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茶的景色:當日本頂尖建築師遇見瓷器

2020-12-01 騰訊網

他們是傳說中的建築設計大師,以地為紙,以鋼筋水泥做筆,分分鐘顛覆城市坐標,但是僅僅玩轉這些龐然大物還不夠,還要在生活小物上一展細膩情懷。

日本岐阜縣產業設計中心曾推出「美濃燒計劃」,邀請12位日本當今最負盛名的建築師,包括青木淳、磯崎新、伊東豐雄、隈研吾、妹島和世、高松伸、竹山聖、圑紀彥、長谷川逸子、阪茂、葉祥榮、六角鬼丈等人,合作設計、生產了12組造型獨特的杯碟作品。

建築是一門需要高度創造力的藝術,在不斷追求獨創性的同時,必須兼顧機能性和造型美感。當建築師設計的不是大型建築,而是日常生活的杯碟小物這樣的「微型建築」時,該如何實踐構思和設計,展現出新巧創意及個人風格呢?

如同於蓋房子,建築師們先從茶杯茶碟的基本功能與外形著手,隨後畫出設計藍圖,由於並非傳統陶瓷設計,許多製作細節必須和製造廠反覆溝通;對製造廠而言也是一大挑戰,需要超越自己既往的常識與經驗技術。

這12組白瓷杯碟就像桌上建築,帶你進入白瓷世界,不論是喝茶時獨特的使用方法,或是前所未見的設計造型,都反映各個建築家的創新思維,顯現名家風格,除了顛覆了人們對茶杯茶碟的傳統印像,更傳遞出建築大師與生活餐具的秘密關聯。

1

Tea For Two/青木淳

為了想好好的品一杯中國茶,青木淳大師特地買了中國白瓷茶杯,他說:「果然泡起茶來味道就是不同。熱水的味道和茶香調和得剛剛好。」因為這個杯子,他領略到茶道哲學中的關鍵要素:溫度。

而兩個人在喝茶時,總是希望茶的餘溫能留存久一點。他將這個特別的體驗帶入作品中茶碟,就像用手環握著茶杯一樣,茶碟從下面握住杯子。輕薄的茶碗,裡面的茶就像被留在空中一樣,用把手將茶抓住。在房間或是在庭院裡,人的手指與茶只有一點點的距離。那就是人與茶的景色。

2

Bo/伊東豊雄

建築師伊東豊雄總是於作品中萃取自然元素的象徵,展現建築富彈性與柔和感的風情。當伊東的創作特性結合日本傳統食器「美濃燒」,他提出替傳統碟盤增添現代設計感的想法。

呈現古日本食器的厚度、重量及觸感,賦予杯緣三個替代把手的凸起線條,作品近看嬌俏可愛,遠看像是天空中緩緩移動的浮雲,桌上風景在他的設計之下變的好有新意。

3

Tsuki/隈研吾

接受設計委託時,建築師隈研吾重新思考了杯碟間的關係。他所設計的作品就像一對關係疏遠、卻不能沒有彼此的中年夫妻,看似各自獨立,但單獨欣賞時卻會缺乏完整的美感。

杯碟由三個曲面構成,杯底邊緣與碟的凹處邊緣曲面都能完美契合,杯子若不是完全地密合在碟的凹處上,就會因無法直立而傾斜。換句話說,杯碟的凹凸可視為一體,也擁有絕對的互補性。

4

Prototype No.2/坂茂

建築師坂茂的設計作品首重實用性,他覺得平常茶匙除了一開始調味攪拌完後,就經常在杯子和碟子上搶位置,相當不便。

為解決茶匙多半多餘的問題,他設計出了一款附上調味棒的杯碟組。看似規矩的外型,秘密就藏在具有深度的碟子裡。使用前,將外型和杯口握把相同的小巧陶瓷調味棒事先收進碟內,使用後也完全不佔用空間。此外,碟盤也能用來放置砂糖或奶油球等增添美味的調味料,可謂兩全其美之作。

5

A Pinched Face Cup/團紀彥

世界上習慣使用左右手的人大有人在,所以為了符合市場最大需求,左右對稱的設計佔了多數,但建築師團紀彥卻跳脫這樣的思維,創作了一個造型奇異的作品,讓你從不同角度欣賞,都能見到不同的表情變化。

6

E/長谷川逸子

平常就喜愛咖啡及各國茶飲的建築師長谷川逸子,對品嘗咖啡這件事特別敏感,她認為品嘗咖啡時,香氣是相當誘人的因素,但為何咖啡都不像中國茶或是紅茶那樣附上杯蓋呢?於是她決定做個有蓋的杯子。

歪斜的外觀,從杯體、杯蓋直到把手處皆擺脫了僵化的制式風格,這個外觀看起來像是葉子、翅膀的有蓋杯盤組能為你集中飲品的氣味,創造飲茶時光的不思議感。

7

1/2 Columbus/六角鬼丈

這組杯碟最初的構想來自「對切一半的雞蛋」。將蛋殼分為上下兩半,做出半球體和半橢圓體的兩個杯子。將杯子合體,就能成為一個完整的球體,可以想像成地球或宇宙,建築師六角鬼丈稱之為「哥倫布的立蛋」。為保持杯子的球體外觀,製作時得花盡心思掌握把手的角度,然後從球體切出一部分成為碟子,並將之設計成柔和的彎曲面。

8

Pyonko/妹島和世

2010年獲得普立茲克獎的建築師妹島和世認為,再平凡的器皿也應該擁有豐富的使用變化,因此在這款杯碟的設計上,她賦予了作品多元運用的特性,可依喜好選擇呈現的樣式。

茶碟上杯子以外的部份,可以放許多東西,也可以留下許多空白,不管如何使用都可以看到許多種面貌。

外型杯小碟大,表面和內側都有特殊的立體花紋,若將杯置於碟上,從上方就能看出花紋層迭的效果,當你喝完飲品時,也能欣賞到如同花葉綻放於杯底的美麗。

9

Untitled/磯崎新

磯崎新的設計觀點往往非常獨特,杯子雖然分成兩個,一高一矮的茶杯,就像比鄰而居的兩棟摩天樓,圓頂杯蓋同時也是茶碟,分開來的時候還能放置茶包等小物。

10

Origin/高松伸

這是建築師高松伸第一次嘗試瓷器設計。他以建築人的思維出發,由觀察時間、動作、形三方面與茶品間的關係,最終以「形」做為延伸。

他設法以杯子的原型做最小限度的變化,從圓柱狀中作出橢圓形的型態,賦予杯碟組有如建築體般的恢弘性格。

11

Pipe & Saucer/葉祥榮

構思設計杯碟組時,建築師葉祥榮發現設計可讓人與器具間產生調和,甚至延伸出規範和禮儀。

他想到源右衛門窯打造的「 梅之杯 」因未能隔熱而很難拿在手上的窘況;而美國人將灑在碟子上的咖啡倒回杯子裡的舉動,更是覺得啞口無言。注意到以上種種問題,葉祥榮認為杯碟組必須要有把手以加強隔熱效果,以及即使不小心灑出來也無妨的碟子,於是就誕生了這件擁有特殊管狀把手的作品,除了實用上利於懸掛茶包以及放置小東西之外,看起來也像是兩個相連的房間般有趣。

12

WinWin/竹山聖

自古以來,生命總是渴望著彼此之間的接觸,人類以 Love 或Enjoy 來稱呼這種行為。而古凱爾特語中,「 Win 」這個詞結合了 Love與Enjoy 的意涵。建築師竹山聖以其典故命名的杯碟組,將兩者的關係塑造為兩顆彼此尋找溫暖的心,你儂我儂、水乳交融,線條飽滿的把手設計展現此作溫暖的一面,而相較於隈研吾以作品描述夫妻之情,讓杯子和碟子談個戀愛,似乎也是種豐富生活情趣的選擇。

相關焦點

  • 英劇《王冠》下午茶用的是東方瓷器嗎?暑假來成博新展找答案
    融合中日審美的瓷器如何徵服歐洲?英劇《王冠》中的下午茶與東方瓷器有何淵源?工匠精神如何在瓷器上體現得淋漓盡致?7月3日,成博即將講述這場300年前中日伊萬裡瓷爭相競妍的故事。李參平遍訪佐賀藩各地,1616年在有田地區發現了製作上等瓷器所需的原料——瓷土礦。從而,改寫了日本陶瓷的歷史。明末清初,中國瓷器生產大幅減少。海禁令的頒布更是令瓷器外銷停滯,荷蘭東印度公司轉而向日本尋求瓷器商品,抓住這一機遇的日本,正式拉開瓷器外銷的時代大幕。
  • 德田八十吉瓷器 茶酒杯 近期成交價格
    德田八十吉瓷器 茶酒杯 近期成交價格
  • 中國瓷器好還是日本瓷器好
    作者:甄昊元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在最高端瓷器上,中國最高端的比日本最高端的好。 在最低檔的瓷器上,中國最低檔比日本最低檔便宜、量大,坦白說,也好。
  • 這種宋代的瓷器成了日本國寶,可我們自己家卻失傳了
    宋徽宗趙佶還在《大觀茶論》中寫道:「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取其煥發茶彩色也。」有了皇帝的推薦,建窯的黑瓷火了,適宜鬥茶的黑釉茶盞成為了爆款,還得了個專用的名字叫建盞。建盞不但成為了貢品,還流傳海外,在日本和韓國都非常重視,備受歡迎,在日本也有個專用名字叫"天目釉",據說是被譽為日本茶祖的榮西禪師從浙江天目山帶到日本的而得名。南宋以後,天目釉的製作方法失傳,加上戰亂,天目釉在中國國內漸漸消聲滅跡——不是說完全沒有傳世的了,而是無人問津,乃至近於消失狀態。
  • 三百年中國瓷器vs日本 「伊萬裡」背後有什麼精彩故事?
    很多人都不知道,300年前,中日兩國工匠,圍繞著瓷器這一「白色金子」,曾進行過一場長達百年的精彩對決。 7月3日,「競妍:清代中日伊萬裡瓷器特展」將在成都博物館正式向公眾開放,展示168件/套東莞展覽館藏中日伊萬裡瓷器。中日兩國瓷業工匠生產的「國際名品」背後有什麼精彩故事?
  • 秉承匠人精神,深耕細作的日本瓷器
    作為瓷器的發源地,每個中國人都很驕傲。可是到了現代,情況逆轉。對比歐美和日本,我們甚至沒有知名的日用瓷器品牌。國內日用瓷器最大的產地是潮州和景德鎮:其中潮州以量產為主,景德鎮定位中高檔。市面上也不乏設計師品牌的日用瓷器在售。
  • 破了補了更珍貴——日本足利將軍的南宋龍泉窯「螞蟥絆茶甌」
    古玩界有「瓷器衝毛,不值分毫」的說法。但有一隻茶碗,南宋時傳入日本,明朝永樂時因衝裂送回中國,被打上「鐵補丁」後反而更受日本人喜愛,稱其為「螞蝗絆茶甌」,還定為日本「重要文化財」。南宋淳熙初年(1175年左右),日本將軍平重盛向杭州育王山布施了大量黃金,寺院住持佛照禪師回贈謝禮,其中就包括了這隻龍泉窯青瓷茶碗。這隻茶碗後來傳到了室町時代(1336年-1573年)的大將軍足利義政手中,他極為珍愛這隻茶碗。
  • 日本人喜愛的中國瓷器,各大博物館均有收藏的:磁州窯!
    #磁州窯瓷器#在日本,幾乎所有日本知名博物館,都不落下的一類中國瓷器精品,那便是磁州窯。因此於北宋中期初創便達到鼎盛,到了南宋、遼、金、元甚至明清時期都仍在燒制,影響之大以致在較長一段時間內「瓷器」一詞被「磁器」所取代。由於磁州窯產品攜帶有一種素樸的美感,加之豐富的器型與優美的紋飾,而深受日本士大夫、茶人乃至普通庶民的歡迎。如今「陶瓷」「瓷器」,在日語中均寫作「陶磁」「磁器」,可見磁州窯瓷器對日本影響之深。
  • 【談瓷】麥森瓷器和中國瓷器
    曾以收藏中國、日本瓷器著名的德國薩克森州選帝侯奧古斯都強力王,因其對於東方瓷器的狂熱,促成了麥森瓷器的誕生。奧古斯都二世一生對中國乃至日本的瓷器有著狂熱的追求,這和當時整個歐洲盛行的一種對神秘東方以及瓷器的熱情是分不開地。從17世紀開始大批量抵達歐洲的東方瓷器,在還未生產出瓷器的歐洲頗受歡迎,而其高昂的價格又使其成為皇室、貴族用來炫耀的財富。
  • 日本古董瓷器質量很好,價格為什麼一直很低?
    日本十九世紀藏春亭三保造瓷杯眾所周知china這個英文單詞除了代表中國以外還代表著瓷器,中國從宋代起就將瓷器銷往歐洲,中國的瓷器可謂是長期佔領歐洲市場,日本瓷器偷師於中國,以中國瓷器的基礎上加入了日本的風格
  • 世界著名日本建築師隈研吾與皇冠房地產集團及Plus Architecture...
    來源: 鳳凰網房產·優生活首次為布裡斯班設計住宅項目West End水濱地帶將迎來投資5億澳元的都市度假村風格住宅澳大利亞房地產開發行業的領先企業皇冠房地產集團(Crown Group),與世界知名建築師隈研吾及屢獲殊榮的澳大利亞建築設計公司Plus
  • 瓷器中的皇后-骨瓷
    一、 骨質瓷起源陶瓷起源於中國, 骨質瓷始創於英國,曾長期作為英國皇室專用瓷器。l瓷器,從中國傳到歐洲 中國與世界的交往,特別是與歐洲的交往,更多的始於瓷器、絲綢和茶葉。古代的絲綢之路把瓷器從中國傳到歐洲,讓歐洲人對中國有了更真切地認識。他們不僅為瓷器的精美工藝傾倒,更是被當時的中華文明所折服。
  • 日本當代建築師的現代主義試煉
    對愛好建築的朋友來說,日本建築是很多人的心頭所愛,無論是獨特的建築風格,還是國際上享有聲譽建築大師的代表作品,都令人嘆為觀止。 不管願不願意都必須承認,日本的建築和技術是世界一流的。日本有著與眾不同的強烈的傳統文化,有著固有的獨特的建築觀,同時又存在著對外來文化的包容和吸收。尤其是日本匠人那種細膩、追求極致的完美主義,很大程度還原建築的本身的魅力。 今天,將在文章裡介紹幾位著名的日本建築師和他們的代表作,希望大家在旅行時能夠邂逅這些美妙建築。
  • 用騎兵換瓷器的國王收藏的中國瓷器
    琉璃這種裝飾材料所表現出的奇妙而夢幻般的效果,對於熱衷於體驗異國情調的歐洲人來說,無異於一個奇蹟。或許是不了解二者的差異,或許是對瓷器的偏愛,歐洲人選擇了陶瓷作為早期仿中國式建築的裝飾材料。 瓷器帶動了中國風尚在西方的盛行。在「中國風」的初期,最使西方人痴迷的是中國的瓷器和絲綢。德國學者利奇溫(A.
  • 豔蓮號遇見小餅:萬物有靈,但願好茶都能遇見知音
    萬物有靈,她需要遇見她的知音,我與你約定,未來的日子,我們不見不散。——豔蓮號忙肺古茶,貴陳不貴新在早些年,人人皆知臨滄有冰糖韻味的冰島茶,卻不知「貴陳不貴新」的忙肺茶。然而,隨著網際網路+茶的新茶馬古道,諸如忙肺這樣的小山頭茶區,搭著網際網路的快車也走進了消費者的茶杯中。
  • 歐瓷|麥森瓷器和中國那些數不清的關係
    麥森瓷器也是歐洲最早生產出的硬質陶瓷即瓷器,是歐洲瓷器的搖籃。曾以收藏中國、日本瓷器著名的德國薩克森州選帝侯奧古斯都強力王,因其對於東方瓷器的狂熱,促成了麥森瓷器的誕生。奧古斯都強力王於1687-1689年的旅行中經過義大利,看到路易十四的新宮殿,返回德國後,即任命其宮廷建築師馬特烏斯·丹尼爾·珀佩爾曼(Marcus Conrad Dietze)陸續在德勒斯登建造茨溫格宮(Zwinger)以及周邊的歌劇院、日本宮等。今天,在德勒斯登茨溫格宮殿中,展示了來自17、18世紀中國和日本以及麥森早期的瓷器。
  • 看展覽|匠人精神在日本:柿右衛門與400年瓷器史
    展覽現場即日起至8月21日,正在大英博物館舉行的「日本製造:柿右衛門與400年瓷器史」(Made in Japan Kakiemon and 400 years of porcelain)為西方人提供了接觸陌生東方文化和時代非常品的機會,展覽通過講述柿右衛門瓷器、鍋島窯瓷器(Nabeshima)以及今右衛門瓷器(Imaemon)的燒制過程,讓觀眾了解位於日本南部九州島上的古老瓷器小鎮有田町的歷史
  • 日本十大陶瓷之首,皇家御用瓷器長這樣~
    而今源於中國的瓷器,卻在日本驚豔了世界。日本是一個以生產陶器為主打產品的國度,其瓷器製作的歷史僅有400多年的時間,大大晚於中國。但是,其陶瓷行業的日用細瓷的產品設計與技術工藝卻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目前日本的日用細瓷產品佔據了美國近一半的高檔陶瓷市場,在歐洲在世界各地甚至在中國也識別度很高,擁有鍾愛和追捧的粉絲,令人刮目相看。日本瓷器在質量,白度,產品規整度,控制釉面鉛,鎘溶出率等各項技術指標均領先於國際水平。器形特色種類繁多,在保證實用性的同時具有很好的觀賞性。
  • 禪即茶,人在草木中
    唐中期的時候,有一個人叫陸羽,後世稱他為「茶聖」,自他開始定名為茶,取「人在草木中」之意,古人的觀念裡,天人合一就是自然之道。茶來自草木,因人而獲得獨特價值。陸羽生活的年代正是"安史之亂"前後,湖北天門人,他的著作《茶經》是世界上第一本植物學的專著。
  • 我國古代以「China」瓷器為名,殊不知日本的「Japan」也另有他意
    我國古代瓷器出名,遠銷東西各國,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說中國的China,其中也有瓷器的意思,而瓷器,在淵遠流長的歷史以及高超絕倫的工藝下,無論是過去還是如今都依然馳名中外,為此也可以說,瓷文化是我國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