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方法論:5w1h、2w1h、麥肯錫空雨傘

2021-02-19 高世明

不同思維的人想法不一樣,其行為更是大相逕庭。行為由思維驅動,但很多時候這種驅動是無意識的,只有認真反思總結才能發現其中的規律。


基於事物發展規律的5w1h

事物的發展具有以下規律:

時間(when)

地點(where)

人物(who)

事件(what)

    其中事件又分:

5W1H分析法正是基於事物發展規律而得出,包含:

任何事情都可以基於5w1h來進行科學分析,讓思考更詳細周全,從而提高效率。

簡化後的事件2w1h

忽略5w1h中的時間、地點、人物,只關注事件本身,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可得出2w1h。

即:what(是什麼),why(為什麼),how(怎麼做)

簡化後的2w1h相比較5w1h更聚焦突出事件本身,效率上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解決問題的麥肯錫空雨傘


「空、雨、傘」是麥肯錫公司倡導的工作方法。

通俗的解釋,就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典型的三部曲思維。

出門要帶傘,也就是解決問題,這才是事件的最終目的。

日常工作中,很多人只會發現問題,不主動更甚至不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舉3個例子:

學習:攝入知識,消化知識,吸收知識。這裡用到了攝入、消化、吸收3個生物學的詞語,更形象一點。學習當然是為了吸收知識,而很多時候我們並沒有吸收,全還給了老師。

研發:發現用戶需求,尋找解決方案,研發產品滿足需求。

理財:記帳,分析,控制。

方法論是規律總結再運用



簡單來說,方法論就是關於應對事情的理論化的方法。

很多思維方法潛移默化的被運用,不知道而已。大多數人不會對自己的做事思路反思研究,認為這是自然而然發生的,當有一天遇到了理論才發現原來如此,後知後覺的知其所以然。從5w1h到2w1h再到麥肯錫空雨傘,都是反思總結出的規律,提取出來加以整理,從而更好更穩定的指導今後的實踐。

不是說任何事都要那麼死板的基於某個理論或遵循某個規律,這會限制我們的思路,破壞創造力。方法論更多時候用於規律事件的主流程,實際工作中我們一般都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做事,無意識關注方法論。當遇到思路不清或重要阻礙時,才會進行反思,有意識的藉助理論更好的幫助我們把事情弄清楚。

相關焦點

  • DMAIC方法論
    有同學問我,哪些思維方式是我刻意訓練過的?我的回答是DMAIC的培訓讓我的工作和生活獲益匪淺。摩託羅拉公司是六西格瑪的開山鼻祖。MAIC就為摩託羅拉所創建。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就將其應用在質量管理中。通過追求六西格瑪水平,即缺陷率僅為百萬分之3.4。在產品質量上精益求精,為摩託羅拉節約了大量錢財。
  • 退休之後他用2000元創業,靠一把雨傘做到年銷售20億元!
    80年代,一把雨傘只能賣1、2塊錢,因為競爭激烈,大家都拼命壓低價格,因此雨傘的品質和檔次都很低 。王斌章深知自己和財雄勢大的國營企業憑價格,永遠沒有出頭之日,因此,他轉變思路,讓天堂傘走中高端價位路線的品牌,一把傘賣到7塊錢。
  • 產品設計 & 設計方法的5W和1H到底是什麼?
  • 「驚喜與創造驚喜的方法論」
    創造驚喜的方法論第一條,就是 1. 你必須相信你自己會有好運的 至於那好運是什麼,不知道,但它就是會發生的,這事兒你必須提前知道。 在 28 歲之前,我沒啥太多的好運,甚至厄運連連。這並不完全是意外,一定程度上,這是我特有的方法論的結果。就是因為我 Follow 了那麼多人,我才會有機會「隨便掃了一眼,看到一個驚悚的新聞標題」: 「這個虛擬幣價格超過了一美元!」有些東西、有些知識,一旦知道了,就是不可逆的,你不可能從此裝作不知道。
  • 用「產品經理方法論」打造一個成功的你
    雖然產品經理是一個相當專業的職業,但產品經理思維卻是任何人都需要的思維方式,從「產品」的角度,你更能理解,做同樣一件事,不同的人必須用不同的方法。如果用產品思維去看待上面的這些問題,答案就是四個字:用戶體驗。
  • 創造驚喜的6條方法論
    我有個朋友,閆文聞,一個連續創業者,最近的一個創業項目是音樂筆記,一個手環,可以紀錄肌肉電,在彈琴的時候自動生成「音樂筆記」,這可是能讓音樂教育發生驚天逆轉的事情。他每隔一段時間就說一次:哎,這好事兒怎麼總發生在你身上呢?或者換個說法:哎,你咋總能攤上這好事兒呢?
  • 67頁PPT深度解析麥肯錫工具+麥肯錫方法論,升職加薪必備!
    這些所有的工具方法論都分享在了《麥肯錫方法》《麥肯錫工具》《麥肯錫意識》書籍中。其中,在《麥肯錫方法》中,作者從五大方面揭示了麥肯錫工作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小竅門,從麥肯錫思考問題的方法開始,詳細介紹了麥肯錫解決商業問題的方法,同時也介紹了其於無聲處聽有聲的推銷方法;堪稱是走向職場的必讀之物。
  • 打造「強運」的方法論!幹就完事了!
    今早的晨讀是《驚喜的定義與創造驚喜的方法論》,其實比起「創造驚喜」,我更喜歡稱之為「創造好運」。
  • 月薪5k的體制內 vs 月薪5w的大公司,你會怎麼選?
    那麼月薪5w的大廠工作和月薪5k的體制內工作到底哪個更香呢?我們請到了兩位代表學員來給大家講講。相信很多小夥伴選擇北上廣的原因多半和我一樣,厭倦了家鄉的平凡,再加上電視劇的洗腦:華燈初上,手握一杯紅酒站在偌大的落地窗前俯視整個京都的燈紅酒綠。
  • 思維導圖 - 職場效率提升術 [中文培訓] Mind Mapping
    思維導圖是一個可以提升人的系統思考和學習發展的思維工具,具有易上手,用途廣的特性,通過短期的學習應用就可以使應用者的系統思維能力得到提升,工作績效得到顯著改善,因此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特別是項目管理團隊和中基層管理人員主動在自己的工作中加以應用。
  • 用產品方法論,設計英文翻譯
    把英文翻譯做成產品今天,從得到學到了關於產品的方法論
  • 羅輯思維從來就不是一個自媒體
    我曾經聽過有人私下表示對羅振宇閱讀能力的佩服,以及他在央視時是如何如何刻苦,那會兒他還沒做羅輯思維。所以,羅輯思維只是他通往牛逼道路上的一個必然結果而已。我在插坐學院的課堂上,也非常直接的表達過:如果你想成為羅振宇或者吳曉波,對不起,我們教不了,因為這事兒沒有方法論。
  • 思維方式 跳躍性思維=創新思維
    做的越多,行的越遠;行的越遠,眼界越深;眼界越深,才會有跳躍性思維。跳躍性思維並不是一朝一夕就養成的,我們需要做出很多的努力,我們沒有一生下來就有的敏銳,也沒有一生下來就有的機智,當然,每個人的悟性是不同的,也許有些悟性我們永遠也學不會,但至少在生命中我們需要的是努力。努力使自己過的更好,努力給自己創造價值,努力讓自己有跳躍性思維,才有創新想法。
  • 新時代下,粉絲運營方法論都在這裡……
    隨著偶像與粉絲文化變遷,粉絲運營需求與策略也有了巨大變化,《粉圈新洞察與粉絲運營進階全攻略》聚焦行業發展與核心粉絲群體洞察,結合典型粉絲運營案例,梳理了粉絲運營方法論與常見問題的解答,試圖為讀者提供新思路、新方向。(溫馨提示:橫屏閱讀  效果更佳~)
  • 自動化思維與直覺思維
    而認知理論中常常談論比較多的認知就是自動化思維。那麼什麼是自動化思維?如何理解自動化思維呢? 在認知治療中,治療師常常會詢問患者「你當時在想什麼或者腦海中出現了什麼畫面?」或患者詢問自己這個問題時,患者往往會說「我什麼也沒想」或「我沒想什麼」。如果治療師再接著說:「你的情緒反應之所以能夠出現,一定是因為你出現了某些想法導致的,所以想想當時你腦海中的想法是什麼。」
  • 供應鏈流程建設方法論系列--第一階段 Part4
    子目錄說明介紹目的、目錄、控制與維護改善項目的綜述項目定義範圍商業目標企業績效指標改善項目的目標供應鏈績效目標項目組織明確項目組成員及相關方項目內容方法論
  • 平行思維與垂直思維的碰撞
    在這個極具特色的卓瑪咖啡館,聚集了二十位家長和教育者,大家為學習和交流不同的思維模式走到一起。談論的話題從上班遲到,各自的優缺點,到孩子不聽話該怎麼辦,大家積極運用自己掌握的很多思維工具以及思維理念,嘗試找到合理的解決問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