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在《論人的成長》這本書中,他回顧七十歲以來的職業生涯,談及了自己最主要的學習來源之一:與年輕人的共生關係。
他說在最近的35年中,任何真正的專業資源都是從這些年輕人身上學習到的。他對所有研究生、年輕的同事、以及那些教育過他和一直在教育他的好問的年輕聽眾表示深深的感激。那些年輕人看起來更不會乏味、更少自我防禦、對批評更加開放、他們的建議更加有創造力。
他說從他們(年輕人)的身上收穫的太多了。這些年輕人無私地將他們的思想和情感貢獻出來,這些關係點燃了他的創造力。他感覺從年輕人身上所獲得的東西遠遠多於他所付出的。
卡爾·羅傑斯是一位以人本主義心理學為主的心理學家,曾獲美國心理學會頒發的傑出科學貢獻獎。這樣一位頗有建樹的專家,把自己一生所獲得的專業才能歸功於與之共生的年輕人,可見卡爾·羅傑斯的謙卑與智慧。
同時我們也能想像到,那些有幸的年輕人在與卡爾·羅傑斯「共生關係」中是如何從經驗豐富的卡爾·羅傑斯身上獲得的更多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的。
這同時道出了生活中的人際關係原則——建立共生關係。
「共生關係」,從字面理解就是「共同」和「生活」,指兩種生活體彼此互利地生存在一起。列舉生物中共生的例子:
擬鼓蝦有對大鉗子,所以很會挖洞。但它只有蒼白的死魚眼,視力非常差。蝦虎魚只有柔軟的鰭,挖洞那是想都別想,但它有黑色的大眼睛,視力非常好。
兩個小傢伙要躲避強大的掠食者,就結成同盟。擬鼓蝦挖洞,蝦虎魚也可以在洞裡躲避天敵。蝦虎魚負責放哨,一旦天敵出現,會用尾巴觸碰擬鼓蝦示警,然後小夥伴一起退避到洞裡。沒有人彼此,兩個脆弱的小動物將會難以生存。
人到中年的職場,總會有一種焦慮:被新生代取代、被公司淘汰、被社會浪潮衝擊。再強大的個體在大環境中都是無能為力的。這時候就需要與身邊其他人建立「共生關係」。這不是討好,不是委曲求全,而是互惠互利。
——「寄居蟹放棄歲月靜好,選擇負重前行,不是為了鍛鍊身體,是因為知道,背著海葵,讓海葵的活動範圍更廣食物來源更豐富,海葵才會保護它。」
建立共生關係不僅是一種生存技能,更是一種智慧。
卡爾·羅傑斯說:對那些歲數漸漸變大,但是沒有被年輕的想法、年輕的生活方式激勵的人,我深表遺憾。
(文/廖春梅 202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