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時期,四大野戰軍都打過敗仗,損失最大的分別是哪一仗?

2021-01-09 舊書卷裡的長安

抗戰結束以後,中國並沒有因此和平,老蔣撕毀了協議發動內戰,不過他沒想到人民的力量有多強大。我黨的部隊最終取得了勝利,解放了大陸,老蔣率領殘部只能退守臺灣島。

從結果來看,是解放軍最終獲勝,但是在內戰前期,國民黨部隊還是掌握絕對優勢的,否則老蔣也不會想要武力解決了,因此我軍四大野戰軍都曾有過敗績,那你知道各大野戰軍最大的敗仗是哪一場嗎?

西北野戰軍損失最大的是西府戰役。

彭德懷一生戰功赫赫,在朝鮮戰場上把不可一世的美國人都揍了,不過他也有打敗仗的時候,在他的自傳中,就記載了生平打過的四場敗仗,其中讓他最氣憤的就是西府戰役。

西府戰役是發生在1948年,當時形勢已經轉變,我軍部隊已經開始在各大戰區反攻,3月西北野戰軍也主動出擊獲得了宜川大捷,接著又進攻洛川。

然而洛川憑藉險要的地形和堅固的設防,硬是阻攔了我軍近一個月,我軍開始準備圍點打援,但是胡宗南部裴昌會兵團畏懼鋒芒,硬是沒來支援洛川。

這種情況非常糟糕,城沒有攻下,也沒圍殲敵方主力,且西北較為貧瘠,糧草已經有不濟的趨勢,彭老總分析局勢後決定轉變方向攻打敵軍較為空虛且是後勤基地的西府地區。

當時部署西野3縱繼續圍攻洛川;2縱和4縱隊為左路軍,1縱為中路軍,6縱為右路軍,兩路的目標直指寶雞,右路軍負責切斷西安至蘭州的公路,準備阻擊援軍。

4月16日,三路大軍渡過涇河,戰役開始,前期非常順利,短短10天內攻克了12座城鎮,26日,1縱與2縱攻取了寶雞,殲滅敵軍兩個團。

但寶雞是西北地區的戰略交通樞紐,國民黨西北軍隊的輜重補給所在,儲存了大量戰略物資,還有兵工廠,胡宗南立馬集結了重兵來奪,而且這裡還是青海馬家軍的後勤基地,馬步芳也讓兒子馬繼援率領整編第82師會攻寶雞。

馬步芳的出兵是我軍開始沒想到的,因為馬家軍並非老蔣嫡系,雖然同屬國民黨,私下齷齪也不少,這是一個戰略失誤。

而且負責阻擊胡宗南主力裴昌會部的西野四縱,在被敵軍攻擊後,沒有請示上級也沒有通知附近的友軍,就私自撤到了岐山東北的山區,導致胡宗南主力長驅直入,另一邊馬繼援帶著整編第82師也迅速衝破六縱的阻擊陣地,4月27日兩軍就來到了寶雞外圍。

為了避免被圍殲的情況,彭老總命令部隊毀掉帶不走的軍用物資,於4月28日撤出寶雞城,向隴東轉移。沿途基本都是平原,馬家軍大部分都是騎兵,一路血戰讓西北野戰軍損失慘重,最窘迫的時候彭老總都拔出手槍準備上山打遊擊了。

還好有賀龍派出的接應部隊接應,兩相會合下成功突圍,5月12日西野主力轉移到隴東地區,戰役宣告結束。

4縱後來改編為解放軍第四軍,縱隊司令員王世泰也是後來的軍長,建國後慢慢開始到地方上工作,1955年未參與授銜。除了國民黨投誠的部隊,他是唯一一個首任軍長未參與授銜的。

中野損失最大的是大別山作戰。

這嚴格來說不算戰役,而是戰略。1947年,為了牽制國民黨的大部軍隊,中野主動進攻吸引,進入山區後困難重重,既有山區貧困、無法籌集糧草之憂,又一直堅持著與國民黨部隊作戰。長期消耗了半年之久,傷亡及失蹤人數達到了6萬人以上,差不多是中野出發時的一半。

中野的犧牲,為其他地區爭取到了時間發展壯大,1948年3月,中野退出大別山,但華野已經掌握了中原地區的戰略主動權,過了幾個月開始進行淮海戰役,而中野的實力仍未恢復。

華野損失最大的是南臨戰役。

華野的這次戰敗很多人都沒想到,因為1947年5月才在孟良崮殲滅了國民黨精銳整編74師,沒想到7月就遇上了此次大敗。

7月中旬,陳毅、粟裕接到情報,南麻敵軍的防禦工事還未完成,因此在7月17日指揮四個縱隊準備殲滅駐守南麻的敵整編第十一師。然而一開打才發現情報完全錯誤,十一師師長胡璉已經在南麻周遭構建了2000多個子母堡,敵人就躲在堡裡防禦,每拿下一個堡壘最少要付出幾十條生命。

天公還要不作美,連日下大雨,導致華野部隊行動緩慢、彈藥受潮,完全沒達到預想的效果,再打下去要付出更多生命,於是在7月21日晚華野從南麻撤軍。

7月22日,從南麻撤下來的四個縱隊轉移到臨朐西南時就得知李彌率領第八軍在搶佔臨朐,這裡是華野的後方,於是陳毅粟裕準備趁敵軍立足未穩發起突擊。沒想到李彌入城後很快就佔據了各大制高點、要點。

同樣的暴雨、同樣的防禦工事,南麻的悲慘再次上演,此戰的最終結果是解放軍傷亡人數多過國軍,戰後陳毅和粟裕都做出了檢討。

東野損失最大的是四平攻堅戰。

林彪在東北戰敗的次數不多,但是在四平敗了兩次。四平一共打了四次,第二次是四平保衛戰,林彪敗後被趕到了松花江,不過損失比第三次的四平攻堅戰小。

1947年,處於實力上升期的林總動用了數倍於守軍的兵力進攻四平,這時的我軍武器裝備其實已經不輸國民黨,但碰上了陳明仁。

幾乎是每條街每條街打過去的巷戰,陳明仁早早構建了很多堡壘,且為了阻攔我軍進行還在街上撒黃豆,導致我軍未能攻克四平,後來國民黨援軍來了也就撤了,此戰我軍傷亡1萬3千多人。(當時還叫東北民主聯軍。)

有趣的是,陳明仁戰後非但沒有獲得獎勵,反而被調離前線,到南京被安排了個閒職。

戰爭之中,有勝有負是很正常的事,戰敗了吸取教訓就好,縱觀我軍的成長史,也是從一次一次失敗中走過來的!

相關焦點

  • 解放戰爭中,四大野戰軍分別面對哪些強敵?哪一個作戰難度最大
    1949年初,我軍主力部隊按照數字番號劃分為四大野戰軍。但其實早在1947年,四大野戰軍的前身都已經成型,分別為西北野戰軍、中原野戰軍、華東野戰軍和東北野戰軍。各野戰軍在所負責戰區基本都是獨當一面,承擔重要戰略任務。在解放戰爭過程中,我軍四大野戰軍各自分別面對哪些強敵呢?哪一個作戰難度最大?我們來了解一下。
  • 解放戰爭:毛爺爺手中王牌,四大野戰軍第一縱隊,司令員都是上將
    解放戰爭是我國近代史上規模巨大的國內戰爭,四大野戰軍成為我軍取得戰爭勝利,建立新中國的王牌之師,野戰軍的第一縱隊就是王牌中的王牌。各大野戰軍的第一縱隊如同鋒利的尖刀,插入敵人的心臟。四大王牌軍隊,在戰場上所向披靡,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了赫赫戰功。
  • 解放戰爭時期,我軍著名的10大敗仗中,哪支野戰軍輸得最多?
    這次災難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病毒突襲,但好在中國人民團結一致,聽從上級領導。然而,中國的醫護人員和其他行業的服務人員齊心協力,全力以赴,在這場浩劫中倖存了下來。這不禁讓人想起那段紅色歷史。在那個特殊時期,中國人民同樣遭受著敵人的侵略。中華民族已經處在最危險的時刻。
  • 解放戰爭中三野的7場敗仗,對手都是誰,傷亡了多少兵力?
    第三野戰軍,前身是華東野戰軍,在解放戰爭時期,遭遇過最多國民黨精銳,是四大野戰軍中戰績最大的一支部隊,當然,三野也不是百戰百勝的,損失同樣不小,其中有7場著名的敗仗,讓我們回顧一下。一、泗縣戰役1946年7月,山東野戰軍第八師與華野第9縱隊去攻打泗縣,泗縣守軍是桂系第7軍的172師,特點是善守,而且都是老兵,戰鬥經驗豐富,山野出動了19個團,卻沒想到泗縣連降暴雨,城外一片河澤。進攻不利,又趕上援軍來襲,山野不得不撤退。
  • 解放戰爭時期最成功的渡海作戰,參戰的兩位軍長,後授予什麼軍銜
    在解放時期,我軍大多都是與國軍進行陸地作戰,可以說,我黨各大野戰軍都擁有豐富的陸戰經驗,不然得話,擁有幾百萬的國軍也不會連戰連敗。但是在解放戰爭進行到最後階段時,我黨各大野戰軍在解放全國作戰階段期間,尤其是解放東南沿海地區島嶼,需要渡海作戰。
  • 第三野戰軍四大兵團司令員,都是開國上將,後來誰的成就最大
    第三野戰軍和四野一樣都是下轄四個兵團,都有四位兵團司令員,但是相對來說,第三野戰軍的四位兵團司令員沒有四野的名氣大,也沒有他們後來成就大。從兵團司令員,到工程兵司令員,都是司令員,雖然是不同的崗位,可是陳士榘的責任更大了。尤其是他為兩彈一星基地工程建設所做出的貢獻,得到了主席的充分好評。第九兵團司令員宋時輪,湖南醴陵人,他的名氣應該是最大的。三野的四大兵團司令員中,只有宋時輪是科班出身,他畢業於黃埔軍校。
  • 解放時期各野戰軍,六縱都是王牌主力,那麼司令員都是什麼軍銜
    在解放戰爭初期,各野戰軍還沒有進行整編時,野戰軍下轄都是以縱隊為編制。按照數字先後順序,從第一縱隊到第十縱隊,有些野戰軍人數多一點,可能會編到11,12縱隊,不過,除了東北野戰軍擁有第五縱隊之外,其它野戰軍都沒有第五縱隊這個番號。
  • 解放戰爭時期,我軍10場著名敗仗,哪個野戰軍敗仗最多?
    一、西府戰役 時間:1948年4月7日至5月12日。 主要指揮:彭德懷;胡宗南、馬步芳。 2、阻擊部隊分配過少,只有4個旅9個團。 3、4縱阻擊不力,擅自撤退,寶雞佔領2天後失守。 4、4月28日後,我軍又與國軍周旋半個月,才擺脫敵人結束戰役。 5、這一仗先是大勝,後面失利,和國軍打平。
  • 解放戰爭期間,四野實力最強,為何殲敵卻不如三野?
    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的番號也是幾經變動,最終在1949年初確定四個野戰軍的番號,還有一個由軍委直接領導的華北野戰軍,這五大野戰軍經過了浴血奮戰,終於解放了全中國。大家都知道,這四支野戰軍中,四野人數最多,打遼瀋戰役時,兵力就達到了七十萬。
  • 東北野戰軍打仗最叼,最狠的兩位戰將,在戰場上犯過同樣的毛病
    西北野戰軍,中原野戰軍,華東野戰軍,東北野戰軍,華北軍區野戰部隊被稱之為是解放戰爭時期的五大野戰軍。可以說,在解放戰爭時期,所有的戰鬥都是五大野戰軍全體將士共同完成的。如果,要論哪個野戰軍立功最多,解放了區域最多,人數最多,恐怕當屬東北野戰軍。
  • 百勝之師也有失利,解放戰爭我軍10大敗仗
    解放戰爭中有很多經典勝仗,也有敗仗,一起來看看。1、中原突圍解放戰爭初期,中原軍區將新四軍5師、豫西南下部隊,陝北南下部隊整編,有5萬多人。遭受劉峙指揮的20萬蔣軍圍困。1946年6月26日,我軍4萬多主力部隊分為兩路,還帶著1萬多機關人員突圍。第1縱隊第1旅6000人(皮旅)作為掩護部隊。
  • 解放時期,三野與四野是主力軍,那一野與二野又指揮了哪些戰鬥?
    ——雨果 解放戰爭時期,我黨史上四大野戰軍,為解放戰爭勝利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尤其是第三野戰軍與第四野戰軍更是戰功赫赫,彪炳千秋。像解放戰爭時期的遼瀋戰役,解放天津,衡寶戰役,兩廣戰役,解放海南,以及三野的孟良崮戰役,豫東戰役,濟南戰役,還有淮海戰役中碾莊戰鬥(殲滅黃百韜兵團),陳官莊戰鬥(殲滅杜聿明集團)等著名戰役都是第三野戰軍與第四野戰軍完成的。
  • 原創揭秘;解放戰爭時期,我軍四大戰區,參戰兵力是多少
    解放戰爭爆發後,蔣介石先後成立了五個剿匪區,東北剿匪區(衛立煌),華北剿匪區(傅作義),華中剿匪區(白崇禧),徐州剿匪區(劉峙),西北剿匪區(胡宗南),每一個剿匪區兵力人數都達到30萬以上,有些剿匪區人數達到50萬,其實和我軍的五大野戰軍的編制差不多。
  • 中原野戰軍7個縱隊司令員,分別由誰擔任兵團司令員?他們都是誰
    解放戰爭時期,各大野戰軍都是以縱隊為建制,縱隊的多少是按照當時的兵力來劃分,並不一定都有統一的規劃,比如東北野戰軍就下轄12縱隊,而中原野戰軍卻只有7個縱隊。中原野戰軍七個縱隊司令員後來都參與了授銜,其中最高的便是大將軍銜,到了1949年2月,中原野戰軍被改編為第二野戰軍,此時的建制也由縱隊編成了兵團,那麼第二野戰軍下轄三個兵團分別由誰擔任兵團司令員?我們接著往下看。
  • 志願軍入朝先頭部是哪4個軍?軍長都是誰?各軍第一仗打得怎麼樣
    打頭陣、第一仗,是人們非常關注和重視的大問題。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的先頭部隊有幾個軍?軍長都是誰?各軍的戰鬥力怎麼樣?入朝後各自的「第一仗」打得怎麼樣?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這幾個志願軍軍。這個4軍分別38軍、39軍、40軍和42軍。是四野的老部隊。他們各自的「戰鬥力」和「戰績」是這樣的:38軍,前身是東北野戰軍第1縱隊。解放戰爭中,以「三下江南」、「四戰四平」名揚天下。後改為四野第38軍。平津戰役中擔任天津主攻,率先突破天津城防,殲滅國民黨軍2.7萬,活捉天津警備司令陳長捷。是東北野戰軍的三個猛虎軍之一,是四野的頭等主力,以善打大仗、硬仗著名。
  • 改變解放戰爭命運的四場戰役,都是哪位將帥指揮的
    在革命戰爭進行到解放戰爭時期,是最艱苦,也是最重要的時期,因為此時兩黨之間剛剛經歷了八年抗戰,雙方無論是人數,還是作戰經驗,以及武器裝備都比之前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因此也導致了在解放戰爭時期,一場戰役打下來損失人數都是幾萬幾萬。
  • 解放戰爭中,一野殲敵51萬,四野殲敵188萬,都比不上這支部隊
    解放戰爭中,國民黨軍隊越打越弱,解放軍則是愈戰愈強,終於解放了全中國,讓蔣介石不得不黯然地帶兵敗退到了臺灣。解放軍有四大野戰軍,分別是一野、二野、三野和四野,那麼殲敵數量最多的是哪一支呢?
  • 中原野戰軍第一智將,悍將,虎將,勇將,分別都是指那四位將領
    相信熟知解放戰爭歷史朋友都知道,大名鼎鼎的中原野戰軍。在解放戰爭時期,是由劉伯承元帥領導的一支野戰軍。該野戰軍的前身,可以追溯到紅軍時期的紅四方面軍。該方面軍在當時就是猛將如雲,論實力紅四方面軍,僅次於紅一方面軍,甚至超越。等到了抗戰時期,紅四方面軍改編成129師。
  • 解放戰爭時期,成就林總戰神威名,這幾位戰將功不可沒
    然而,在消滅蔣介石百萬大軍作戰過程中,我軍功勞最大,戰績最出色的有兩位將領,一位是第四野戰軍司令員林總,另一位是第三野戰軍副司令員粟裕。這兩位都是在解放戰爭時期表現最為出色的將領,並且擁有戰神之稱。在解放戰爭時期也是一樣的,比如第四野戰軍司令員林總,他外表給人第一印象是弱不禁風,說白了就是一位文弱書生,你讓他上戰場,恐怕連一名士兵都他幹不過。但是,林總擁有出色的軍事才能,很會指揮,因此,他在後方指揮前線將領奮勇殺敵。所以,在解放戰爭時期,成就林總戰神威名的是東北野戰軍全體將士。除此之外,還有幾位戰將也是功不可沒。
  • 解放戰爭初期,我軍連續三次敗仗,對手國軍號稱「七路半」
    解放戰爭史上,我軍有一個戰場出師不利,連續三場敗仗,喪失了戰場主動權。對手是一個雜牌軍將領,創造了奇蹟。 最終兩個軍區分別撤圍,無功而返。 這一仗,我軍長途奔襲,不適應草原作戰,後來又犯了分散兵力的大忌。而且離開了自己的根據地,來到地廣人稀的大草原,情報缺乏,氣候不適,補給線漫長,指揮不統一。而傅部騎兵和汽車運輸,機動力好,熟悉草原作戰,能夠依託城池抗擊,還擅長野戰。 最終傅軍取得勝利,我軍損兵折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