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裡種出「致富果」 科技特派員王五宏紮根泰順6年

2020-12-22 快點溫州

清晨剛下過雨,腳踩著泥濘的土地,王五宏一頭鑽進了種植基地,用一口北方普通話跟村民交流著。身材頎長、黑框眼鏡,怎麼看,他都不像個「種菜的」。然而,作為浙江省農科院蔬菜研究所副研究員(瀋陽農業大學博士畢業),在過去6年的科技特派員生涯裡,他又在扎紮實實地「種菜」。在他的指導下,泰順縣筱村鎮的深山裡,建出全省最大的高山黑樹莓種植加工基地,帶動當地200多戶農戶增收數百萬元 。

問他有啥秘訣,這個原本滔滔不絕的內蒙漢子反倒羞澀起來。「說白了還是在『種菜』,把學到的每一點知識都『種』進深山,『培植』出果實來。」王五宏答得輕快,背後卻是6年裡一步步烙印在深山的足跡。

王五宏指導基地竹蓀種植。

「要發展,得先變觀念」

王博士回來啦!

傍晚6時許,車子剛駛進筱村鎮翁山社區,王五宏從杭州回來的消息就不脛而走。這才被村民翁文麥拉到家裡吃上一口飯,另一頭,村民翁旭晨就打電話來招呼道:「王博士,我家今天燉了雞,你快來嘗嘗!」

如今和村民相處,王五宏顯得熟稔而自然,可在2014年初來翁山時,卻是另一幅光景。

翁山社區是典型的空心山區,村裡的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剩下的老人平日裡就種點番薯維持生計。王五宏背著包在村裡走訪,吃了不少閉門羹,大傢伙聽到省城來了個博士科技特派員,都擺擺手:「我們這窮山窩,哪能種出『金果子』。」

「要發展,得先變觀念,技術可以扎紮實實學,但如果對發展認識不到位,就不可能取得成功。」王五宏覺得自己有很多事可做。他找到了村裡小有威望的種植戶翁旭晨,勸他拿一塊地試種櫻桃番茄:「這櫻桃番茄價值高,種了保準掙錢,你要擔心成本,我去給你免費弄苗。」翁旭晨答應後,王五宏特意去申請了一筆經費,專門定製了農科院新品種5000多株櫻桃番茄的嫁接苗,又開了7個多小時車「人肉」背回。

付出就有收穫。翁旭晨種植的櫻桃番茄在當年收穫季,每株收了五六斤果,最終賣出12萬多元,頂得上以前種5年番薯的錢,樂得他見人就說:「王博士還真神奇嘞!『金手指』種出高級果子!」

王五宏指導農戶櫻桃番茄育苗。

翁旭晨的成功就像星星之火,點燃了村民發家致富的夢想。王五宏身邊轉悠的農戶越來越多。經過他的指導,地裡產的番薯、梨子等,不僅產量高了,品質也越來越好。村民見了他,都畢恭畢敬地喊一聲:「王博士!」看著村民們的信心和鬥志越來越足,王五宏心裡暗暗思忖,這第一步,成了!可這東一榔頭西一錘子的買賣,帶動總是有限,漸漸地,一個想法在王五宏心裡萌了芽。

「帶著村民一起富」

被翁旭晨的櫻桃番茄吸引來的村民有很多,翁文麥就是其中一個。

做番薯幹生意的翁文麥,在當地有一片果園,零星種植著幾十株美國黑樹莓,在王五宏指導下樹莓的產量一下提高了。可問題接踵而至。樹莓鮮果保鮮期極短,即使冷藏保鮮,也只能儲存三五天,果子還極易碰壞,不適合長途運輸。如果批量種植,一旦果子賣不出去,極易造成損失。這時,王五宏靈機一動:何不將黑樹莓做成果酒銷售,不僅可以解決儲存和鮮果銷售問題,還可以提高黑樹莓的附加值。

隨著技術愈發成熟,翁文麥又找王五宏請教,是不是可以進一步擴大種植面積?這時,平日裡一直笑容可掬的王五宏一下嚴肅了起來:「我可以繼續幫你進一步規模化生產,但要富,你得帶著村民一起富。」與王五宏相處許久,翁文麥知道,這句話是要求,更是承諾。他一拍桌子應了下來。2014年10月,在王五宏的指導下,翁文麥創辦了泰順拓興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並在王五宏的幫助下獲得了果酒生產的許可證。公司主要進行樹莓發酵果酒和配製酒的加工,而種植的事就轉給了農戶們。王五宏與翁文麥把培育出的幼苗送給當地農戶試種,翁文麥還與農戶們籤訂了種植協議,以最低每公斤10元的保護價進行黑樹莓收購。在技術和收購的雙重保障下,僅第一年就有40多戶農戶轉而種植樹莓,年收入翻了一番。

另一方面,王五宏也先後從浙江省農科院、浙江農林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院所聘請果酒專家到企業指導果酒研發,同時讓翁文麥到煙臺學習果酒加工技術,並牽頭為企業建立了泰順縣第一個企業流動博士工作站,協助企業柔性引進博士人才和果酒研發團隊,幫助企業實現了原料預處理、清汁分離、控溫發酵等全程技術研發。

當地生產的樹莓酒產品。

慢慢地,「合作社供苗+農戶標準化種植+公司訂單式保護價回收加工」的模式逐漸形成。2017年,整個翁山社區共有200多戶農戶種植樹莓,面積達500多畝,為當地農戶每年增收數百萬元,樹莓種植戶收入實現了三年翻兩番。

「5年打造億元產業」

「當時到處都擺著翁山樹莓採摘節的海報,好多年沒這麼熱鬧過了!」坑底村的翁士偶至今還清楚記得2年前的樹莓採摘節情形,形容起來眉飛色舞。2018年夏天,偏遠落後的翁山湧進了許多人,形形色色的車子停滿了山路,城裡人摘樹莓、品嘗特色果酒,臨走前還要帶走不少。這是翁山社區舉辦的第二屆樹莓採摘節和吃樹莓大賽,一周共吸引遊客1000多人次,拉動旅遊收入近30萬元。而背後的策劃人就是王五宏。

經過多年研發,翁山的樹莓品質愈發提升,果酒品質也日臻提高,還申報了兩項果酒加工技術發明專利,形成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樹莓果酒發酵工藝技術。樹莓雖好,可面臨著「養在深山無人知」的窘境。為此,王五宏引薦朋友幫翁文麥的果酒設計品牌和包裝,帶著他一起到處參加各類農博會。溫文麥的果酒先後獲得2017和2018年浙江省農業博覽會金獎、2018年溫州特色農業博覽會金獎等。

王五宏指導農戶樹莓種植。

不僅「走出去」,更要「引客來」。王五宏與翁文麥一起,成功策劃舉辦了兩屆樹莓採摘節和吃樹莓大賽,進一步擴大了樹莓產品知名度,如今企業果酒年產值達1000萬元以上,翁山樹莓也成為泰順的特色產業之一。

王五宏「種」下的一顆顆知識「種子」,如今正一步步長成「大樹」,為翁山乃至筱村鎮的村民們結出一顆顆致富的果實,擔任科技特派員的6年多來,王五宏先後主持實施省科技特派員專項等項目13項,總經費160多萬元,累計引進樹莓、脫毒番薯等新品種70多個,新技術13項,對接服務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等主體17個,培訓和指導農戶1000多人次。

「未來我打算用5年的時間,把樹莓的種植加工產業,發展成為一個億元產業,只要這裡需要,我就會一直幹下去。」在王五宏的心裡,有一點始終篤定——農業知識的最終目的,就是要「種」進田間地頭,轉換成生產力,幫助更多的農民致富。

編輯:高洋

相關焦點

  • 省科技特派員王平:紮根山區培育「致富果」
    近日,來自浙江省柑橘研究所的省科技特派員王平,沿著環庫公路驅車1個半小時後,準時抵達位於台州市黃巖區上垟鄉的200畝柑橘基地,給橘農林如明作技術指導。上垟鄉是黃巖最偏遠的鄉鎮之一,位於國家一級水源地長潭水庫保護區內。在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約下,當地將發展柑橘、中藥材、花卉等綠色產業,作為帶動鄉民致富的重要抓手。
  • 高飛虎 紮根科技扶貧一線 高山種出「致富茶」
    主持參與各類科技項目20餘項,獲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優秀科技特派員、全國優秀科技特派員等榮譽稱號。常年紮根科研一線,重點對武隆茶葉生產、加工等進行技術指導,帶動20多個貧困村經濟發展和村民脫貧增收。創新感悟科技工作者從事科技研發,進行科技扶貧,不僅要有滿腔熱血,還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
  • 【科技】勤於園、精於藝、誠於心——市科技特派員 把服務送到泰順...
    「十分感激姜老師他們的指導幫助,種下去的藥材種苗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看著它健壯生長,心裏面別提有多開心。」浙江樸谷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林下藥材栽培基地負責人張偉表示,基地於清明前後共種植了20畝林下多花黃精和白及藥材。
  • 開展農技服務 帶動農民致富!貴州科技特派員活躍田間地頭
    這是活躍在貴州農村產業革命中的科技特派員身影之一。來自貴州省發改委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省已選派1180名科技特派員到88個縣(市、區)開展科技服務。  入秋以來,平塘縣華鵬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員工在緊張有序地收果、施肥。公司董事長楊昌華感慨:因為有了科技特派員幫助,600畝百香果供不應求,銷售額已突破200萬元,在果園務工的30多名鄉親人均增收2.2萬元。
  • 科技特派員紮根山鄉 做給農民看 帶著農民幹 幫著農民富
    在瀏陽鄉村振興的主戰場,科技特派員的身影隨處可見。近年來,市委人才辦、市科技局落實科技特派員制度,堅持人才下沉、科技下鄉、服務「三農」,選派科技特派員紮根山鄉,讓他們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幹,幫著農民富,為鄉村振興添活力注動力。
  • 祿豐:大山裡種出「洋果子」 敲開群眾「致富門」
    祿豐:大山裡種出「洋果子」 敲開群眾「致富門」 2020-10-23 16:5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科技特派員助推婺城農業「開」花「催」果
    不僅充分整合利用全區鄉鎮科技特派員的力量,為鄉鎮送政策、教技術,還積極助農增收致富,逐漸走出了一條科技特派員服務鄉村的「婺城模式」。  「團」頭聚面,「破」除壁壘  近年來,婺城區通過產業培育與扶持,使藍莓走進了尋常百姓家,全區藍莓產業逐步蓬勃興起,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效能也在慢慢顯現。但品種種植局限,技術瓶頸的凸顯,給這個「產業之星」的發展製造了不少困難。
  • 顆顆飽滿 味道香甜 | 錐慄成為慶元大山裡的「致富果」
    ; 新聞中心 > 地方  正文 顆顆飽滿 味道香甜 | 錐慄成為慶元大山裡的「致富果」 麗水網 - 來源:掌上慶元  發布時間:2020-10-17 12:37
  • 種下「脫貧草」 開出「致富花」
    最近這些天,潘集區高皇鎮孫崗村新品種試驗示範基地裡的農戶們是一半喜悅一半愁雲。喜的是今年9月份剛剛引入種植的冰草獲得大豐收,愁的卻是市場銷路打不開。不過,村裡來了幾個人後,農戶們便不再愁了。記者在大棚裡看到,第一茬綠油油的冰草已經成熟,菜葉肥厚,菜梗粗壯,其上遍布水珠狀泡膜,陽光反射下閃閃發光,猶如一顆顆的冰晶,摸上去有一種冰涼質感。「我們這裡種的冰草能直接吃!」孫崗村書記孫寶國說完便隨手掐了一片冰草葉子在嘴裡咀嚼著,「冰甜,帶一點鹹味,如果淋上麻醬汁,口感更好!在飯店一小盤涼拌冰草就得十多塊錢呢!」
  • 走走泰順 一切都順!泰順綠色高質量發展走出「致富路」
    11月23日上午,溫州市政府新聞辦「小康中國·溫州故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主題泰順專場新聞發布會召開,會議以「蓄勢強發 賦能引爆 在打造』重要窗口『中加快泰順綠色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介紹泰順小康建設發展歷程。
  • 十三五·我們的故事|科技扶貧深入一線,豐都科技特派員服務顯成效
    並於2013年成立了全市第一個縣級科技特派員協會,目前已開展現場技術指導3700餘次,大大提高了全縣科學種養水平。科技扶貧,指導農戶種植、養殖付守龍今年50歲,是樹人鎮巖口場村人,過去20多年來,他一直在外務工。隨著年歲的增長,2016年,他決定回鄉創業,種植花椒。
  • 科技助力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白銀市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
    科技特派員圍繞我市草食畜、瓜菜、林果、糧油、中藥材等特色產業積極開展農業實用技術普及與推廣,在全市302個貧困村、企業、園區進行科技服務,不斷轉化科技成果,引進推廣新技術、新品種,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建立了科技特派員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和表彰制度,並將科技特派員工作列入科技進步目標管理考核中,健全完善科技特派員管理和考核,保障科技特派員權益和義務。
  • 身懷絕技的特派員,揚州也有!
    近來讓「技術」種進泥土裡的科技特派員火了國家出了專題報導說他們是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的「科技明星」在脫貧攻堅決戰決勝的關鍵階段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截止目前我國科技特派員年均轉化先進技術2.6萬項直接服務農民超過6500萬人其實就在我們身邊我們揚州
  • 貴州省科技特派員引進新型養殖種植技術助力產業脫貧
    摘要:自2003年起,貴州省設立科技特派員計劃,為當地農業發展貢獻技術支持、助農增收。科技特派員幫助納雍縣發展土雞產業助脫貧,已開墾200畝荒地為養雞場、年存欄13.5萬羽種雞、年生產雞苗1500萬羽。
  • 山東高密:科技特派員送智下鄉,脫貧攻堅有了新路子
    大眾網·海報新聞 濰坊報導在高密市農村,活躍著一支科技特派員隊伍,他們深入「三農」一線和脫貧攻堅前沿,進村入戶,結對幫扶,在群眾中開展科技培訓、新品種推廣和技術指導工作,幫助農民提高農產品品質和質量,助力脫貧攻堅。
  • 科技助力陝西脫貧攻堅:科技特派員貧困村全覆蓋走在全國前列
    9個、省級53個,基本覆蓋陝北、關中、陝南優勢農產品產業帶■ 選派科技特派員1.5萬餘人次,陝西成為全國首批科技特派員全覆蓋的四個試點省份之一■ 結對幫扶貧困村等,推廣新品種6558個、新技術6420項,帶動農戶近10萬戶12月11日,記者從省科技廳獲悉:「十三五」期間,陝西省充分發揮科技支撐引領作用,通過整合科技資源
  • 陵水派出科技特派員開展實用技術培訓 農技下鄉服務產業發展
    海南日報訊(記者 李夢楠)「百香果對溫度的要求基本與普通的番茄相近,適應性廣……」日前,陵水黎族自治縣科技特派員來到該縣本號鎮樂利村和亞欠村,開展百香果種植技術培訓。至此,2020年陵水科技特派員派出服務結束。
  • 退伍軍人譚子超:紮根大山的致富帶頭人 專注養殖五黑雞10餘年
    懷化鶴城區黃金坳鎮白巖堖村村民譚子超2001年退伍後,於2008年辭掉在沿海的工作,返鄉創業。10多年來,他始終保持頑強拼搏、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軍人本色,紮根大山,專注五黑雞原生態放養養殖,走出了一條成功的特色養殖之路。
  • 石家莊市農業科技特派員助力發展香蔥產業
    摘要:石家莊市農科院研究員、國家級農業科技特派員袁瑞江引領推動贊皇縣大蔥產業發展,目前,袁瑞江的大蔥研究成果覆蓋率達到了92.3%,新增經濟效益8000多萬元。
  • 泰順:「點綠成金」勇當生態文明建設「展示窗口」
    與2006年相比,全縣地區生產總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分別增長了4倍、11.5倍。立足新時代、把握新機遇,泰順將矢志不渝沿著綠色高質量發展的路子走下去,奮力打造生態文明建設「展示窗口」,交出浙南山城山美、水美、城美、生活美、產業美的答卷。一以貫之護好「這抹綠」沿著58省道駛入泰順,入眼即是青山綠水、燦爛繁花、山居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