種時尚。「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
  • 有關重陽節發朋友圈內涵說說大全 重陽節走親戚說說最新語句
    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為重陽節,2018年的重陽節也悄悄來臨了,重陽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在重陽節這一天會登高、賞秋等習俗。下面來看看2018關於重陽節的心情說說,朋友圈重陽節的唯美句子說說精選吧!
  • 2020節日表(下半年)
    端午之後,半年時光已過,或轉變或潛行或直往,都已成為片片記憶,讓我們期待下半年的自己如何走完剩下的2020,(如你如我)請加油!1、春節:農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
  • 國學家張昌餘趣談桂花與中秋:中秋詩詞中桂月不分家
    農曆八月,古稱桂月,是賞桂的最佳時期,又是賞月的最佳月份。中國的桂花,中秋的明月,積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出現了諸如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月宮系列神話。月中的宮殿,宮中的仙境,已成為歷代膾炙人口的美談。對於中秋與桂的文化故事,華西都市報記者採訪到了著名辭賦家、國學家張昌餘教授。中秋節源於對月亮的崇拜「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
  • 中國一年中有八個傳統節日,節日食俗及節日必吃食品薈萃
    本文將給大家介紹中國一年中的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節、除夕八大節日的傳統文化食俗,看看跟您家鄉的傳統節日食俗有何差別。端午節端午節習俗中秋節又叫團圓節中秋正式成節起源於北宋時在八月十五夜,因其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其傳聞有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唐明皇遊月宮、楊貴妃變女神、劉伯溫用月餅作為起事信號推翻元朝......
  • 中秋:人好月嬋娟|我們的節日
    相傳,后羿射日後,從王母娘娘處得到一包成仙藥,交給妻子嫦娥保管。不料這一幕被小人蓬蒙看見,趁后羿外出狩獵,逼嫦娥交出仙藥。嫦娥情急之下吞服仙藥奔月。 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
  • 九九重陽節祝福語大全 2020最新重陽節微信祝福語暖心句子
    農曆九月九是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一直沿襲至今。重陽節時有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習俗。1989年農曆九月九日被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其實舊曆傳統節日有二十多個,一大半已消失
    最近聊傳統節日的話題比較多,那麼今日,我們就來做個簡單的科普吧,關於單個節日習俗後續再單獨出文補充。你知道「時年八節」指的是哪八個節日麼?分別是除夕、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以及冬至,其中清明與冬至兼具節日與節氣的雙重身份,這八大節日被當作是最重要的八大傳統節日,在太陽曆與新曆更替後也一直延續著,因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這八大節日的由來和習俗也沿襲至今,這八大節日也是我們也相對比較熟悉。
  • 十二個傳統節日,二十四首詩詞:原來這些節日都藏在詩詞裡!
    中國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承載著炎黃子孫共同的記憶。勤勞勇敢、祀祖敬長、和睦鄰裡、熱愛生活……這些節日的文化內涵深入到生活中,直到今天,這些節日文化依然在沿續。元日(正月初一)正月初一,就是元日。元日,還有元旦、歲日、歲旦、朔旦、正旦、正日、新年等多種稱呼。
  • 重陽節祝福語簡短大全一句話 重陽寄語送給父母老人爺爺奶奶
    祝快樂重陽永平安。  3、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真心的希望你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4、金秋送爽,丹桂飄香,喝菊花美酒,為你祈福健康!吃花糕、吃菊糕、吃五色糕,為你祈福壽高!  5、三三令節春時松更高九九芳辰重陽鶴添壽,願秋風捎去我的思念和祝福,祝你越活越精神,越活越年輕!古楓吐豔,晚菊傲霜。在這豐收的季節裡,祝你事業有成,身體健康,心情愉快!
  • 重陽節,這些傳統你該知道!
    ◎登高節重陽節慶活動之中,首推登高賞秋。西漢時期長安近郊就有了九九登高觀景的風俗。《四民月令》中記:「重陽之日,必以糕酒登高眺遠,為時宴之遊賞,以暢秋志。」晉代詩人謝靈運為此還製作了一種登山木屐,人稱「謝公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唐宋兩朝流傳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重陽登高詩詞。◎祭祖節重九之日,思念重重久久。重陽與除夕、清明、中元並稱為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
  • 中國的節日
    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    中國重大的傳統節日 有春節、元宵節 、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 等。此外,各少數民族也都保留著自己的傳統節日,諸如傣族的潑水節、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彝族的火把節、瑤族的達努節、白族的三月街、壯族的歌圩、藏族的藏曆年和望果節、苗族的跳花節等等。    中國的元旦,據傳說起於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的詩中。
  • 重陽節有什麼傳統習俗
    重陽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登高節、敬老節,為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但每年新曆的時間卻是不一樣的,那麼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2020重陽節是幾月幾號吧。  精品菊花。「重陽節」之名稱記載,見於三國時代;至魏晉時,節日氣氛漸濃,有了賞菊、飲酒的習俗,倍受文人墨客吟詠;到了唐代被列為國家認定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民俗。 重陽的民俗活動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 中國傳統節日花朝節
    花朝節,又稱花神節,是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是在農曆的二月份舉行,但是因為花期的時間不固定,所以花朝節的時間也隨著花期而變化。節日期間,人們結伴出去遊覽賞花,稱為「踏青」,姑娘們用五彩紙剪花粘在樹枝上,叫「賞紅」。古時有「花王掌管人間生育」之說,故又是生殖崇拜的節日。
  • 重陽節的風俗是什麼 九月九重陽節傳統習俗有哪些簡短介紹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
  • 重陽節,這五種傳統特色美食,意義深遠,你吃了嗎?老傳統不能丟
    大家好,我是百味食申,平時喜歡搗鼓吃的,如果您也喜歡美食,歡迎關注我,我們一起探討分享今天是重陽節,一年一度的節日每年如期而至,每年的節日一樣,而又不一樣,陪伴的人和地域可能都有些變化,對於打工人來說,每個節假日能在家裡陪伴家人,已經變得奢侈,珍惜每一個與家人陪伴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