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煙籠罩青山,令人嚮往畫中遊,清代畫家文點繪《萬松雲霜》

2020-12-14 薩培喇談藝錄

青綠山水畫的歷史十分悠久,隋代展子虔的《遊春圖》已經有了青綠山水畫的標誌特徵,唐代李思訓將青綠山水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有了全景的視野,宋代名作《千裡江山圖》更是讓世人領略了青綠山水的無窮魅力。在此之後,青綠山水畫的發展就逐漸沒落。這主要是由於,青綠技法費工費時,創作時難度很大,比如礦物質顏料要想附著在絲絹之上必須把顏料研磨到極細然後調入膠,在加熱的情況下染色。可以試想一下,還沒有畫呢,僅僅是準備工作就讓人覺得麻煩了。

文點 萬松雲霜

青綠山水畫有其自身的優點,漂亮大氣容易在一眾作品中脫穎而出。於是有實力的畫家還會偶爾畫青綠山水,完善技法上的創作能力。這幅《萬松雲霜》是清代畫家畫的一幅青綠作品,意韻悠長,用色典雅,筆法沉穩,構圖大氣,一看就是名家作品。這幅畫的作者也是大有來頭,他是清代中期畫家文點,出身於蘇州的書香門第,祖上是明代吳門畫派的領軍人物文徵明。文氏家族到了文點這一代,書畫傳承一直沒有中斷。作品透露出濃濃的文人意趣,即便是工細嚴謹的筆墨也遮掩隨性隨情的灑脫。

文點 萬松雲霜 局部

《萬松雲霜》從畫名就透著一股滄桑感,似乎和這麼亮麗典雅的畫面不搭。仔細體會一下,萬松既是指松林成片,也是指高山嵯峨。至於,「雲霜」二字也有雙重意思,其一是山中雲霧繚繞好像人間仙境,其二是通過「霜」字去除青綠色彩中的煙火氣,讓作品在明豔濃彩中有了一絲沉穩舒緩的逸氣。畫中山水雲煙,宮殿樓臺,一看就不是現實中的景色。文點通過寫實的筆法描繪想像中的美景,由此帶來作品的真實感。只有真實才能融入,人在畫中遊,徜徉不肯歸,才是畫家的最終追求。

文點 萬松雲霜 局部

傳統山水畫中有一個專門分類就是畫仙山勝景,表達身處太平盛世的喜樂祥和,《萬松雲霜》就是這類作品的代表。文點為了表現出夢幻色彩,畫中浮雲都用白粉勾勒輪廓,讓雲彩有了層次,由此拓展畫面空間。這樣的技法始於元代宮廷畫家,文點有家學淵源,才能有機會跨越百年時光,任意擷取前輩長處為自己所用。藝術創作中,傳承很重要,畫中的界畫樓閣,借鑑宋代郭忠恕的透視寫實理念,至於青綠色彩的運用堪比仇英的《桃源仙境》。作為文徵明的後代傳人,文點能夠取得如此高的藝術成就,除了家庭影響也離不開他的勤學苦練。

文點 萬松雲霜 局部

欣賞畫中仙境,令人心曠神怡,這樣通俗的作品通過筆墨技法、色彩對比、細節處理等手段之後顯得文雅率性。文點能夠學到文徵明作品中的灑脫自然,讓他在清代畫家中佔有了一席之地。

拓展閱讀

源於戰國,盛於兩漢,逃脫不了衰亡的命運,簡述賦的發展

宋詞《滿江紅》是不是嶽飛創作,爭議一直存在,至今沒有結論

衝冠一怒為紅顏是否確有其事,根據《國榷》中的記載:沒有

問鼎中原,青銅鼎從實用器到禮器最後退出歷史舞臺

相關焦點

  • 盛世太平,才能安心垂釣,清代畫家文點繪《垂綸圖》
    文點 垂綸圖 清代畫家受四王風格的影響,很重視形式上的美感,畫山水特別強調視覺美。由此畫家們總結了一套描繪祥和悠閒生活的細節元素,比如漁夫泛舟江湖之上,比如文人在江中垂釣。他出生於書畫世家,他的祖上就是明代吳門畫派的領軍人物文徵明,文氏家族的繪畫技法傳到文點這裡,已經是六代了。近百年的傳承加持在文點身上,讓他在表現文人情懷方面更加得心應手。文點畫這幅《垂綸圖》是為了贈送給好友,所以很重視畫中的美好寓意。文點畫文人垂釣,不是像姜子牙那樣等待賢明君主來訪,也不是像漁夫那樣盼著釣上來一堆養家餬口。
  • 蘇州文氏家族後人,擅畫清潤明淨山水,文點繪《茅亭敘舊》
    明代文徵明的後代中有好幾位擅長繪畫的名家,到了他玄孫這一輩,出現了一位叫做文點的山水畫家。文點出生於崇禎末年,病逝於清代康熙年間。他為人率性灑脫,終生隱居家鄉寄情於書畫之中。他畫的山水繼承了文徵明的秀雅工細,除此之外還擅長畫竹,在蘇州一帶名氣極大。
  • 清冷雪景山水,蘊含春的氣息,清代宮廷畫家張宗蒼繪《雪霽圖》
    清代宮廷繪畫很講究「樣式」,造成這樣的狀況和皇帝的喜好有很大關係。清代的皇帝來自關外,明末趁亂佔領天下。他們為了維護穩定的統治,努力學習漢文化,接受漢文化的薰陶,但畢竟他們無法立刻理解雅逸超脫的文人審美,面對寫實具象的藝術作品更能引起他們的共鳴。
  • 清代著名畫家有哪些?清代畫家概述
    說起清代畫家,大部分人可能只知道鄭板橋,其實清代畫壇非常繁榮,清代有接近300年的歷史,名家輩出,名氣最大的有鄭板橋,還有四王,四僧等等。今天小編給大家講一下清代畫家。
  • 清代木板年畫與日本浮世繪 「異域同繪」
    近日,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甄選兩者代表作品一百餘件展出,為觀眾帶來一場視覺盛宴。日本浮世繪部分有「浮世繪第一人」菱川師宣,「浮世繪六大家」鈴木春信、鳥居清長、喜多川歌麿、東洲齋寫樂、葛飾北齋、歌川廣重,「最後的浮世繪大師」小林清親等重要畫師的經典作品。清代木版年畫部分選取了天津楊柳青、江蘇蘇州桃花塢、山東濰坊、四川綿竹、河北武強、福建漳州等重要年畫產地的代表性作品。
  • 「創作開運禮」設色山水華美大氣,清代劉彥衝繪《山水冊頁》
    清代中期優秀的畫家不多,國力衰退導致藝術創作也進入了低迷期。在北方,宮廷繪畫風格影響到民間,作品在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顯得空洞無味。江南地區,金陵畫派、揚州畫派的諸多名家相繼離世,缺乏有影響力的主流風格誕生。有想法的畫家只好通過臨仿前人作品去尋找創新的契機。
  • 清宮畫家才子你最愛哪個!
    焦秉貞清代宮廷畫家焦秉貞是天主教傳教士湯若望的門徒,通天文,擅長畫肖像。焦秉貞所畫花卉精妙絕倫,其山水、人物、樓觀之位置,自近而遠,自大而小,不爽毫髮,系採西洋畫法。嘗奉詔繪《耕織圖》四十六幅,村落風景,田家耕作,曲盡其致。稱旨,旋鏤版印賜臣工。康熙二十八年(1689)嘗寫池上篇畫意,雍正四年(1726)曾為張照寫像,蔣廷錫補景。
  • 異域同繪——當清代木版年畫遇上日本浮世繪
    展覽共展出中國美術館藏作品129套(138件),其中日本浮世繪75件、清代木版年畫52套(61件)、明清時期中國畫2件。展覽分為「同源與流變」「形象與風格」「技藝與受眾」「生產與發行」四個部分;從淵源、技術、發行及風格等方面探討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的異同。
  • 富貴與清雅:清代仕女畫家筆下的佳麗
    (清)冷枚《雪豔圖》(局部)以仕女為繪畫對象是古代人物畫的重要題材,而仕女畫從專繪貴族婦女到泛指以美人佳麗為主人公的繪畫作品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自唐代以來,歷代不少畫家接觸過仕女題材的繪畫,其目的或為傳教化、或為表現古代女性生活、或為抒發作者特殊情感。
  • 「津門網」清代宮廷畫家冷枚作品欣賞
    清代宮廷畫家。善畫人物、界畫,尤精仕女。所畫人物工麗妍雅,筆墨潔淨,色彩韶秀,其畫法兼工帶寫,點綴屋宇器皿,筆極精細,亦生動有致。冷枚大約於康熙三十五年(1696)前由其師焦秉貞引薦入宮,時「秉貞奉敕繪《耕織圖》,枚復助之」,此圖由兩人分別繪製而成,共46幅,表現民間的「村落風景,田家作苦,曲盡其致,深契聖衷」。
  • 借古開今,筆墨飽滿,畫壇大師黃賓虹繪《湖山清夏》
    黃賓虹在處理留白空間的時候很巧妙,虛幻遠山與近處主峰隔著層層煙雲,丘壑密林之間雲氣貫通,近處雲煙遇水化為霧氣,水中蕩漾的小船載著徜徉山水中的雅士。有了留白,整個畫面變得通透豐滿,仿佛為作品注入一道靈魂,畫中山水變成了真山真水。描繪出真實感,描繪出山的氣質,是所有畫家的追求,黃賓虹也不例外,他通過塊狀、帶狀、條狀的留白達到了創作目的。
  • 中國美術館藏展出日本浮世繪經典!還有清代木版年畫精品
    中國清代木版年畫和日本浮世繪歷史淵源深厚,各具藝術風格與民族特色,在17至19世紀的東方世界相映成趣。8月5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甄選一百餘件作品展出,為觀眾帶來美的盛宴。
  • 日本浮世繪竟然和中國的木版年畫同源
    近期,中國美術館甄選館藏的一百餘幅清代木版年畫和日本浮世繪作品,組成「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日本浮世繪部分有「浮世繪第一人」菱川師宣,「浮世繪六大家」鈴木春信、鳥居清長、喜多川歌麿、東洲齋寫樂、葛飾北齋、歌川廣重,「最後的浮世繪大師」小林清親等重要畫師的經典作品。
  • 來瀋陽故宮 看看古代畫家筆下的冬天
    在觀賞千裡冰封的北國風光的同時,不妨到瀋陽故宮,欣賞古代畫家筆下的冬天。12 月 18 日," 冬雪妖嬈——瀋陽故宮藏冬景書畫展 " 在師善齋、協中齋開展。展覽遴選瀋陽故宮館藏明清及近現代冬景題材的書畫作品 30 餘幅,文徵明、吳昌碩等名家作品展出。本次展覽將持續到 2021 年 2 月 28 日。瀋陽故宮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展覽以 " 蒼山負雪 "" 冰雪寒禽 "" 歲寒三友 " 三個單元為脈絡,展現雪景山水、枯木寒禽的大自然冬日美景和借凌霜傲雪的松、竹、梅以詠君子之志的文人情懷。
  • 中國傳世名畫國之瑰寶,清代畫家沈銓《百鳥朝鳳圖卷》驚豔世人
    《百鳥朝鳳圖卷》縱:111.4cm 橫:32cm,為清代畫家沈銓佳作。此畫多用工筆重彩,尤重寫實。畫中成排的大雁,成群的喜鵲,成對的鴛鴦,鶴立鶴群的黃鶴,嬉戲的蘆雁,護衛的雄鷹等都可獨立成篇。其中的一組仙鶴,一隻為黃鶴,雍容華貴,鶴立鶴群。畫中重中之重的兩隻鳳凰造型優美端莊,設色華麗豔美,羽毛動感飄逸,神態嫵媚神奇。
  • 絢美浪漫,張石園繪《青山秋色》
    幸好明末董其昌臨摹過楊昇的沒骨山水,近代畫家根據董其昌的作品,再現了沒骨山水的華美面貌。張石園 青山秋色這幅《青山秋色》是近代海派名家張石園的作品,畫中描繪了深秋時節,紅葉爛漫、綠葉婆娑,紅綠色彩覆蓋山巒的美景。
  • 明代隆慶、天啟年間畫家、繪墨模名手——丁雲鵬作品解讀
    明代隆慶、天啟年間畫家、繪墨模名手。擅畫人物、佛像、山水等。曾為名墨工程君房、方於魯畫墨模,並供奉內廷十餘年。董其昌贈以「毫生館」印章。其人物畫早年畫風工整秀雅,晚年沉著古樸。山水師法宋元諸家,初以雋秀為工,後趨於古拙。亦能為書籍作插圖,對徽州版畫頗有影響。
  • 九能儒僧丹青妙筆繪山水,清代六舟和尚畫《棧橋行旅》
    六舟和尚生活在清代中期,當時金石學興起,研究上古青銅器和秦漢碑刻成為學術界的一種時尚,要想研究這些貴重寶物,沒有身份地位和金錢權勢是無法做到的。六舟和尚對這些很感興趣,於是他常畫一些山水,用作結交朋友的酬答禮物。這幅《棧橋行旅》就是六舟和尚畫的一幅山水,畫中描繪的是商旅往來川蜀的場景。川蜀一帶多高山峻岭,往來十分不變,只能通過棧道跋山涉水。
  • 重點作品賞析|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
    春信將「繪歷」的多色套印技術移植到浮世繪版畫的製作上,促使「錦繪」問世,豐富了浮世繪的色彩表現,確立了真正意義上的浮世繪套色版畫。其筆下的女性形象多是江戶時代平民人家的少女,婉約雅致、清麗脫俗,畫面營造出夢幻、詩意、感傷的氛圍。
  • 清代木版年畫和日本浮世繪作品亮相美術館!
    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展覽日期-2020年8月5日-10月15日-展覽地點-中國美術館五層19、20、21展廳中國清代木版年畫和日本浮世繪歷史淵源深厚、製作工藝相近,又各具藝術風格與民族特色,在17至19世紀的東方世界裡大放異彩、相映成趣,成為東方藝術寶庫中的兩顆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