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信念入手,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2021-02-20 情感心理汪曉銳

除非你了解自己的思考模式,學會傾聽自己意識心裏面的信念,否則你就會覺得自己的情緒經常莫名其妙、沒頭沒腦地爆發,於是你就會把情緒當作敵人。這就是現代人的悲哀。你要明白,你的任何一種情緒都不是無來由的,因為是信念發動了它自己的情緒。打個比方,如果說不良情緒像條瘋狗,那這隻瘋狗也是有主人的,你要找出它的主人。主人就是你的心,就是你情緒背後的信念。

那麼,具體說到你的某一種情緒,到底是哪一種信念引發的呢?這就需要自我覺察和自省的功夫了。當然在情緒和信念的關係裡,也是有規律可循的。賽斯就給我們舉過一個重要的例子,指出了引發沮喪這種情緒的根本信念是什麼。造成沮喪的最大原因之一,就是你相信你的意識心是無能的。不論是面對從外在強加於你的外境,還是面對從內在淹沒你的強烈情緒時,你都相信意識心是無能為力的。意思就是說,所有的沮喪和無力感,都來源於你相信自己是無能為力的。

這個世界大多數人的最大問題,以及所有的痛苦都跟無力感有關,而無力感正來自於這個核心信念——你相信你是無能為力的。人們平常在腦袋裡說得最多的往往是——我做不到,我無能為力。面對我的懶惰,我無能為力;面對我早上賴床、抗拒不了網絡的誘惑,我無能為力;面對我的癌症,我無能為力;面對我的老闆,我無能為力;面對我老公的外遇,我無能為力;面對我的同事要陷害我,我無能為力;面對我的小孩不愛學習、不負責任,我無能為力;面對自己日漸老化,我無能為力……有多少所謂的無能為力呀,現代人一直在訴說著無能為力。你去跟任何一個朋友聊天,如果你留意的話,會發現三句話裡面可能就有一句無能為力。

這就是所有人最根深蒂固的負面的核心信念——相信自己是無能為力的!但這是真的嗎?賽斯心法第一句話就告訴你,是你創造了你自己的實相。賽斯心法首先破掉了你這個執著的信念,這個限制性信念。你相信你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無能為力,這就是一個最大的妄念和執著。因為事實是,你創造了你自己的實相。所以學習賽斯心法的同學,第一個要建立的信念就是,我不是無能為力的,我可以創造我自己的實相——這句話就是通關密語。它能將你與你內在的愛、智慧、慈悲、創造力和神通連結起來,將你與你的神性佛性的能量連結起來。所以說,只有改變自己無能為力的信念,才能從根本上破解你的沮喪感。

人是不可能沒有情緒的,情緒的存在就像天氣一樣的自然,但你可以學會不被情緒的疾風暴雨所淹沒。同樣的處境,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情緒反應,其中的奧秘就在於信念,因為是你的信念自動引發了與之相應的情緒和感受。

人與人的差距貌似在於外在的權力和財富,其實主要在於內在的定力:也就是情緒的覺察力。所以,通過了解情緒產生的根源,了解自己的信念體系,改變你的負面信念,就可以建立越來越正向的情緒反應模式,真正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部分內容摘自許添盛《個人實相的本質》有聲書

相關焦點

  • 情緒與行動
    我們應該是情緒的主人,卻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反而有時讓情緒控制了我們的身體。曾經我也是這樣的,很難去堅持的做一份工作,總是三天兩頭的換工作。接觸冥想之後,我試著一點一點去改變自己,成為情緒的主人。每天把當天的情緒消化掉,不讓情緒堆積在自己的內心。現在這一份工作已經堅持了很長時間,而且每天保持著對工作得熱情,對學習新業務的耐心。願我們大家都做情緒的主人,而不是讓情緒成為我們的主人。
  • 如何調教自己的主人?
    比如通常S可以分為這麼幾大類:1.霸道總裁型——我說鹿是馬,它就是馬他通常覺得自己很權威,希望把知道的一切灌輸給自己的m,把m培養成自己的擁簇。他們喜歡聽到對於自己的吹捧,所以當你嘗試去表達自己的意願時,應該首先表示出肯定:「主人,你剛才xxxx的時候超級帥,真是迷的不要不要的,剛才我幻想了一下,要是xxx的時候能再xxxx,那我感覺都要xxxx了。」相信我,這樣說TA是不會拒絕你的任何提議的,幾次之後你便能調教出一個能讓你high翻天的主人了。2.溫柔暖男型——寶寶,沒弄疼你吧?
  • 最具破壞性的三大限制信念
    於是面對任何的可能性,他們也就不會再去做任何努力,哪怕是最簡單的事情。對一件事情無望的人,他們覺得自己做不到,別人也做不到,沒有人可以做到。無望的人根本不會尋求幫助,既然沒人做得到,為什麼還要尋求幫助呢。
  • 價值觀與信念的差別,以及幾個問題
    可直接點擊閱讀:如何找到自己的價值觀?探尋出來僅僅是第一步。留意幾個維度:思考用什麼樣的的方式向他人公開和分享。做這個的目的,也是一個營造「面對與行動」的環境。比如,可以先在一定安全感的同事、朋友範圍內去分享。最重要的是,和自己的親密愛人分享,這個是親密關係中至關重要的「深度溝通」,共振。去規劃在哪些時刻和場景中去踐行自己的價值觀。
  • 很少有人懂的「情緒ABC」理論
    他認為自己在感情上付出了,卻沒有收到回報,自己很傻很不幸。於是,他找到了心理醫生。心理醫生告訴他,其實他的處境並沒有那麼遭,只是他把自己想像得太糟糕了。在給他做了放鬆訓練,減少了他的緊張情緒之後,心理醫生給他舉了個例子。「假如有一天,你到公園的長凳上休息,把你最心愛的一本書放在長凳上,這時候走來一個人,徑直走過來,坐在椅子上,把你的書壓壞了。這時,你會怎想?」
  • 【學習心得】情緒管理心得體會
    通過學習網絡學院第四季度的必修課《情緒管理的快速實踐方法》,使我對情緒管理又有了全新的認識和透徹的理解。目前,各行各業的工作者都面臨著極大的壓力,適當的壓力可以促進我們更好地完成工作,但過度的壓力會直接影響我們工作的態度和情緒,這樣就間接導致了工作效率下降,因此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就顯得尤為重要,及時調整好情緒和狀態會事半功倍。
  • ABC理論--溝通與情緒管理
    A(activating events)代表誘發事件B(belief)代表個體對這一事件的看法、解釋及評價-信念C(consequence)代表繼這一事件後,個體的情緒反應和行為結果ABC理論的簡單解釋是這樣的:我們通常人都會認為,一個誘發事件(A)是引起一個人的情緒反應或行為結果(C)的主要原因,但埃利斯的研究發現,其實並不是這樣
  • 職場最沉重的隱藏成本:情緒
    這個情緒成本比起有形的成本,對一個人的長期影響可能更大。因此我們在衡量一件事時,除了要衡量有形的收入及成本外,更要同時考量無形的情緒收入及情緒成本。情緒經常是在人際互動中產生。與正面的人相處,從事快樂的活動,得到的就是「情緒收入」;與負面的人為伍,從事討厭的活動,得到的就是「情緒成本」。
  • 應用諮商大師 Murray Bowen 理論,剖析職場各類情緒問題:《做自己的職場情緒教練》
    →本書可以幫助你找出自己的情緒地雷→透過練習單,你可以成為自己的情緒教練→應用 Bowen 八大理論,理解情緒,改善人際關係,找回你對工作的自信與熱情職場中的你,是不是經常擔心被討厭、被排擠、被上司壓榨或挑剔、超時工作,工作卻達     不到績效,職場中的負面情緒,不僅會影響職場表現,更會影響下班後的生活質量,如果    未經正確處理,情緒問題更會逐漸導致身心出問題
  • 和你的負面情緒做朋友
    儘管大多時候我的心態是積極向上的,但有時卻無法避免一些負能量情緒。這些負面情緒,有時候來自我們的內心,有的時候來自於周邊的環境,有時候來自身邊的人。 比如現在,我每天早晨都會在我的公眾號寫一篇短文。這個時候內心無比沮喪,冒出很多負面情緒:原來我影響不了自己的孩子,原來我在孩子面前如此無能。 每當遇到這些時候,我會想著,可以嘗試著把自己剝離出去,用一種客觀的視角看自己: 首先,你得相信你的內心有兩個人,一個是積極向上的,一個是負面消沉的。
  • 信念的意義
  • 清理對金錢的限制信念
    我敬重自己所做的每件事。 第六章 與成功有約 我總是選擇最光明的途徑我以出於真誠的去做每一件事為榮我是成功者,我允許自己體會成功。 我常常賀喜自己。 我原諒我自己,我知道我過去所做的事都已經盡力而為。 我允許自己擁有自己想要的事物。
  • 學會批判性思維,讓你做不盲從的明白人
    這三個觀點,相信你一定有自己的判斷。但如果你擁有批判性思維,就能容易意識到:1. 奶茶行業崛起不等於咖啡行業衰退,這是偷換了結論,思考不自洽。2. 知識產品不應該付費,這隻站在使用者的立場考慮,思考不公正。3.
  • 落書 | 帶著信念出發
    信念是鳥,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際,感覺到了光明,唱出了歌。  ——泰戈爾信念,是黑暗中的光亮,讓我們在道路上不斷前行;信念,是孤海上的一艘帆船;信念,是暴風雨後的黎明;信念,是理想中的熊熊烈火。信念,是一種情操,是一種心態。信念使人進步,信念使人成功。人生下來並不都是成功者,為什麼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卻失敗了?
  • 《蔡康永的情商課》:情商真正的意義,在於愉快地做自己
    在蔡康永看來,情商,是人應對一切關係的能力總和,而情商真正的意義,在於愉快地做自己。照此說來,下屬幫助領導圓屁,基本上不能愉快做自己了。蔡康永認為,訓練情商,不是為了扭曲自己去討人喜歡,而是為了做情緒的主人。康永哥的高情商,對外表現為世事洞明、人情練達,對內則表現為平靜愉悅,內心自洽。讓自己開心的同時,也讓世界開心。
  • 收集了大量的3D建模教程,一個自己心動的模型也做不出來的原因是這個!
    遊戲模型從簡單模型入手從複雜3D模型入手,你可能會備受打擊。選一個簡單的結構,然後開始學習。你不僅想要學會3D建模的基本知識,還需要慢慢學習掌握不同的工具、技巧,你可以用更簡單的立方體來熟悉所有工具技巧的用法,複雜模型可能會在你學習技巧時打擊你自信心,這也是為什麼從簡單模型入手是你入門3D建模的最好的第一步。
  • 你能控制情緒,就能控制自己的人生
    因為一時情緒失控和溝通的不充分,她和邊檢人員發生了語言上的衝突。在之後的道歉聲明上,她也說自己「難以置信竟是如此的情緒化」。不被情緒裹挾,才能不做情緒的奴隸,被脾氣牽著鼻子走。很多時候,情緒會掩蓋自己判斷事情的能力,導致做一些衝動的舉動。當你的情緒快要失控時,不妨先想想這三個問題,冷靜下來。
  • 任何時候你沒有財富問題 最多只是限制性信念而已
    」如果沒有限制性信念我們沒有任何問題也包括所謂的「財富問題」再說一遍任何人都沒有財富問題所謂的財富問題也只是反映了這個人對財富的限制性信念財富不單單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和金錢財富更是體驗和感受(包括每一種情緒)以及生活裡的每一點每一滴
  • 獨當一面的信念為何讓你疲憊不堪,相同模式的出現告訴我們什麼?
    獨當一面背後的潛臺詞就是你是非常有價值的,你通過獨當一面來展現自己是非常有價值的,可是這恰恰反應你的潛意識裡認為自己是無價值的,這才是第一因,你認為你是無價值的,所以你想通過你的獨當一面的做為改變自己的無價值感,這就是陷阱,你是無法通過做為來改變你對自己固有的信念的,這種做法就好比水裡點火柴,在分離裡找合一,緣木求魚。
  • MBTI職業性格測試:控制信念測評:你的人生由誰掌控?
    是我們自己的行為,還是我們無法控制的力量最終決定了我們的命運?對生活擁有控制權對於我們有多重要?我們是塑造自己人生的代理人,或者只是被動地接受外部施加於我們的力量呢?什麼是控制信念?控制信念怎樣影響我們的生活?個體對自己的控制點的認知是不一樣的。對控制點的不同認知會影響個體的情緒、期望、動機和行為,從而對其生活、工作、學習、健康等產生間接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