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傳說中的建築設計大師,以地為紙,以鋼筋水泥做筆,分分鐘顛覆城市坐標,但是僅僅玩轉這些龐然大物還不夠,還要在生活小物上一展細膩情懷。
日本岐阜縣產業設計中心曾推出「美濃燒計劃」,邀請12位日本當今最負盛名的建築師,包括青木淳、磯崎新、伊東豐雄、隈研吾、妹島和世、高松伸、竹山聖、圑紀彥、長谷川逸子、阪茂、葉祥榮、六角鬼丈等人,合作設計、生產了12組造型獨特的杯碟作品。
建築是一門需要高度創造力的藝術,在不斷追求獨創性的同時,必須兼顧機能性和造型美感。當建築師設計的不是大型建築,而是日常生活的杯碟小物這樣的「微型建築」時,該如何實踐構思和設計,展現出新巧創意及個人風格呢?
如同於蓋房子,建築師們先從茶杯茶碟的基本功能與外形著手,隨後畫出設計藍圖,由於並非傳統陶瓷設計,許多製作細節必須和製造廠反覆溝通;對製造廠而言也是一大挑戰,需要超越自己既往的常識與經驗技術。
這12組白瓷杯碟就像桌上建築,帶你進入白瓷世界,不論是喝茶時獨特的使用方法,或是前所未見的設計造型,都反映各個建築家的創新思維,顯現名家風格,除了顛覆了人們對茶杯茶碟的傳統印像,更傳遞出建築大師與生活餐具的秘密關聯。
1
Tea For Two/青木淳
為了想好好的品一杯中國茶,青木淳大師特地買了中國白瓷茶杯,他說:「果然泡起茶來味道就是不同。熱水的味道和茶香調和得剛剛好。」因為這個杯子,他領略到茶道哲學中的關鍵要素:溫度。
而兩個人在喝茶時,總是希望茶的餘溫能留存久一點。他將這個特別的體驗帶入作品中茶碟,就像用手環握著茶杯一樣,茶碟從下面握住杯子。輕薄的茶碗,裡面的茶就像被留在空中一樣,用把手將茶抓住。在房間或是在庭院裡,人的手指與茶只有一點點的距離。那就是人與茶的景色。
2
Bo/伊東豊雄
建築師伊東豊雄總是於作品中萃取自然元素的象徵,展現建築富彈性與柔和感的風情。當伊東的創作特性結合日本傳統食器「美濃燒」,他提出替傳統碟盤增添現代設計感的想法。
呈現古日本食器的厚度、重量及觸感,賦予杯緣三個替代把手的凸起線條,作品近看嬌俏可愛,遠看像是天空中緩緩移動的浮雲,桌上風景在他的設計之下變的好有新意。
3
Tsuki/隈研吾
接受設計委託時,建築師隈研吾重新思考了杯碟間的關係。他所設計的作品就像一對關係疏遠、卻不能沒有彼此的中年夫妻,看似各自獨立,但單獨欣賞時卻會缺乏完整的美感。
杯碟由三個曲面構成,杯底邊緣與碟的凹處邊緣曲面都能完美契合,杯子若不是完全地密合在碟的凹處上,就會因無法直立而傾斜。換句話說,杯碟的凹凸可視為一體,也擁有絕對的互補性。
4
Prototype No.2/坂茂
建築師坂茂的設計作品首重實用性,他覺得平常茶匙除了一開始調味攪拌完後,就經常在杯子和碟子上搶位置,相當不便。
為解決茶匙多半多餘的問題,他設計出了一款附上調味棒的杯碟組。看似規矩的外型,秘密就藏在具有深度的碟子裡。使用前,將外型和杯口握把相同的小巧陶瓷調味棒事先收進碟內,使用後也完全不佔用空間。此外,碟盤也能用來放置砂糖或奶油球等增添美味的調味料,可謂兩全其美之作。
5
A Pinched Face Cup/團紀彥
世界上習慣使用左右手的人大有人在,所以為了符合市場最大需求,左右對稱的設計佔了多數,但建築師團紀彥卻跳脫這樣的思維,創作了一個造型奇異的作品,讓你從不同角度欣賞,都能見到不同的表情變化。
6
E/長谷川逸子
平常就喜愛咖啡及各國茶飲的建築師長谷川逸子,對品嘗咖啡這件事特別敏感,她認為品嘗咖啡時,香氣是相當誘人的因素,但為何咖啡都不像中國茶或是紅茶那樣附上杯蓋呢?於是她決定做個有蓋的杯子。
歪斜的外觀,從杯體、杯蓋直到把手處皆擺脫了僵化的制式風格,這個外觀看起來像是葉子、翅膀的有蓋杯盤組能為你集中飲品的氣味,創造飲茶時光的不思議感。
7
1/2 Columbus/六角鬼丈
這組杯碟最初的構想來自「對切一半的雞蛋」。將蛋殼分為上下兩半,做出半球體和半橢圓體的兩個杯子。將杯子合體,就能成為一個完整的球體,可以想像成地球或宇宙,建築師六角鬼丈稱之為「哥倫布的立蛋」。為保持杯子的球體外觀,製作時得花盡心思掌握把手的角度,然後從球體切出一部分成為碟子,並將之設計成柔和的彎曲面。
8
Pyonko/妹島和世
2010年獲得普立茲克獎的建築師妹島和世認為,再平凡的器皿也應該擁有豐富的使用變化,因此在這款杯碟的設計上,她賦予了作品多元運用的特性,可依喜好選擇呈現的樣式。
茶碟上杯子以外的部份,可以放許多東西,也可以留下許多空白,不管如何使用都可以看到許多種面貌。
外型杯小碟大,表面和內側都有特殊的立體花紋,若將杯置於碟上,從上方就能看出花紋層迭的效果,當你喝完飲品時,也能欣賞到如同花葉綻放於杯底的美麗。
9
Untitled/磯崎新
磯崎新的設計觀點往往非常獨特,杯子雖然分成兩個,一高一矮的茶杯,就像比鄰而居的兩棟摩天樓,圓頂杯蓋同時也是茶碟,分開來的時候還能放置茶包等小物。
10
Origin/高松伸
這是建築師高松伸第一次嘗試瓷器設計。他以建築人的思維出發,由觀察時間、動作、形三方面與茶品間的關係,最終以「形」做為延伸。
他設法以杯子的原型做最小限度的變化,從圓柱狀中作出橢圓形的型態,賦予杯碟組有如建築體般的恢弘性格。
11
Pipe & Saucer/葉祥榮
構思設計杯碟組時,建築師葉祥榮發現設計可讓人與器具間產生調和,甚至延伸出規範和禮儀。
他想到源右衛門窯打造的「 梅之杯 」因未能隔熱而很難拿在手上的窘況;而美國人將灑在碟子上的咖啡倒回杯子裡的舉動,更是覺得啞口無言。注意到以上種種問題,葉祥榮認為杯碟組必須要有把手以加強隔熱效果,以及即使不小心灑出來也無妨的碟子,於是就誕生了這件擁有特殊管狀把手的作品,除了實用上利於懸掛茶包以及放置小東西之外,看起來也像是兩個相連的房間般有趣。
12
WinWin/竹山聖
自古以來,生命總是渴望著彼此之間的接觸,人類以 Love 或Enjoy 來稱呼這種行為。而古凱爾特語中,「 Win 」這個詞結合了 Love與Enjoy 的意涵。建築師竹山聖以其典故命名的杯碟組,將兩者的關係塑造為兩顆彼此尋找溫暖的心,你儂我儂、水乳交融,線條飽滿的把手設計展現此作溫暖的一面,而相較於隈研吾以作品描述夫妻之情,讓杯子和碟子談個戀愛,似乎也是種豐富生活情趣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