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剛下過雨,腳踩著泥濘的土地,王五宏一頭鑽進了種植基地,用一口北方普通話跟村民交流著。身材頎長、黑框眼鏡,怎麼看,他都不像個「種菜的」。然而,作為浙江省農科院蔬菜研究所副研究員(瀋陽農業大學博士畢業),在過去6年的科技特派員生涯裡,他又在扎紮實實地「種菜」。在他的指導下,泰順縣筱村鎮的深山裡,建出全省最大的高山黑樹莓種植加工基地,帶動當地200多戶農戶增收數百萬元 。
問他有啥秘訣,這個原本滔滔不絕的內蒙漢子反倒羞澀起來。「說白了還是在『種菜』,把學到的每一點知識都『種』進深山,『培植』出果實來。」王五宏答得輕快,背後卻是6年裡一步步烙印在深山的足跡。
王五宏指導基地竹蓀種植。
「要發展,得先變觀念」
王博士回來啦!
傍晚6時許,車子剛駛進筱村鎮翁山社區,王五宏從杭州回來的消息就不脛而走。這才被村民翁文麥拉到家裡吃上一口飯,另一頭,村民翁旭晨就打電話來招呼道:「王博士,我家今天燉了雞,你快來嘗嘗!」
如今和村民相處,王五宏顯得熟稔而自然,可在2014年初來翁山時,卻是另一幅光景。
翁山社區是典型的空心山區,村裡的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剩下的老人平日裡就種點番薯維持生計。王五宏背著包在村裡走訪,吃了不少閉門羹,大傢伙聽到省城來了個博士科技特派員,都擺擺手:「我們這窮山窩,哪能種出『金果子』。」
「要發展,得先變觀念,技術可以扎紮實實學,但如果對發展認識不到位,就不可能取得成功。」王五宏覺得自己有很多事可做。他找到了村裡小有威望的種植戶翁旭晨,勸他拿一塊地試種櫻桃番茄:「這櫻桃番茄價值高,種了保準掙錢,你要擔心成本,我去給你免費弄苗。」翁旭晨答應後,王五宏特意去申請了一筆經費,專門定製了農科院新品種5000多株櫻桃番茄的嫁接苗,又開了7個多小時車「人肉」背回。
付出就有收穫。翁旭晨種植的櫻桃番茄在當年收穫季,每株收了五六斤果,最終賣出12萬多元,頂得上以前種5年番薯的錢,樂得他見人就說:「王博士還真神奇嘞!『金手指』種出高級果子!」
王五宏指導農戶櫻桃番茄育苗。
翁旭晨的成功就像星星之火,點燃了村民發家致富的夢想。王五宏身邊轉悠的農戶越來越多。經過他的指導,地裡產的番薯、梨子等,不僅產量高了,品質也越來越好。村民見了他,都畢恭畢敬地喊一聲:「王博士!」看著村民們的信心和鬥志越來越足,王五宏心裡暗暗思忖,這第一步,成了!可這東一榔頭西一錘子的買賣,帶動總是有限,漸漸地,一個想法在王五宏心裡萌了芽。
「帶著村民一起富」
被翁旭晨的櫻桃番茄吸引來的村民有很多,翁文麥就是其中一個。
做番薯幹生意的翁文麥,在當地有一片果園,零星種植著幾十株美國黑樹莓,在王五宏指導下樹莓的產量一下提高了。可問題接踵而至。樹莓鮮果保鮮期極短,即使冷藏保鮮,也只能儲存三五天,果子還極易碰壞,不適合長途運輸。如果批量種植,一旦果子賣不出去,極易造成損失。這時,王五宏靈機一動:何不將黑樹莓做成果酒銷售,不僅可以解決儲存和鮮果銷售問題,還可以提高黑樹莓的附加值。
隨著技術愈發成熟,翁文麥又找王五宏請教,是不是可以進一步擴大種植面積?這時,平日裡一直笑容可掬的王五宏一下嚴肅了起來:「我可以繼續幫你進一步規模化生產,但要富,你得帶著村民一起富。」與王五宏相處許久,翁文麥知道,這句話是要求,更是承諾。他一拍桌子應了下來。2014年10月,在王五宏的指導下,翁文麥創辦了泰順拓興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並在王五宏的幫助下獲得了果酒生產的許可證。公司主要進行樹莓發酵果酒和配製酒的加工,而種植的事就轉給了農戶們。王五宏與翁文麥把培育出的幼苗送給當地農戶試種,翁文麥還與農戶們籤訂了種植協議,以最低每公斤10元的保護價進行黑樹莓收購。在技術和收購的雙重保障下,僅第一年就有40多戶農戶轉而種植樹莓,年收入翻了一番。
另一方面,王五宏也先後從浙江省農科院、浙江農林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院所聘請果酒專家到企業指導果酒研發,同時讓翁文麥到煙臺學習果酒加工技術,並牽頭為企業建立了泰順縣第一個企業流動博士工作站,協助企業柔性引進博士人才和果酒研發團隊,幫助企業實現了原料預處理、清汁分離、控溫發酵等全程技術研發。
當地生產的樹莓酒產品。
慢慢地,「合作社供苗+農戶標準化種植+公司訂單式保護價回收加工」的模式逐漸形成。2017年,整個翁山社區共有200多戶農戶種植樹莓,面積達500多畝,為當地農戶每年增收數百萬元,樹莓種植戶收入實現了三年翻兩番。
「5年打造億元產業」
「當時到處都擺著翁山樹莓採摘節的海報,好多年沒這麼熱鬧過了!」坑底村的翁士偶至今還清楚記得2年前的樹莓採摘節情形,形容起來眉飛色舞。2018年夏天,偏遠落後的翁山湧進了許多人,形形色色的車子停滿了山路,城裡人摘樹莓、品嘗特色果酒,臨走前還要帶走不少。這是翁山社區舉辦的第二屆樹莓採摘節和吃樹莓大賽,一周共吸引遊客1000多人次,拉動旅遊收入近30萬元。而背後的策劃人就是王五宏。
經過多年研發,翁山的樹莓品質愈發提升,果酒品質也日臻提高,還申報了兩項果酒加工技術發明專利,形成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樹莓果酒發酵工藝技術。樹莓雖好,可面臨著「養在深山無人知」的窘境。為此,王五宏引薦朋友幫翁文麥的果酒設計品牌和包裝,帶著他一起到處參加各類農博會。溫文麥的果酒先後獲得2017和2018年浙江省農業博覽會金獎、2018年溫州特色農業博覽會金獎等。
王五宏指導農戶樹莓種植。
不僅「走出去」,更要「引客來」。王五宏與翁文麥一起,成功策劃舉辦了兩屆樹莓採摘節和吃樹莓大賽,進一步擴大了樹莓產品知名度,如今企業果酒年產值達1000萬元以上,翁山樹莓也成為泰順的特色產業之一。
王五宏「種」下的一顆顆知識「種子」,如今正一步步長成「大樹」,為翁山乃至筱村鎮的村民們結出一顆顆致富的果實,擔任科技特派員的6年多來,王五宏先後主持實施省科技特派員專項等項目13項,總經費160多萬元,累計引進樹莓、脫毒番薯等新品種70多個,新技術13項,對接服務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等主體17個,培訓和指導農戶1000多人次。
「未來我打算用5年的時間,把樹莓的種植加工產業,發展成為一個億元產業,只要這裡需要,我就會一直幹下去。」在王五宏的心裡,有一點始終篤定——農業知識的最終目的,就是要「種」進田間地頭,轉換成生產力,幫助更多的農民致富。
編輯: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