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動式管理

2021-02-15 文化酒店發展聯盟

       所謂「走動式管理」其實很簡單,就是指高管經常走動於各個部門之間,了解各級員工的工作情況,多和他們溝通、鼓勵他們,更好地了解每個部門和員工以更有效地決策。

      然而,經典的「走動式管理」也會產生不少副作用,如工作效率降低、影響工作流程等。那麼,如何有效地運用這種管理方式改善公司運營,同時又能規避這種方式的弊端呢?

慎用「走動式管理」

  「走動式管理」要根據不同企業的情況,避免盲目運用,不然反而會適得其反。因此,以下四點是要注意的地方:

  1.若企業文化是「追求實效」「講真話」的,而且員工的行為習慣也如此,「走動式管理」的效果會很好;相反,若企業文化是「報喜不報憂」「假話盛行」「拍馬成風」,則「走動式管理」效果不行;

  因為在這種公司,即使高層來回走動,各部屬不敢說真話、不願意說真話,這種走動還不如不走動。不敢說真話,是因為上級喜歡懲罰講真話的人、報信的人;不願意講真話,是因為講真話也沒用,不會改變現狀,說明管理層不願意改變現狀,不思進取。

  因此,只要是勇於變革、願意進取的管理層,都會歡迎部屬講真話。這種情況下,不論是國企、民企,還是外企,無論公司規模大小,都會適合走動式管理。

  2.「走動式管理」更適合於高階主管。低階主管的「走動式管理」應該相對少一些,因為他們已經很接近一線的操作層面了,沒有必要將時間浪費在聊天上。

  3.不可濫用「走動式管理」,無需頻繁「走動」。一切應建立在企業文化的求真務實的基礎上。

  4.如果企業還沒有建立起「求真務實」的工作氛圍,高管應該把重點放在如何取信於基層員工,而不僅僅是「走動」。

用「心」傾聽

  決定使用「走動式管理」之後,主管需要充分利用「走動」的時間去用「心」傾聽下屬的心聲。

  1.帶著問題走動。高管到基層走動時,一定要提前帶著發現問題的眼睛和耳朵去,帶著問題去了解情況、和員工溝通才能事半功倍,相反則會浪費時間。這樣既能提高辦事效率,也會給員工一些工作壓力,讓他們認真對待每件事,防止弄虛作假。

  2.聽取下屬的建議或意見。高管「走動」的目的就是要了解工作情況,發現問題並糾正。另一方面就是要和下屬多加溝通,溝通是雙方的,因此要聆聽下屬的建議或意見,和他們討論問題和解決方法。

  3.持之以恆。只有持之以恆才能從長期看出這種管理方式對自己的團隊是否有效。

內外部實施「四要素」

  「走動式管理」不僅能在企業內部使用,還能延展到企業和外部的聯繫,從而變買賣的利益關係發展成為朋友關係,變競爭為競合,形成了新的經營管理理念:

  1. 走向客戶。從等客上門變為走進客戶大門,從滿足客戶需要發展到為客戶排憂解難,從賣產品發展到賣服務,從根本上改變營銷理念。

  2. 走向供應商。放棄「我是客戶,給你了飯碗,不用巴結你」的舊理念,主動和供應商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打造現代供應鏈體系。

  3. 走向政府機關。主動走向政府機關,和主管部門、工商稅務等職能部門搞好關係,及時了解有關信息,作出相應的決策。避免「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的忙亂現象出現。

  4. 走向競爭對手。能夠走入競爭對手的大門,和競爭對手成為朋友,變競爭為競合,實現雙贏,可以說是企業發展的崇高境界,可以實現競爭雙方的利潤最大化。

  5. 走向媒體大眾。酒好也怕巷子深,媒體的作用在現代社會中越來越顯著。用好媒體,取得1+1>2的效果;得罪媒體,可能會出現危機。

  那麼,「走動式管理」在內部和外部實施有什麼不同呢?我們將其總結為兩個不同的「四要素」:

內部實施「四要素」:

    1. 看。勤觀察;靠自己的雙眼觀真相。

  2. 問。「多看、多問、少說、不表態」是下企業一線的基本原則。

  3. 查。對布置的工作要嚴查,加強企業的執行力,確保企業任務的貫徹落實。

  4. 追。對發現的問題要追蹤,及時進行處理,不要等問題積累,難度增大才想起來解決。及時追蹤處理發現問題也是給下級的一個交待。

外部實施「四要素」:

 1. 看。勤觀察;看別人的優勢和長處,看自己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2. 訪。全面訪問;放下架子改善企業,找出不足求發展。

  3. 談。和對方舉行「高層會談」,通過談話,找出利益共同點,找出優勢互補點,找出將來合作點,在更高的層次上展開更有效、更創利的合作,達到互惠互利、合作雙贏的目的。

  4. 追。對走動中發現的問題要一追到底;儘早解決,實現公司效益的最優化、最大化。

巧妙規避弊端

  面臨「走動式管理」的一些弊端,如很多人常談的會出現越級現象從而影響正常工作流程,如果信息暢通的話,高管在「走動」前已經對信息了解的話,應該會按規定的程序進行針對性地作一些檢查和指導,不會出現影響正常的工作流程,除非是信息掌握的不及時、不全面,或者不按程序做事。

  因此,在「走動」前做好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很重要,同時,規範、統一的工作程序和制度就能夠約束各級員工遵從程序辦事,不會出現影響工作流程的現象。

  第二個較普遍的問題就是「走動」時上級會打擾下屬的工作,降低工作效率。走動式管理,應該是以不打擾下屬正常的工作為前提,並且最好是悄悄進行。對企業操作中各流程及環節進行記錄觀察,了解員工精神狀態,傾聽員工的心聲,從各細節中了解企業現在所處狀況。然後再回到管理職位上來,作出制度政策乃至戰略的調整。而不能僅僅將走動式管理,只當成一種監控下屬的一種手段。

(文章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酒店走動式管理
    這就是走動式管理產生的情感交流作用。:文章來源:瑞卡傑尼斯睡產品與坐在豪華辦公室、坐等下屬來報告相比,走動式管理是一種主動出擊、主動搜集情報的積極管理。在很多企業裡,管理者與下屬的關係,就像貓和老鼠,下屬時刻防著管理者,想偷點懶、開點小差、做點與工作無關的事情。如果管理者只是被動地坐在辦公室裡,那麼下屬會大膽地偷懶。
  • 如何做好走動式管理
    這樣可以縮短與員工的距離,使員工深知領導對他們的關心和重視,他們工作起來自然會積極主動、充滿熱情。正如有些員工所說:「領導把我們當成寶,我們再苦再累也值得。」這就是走動式管理產生的情感交流作用。與坐在豪華辦公室、坐等下屬來報告相比,走動式管理是一種主動出擊、主動搜集情報的積極管理。
  • 什麼是管理?如何管理?
    什麼是管理管理是決策、計劃、組織、指導、實施、控制的過程。管理的目的是效率和效益。管理的核心是人。管理的真諦是聚合企業的各類資源,充分運用管理的功能,以最優的投入獲得最佳的回報,以實現企業既定目標。企業管理的具體內容:1、計劃管理 通過預測、規劃、預算、決策等手段,把企業的經濟活動有效地圍繞總目標的要求組織起來。計劃管理體現了目標管理。
  • 管理辭典 | 微觀管理
    「釋義」微觀管理是商業管理的一種管理方式。管理者透過對被管理者(員工)的密切觀察及操控,使被管理者完成指定工作。在皮克斯的一個指導新任管理者放權的培訓項目中,參與者會討論放權為何困難,以及我們傾向於微觀管理的主要原因:放開控制權是很難的,我們覺得要為結果負責,而且認為任務必須「正確」完成。因此,我們關注短期成果,而非通過放權委託實現的培養其他人的長期目標。我們希望迅速完成工作,而非放權能夠取得的效果(讓他人有參與感、獲得成長,讓我們自己有更多的實踐,就長期而言可能效率更高)。
  • 管理幅度和管理層級
    如果人多了,一個人管不過來,就要分層,這就有了另外一個概念,「管理層級」。管理層級多了,信息的溝通效率就會下降,所以,理解好「管理幅度「和「管理層級」的概念,才可能設計出合理的組織架構,才會產生更好的組織效率。遼瀋戰役的時候,為了實現戰略目標和減少傷亡,林彪曾在東北野戰軍提出了著名的「三三制」打法。
  • 制度管理與文化管理
    也常常聽到一些人說到一些觀點,比如,「制度管不了的文化管」;比如「制度是硬性管理,文化是軟性管理」;比如,「制度管硬的,文化管軟的」,等等。咋一看,這些說法也沒有什麼不對,但似乎經不起細琢磨。比如,「制度管不了的文化管」,需要在有明確的定義情況下才能討論,不應該是制度管不了了,文化才管。試想,制度都管不了的事,文化怎麼管?又如,「制度管硬的,文化管軟的」,什麼是「硬」的?怎樣才算是「軟」的?
  • 目標管理,才是團隊管理的核心
    真正的管理是真正明確誰是管理者的管理,同事明確能有效行使管理職能的應當是目標,而不是人。 很多人都認為所謂的目標應該是一種「詩和遠方」,卻極少有人真正意識到目標應該是一種管理方式。 說到管理,世界上其實只有兩種管理:一種是好的管理,一種是壞的管理,或者說一種是真的管理,還有一種是假的管理。 不過,假的管理看上去更像是管理,而真的管理看上去不像是我們所以為的管理。
  • 庫存管理(九)——庫存管理方法
    一般來說,一個庫存系統所管理的貨物不止一個品種,通常多達成百上千個品種。如果對每個品種的貨物都進行精細地管理,則工作量將非常龐大,管理成本會很高,顯得不經濟。    事實上,許多多品種庫存系統呈現有如下的20-80規律,就是在所有的貨物中,20%的貨物擁有的價值佔總價值的80%以上,超過50%的貨物所佔有的價值不到總價值的5%。
  • 西格瑪管理
    (1)6σ管理的概念6σ管理是以數據為基礎的管理方法,它要求具備完整的數據,包括對數據的收集、分析和利用。6σ管理是獲得和保持項目成功的綜合管理體系和發展戰略,是尋求同時增加顧客滿意和經濟增長的經營戰略途徑,是使項目組織獲得快速增長和競爭力的經營方式。它不是單純的技術方法的引用,而是全新的管理模式。
  • 內控管理五大目標與財務管理的關係
    內部控制的五大目標雖然不完全是為了實現財務管理目標而設置的,但都與財務管理息息相關。內部控制與財務管理具有千絲萬縷、密不可分的聯繫,財務管理是內控管理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內部控制目標與財務管理目標的對比如圖所示。為遵守外部的各種法律法規,企業需以制度的形式制定企業內部控制政策,如果不能遵守這些內部控制的政策,企業可能會違背相關法律和法規的要求。
  • 管理案例 | 共享知識,管理為王
    案例回顧點評本案例的起因是由於部門員工未能做好部門內的知識管理與及時交接,導致某些項目資料丟失,雖未造成嚴重後果,但也折射出兩個較嚴重的問題:一是部門內部沒有建立完善的知識管理體系;二是部門員工對於知識管理的意識不強。在建立知識管理庫的同時,更應注重員工對於知識管理意識的培養,減少或避免崗位變動對知識存儲的影響。
  • 客戶關係管理在銷售管理中的作用!
    而在企業的銷售管理中最重要的是客戶,沒有了客戶,銷售也就無從談起,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和發揮客戶管理的作用也顯得尤為重要。一個企業要想得到發展。就必須得採取合理的發展戰略,這個戰略既要符合企業自身的要求,也要符合社會的發展趨勢,一個落伍的戰略是永遠不會有發展前景的。因此企業首先要轉變舊的觀念,變「客戶是上帝」為「客戶是朋友」,與客戶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
  • 目標管理
    最近一直在看郜軍寫的一本《目標管理——寫給中層經理人的工作目標管理寶典》,同時也是新的一年的開始,大家也都在做一些新的目標,立新的flag,所以
  • 人性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的本質和精義,乃是在正確地認識與把握人性優點或弱點的基礎上,充分而有效地引導與利用人性的優點或弱點。凡是有效的管理,必然是立足於人性和著眼於人性去洞察人、認識人、對待人的管理;而只有首先做到了理解和體現人性,之後才談得上在以適當的正能量去引導人性、塑造人性、提升人性的同時,去矯正人性、改良人性、利用人性,並在此基礎上促進人性以及人性間交叉互動關係的進步與進化。
  • 航天項目管理中的知識管理應用
    華鼎維贏(北京)項目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秉承公司股東近20年的項目管理積澱和成就,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企業踴躍「走出去」的背景下應運而生。華鼎維贏作為美國管理學院(Project Management College,簡稱PMC)在中國業務總代理公司,負責PMC優秀課程及諮詢資源在中國的業務拓展與實施。
  • 目標管理(MBO)---大中型企業必備管理工具
    有的大中型企業負責人時間總是不夠用,親力親為怎麼都忙不過來,因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已無法事無具細處理管理上方方面面存在的問題,長期下去反而不利於企業建立系統性的管理及健康穩定發展。      而建立有效的目標管理體系後,企業負責人工作相對輕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