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我膽小如鼠》丨成見是座高不可攀的山,壓抑了善良的人性

2020-12-24 聽雨樓上一書生

我是聽雨樓上一書生,今天向大家推薦餘華的《我膽小如鼠》。

自古流傳一句古話:「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用這句話形容主人公楊高再合適不過了,可是老實人終要受欺負嗎?善良終要被泯滅嗎?

兒時的無品老師

我看到他伸出了手,他的手指向了我,他說:「比如楊高,他連鵝都害怕……」

說到這裡,他停頓了一下,接著響亮地說: 「膽小如鼠說的就是楊高……」

楊高兒時遇到一個無品老師,他在講成語時好將班內的同學作為比喻對象。在講到成語「唇亡齒寒」時,以班上同學趙青舉例,「他為什麼這麼苦?就是因為他父親死了,父親就是嘴唇,沒有了嘴唇,牙齒就會冷得發抖。」老師拿趙青的痛苦作比喻,趙青心中的悲痛在此時被無限地放大,由一個小水窪變成了滔滔洪水,淹沒了孩子幼小的心靈。

在講到「膽小如鼠」這個成語時,將怕鵝的楊高作為比喻對象,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說:「膽小如鼠說的就是楊高……」這是造成楊高命運悲劇的開端,老師的一句比喻若一把暴力的語言堅刀深深地刺入了楊高的內心。使得身邊同學和楊高自己都認為「楊高膽小如鼠。」

不禁想起了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中的馬修老師,尊重每一個學生,懂得照顧學生情緒,不揭人所短,因材施教,這才是值得崇尚的師道。

身邊的校園暴力

他們齊聲喊了起來:「有一句成語叫膽小如鼠,說的是誰?」

我輕聲說:「我。

父親提醒楊高不要到河邊玩,不要去爬樹……父親本意是膽心楊高因此而受到傷害。可楊高的善,換來的卻是無情惡。同班的學生拿著楊高不會遊泳和爬樹嘲笑他,甚至女孩子都打賭要打楊高。在他們的內心中楊高就等同於「膽小如鼠」這惡毒的標籤是楊高頭頂上一片揮之不去的烏雲。楊高沒有反抗,逆來順受。校園冷暴力深深地傷害了他,幼年的成長經歷沒有讓楊高形成健康的人格,天生的自卑感伴隨著他苦難的一生。

「老實巴交」反受欺

我掃地的時候,他們會看著我哈哈地笑;我走路的時候,他們會指著我哈哈地笑;我上班來早了,他們要笑我;我下班走晚了,他們也會笑我。

老實巴交的楊高從不罵人,打架可是別人總是要走過來罵他,走過來要和他打架。剛進工廠楊高便由於自身的懦弱,鉗工換成了清潔工。清潔工楊高每天勤勤懇懇將車間打掃得乾乾淨淨,還將車間裡所有的機器都擦得乾乾淨淨的。從不遲到早退,可是每次漲工資,每次分房子,都輪不到他;反倒是一天天遊手好閒,不務正業旳呂前進拿著銼刀嚇唬廠長,換了工作,漲了工資,分到了房子。餓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社會對楊高為何會如此不公?

老實巴交的父親

天都快黑了,我走到父親的卡車旁,我看到父親的車頭被撞進去了,父親的車門也被撞歪了,我的父親撲在方向盤上,他的頭上全是破碎了的玻璃,方向盤刺破了我父親的衣服,刺進了我父親的胸膛。

楊高的父親也是一個老實巴交的人,見到誰都是和和氣氣的,從不罵人,打架,開車都比別人小心。俗話說:「兔子急了還會咬人。」就是這麼一個人,當著兒子的面,開車撞死了羞辱他的一群人。父親用死亡這種極端的方式捍衛自己在兒子心中的形象,捍衛了自己的尊嚴。他用行動向兒子證明了自己不是一個膽小如鼠的父親。沒有一個父親想膽小如鼠的活著,他們只不想讓家人擔驚受怕;沒有一個父親不想做孩子心中的榜樣,他們只是面對生活的艱辛不得不暫時低下高傲的頭。

成見是座高不可攀的山

因為成見,身邊的人都欺負善良的楊高;因為成見,呂前進謊言被揭穿時對高楊拳腳相向;因為成見,楊高才會舉起明晃晃的菜刀……

曹極曾說:「做壞人有做壞人的難處:監獄的大門隨時向他們敞開。做好人有做好人的悲哀:世俗的嘲笑與誤解可能像影子那樣陰魂不散。」

成見這種東西,是壓在世人眼裡的一座大山,敲不碎,挪不開,一直在那,它壓抑了楊高本該擁有的善良。

每一個善良的人都值得尊重

我不知道楊高最後會怎麼樣,但我卻知道如同呂前進這般的惡人一定不怎麼樣。楊高的善良應該得到每個人的尊重,你所謂的膽小,可能只是別人的一種隱忍,他只是想和大家和平共處,不想自己和他人受到傷害。

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即使是一個微不足道的處於社會最底層的小人物。善待他人,也是善待我們自己。

(原創文章,抄襲必究)喜歡的小夥伴們點個關注哦!您的鼓勵就是我不懈創作的動力!

餘華正品圖書《我膽小如鼠》已經上架,喜歡的朋友點擊上方小卡片。

相關焦點

  • 餘華「中國的查爾斯·狄更斯」
    餘華,1960年4月3日出生於杭州,當代作家。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1973年小學畢業,1977年中學畢業,做了牙醫五年後棄醫從文,先後進縣文化館和嘉興文聯,還曾兩次進北京魯迅文學院深造。「他回應:」其實我特別不喜歡每天看著別人張開的嘴巴,我曾經在我的散文裡邊寫過那是在世界上最沒有風景的地方.......「接下來讓我簡單介紹餘華作品中值得推薦的其中幾部一、《兄弟》這是一部長篇小說。且在2008年獲得第一屆法國《國際信使》外國小說獎。
  • 餘華:活著是為了活著而活著,而絕非為了活著以外的事物而活著
    讀完餘華的《活著》,我對於活著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活著》從一個旁聽者的角度道出了一個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貴出生在戰亂紛飛的年代,從富貴到貧窮,他的一生,都在經歷著家人相繼離世的苦痛。讀完福貴的一生,我的內心尤為沉重,感受到一種莫名的壓抑。福貴的經歷是悲痛而絕望的,在生活稍有起色的時候,生活就給了他一拳又一拳的重擊,打在他瘦骨嶙峋的身軀上,痛到他無法呼吸。儘管如此,他還是友好地面對世界,一切傷痛的往事在他口中都變得那樣的平淡。就像書中說的:「活著是為了活著而活著,而絕非為了活著以外的事物而活著。」
  • 「膽小如鼠」的張藝謀,在追求電影的過程中慢慢迷失
    作家餘華在短篇小說《我膽小如鼠》描寫了這樣「膽小如鼠的我」。因為「我」膽小如鼠,好工作輪不到「我」,分房子輪不到「我」,被欺負也不敢說,如果反抗會受到生活的重錘。無疑,張藝謀就是這樣「膽小如鼠」的老實人。
  • 《活著》:試圖通過「殘忍」的敘述,來喚醒人性中深沉的善良?
    電影畫面餘華是我所敬仰的作家。餘華也憑藉此獲得了廣泛的文學聲譽和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當然這些「事實」是我後來才了解到的——大學畢業後我幾乎很少再去翻閱小說了——我武斷地認為,再沒有比上世紀九十年代湧現的那樣好的小說了。這篇小說的主人公徐福貴,是民國時期的一個地主家的少爺,年輕時放蕩嗜賭,最終敗盡祖上積累的家財。父親因此被氣死。
  • 餘華的《活著》,憑什麼僅用了一個普通人的故事,就打動了我們?
    徐老爺恨他不成器,他不僅不臉紅,還調侃地說,「你別犯愁啦,我兒子會光宗耀祖的。」沒想到一語成讖,徐家家道中落,斷子絕孫。前半生紙醉金迷,後半生苦難迭生。同樣地,遊本昌老爺子扮演的濟公,也曾經歷生活巨變。在85版《濟公》電視劇中,濟公年輕時一心求法,拋棄父母家業。再回來時,父母已逝,家宅被惡僕侵佔。
  • 《第七天》:餘華,講述,始於金剛怒目,終於菩薩低眉
    《第七天》:餘華,講述,始於金剛怒目,終於菩薩低眉在書寫絕望這件事上,誰也比不過餘華,他寫「活著」,其實是寫「生不如死」,這次他寫「死了」,有「雖死猶生」的成分,終歸還是「死不得其所」。如果說,釋道的陰間寄託著人們對「最終公義」的期望,果報輪迴,報應不爽,那麼在餘華這裡,死後世界與生前世界別無二致,權與錢依然劃分著社會等級,甚至房地產都依然興旺,有墓地的魂靈可以前往「安息之地」,這陰間與陽間一樣令人絕望。在我看來,《第七天》貼著異域聖經的小標籤、打著本土風俗的小旗號,其實都是暗渡陳倉。
  • 煙雨江南的《褻瀆》:我看過的最壓抑的一本玄幻小說
    餘華的《活著》,福貴的老婆、女友和兒子都先後死在了他的前面,連他的孫子也是如此,最後只剩下風燭殘年的福貴和一頭老牛,對於福貴來說,這就是他的一生。我不知道活著的真正喻意是什麼?但每個人都對未來懷有希望,就算是面對死亡也是如此。
  • 哪吒之魔童降世:成見多可怕?申公豹敖丙師徒是妖族出身,太難了
    如果說哪吒有點可憐,那麼有兩個人更加可憐悲哀,因為這兩人是真正的妖族,說到這裡,我想大家都能猜到是申公豹和敖丙師徒兩人。申公豹和太乙真人都是元始天尊的弟子,但是元始天尊卻將封禁靈珠和魔丸的七色寶蓮交給了太乙真人,由太乙真人來完成靈珠轉世為哪吒,將哪吒培養成才的事情。太乙真人如果能順利完成元始天尊交代的事情,就能成為十二金仙之一。
  • 鬥羅大陸:魂聖曾經高不可攀的境界,為何之後成為了炮灰
    鬥羅大陸:魂聖曾經高不可攀的境界,為何之後成為了炮灰魂師鬥羅大陸最高貴的職業,縱觀整個大陸,魂師也是鳳毛麟角的存在。泛大陸上滿打滿算魂師只有二十萬,其中武魂殿掌握了五萬魂師,天鬥帝國和星羅帝國只掌握了數萬魂師。
  • 《荒野獵人》中的另類善良:即使微小,卻照亮人性
    該片通篇都在冰雪,大風,森林,山川中拍攝,天明時宏大震撼,天黑時壓抑絕望。人性在這裡暴露得淋漓盡致:人與人之間關係常常處於掠奪,殺戮,算計,利益交易之中;人與動物之間關係除了殺戮就是殺戮,血淋淋的場面處處體現。
  • 《哪吒之魔童降世》拋棄成見,以己度人
    可後來我們知道了,人們對於哪吒的害怕更多是出於一種成見,是的,成見。因為他是魔丸轉世,於是就順理成章覺得他是妖怪,順理成章認為他會禍害四方,順理成章覺得應該人人得而誅之……哪怕他去捉妖了,也會被人們認為是他在撒謊,他在禍害。那,一個孩子面對這樣的成見能怎麼辦呢?就是用自己所能的最原始的方法反抗,對每一個喊他「妖怪」的人飽以老拳。於是,更多的人喊他妖怪了……惡性循環。
  • 餘華《活著》憑什麼被稱為經典?獲62萬人點讚,現實意義很扎心
    我想肯定有人說為了家人,也有人說為了夢想,還有人說我也不知道,反正就是在活著……也許餘華的這本《活著》可以給你答案。以前讀餘華老師《活著》這部小說,只是覺得主人公太苦了;最近再讀這本書,發現了一個道理:即便不能活著離開,也要給自己找條"活路"。
  • 餘華筆下的經典人物許三觀,如果讀懂了他,你就讀懂了人生
    「四叔,我想找個女人去結婚了。」絲廠送繭工許三觀捏著自己賣兩碗血換來的三十五塊,做了人生一個大決定。天黑下來,他看到街上最美的「油條西施」許玉蘭在戲院門口嗑瓜子,臉蛋被燈籠照得通紅。 許三觀走過去又回來 ,「啊呀!」許玉蘭叫了起來,她指著許三觀說,「你怎麼可以這樣盯著我看呢?
  • 我讀餘華之《戰慄》
    餘華的書一定要讀。不然你都沒地方吹牛逼,要被人誤認為有文化的白痴。餘華的書要看,因為生命那點事看了就通透了,沒必要找雞湯加人參可勁補!戰慄是本比較特別的書,沒有人世間的苦難,也沒有為了活著變著法的矯情故事情節。戰慄就是一個多年前沒勾引成功後來想起來繼續曖昧的故事!
  • 星辰文藝丨李先平:閱讀趣味與思索源泉——讀餘華的《活著》有感
    餘華的《活著》有一種讓人難以忘懷的情結。  最早讀《活著》是進入大學不久,特別喜歡關注那個年代的新銳作家,比如餘華。他寫得比較真實、深刻。正因如此,所以感同身受。 徐福貴本是富家子弟,年輕時也不懂事。由於一些重大社會變革,他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到了最後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
  • 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
    人人都會有成見。成見是一座大山,有的人被別人的成見壓得透不過氣。成見是一縷輕煙,有的人視而不見一樣走自己的路。成見是一股動力,有的人打破成見,證明了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申公豹與太乙真人同為原始天尊座下弟子,選擇十二金仙之時
  • 《許三觀賣血記》時代悲劇下的善良與溫情
    《許三觀賣血記》是我讀的第一本餘華的作品,關於餘華我聽到的都是掛在他頭上的榮譽,「中國的巴爾扎克」「中國的查爾斯.狄更新」,是一位「顛覆大師」是現代中國最享譽世界的作家。而真實的餘華,曾經做了五年的牙醫,1983年開始創作,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他和蘇童,格非等都創作形成了「先鋒文學」都潮流。他的長篇小說《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同時入選「九十年代嘴具有影響的十部作品」。
  • 《許三觀賣血記》:最動人的品性,是越過人性狹隘後凸顯的光輝
    對於人性,作家周國平曾這樣論述:「一個人對於人性有足夠的理解,他看人包括看自己的眼光就會變得既深刻又寬通,在這樣的眼光下,一切隱私都可以還原成普遍的人性現象,一切個人經歷都可以轉化成心靈的財富。」一位好的作家,最善於做的事情莫過於講故事以及描繪人心,作家餘華無疑便是其中一位。
  • 霧山五行:醜陋的人性暴露,貪婪不懂適可而止,結果卻悲劇了
    霧山五行這部中國本土風味十足的動漫,以自己獨特的畫風脫穎而出,藉助中國獨有的五行展開了故事的敘述,從上映之初就有一種水墨畫風的親切感。這一切的塑造離不開林魂導演的創作,真不愧是一個人扛下了整部劇。人性是這個世界上最善良也是最可怕的東西,善者人性必然善良,惡者人性必然醜惡。
  • 原來他有這麼高高高高高……山登絕頂我為峰這座珠峰我爬定了!
    原來他有這麼高高高高高……山登絕頂我為峰這座珠峰我爬定了! 今天上午11時整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珠峰離天空最近的地方是什麼樣子?△獨家視頻呼~呼~呼~立於「世界之巔」讓我們靜下心來認真傾聽最接近天空的風聲    獨家視頻丨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