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貴與清雅:清代仕女畫家筆下的佳麗

2020-12-15 齊魯壹點

(清)冷枚《雪豔圖》(局部)

以仕女為繪畫對象是古代人物畫的重要題材,而仕女畫從專繪貴族婦女到泛指以美人佳麗為主人公的繪畫作品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自唐代以來,歷代不少畫家接觸過仕女題材的繪畫,其目的或為傳教化、或為表現古代女性生活、或為抒發作者特殊情感。周昉、張萱乃唐時仕女畫名家,後來的宋畫仕女也相當流行,而明清時期是古代仕女畫最為興盛的時代。清代以畫仕女著稱的畫家有以宮廷畫派為代表的焦秉貞、冷枚,也有以文人畫派為代表的費丹旭、改琦,其表現的仕女以閨秀與陰柔為主要特徵。

宮廷富貴——焦秉貞與冷枚

(清)焦秉貞《歷朝賢后故事圖冊(十二開)——戒飭宗族》

清代宮廷畫家眾多,畫仕女的以焦秉貞和冷枚師徒為代表。康熙時期,焦秉貞成為天主教教主湯若望的門徒,官至欽天監五官正(從事天文曆法事務)。而西洋傳教士布道時常以宗教畫為宣傳工具,又因後期結識繪畫大師郎世寧,因此在耳濡目染之下,焦秉貞學得了西畫中透視和明暗等技法。山水、花鳥、人物畫均是他涉獵的題材,而他的仕女畫多有一股富貴之氣,用筆細膩、設色明豔、意境悠遠。

為宣揚封建的倫理綱常,給宮廷裡的妃嬪們樹立行為楷模,焦秉貞創作了《歷朝賢后故事圖》冊12開。此圖冊題材取自西周文王之母、東漢明帝明德馬皇后、北宋仁宗慈聖蓸皇后等勤儉仁厚、賢淑孝順的妃嬪故事,而畫中對題是由梁詩正書寫乾隆帝在皇子時期所作的詩句,記錄的是這些皇后、太后的事跡和對她們的評價。圖中建築物繪製採用歐洲焦點透視的方法,有別於中國的傳統界畫。而其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均顯柔弱,設色濃豔。

(清)焦秉貞《歷朝賢后故事圖冊(十二開)——親掖鑾輿》

(清)焦秉貞《歷朝賢后故事圖冊(十二開)——濯龍蠶織》

除去以繪畫用來宣教化,焦秉貞所繪製的《仕女圖》冊描繪的是宮廷女子的日常活動。在得有空閒時,她們相約一起,在春光明媚的庭院中蕩鞦韆、在亭臺樹蔭下梳妝、在碧波中遊船賞荷……遊玩自娛的同時又不失端莊柔順,使人思慕。而若細看畫中女子,則會發現她們有著統一的裝扮——即身穿漢服、頭飾金釵。

(清)焦秉貞《仕女圖冊(八開)——松閣苼歌》

儘管清朝是滿人的統治,但在一些圖像中,雍正、乾隆諸帝卻穿著漢服行樂,其實這種現象只是皇帝有意識的「虛擬」表達,意在加強自己作為皇帝與儒家聖賢身份的自我認同感。因此《仕女圖》冊中的女性雖穿漢服,但這一方面宣示著統治者對漢族女子的「佔有」,一方面以漢族代替旗裝則在審美上更能襯託女性嬌柔的姿態。不論如何,從這些畫作中我們仍能想像宮中女子的豐富生活。

(清)焦秉貞《仕女圖冊(八開)——桂香濯月》

(清)焦秉貞《仕女圖冊(八開)——蓮舟晚泊》

(清)焦秉貞《仕女圖冊(八開)——柳院鞦韆》

師從焦秉貞的宮廷畫師冷枚也是畫仕女的高手,其所表現的一般也是貴族女性。與焦秉貞的《歷代賢后故事圖》相似,冷枚的作品《十宮詞圖》冊描繪的也是歷代賢德后妃或貴妃女子的故事,教育意義濃厚,題詩為梁詩正所寫弘曆繼位前所作的詩句。

然而,鑑於此圖冊只是承擔著「成教化、助人倫」的功用,冊中建築並非歷代宮廷建築,而只是充當人物故事的背景,且帶有更多裝飾性色彩。冷枚所用的「海西畫法」是在中國傳統界畫的技法上,運用透視法增強畫面的空間深度感,並以明暗關係區分陰陽向背。

(清)冷枚、梁詩正《十宮詞圖冊(十開)——楚宮》

(清)冷枚、梁詩正《十宮詞圖冊(十開)——漢宮》

(清)冷枚、梁詩正《十宮詞圖冊(十開)——吳宮》

提到冷枚,就不得不提到他的一件經典作品——《春閨倦讀圖》。畫中表現一女子一手託腮、一手握書的倦怠形象。女子身邊的一切事物都頗為講究,懸於牆上的畫幅、笛子;立於花架上的瓶花;臥於腳邊的小狗以及精緻古樸的家具……無一不襯託出此女的「大家閨秀」之感,而其素色衣裙和素色花鈿也為她增添了幾分嫵媚氣韻。閨中雖寂寞,但仍不失生活情趣。

(清)冷枚《春閨倦讀圖軸》(局部)

焦秉貞與冷枚師徒活躍於康雍乾三朝,為宮廷繪製了大量作品,不論是仕女還是宮中生活場景都透露出富貴氣象,端莊典雅,而他們所使用的「海西畫法」則是中西結合的結果。

文人清雅——改琦與費丹旭

生活年代稍後的仕女畫家改琦與費丹旭則與焦秉貞與冷枚所畫的仕女有著截然不同的面貌,前者屬於文人畫派,所畫仕女更顯陰柔、淡雅飄逸。改琦出生於文人薈萃、書畫鼎盛的松江(今上海)地區,青少年就有了一定的藝術成就,後週遊江南周邊各地,領略江湖名勝、交遊眾多文人。

改琦善畫人物、花竹,尤以仕女畫最為著名。其仕女畫學遠近名家之法,尤推崇明唐寅、仇英等人落墨潔淨、設色妍雅的氣韻格調,造型纖細、敷色清雅,創立了仕女畫新的體格,時人稱「改派」。《柳蔭逸趣圖卷》中出現七位女子,分別表現採摘花草、對鏡理妝、靜坐閒談的場景,樹石背景簡逸,人物與景物的勾勒、設色技法均學自仇英。

(清)改琦《柳蔭逸趣圖卷》(局部)

他的另一件作品《元機詩意圖軸》畫面也相當簡潔,僅有一神情落寞的女子側坐於藤椅上,左手持一書卷。作者用輕柔簡練之筆、以淺淡的墨線勾勒出元機的身形,展現出一位身材瘦削、面容憔悴、目光幽怨的仕女形象,這正是文人畫家刻意追求的「清淑靜逸」之趣。

與改琦齊名的另一位清代仕女畫家是費丹旭,其父費宗騫善畫山水,少時深得家傳,後遊跡於江浙閩山水間,與當時的書畫家多有往來。費丹旭善畫山水、花卉,而他筆下的美人頗有「小家碧玉」之態,優美自然。《探梅仕女圖軸》描繪了一位採梅仕女,她站在溪石上,左手抱著梅幹,右手欲攀樹探梅,一位面容俊俏、身材婀娜、俏皮可愛的女子躍然紙上。此畫筆墨細柔、設色淡雅,體現出費丹旭仕女畫的特色。

《十二金陵圖冊》是根據曹雪芹名著《紅樓夢》中對林黛玉、薛寶釵、李紈、史湘雲等12位女性的描述而繪製出栩栩如生的女子形象。所有圖像均為「一景一人」的配置,背景為山石、樹木、房舍,執扇撲蝶為人謹慎的寶釵、持鋤葬花孤高清冷的黛玉、端坐書旁曼妙溫柔的妙玉等人的氣質在淡雅的環境中被襯託而出。清秦祖永《桐陰論畫》言費丹旭「補景仕女,香豔中更饒妍雅之致,一樹一石,雖未能深入古法,而一種瀟灑之致頗極自然。」

(清)費丹旭《十二金釵圖冊(十二開)——寶釵撲蝶》

(清)費丹旭《十二金釵圖冊(十二開)——黛玉葬花》

若細看費丹旭筆下的各類女性,她們都有著鴨蛋臉、柳葉眉、櫻桃小口,並有朱紅點唇,身材瘦削,似有種「弱不禁風」之感,這不僅與改琦所表現的女子形象大體相同,而且反映著當時仕女畫的審美風尚。

(清)費丹旭《十二金釵圖冊(十二開)——妙玉品茶》

(清)費丹旭《十二金釵圖冊(十二開)——李紈讀書》

仕女畫在清代尤其受歡迎,其地位甚至與山水、花鳥等題材比肩,女子的刻畫也不再局限於貴婦,而能關注到仙女、農村婦女、小說戲曲人物、歷史人物、青樓女子等各類身份的女性。然而,不論是宮廷畫家焦秉貞、冷枚還是文人畫家改琦、費丹旭,女子的「纖弱」特質都被他們視為審美追求,這也深刻地體現在他們各自的作品中。

近期,「江南佳麗——蘇州博物館藏仕女畫精品展」正於蘇州博物館展出,展品匯集清代中期至近現代的仕女畫,其作者既有仕女畫名家如費丹旭、改琦,亦有一些名不見經傳而難得一見的小名家。(文章轉載自藝術中國 作者:孔霞莉)

展覽名稱:江南佳麗——蘇州博物館藏仕女畫精品展

展覽地點:蘇州博物館二樓吳門書畫展廳

展覽時間:2020年5月18日——8月16日

相關焦點

  • 「5·18國際博物館日」蘇州博物館仕女畫中尋「江南佳麗」
    據悉,這一特展匯集了蘇博館藏仕女畫精品,時間跨度從清代中期至近現代,其作者既有仕女畫名家如費丹旭、改琦等,也有一些頗有特點的小名家作品,走進展廳,江南佳麗,一片婉約嫻靜。清代費以耕仕女畫局部蘇州博物館展覽現場蘇博展覽現場的古裝女子「518」國際博物館日當天,「江南佳麗——蘇州博物館藏仕女畫精品展」展出現場,澎湃新聞記者看到,除了展廳裡的古代佳麗,展廳外也不時可見著古裝的江南女子,畫中佳麗與畫外佳麗,相映相襯,
  • 清代名畫《仕女圖》與《耕織圖》
    清代著名宮廷畫家可以說為歷代之最,但是其中焦秉貞可以說是清代宮廷畫家中讓人記憶深刻的一位畫師。-焦秉貞所作的《仕女圖》與《耕織圖》都別具藝術特色,得到了帝王的大力推崇和讚許,《仕女圖》和《耕織圖》也是清代比較典型的精華之作。
  • 仕女畫中的女孩子都顯得弱不禁風?明清畫家的玄妙之處
    例如,當我們看顧愷之仕女畫的女性肖像時,大多數女性是蛾眼,膚色白皙,黑頭髮,修長的身材,優美的姿勢和別致的外觀,體現了魏晉南北朝女性自然外貌的世俗審美要求。明清時期, 民間流行的美女標準是「鼻如膽,瓜子臉,櫻桃小口螞蚱眼;慢步走,勿乍手, 要笑千萬莫張口」。明清時期的仕女畫中多以此為依據,並進一步將女性的柔弱氣質加以強化,以此來突出女子的悲愁、悽清、弱不禁風之感。
  • 【國畫大觀】清代仕女繪畫作品賞析
    中國仕女畫形成在一千多年前的兩晉時期。描繪的女子主要是詩、賦等文學作品和民間傳說中的古代賢婦和神話傳說中的仙女等。如東晉顧愷之依據曹植《洛神賦》詩意創作的《洛神賦圖》。唐代作為封建社會最為輝煌的時代,也是仕女畫的繁榮興盛階段。畫家們熱衷於表現貴族婦女閒逸的生活方式,單調而悠閒的生活情調。如周昉《簪花仕女圖》、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等,表達了強烈的時代感及貴族們的審美意趣。
  • 清渭樓 · 藝術丨清渭樓美術博物館館藏潘振鏞《竹林仕女圖》
    潘振鏞出身於繪畫世家,祖父潘楷工花卉,其父潘大臨工仕女。他六七歲時便能畫人物。父親去世後,為生活所迫,曾當過短期商店學徒。後師從錢塘名家戴以恆,畫藝日臻精妙,尤工人物仕女。潘振鏞畫仕女師法清代畫家費丹旭,花卉師法惲壽平,用筆遒勁挺秀,設色淡雅清麗。其人物畫與沙山春、吳嘉猷稱為「三絕」。中年時,潘振鏞曾往來上海、杭州、桐鄉等地,敬求繪畫者甚多。
  • 晚清著名畫家改琦人物精品鑑賞
    改琦(1773-1828) ,中國清代畫家。字伯韞,號香白,又號七薌、玉壺山人、玉壺外史、玉壺仙叟等。松江(今上海市)人,宗法華喦,喜用蘭葉描,仕女衣紋細秀,樹石背景簡逸,造型纖細,敷色清雅,創立了仕女畫新的體格,時人稱為「改派」。工人物,佛像,仕女,筆意秀逸瀟灑。
  • 仕女,看任伯年、張大千、徐悲鴻、傅抱石、林風眠的不同釋義
    仕女,代表的是中國古代那些美麗聰慧的女子,也是歷代畫家熱衷描繪的對象,中國畫中還有專門的"仕女畫"類別,歷代畫家合併者按照自己心中"美"的理想來塑造仕女形象,但是,在男性至上的中國古代,理想的仕女更像是一件溫雅不俗的文房清供,與天理人情琴棋書畫相伴,點綴著歷代文人墨客的悠閒生活。
  • 民國時期海派著名女畫家葉曼叔筆下的仕女圖
    葉曼叔,又作曼殊,字培橚,民國時期海派著名畫家。寓居海上,鬻畫自給,善工筆花鳥、人物、山水,以改費仕女人物畫為最佳。家學淵源,弟葉鳳池(培源)、子葉大榮(翔馥)、女葉爾瑩(美珪)、葉爾美(人麗)、葉爾慧均善畫而有名於時。
  • 從「渡海三家」看中國仕女圖的線條美
    其實不同畫家所畫出來的仕女,其容貌各有千秋。中國傳統繪畫,能分為花鳥、人物與山水畫三種,但在受到西方繪畫風格與審美的影響下,人們往往覺得中國傳統繪畫十分雷同,找不到欣賞的入門磚。日前臺北故宮舉行「她-女性形象與才藝特展」,其中展示從唐代到近代以來,歷代畫家筆下姿態各異的仕女們。那麼問題來了,在人物畫中佔有相當比例的仕女圖,要如何欣賞呢?
  • 「津門網」清代宮廷畫家冷枚作品欣賞
    清代宮廷畫家。善畫人物、界畫,尤精仕女。所畫人物工麗妍雅,筆墨潔淨,色彩韶秀,其畫法兼工帶寫,點綴屋宇器皿,筆極精細,亦生動有致。冷枚大約於康熙三十五年(1696)前由其師焦秉貞引薦入宮,時「秉貞奉敕繪《耕織圖》,枚復助之」,此圖由兩人分別繪製而成,共46幅,表現民間的「村落風景,田家作苦,曲盡其致,深契聖衷」。
  • 清代著名畫家有哪些?清代畫家概述
    說起清代畫家,大部分人可能只知道鄭板橋,其實清代畫壇非常繁榮,清代有接近300年的歷史,名家輩出,名氣最大的有鄭板橋,還有四王,四僧等等。今天小編給大家講一下清代畫家。
  • 清朝這個男畫家,他畫的清宮美人,令人魂牽夢縈
    ,這個仕女仿佛就是春姑娘的化身。以上三幅畫,都出自冷枚的筆下,不得不驚嘆,冷枚筆下的清朝美人,她們的神韻都被畫出來了,美到骨子裡!那個時代的婦女之友,最懂欣賞清代女性之美的男人,恐怕非冷枚莫屬了。他是清代著名的宮廷畫家,字吉臣。山東膠州人,是元末著名畫家冷超巖的後人。康熙中期,經同鄉人焦秉貞舉薦入宮專事繪畫,入京後,號金門畫史。一生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風光的時候,是康熙帝南巡欽定隨行的畫家之一,也是畫院的領班人物。當然,他不是一直在宮中悠閒地畫畫的。雍正在位的13年中,被逐出宮,這一段清宮檔案不再出現他的名字。畫技高超的冷枚,淪落到民間依然有人欣賞。
  • 充滿詩情畫意的秋夜秋月在畫家的筆下是什麼樣子呢?一起來看看吧
    ——酹江月·夜涼 宋代 黃升秋夜是浪漫的,在詩人的筆下是充滿詩情的!那麼在畫家筆下必定是充滿畫意的,來看看畫家筆下的秋月秋夜是什麼景象吧工筆花鳥類秋韻寫意仕女類
  • 青年畫家馮永強的女性人物國畫,人物眉目秀美,身姿曼妙
    「美」是人類追求的視覺享受,女性的美是歷代畫家描繪的永恆主題,中國畫中女性題材的人物形象是人們在不同時代、不同背景下所反映出審美認識,當代女性題材繪畫的藝術視域,擺脫了傳統仕女畫單一的審美取向,具有更加豐富的題材和藝術內容,使當代國畫中的女性形象之美具有時代性與進步性。
  • 為啥明清時期仕女畫中的女孩子都顯得弱不禁風
    這時的仕女畫已經出現一種「羸弱」狀態,但是這種弱是一種正常狀態,還不帶有刻意的悲情色彩。而到了清代,明代的這種「雅致」之風愈發走向極端,逐漸演變成一種超越了正常範圍的病態性的「孱弱」之美。畫家故意強化女子的瘦弱形體和悲傷情緒,以獲得一種惹人憐愛的「孱弱」之美。其中尤以嘉道年間改琦、費丹旭所創造的「病態」美人為代表。
  • 來瀋陽故宮 看看古代畫家筆下的冬天
    在觀賞千裡冰封的北國風光的同時,不妨到瀋陽故宮,欣賞古代畫家筆下的冬天。12 月 18 日," 冬雪妖嬈——瀋陽故宮藏冬景書畫展 " 在師善齋、協中齋開展。" 蒼山負雪 " 單元展出的書畫作品涵蓋了明清及近現代名家,如明代文徵明的《設色雪景山水圖》、藍瑛的《設色斷橋殘雪圖》、清代張宗蒼的《設色寒江釣雪圖》等,或景色壯麗,或氣象清幽,或肅穆凝寒。其中尤以清代張鵬翀 50 歲時所作《墨筆古木寒山圖》為精品,畫家用簡率疏淡的筆法,描繪出曲岸雜樹,一水橫亙,禿峰荒嶺的蕭瑟景象。
  • 中國工筆仕女第一人:畫畫就是一生
    中國工筆仕女第一人王叔暉 王叔暉(1912年8月-1985年7月)字鬱芬,祖籍浙江紹興。生於天津,定居北京。 她筆下的人物情濃意抒,優雅恬靜,境韻悠長。
  • 清宮畫家才子你最愛哪個!
    清宮畫家才子你最愛哪個!清代宮廷出現了一大批的著名畫家,在眾多畫家中,哪些是出色的呢?郎世寧傳教士、宮廷畫家義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裡奧內,生於米蘭,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作為天主教耶穌會的修道士來中國傳教,隨即入宮進入如意館,成為宮廷畫家,曾參加圓明園西洋樓的設計工作,歷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國從事繪畫達50多年。禹之鼎中國清代畫家字尚吉,一字尚基,一作尚稽,號慎齋。,後寄籍江都。
  • 《簪花仕女圖》與《浮世繪》:日本學唐代畫女人,二者有何不同?
    導語:在中國的歷朝歷代,畫家、詩人對於如何展現女性美這個問題都表現得尤為上心,因為在他們的筆下所反映出來的女性,不止是哪個朝代審美的一種象徵,更是對於當下社會背景的一種獨特解讀。作為唐代仕女圖最為傑出的代表,張萱和周昉兩人更是將其推向了頂峰,尤其是周昉筆下的唐代女性,以體態豐盈、膚若凝脂作為典型特色,十分好地展示了當時唐朝的盛世之況,也從側面反映出當時婦人的生活狀態和日常。
  • 古往今來,那些大師筆下的美人兒
    今天選錄了秋拍中張大千、林風眠、齊白石、黃胄四位大師的部分仕女作品,大家一塊看看這些畫壇巨匠、一代風流人物筆下的美人,誰最美?「大千人物,尤以仕女最為畫道人讚賞。」因為張大千不單單只是美女畫得好,他更懂得如何去欣賞美女,他筆下的美女,總是給人一種特殊的氣質,這是在別的畫家的畫中所欣賞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