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綠山水畫的歷史十分悠久,隋代展子虔的《遊春圖》已經有了青綠山水畫的標誌特徵,唐代李思訓將青綠山水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有了全景的視野,宋代名作《千裡江山圖》更是讓世人領略了青綠山水的無窮魅力。在此之後,青綠山水畫的發展就逐漸沒落。這主要是由於,青綠技法費工費時,創作時難度很大,比如礦物質顏料要想附著在絲絹之上必須把顏料研磨到極細然後調入膠,在加熱的情況下染色。可以試想一下,還沒有畫呢,僅僅是準備工作就讓人覺得麻煩了。
青綠山水畫有其自身的優點,漂亮大氣容易在一眾作品中脫穎而出。於是有實力的畫家還會偶爾畫青綠山水,完善技法上的創作能力。這幅《萬松雲霜》是清代畫家畫的一幅青綠作品,意韻悠長,用色典雅,筆法沉穩,構圖大氣,一看就是名家作品。這幅畫的作者也是大有來頭,他是清代中期畫家文點,出身於蘇州的書香門第,祖上是明代吳門畫派的領軍人物文徵明。文氏家族到了文點這一代,書畫傳承一直沒有中斷。作品透露出濃濃的文人意趣,即便是工細嚴謹的筆墨也遮掩隨性隨情的灑脫。
《萬松雲霜》從畫名就透著一股滄桑感,似乎和這麼亮麗典雅的畫面不搭。仔細體會一下,萬松既是指松林成片,也是指高山嵯峨。至於,「雲霜」二字也有雙重意思,其一是山中雲霧繚繞好像人間仙境,其二是通過「霜」字去除青綠色彩中的煙火氣,讓作品在明豔濃彩中有了一絲沉穩舒緩的逸氣。畫中山水雲煙,宮殿樓臺,一看就不是現實中的景色。文點通過寫實的筆法描繪想像中的美景,由此帶來作品的真實感。只有真實才能融入,人在畫中遊,徜徉不肯歸,才是畫家的最終追求。
傳統山水畫中有一個專門分類就是畫仙山勝景,表達身處太平盛世的喜樂祥和,《萬松雲霜》就是這類作品的代表。文點為了表現出夢幻色彩,畫中浮雲都用白粉勾勒輪廓,讓雲彩有了層次,由此拓展畫面空間。這樣的技法始於元代宮廷畫家,文點有家學淵源,才能有機會跨越百年時光,任意擷取前輩長處為自己所用。藝術創作中,傳承很重要,畫中的界畫樓閣,借鑑宋代郭忠恕的透視寫實理念,至於青綠色彩的運用堪比仇英的《桃源仙境》。作為文徵明的後代傳人,文點能夠取得如此高的藝術成就,除了家庭影響也離不開他的勤學苦練。
欣賞畫中仙境,令人心曠神怡,這樣通俗的作品通過筆墨技法、色彩對比、細節處理等手段之後顯得文雅率性。文點能夠學到文徵明作品中的灑脫自然,讓他在清代畫家中佔有了一席之地。
拓展閱讀
源於戰國,盛於兩漢,逃脫不了衰亡的命運,簡述賦的發展
宋詞《滿江紅》是不是嶽飛創作,爭議一直存在,至今沒有結論
衝冠一怒為紅顏是否確有其事,根據《國榷》中的記載:沒有
問鼎中原,青銅鼎從實用器到禮器最後退出歷史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