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思維的人想法不一樣,其行為更是大相逕庭。行為由思維驅動,但很多時候這種驅動是無意識的,只有認真反思總結才能發現其中的規律。
基於事物發展規律的5w1h
事物的發展具有以下規律:
時間(when)
地點(where)
人物(who)
事件(what)
其中事件又分:
5W1H分析法正是基於事物發展規律而得出,包含:
任何事情都可以基於5w1h來進行科學分析,讓思考更詳細周全,從而提高效率。
簡化後的事件2w1h
忽略5w1h中的時間、地點、人物,只關注事件本身,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可得出2w1h。
即:what(是什麼),why(為什麼),how(怎麼做)
簡化後的2w1h相比較5w1h更聚焦突出事件本身,效率上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解決問題的麥肯錫空雨傘
「空、雨、傘」是麥肯錫公司倡導的工作方法。
通俗的解釋,就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典型的三部曲思維。
出門要帶傘,也就是解決問題,這才是事件的最終目的。
日常工作中,很多人只會發現問題,不主動更甚至不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舉3個例子:
學習:攝入知識,消化知識,吸收知識。這裡用到了攝入、消化、吸收3個生物學的詞語,更形象一點。學習當然是為了吸收知識,而很多時候我們並沒有吸收,全還給了老師。
研發:發現用戶需求,尋找解決方案,研發產品滿足需求。
理財:記帳,分析,控制。
方法論是規律總結再運用
簡單來說,方法論就是關於應對事情的理論化的方法。
很多思維方法潛移默化的被運用,不知道而已。大多數人不會對自己的做事思路反思研究,認為這是自然而然發生的,當有一天遇到了理論才發現原來如此,後知後覺的知其所以然。從5w1h到2w1h再到麥肯錫空雨傘,都是反思總結出的規律,提取出來加以整理,從而更好更穩定的指導今後的實踐。
不是說任何事都要那麼死板的基於某個理論或遵循某個規律,這會限制我們的思路,破壞創造力。方法論更多時候用於規律事件的主流程,實際工作中我們一般都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做事,無意識關注方法論。當遇到思路不清或重要阻礙時,才會進行反思,有意識的藉助理論更好的幫助我們把事情弄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