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分析與設計課程學習總結
18級劉洋格格
一、掌握哪些新知識
1. 掌握系統、面對對象的定義
2. 掌握一個項目啟動所需要的內容
3. 掌握確定需求的方法:1)傳統:觀察法、訪談法、文檔法 2)現代:JAD會議、原型法、敏捷法
4. 掌握用例圖與用例規約(風箏層與海平面層)
5. 掌握概念數據模型中的關係、屬性、類與類之前的關係、重數
6. 掌握系統分析與設計的圖:順序圖、通信圖、分析類圖、活動圖、狀態圖、設計類圖(明確設計類圖與分析類圖的區別)
7. 掌握反規範化的優點與使用原因
8. 掌握UI設計
二、提升哪些能力
1. 提升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通過給全班講自己系統的功能,既鍛鍊語言表達,在其他同學問問題時,可以根據自己對該系統的了解幫助其他同學深入學習,同時提高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課程教學過程中,哪些上課方式較好
1. 讓每一小組做一個系統,每一位同學負責各自的功能,使得各自都能學習到,減少抄作業的可能。
2. 每個小組都分享自己的系統,既鍛鍊同學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也使全班都可以學習各個小組的系統並提出各自的疑問。
3. 上課前讓同學回顧上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可以做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四、課程教學過程中,哪些對課程學習很有幫助,希望推薦給下一年級的同學
1. 認真讀《面向對象系統分析與設計》這本書,其中的松谷家具的案例在系統分析和系統設計是十分典型的。
2. 認真聽老師上課分析案例的思路,聽完後可以在腦海裡想生活中我們所接觸到的系統與所講案例有什麼相同之處,或者說哪些地方是可以類比的。
3. 要及時思考,例如,書上的案例為什麼要這樣做?提出自己的意見,可以在適當時間去問老師(因為書上的也未必一定是正確的);不要老師說什麼就是什麼,不懂去思考,要理解其本質後才能舉一反三。
4. 思考自己案例時,一定要切合實際,不能完全照搬課本,每一個系統都不一樣,要明確哪些是相似哪些是不同,提出新的問題可以去問同學,甚至是去問老師求解。
5. 老師讓其他同學分享案例的時候,不要在下面做其他的,認真聽每一位同學所講的案例,有助於你學習別人的思想以及提升自己的邏輯思維,甚至可以去學習優秀案例是如何去寫的,例如,可以自己先按照系統需求去畫圖,然後與原系統同學的圖去對比,有條件可以與其討論。
五、對該課程教學過程中改進的建議
1. 建議讓那些不積極回答問題的同學,經常講自己系統的功能。
2. 建議在講完課程後,留出時間讓學生們思考,或者留出提問題的時間。
3. 建議為保證上課質量,老師可以提問剛剛所講的內容。
六、對該課程學習的心得與啟發
1. 上完這門課我更明確也更喜歡我們專業,我的邏輯思維與語言表達也有所提升;對整個面對對象系統的從無到有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2. 有一次上課沒有認真聽,被老師罰站使我印象十分深刻,但是也是自從那節課起,我上課都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不僅上課的內容可以消化,而且也做到了舉一反三。
3. 只要上課認真並用心聽講,所學知識都可以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