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本來就是90後,身邊理所當然的就有不少90後的朋友,我們每個人雖然背景不同,從事的職業不同,性格迥異,但是在現實中所面對的壓力,困惑,困境卻又有著很多相似的地方。
有人說厭惡自己日復一日做著的工作,再也忍不下去了,但還是不得不堅持做著讓自己反感的工作。有人說在自己親近的關係裡,總是感覺到不自在,感覺和自己的另一半越來越沒有共同話題了,對自己的關注和愛越來越少了。有人說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不知道怎樣可以讓自己快樂也有人說面對著父母和親戚的催婚,現實的壓力和內心的牴觸不停糾葛,強裝淡定,但是內心深處卻又不時地湧上不安和焦慮。還有人說面對高房價和生活的沉重壓力,想過上更好的生活,卻不知道如何擺脫眼前的困境。這些使得我們90後常常陷入焦慮和不安,諸如此類,我們抱怨又彷徨著這很多很多的不對勁……
然而,我聽到有長輩說,這並非是不正常的。他說在一個人正常的成長軌跡當中,幾乎每個人都會經歷這樣的感受,當我們身處在一種生活中,卻清楚地知道這不是自己想要的,無數次想要去改變,可是真的要離開這樣的生活的時候,又不知道該往哪裡走。這樣的我們終將陷入迷途。
我在網上看到有一個著名的TED演講叫《20歲光陰不再來》,據說演講者是一位職業心理諮詢師,專門為20多歲的青年人群體工作,她的一個主要觀點就是說:一個人在20多歲時開始思考自己,對整個人生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她說:20多歲時,大家都像是在玩搶椅子的遊戲,大家東奔西跑地玩樂,直到30多歲時,音樂停止,每個人都開始坐下,我不想只有自己一個人站著,所以選擇嫁給不滿意的人,不得不從事不喜歡的工作,每天跟讓自己痛苦的關係糾纏,只是因為他們都是離我最近的椅子。
這個時候的我們仿佛又站在了一個十字路口,再一次地不知該何去何從。很次都這樣,不管怎樣,我們還是要做出選擇,無論對錯。後來我才懂得其實人生沒有所謂的完美選擇,我們選擇了一條路,就意味著放棄了其他成千上萬的可能,我們永遠不知道在那成千上萬種可能裡是否孕育著更好的機會,更大的可能,或者更優秀的自己。生活不是程序,不是你敲錯一一個小小的代碼,系統就會崩潰。選擇沒有絕對的對錯,只有回過頭來想現在是否在後悔。但是即便是我們足夠遵從自己的內心做出的選擇,也依然可能後悔。如果我們總想做出一個絕對正確的選擇,就只能在不斷地猶豫和糾結中錯失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
但是,如果你敢於為自己做點什麼,勇敢的邁出這一步,譬如可以通過嘗試選擇,去不斷思考自己,在以後的日子裡通過更多修正的選擇走到你想要的方向。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不是成功還是失敗,而在於你積累了敢於替自己做選擇的勇氣,敢於為自己的每一個決定都擔起的責任。
如此,當你習慣了為自己的每一次選擇負責,你就已經牢牢地抓住了自己命運的韁繩;即便未來是狂風暴雨或驚濤駭浪,你也可以坦然面對一切。有時候我們猶猶豫豫,不知到底該如何抉擇,別人都跟你說要:「Follow your heart」,呵呵,如果你心裡真的有答案的話,不如拋硬幣。當面對兩個選擇時,拋硬幣總能奏效,並不是因為它總能給出對的答案,而是在你把它拋在空中的那一秒裡,你突然知道你希望它是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