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過什麼節,為什麼出現洋人指手畫腳的怪事

2021-01-09 火星方陣

作者:王德華25日是聖誕節,它是西方最隆重的節日。西方從總統到普通百姓這幾天都很忙。川普一邊與家人度假,一邊在平安夜通過視頻電話向軍人表達祝福。法國總統馬克龍忙著與法國大約700軍人共進聖誕晚餐。

在中國,無論在朋友圈還是購物廣場,精心裝飾的聖誕樹和聖誕老人到處可見。商家喜歡搞點「買點」 。大多數外國節到了中國,就變成購物節、「情人節」,找個樂、起個哄、看個新鮮、圖個熱鬧。中國人的包容心態,是大國國民的天生基因。

但在西方操縱的網際網路上,卻出現中國「抵制」聖誕節的新聞。按照西方媒體的猜測,是因為中國人「越來越不喜歡自己的文化節慶和傳統,而沉迷於『西方鴉片』」,中國號召「抵制」是為了「拯救中華傳統文化不受『西方鴉片』的影響」等等。

對中國過洋節的大多數人來說,對這些洋節的本身意涵並搞不太清,他們之所以對之表現出「熱情」, 孩子們能夠撈到玩具;至於年輕人,過聖誕節不過是給家裡的一個藉口,可以合理的夜不歸宿,中年人就是找個理由聚餐而已。「西方鴉片」,哪有那麼多的講究?

中國人過自己的中國節,無可非議;至於有人要過洋節,也無可厚非,不可能一刀切,此話題是偽話題。大家就是圖個樂子,誰真的把洋節日當回事?西方媒體造謠說「中國抵制洋節」,其實是為了製造政治對立議題。議題設定是個大學問,是甚至比議題辯論的結果更重要。

世界大多數國家都是信教相信還存在神,只有中國是只信蒼生不信鬼神。這是中國中華文化之所以綿延數千年的基石;即使有神話傳說,也是「夸父追日」「精衛填海」「后羿射日」勇於抗爭的人文精神,而不是外國宗教甘當鴕鳥不敢抗爭的奴性灌輸。

一手拿武器一手拿聖經,西方老鬼子、小鬼子拿著這兩樣兒去屠殺、掠奪、麻痺 愚弄他國他人。國外許多節日都是在殺戮他人的情況後設立的。西方人認為他們的什麼都是好的,你不接受就是不對,就是敵視西方。事實上他們一直敵視中國。

中國有句成語,叫「愛屋及烏」;西方擺出一副教師爺臭面孔,處處刁難中國,中國人自然就對你們的啥節沒有多大的興趣了。今天的中國年輕人,文化自信、文明傳承如火如荼,洋節式微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

節日是文化的符號,是傳播價值觀、世界觀的工具。聖誕節,是基督教的節日,我們中國人湊個熱鬧也就罷了,別當真,入戲太深,危害精神健康。環球時報社評說得好,「中國主流社會沒必要跟它們較勁,使我們原本客觀、均衡的態度被它們逼向相反的意識形態化。西方輿論來中國設置議題和引導爭議方向的權力該被剝奪了。」

我們是中國人,出生長大在中國,流的是炎黃傳承的血,秉承著幾千年的祖宗的文化精神傳統,信的是儒、佛、道教,又不是基督信徒。並不是政府限制我們過洋節,只是覺得洋節與我何幹! 中國人就應該去珍惜傳統節日,因為那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文化。

相關焦點

  • 我們對外國人很友好,對同胞卻很苛刻,「洋人優先」是慣性使然?
    由於中國長期以來在國際社會關係當中比較弱勢,所以這也就導致很多中國人都非常在意洋人的看法,甚至還會拿中國人和洋人進行雙標對待,而這種思想隨著發展也就慢慢變成了洋人優先,很多人外國人在中國享受的待遇極高,可以說是遠遠要超過中國人,而這似乎已經養成了一種習慣。
  • 好運到來之前,都會發生很多怪事,都會發生什麼怪事呢?
    就算我們的一生,沒有像電視劇裡演的一樣,轟轟烈烈,但是也會出現一些挫折與困境我們認為,如果自己身上發生了好事,那麼就是我們走了好運,如果自己身上發生了怪事,那麼就是我們身上走了黴運為什麼我們會這麼認為呢?
  • 「洋節」來臨,中國人該不該過聖誕?年輕人:中國節更好玩!
    不知從什麼是時候開始,聖誕節在我國成為「盛大節日」。每當12月開始,一些人就開始期待聖誕節,並且為聖誕節做好狂歡的準備,此外人們互相贈送「平安果」、聖誕賀卡等等,來傳遞彼此之間美好祝福。到這一天,蘋果價格會有一個飆升,甚至會翻一倍。特別是蘋果外包裝非常花裡胡哨。
  • 為什麼總有人喜歡對你的人生「指手畫腳」?
    1 經濟因素引發的戰爭學員肖艾曾經有段時間很煩惱,因為父母老是對自己的生活「指手畫腳」,他不得不拿出很多精力去跟他們做對抗,對抗完之後心情還不能平復,又開始新一輪的精力內耗。於是每天都過得很累。最後我們在分析問題的時候,找到了一個很關鍵的因素:經濟因素。
  • 中國人的元旦節和春節都叫過年,是不是我們都過了兩次年?
    我們中園人把每年的公曆1月1號叫做叫"元旦″叫做過洋人年,把毎年的農曆1月1日叫"春節"叫過中國年,我們中國人真幸運在每一年裡都過了兩次年。我們過的兩個年是怎麼來的?為什麼要過兩次?過一次難道不行嗎?就這樣咱們中國換一個王帝王爺們的,就把個元旦節和春節改來改去的,改得咱們這麼後來人都不記得了,還有的說咱們中人過的元旦節是從外國人那邊傳過來的,所有有許多人叫做過洋人年。
  • 中國人過春節的習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作為中國人,我們都知道每年都要過春節,但是春節的起源是什麼,卻很少人知道。據史料記載,春節已經有4000多年歷史了,但是叫「春節」卻是辛亥革命發生以後的事。解放以後,政府才統一規定,公曆新年叫「元旦」,農曆新年叫「春節」。
  • 中國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過生日的?
    如今人人都過生日,並且習俗講究頗多,年紀小叫過生日,年紀大叫做」過壽「,年歲越大越受重視,並且還有「男子過九不過十」的說法,老人的壽辰更是一個家庭極其重要的事情,一般都是家中的子女一同張羅,不僅會邀請親朋好友來賀,還要準備壽桃、壽禮、壽麵、壽堂等等,可以說是諸多禮俗。
  • 與其說「指手畫腳」是低姿態,不如說不被「指手畫腳」才是高姿態
    因果與心理學:當一個人老是喜歡批判另外一個人老是喜歡「指手畫腳」時,那麼請先不要信以為真,因為不需要讓別人來對自己「指手畫腳」,這才是做事的最高境界,畢竟你也不是身在其中,沒有身臨其境,也只是在聽一面之詞,所以就無法感同身受。
  • 中國人為什麼要過西曆元旦,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其實,元旦這個節日是個西方節日,那我們中國人為什麼過元旦節呢?  最早的元旦是古埃及人創造的  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遊牧改為農耕,定居在尼羅河兩岸,他們的農業收成與尼羅河是否泛濫有很大關係。
  • 芬蘭美女為什麼長得像中國人?石峁城是被誰攻陷的?
    古匈奴人從西伯利亞殺向石峁,石峁淪陷文/郭峰(書房記專欄作家)上期講到,生活在石峁的土著居民正唱著歌,過著男耕女織的幸福生活,4200年前的一天,古匈奴人(古胡人)從蒙古高原殺向石峁,石峁面臨什麼樣的結局?請您繼續閱讀。
  • 中秋為什麼要賞月?月亮對中國人來說傳達了什麼情感?
    因節期在八 月十五 , 正是八月的二分之一 , 所以俗稱八月節 、 八 月半、 八月會 . 因中秋節 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 「 月」 進行的 , 所以又俗稱 月節 、 追月節、 玩月節、 拜月節 . 又 因為傳說唐明皇 在這一天夜遊 月宮 , 於是便稱 中秋為月夕 。
  • 袁世凱辦完母親的喪事,得知李鴻章替慈禧背黑鍋,帶病與洋人周旋
    聲明:吳學華講歷史原創作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上一節說到袁世凱大清的社稷、黎民百姓的長治久安,不願和慈禧瞎胡鬧,緊急關頭加入了東南諸省封疆大吏們的「東南互保」陣營,沒有捲入慈禧和西方諸國的紛爭,使山東保持安定。
  • 我真的不喜歡別人指手畫腳
    這樣的人從來不顧及別人的感受,想到什麼就說什麼,而且對別人的評價也沒有什麼依據,說的話很沒有分寸,也不會分場合說話。 面對這樣的人,總會讓你很反感,有時候他說的話,明明很不認同,但又不知道如何反駁,只能尷尬的笑一笑,或者默不作聲。 比如說,你為什麼不化妝?
  • 我們的農曆居然是洋人發明的?
    農曆竟然是洋人發明的!曆法大致可以區分為三類:太陰曆、太陽曆和陰陽合曆。而我們日常所謂農曆,其基本成分有兩個,一個歷月,一個節氣,前者體現出太陰曆的特點,而後者體現出太陽曆的特點,所以稱其為陰陽合曆。明朝末年,因為依前元郭守敬所定曆法預測日月食連連失誤,所以只好重訂曆法。
  • 中國人過春節,為啥說只過了106年?以前的都不這麼稱呼!
    過年,就是過春節。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中國人只過了106年。為啥呢?因為以前的年,都不稱呼為春節。秦朝以前,我們會發現中國人過年的日期是不同的。夏朝與今天一樣,正月初一過年。商朝則是農曆十二月初一過年、周朝是十一月初一,秦朝則是十月初一。當然,這些朝代雖然過年的日子不同,但是過年的風俗大致相同。
  • 為什麼過生日要吃麵,麵條是怎麼成為中國人賀壽的象徵呢?
    為什麼過生日要吃麵,麵條是怎麼成為中國人賀壽的象徵呢?一提到中國的主食,作為中國人的我們都知道,那就是大米和麵條。而中國的地方主食特色,用一句話便可以概括,「北方麵條,南方米飯」。而現代中國,美食不再受地域的限制,南方人不僅僅吃米飯,麵條也成為他們的主食。
  • 魔獸世界:萌新碰到指手畫腳的「大佬」,不聽話直接T出了隊伍
    比如在現實生活中,肯定有人會碰到一些所謂的「大佬」,總是對別人指手畫腳,顯示自己很專業,並且有非常強烈的控制欲,就希望別人按照自己的要求來做。這種人其實特別的煩,如果在遊戲中碰到了肯定會更煩人,而今天的主人公就碰到了,沒有按照所謂大佬的指令做,就直接被T出了隊伍。
  • 5.12母親節和聖誕節一樣是個「洋節」,為何幾乎全中國人都在過?
    5.12母親節和聖誕節一樣是個「洋節」,為何幾乎全中國人都在過?12.25日的聖誕節作為一個「洋」節日,近年來許多地方的民眾甚至是學校、企業單位都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了抵制,這個慶祝耶穌誕辰的節日似乎對於許多中國人來說並不是那麼的重要。然而實際上是,今天5.12日過的母親節,同樣是一個「洋節」,卻為何幾乎全中國人都在過呢?
  • 一樁怪事-俄羅斯民間故事
    真是怪事,」打魚的人自言自語,「煎好的魚又跳進了水裡。」「不,大叔,」狗魚用人話回答說,「這不算怪事。有一個村裡住著一個獵戶,你去問問他,他遇到的事情才是真正的怪事呢!」打魚的人到村裡找到了獵戶,向他點頭間候:「你好!」自回,的最你事的數個「你好,老鄉。有什麼事?」限能大新民「有這麼件事,請你告訴我。你遇到過一件什麼樣的怪事?」「你聽我說,老鄉。
  • 歐美人為何會比中國人多兩塊骨頭?缺失的部位在哪兒?
    因為兒童的骨頭數量是不固定的,正生長發育中,會出現逐漸減少的趨勢,這是因為伴隨著生長,一些骨骼合二為一了。比方說,新生嬰兒一共具有305塊骨頭,不過伴隨著長大,會逐漸合併,骶骨兒童最初有5塊,成年之後會合併成為1塊,兒童的尾骨也是4-5塊,成年之後合併成為1塊,此外,坐骨、恥骨等等,長大後都會合併,因此,在兒童成年之前,骨骼的數量一般在217塊-218塊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