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節,回到江蘇老家,數十戶人家排成三行,正如兒時一樣。今年春節再次回家時,巨大的陌生感讓人喘不過氣來,門前的兩排房子已成綠油油的麥田,所有關於童年的記憶就這樣化作了歷史的一粒塵埃。都說滄海桑田,我一直以為那是幾百上千年的事,從來沒有想到會發生在幾個月內。
不必幸災樂禍,下一個很可能就會輪到你。
不論你來自鄉村,還是打小兒就是城裡人,都該好好看一下這個重磅規劃,一場巨變即將到來,倘若不在這19個國家級城市群中,你熟悉的家鄉或將消失,你囤著等著大漲的房子可能很快砸在手裡,這一切大概率會在未來20年甚至10年內發生。
01你嗅到危險了嗎?
去年4月,官方首次提到「收縮型城市」時,沒有產生太大反響,許多人繼續不分時間、地點盲目炒作房價,近日印發的《2020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再次敲響了警鐘,如果你還沒嗅到危險,有一天定會把腸子悔青了。
那麼,什麼是收縮型城市,它又為何會對我們的生活帶來巨變呢?在了解這些之前,我們先簡單回顧一下延續了30年的中國城市發展模式。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城市經營者一直熱衷於「做大」,只能以農業為主的縣城謀求撤縣設市,以便加大城區建設力度,地級市則希望通過縣改區擴大自己的地盤,這曾引發過一些經濟強縣的反彈,浙江長興縣公開反對湖州一事就鬧得沸沸揚揚。
作為區域重點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成都、鄭州、西安等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往超大城市發展的同時,依託較強的經濟輻射效應,逐漸帶動了一個自然城市群的形成並順理成章地當上了這些城市群的領頭羊。
這種模式對國內房地產市場產生過不小影響。
在一線城市房價增速放緩後,中小城市開始接棒發威,農民大量進城,不要說一些基礎較好的東南沿海地區的地級市,就是不少五六線的小縣城房價也經歷了井噴,你身邊那個爛尾多年的樓盤,一夜之間暴漲三成依然被一搶而光,每天都是房價上漲的消息,儼然一個全民炒房時代。
有一次從上海乘坐大巴回老家,一個年輕的女子在幾個小時的車程裡手捧著電話遙控指揮了一場搶房行動,若非與女主角一起親歷從資金調撥、房型選擇到籤訂合同的全過程,我永遠都不會相信這樣的怪現象。
不過,當大量農民伯伯們被動員花光一輩子積蓄接盤的時候,他們不會想到,自己激動萬分才衝進去的城市正在備受空心化的困擾。
02把房子賣出白菜價的鶴崗並不孤單
2019年,黑龍江省一個叫鶴崗的地級市突然衝上熱搜,這不是因為當地出了一位偉人或發射了一顆衛星什麼驚天動地的成果,而是因為當地房子賣出了白菜價,人們印象中動輒數十萬乃至幾百上千萬的一套房子在這裡最低只要1.9萬元。
隨後,各地網民接力公布本地的房價,大家才知道鶴崗並不孤單,從東北、中部到西北等多地都存在著類似的現象,且有向發達地區蔓延之勢,這就是城市空心化造成的惡果。
我們從農村奔向城市,不是因為城市的房子更寬敞,而是因為城市擁有更豐富、更優質的教育資源、就業機會、醫療資源,商場超市、娛樂場所、生活設施更多,但進城後發現住在你隔壁的就是村子裡的張三、李四。
年輕人去了北上廣,經濟基礎較好的家庭遷到更大的城市,只剩下一個由農村人組成的縣城,一邊在縣城裡的工廠打工,一邊照顧著鄉下的一畝三分地,隔三差五回村裡帶回十天半月的糧食蔬菜,他們過了壯年無法繼續打工變成純消費者後的畫面讓人不忍直視。
對此心知肚明的中小城市一度把希望寄托在高鐵網絡,希望修好後能帶來大城市的各種資源,結果,四通八達的高鐵網絡大大加劇了虹吸效應,稍微有點理想的年輕人都乘著便捷的高鐵奔向了大都市,衛星城僅僅是他們睡覺或度周末的地方。
官方提出的收縮型城市概念,相當於公開承認部分中小城市的衰落已經不可避免,既然如此,從戰略上主動限制甚至壓縮一些中小城市的發展,建設區域城市群,就成了減少重複建設的明智之舉,這意味著區域城市群是下一個十年的重點,繼續押注那些搖搖欲墜的中小城市風險很大。
官方在「十三五」中明確規劃了19個城市群,除了比較成熟的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外,我國正在積極打造、培育的還有山東半島、海峽西岸、東北地區、中原地區、長江中遊、成渝地區、關中平原、北部灣、山西中部、呼包鄂榆、黔中、滇中、蘭州—西寧、寧夏沿黃、天山北坡等城市群,覆蓋了全國主要省市、自治區。
03你的家鄉在消失,你的房子在貶值
這份方案,決定了許多城市的未來,對普通人來說,同樣具有重大影響,投資置業、就業等都應該圍繞其展開。
以長三角為例,這個網絡最密集、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城市群由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27個城市組成,江蘇的徐州、淮安、連雲港、宿遷沒有被納入,浙江的麗水、台州兩個城市與安徽的淮北、宿州、阜陽、蚌埠、淮南、六安、巢湖、亳州、黃山九個城市命運類似,不能說這些外圍城市完全沒有轉機,某天成為長三角新成員也未可知,但它們中的多數註定擺脫不了邊緣化的命運。
幾年前,漫步在蘇北平原,成千上萬的幾十個人組成的小村莊星羅棋布般分散其間,如今,許多已經在無聲無息中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倘若沒有在這些村莊裡呆過,你很可能會覺得它們從來就沒有存在過。
相似的命運已經降臨到很多中小城市身上,如果留點心,你完全可以透過浮華感受到變化正在發生。這或許同樣適用於你的家鄉,適用於960萬公裡的每一寸土地。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未來我國人口會向這19個城市群集聚,遠離19個城市群的很多鎮、縣甚至地級市有可能會出現收縮。
「未來我國的收縮型城市肯定會越來越多。」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紫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