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覽|匠人精神在日本:柿右衛門與400年瓷器史

2021-01-16 澎湃新聞
看展覽|匠人精神在日本:柿右衛門與400年瓷器史

松子

2016-08-07 19:49 來源:澎湃新聞

柿右衛門與400年瓷器史(04:27)

18世紀瑞典詩人彼得•奧斯貝克(Peter Osbeck)曾描述過他在日本有田港的遊覽經歷。

「蔚藍色有清晰的界限

透過這些界限,在目之所及的山崗上

是伊萬裡(0Imari)的村莊……」

正是在有田町這條「布滿彩色裝飾物的街上」,陶瓷匠人酒井田左衛門(Sakaida Kizaemon ,1596-1666)將中國釉面搪瓷技術應用於已有的陶瓷窯爐中。這種技術的用法是居住在長崎的一個中國制瓷專家告訴左衛門的,並讓他保守這種技藝的製作秘密,江戶時代(1603 – 1867)的窯爐燒制瓷器,酒井田的做法使有田作為向歐洲和中東出口的精美瓷器的生產地而聞名。

展覽現場

即日起至8月21日,正在大英博物館舉行的「日本製造:柿右衛門與400年瓷器史」(Made in Japan Kakiemon and 400 years of porcelain)為西方人提供了接觸陌生東方文化和時代非常品的機會,展覽通過講述柿右衛門瓷器、鍋島窯瓷器(Nabeshima)以及今右衛門瓷器(Imaemon)的燒制過程,讓觀眾了解位於日本南部九州島上的古老瓷器小鎮有田町的歷史。

柿右衛門窯

中國唐朝的統治從618年持續到906年,在這是個強大而穩定的時代,文化藝術都得到迅速發展,隨之也帶來了陶瓷工業的興盛。通過貿易,唐朝經濟不斷擴張,在首都長安城的街上隨處可見來自東方各國的使者、傳教士和商人。印度、波斯、阿拉伯半島、敘利亞、朝鮮半島和日本等地的歷史文獻中都曾記載這段貿易繁盛期。然而,1644年前後,明朝衰落,清朝建立,這段動蕩的時期也極大地影響了中國與英國和歐洲其他國家的外貿。

1657年,荷蘭和中國之間的貿易完全終止。隨後荷蘭東印度公司開始尋找新的市場資源,他們把目光投向了日本。1659年,荷蘭人從伊萬裡港口將第一批送往西方的日本瓷器裝船運走,這些瓷器就產自有田的工廠。然而,起初從日本運往國外的貨物主要是送往阿拉伯半島和印度市場的青花瓷,也有一小部分被送到歐洲和英國,但是並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

男孩棋盤,17世紀

到了18世紀德國的邁森瓷器(Meissen)之所以能夠聞名,除了歷史原因外,更重要的是它全數模仿了日本陶藝家酒井田左衛門所使用的顏色。

這些特色顏色包括鐵色、淺藍色、藍綠色和黃色。陶藝家酒井田左衛門由於在作品中重點使用了柿色(朱紅色)而獲得了柿右衛門一代的稱號。

柿右衛門窯釉上彩搪瓷

從此之後,柿右衛門瓷窯就遵循「家元制」代代相傳。大約從17世紀後半期開始是輸出伊萬裡燒的鼎盛時期。這時候「輸出伊萬裡」的典型風格是「柿右衛門樣式」的。乳白色的胎土(所謂「濁手」)上有多用朱紅色的紋樣,這種明朗的色調是柿右衛門樣式的特徵。同時,這一樣式的紋樣結構裡大量留白,花鳥紋和山水人物紋等具有繪畫風格。器形種類有缽、罐、還有人物像等塑造類型的造型物。

繪有鶺鴒和竹子的大盤,柿右衛門13代傳人,1971

繪有杜鵑花的大盤,柿右衛門14代傳人,1996

如今,酒井田左衛門家的傳承已經到了第十五代(Sakaida Kakiemon XV,生於1968年)。這十五代傳承了有田制瓷工業400周年的歷史變化。

酒井田左衛門家第15代傳人正在檢查自己的作品

八角蓋碗,2016

隨著瓷器生產的確立與展開,其商品價值也在高漲。於是有田的藩主鍋島藩加強了對瓷器生產體制的管理,正保4年(公元1647年)設有田皿山代官。寬永年間(公元1624年至公元1644年),又在有田的巖谷川設藩窯,歸藩直接管理經營。

江戶時代初期,鍋島藩擁有在日本獨一無二的瓷器生產地。鍋島藩從現在的佐賀縣有田町把優秀的陶工召集到大川內山,鍋島燒就是由他們燒制的瓷器。與國內流通的伊萬裡燒不同,作為進獻給將軍或幕府高官的禮品,鍋島燒一般採用最高超的技術和最好的原材料。日本人稱為「木杯形(圈足高一點的碟子)」類型的鍋島燒碟子有尺碼的規格,比如五寸、七寸、一尺。並且,採用紅、黃、綠色等釉上彩和青花,描繪出精緻的紋樣。

柿右衛門窯燒制的試驗瓷

1641年,柿右衛門燒窯由酒井田柿右衛門在附近的瓷窯中完成。1661年,鍋島家族搬到南川原地區(Mt. Minamikawahara)學習繪畫技巧。十三年後,鍋島家族於1675年再次搬遷到大河內地區(Mt. Okawachi),並在此安定下來直到1871年封建宗族制被取消。

今泉今右衛門(Imaizumi Imaemon)家族1644年開始在有田燒制彩色陶瓷。他們製作的瓷器被作為貢品獻給古代日本的統治者——幕府家族,同時也是送給貴族的禮物。他們的陶瓷製作技術和上釉的技巧也在家族中世代相傳至今。

有田陶工泉山採石場

展覽信息

展覽名稱:

日本製造:柿右衛門與400年瓷器史(Made in Japan Kakiemon and 400 years of porcelain)

展覽時間:

2016年6月23日-8月21日

展覽地點:

大英博物館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柿右衛門,大英博物館,匠人精神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秉承匠人精神,深耕細作的日本瓷器
    相比較而言,歐洲在瓷器發展上最為先進,但價格也比較昂貴。其次是日本,日本瓷器的發展程度,介於歐洲和中國之間,有許多知名品牌。而且,日本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高,使得日用瓷器品類繁多,設計精美,價格也更為親民。日本人對瓷器的鐘愛從密密麻麻的產地分布中可見一斑。
  • 日本的「匠人精神」
    相信在許多人的眼裡,除了站在歷史上的看待過去的日本人,其他時候,大家都感覺他們日本恪守規矩、工作認真、儘量不去麻煩別人的形象。除此之外,日本人的「匠人」精神也常為大家津津樂道。「匠人」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也是職業道德和職業能力的體現。
  • 讀《日本的細節》有感:匠人精神
    如果要看壯麗的大好河山,要看逶迤的自然風光,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跟我們的祖國相比。要來日本旅遊,最關鍵的是感悟日本的人文,這個第一個發展成發達國家的東亞國度,哪些地方比中國做得好?日本的小,小到精緻。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 大御瓷器揭秘—這些年守藝人們堅守的「匠心精神」
    「技」便是「匠心精神」,是對所做事情有近乎強迫的專注與堅持。陶瓷,是地母與火神的結晶,是世界的瑰寶,是千年不滅之薪火,是匠人匠心一脈傳承的結果。匠人匠心景德鎮對陶瓷的工藝傳承和發展無疑也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而了解景德鎮制瓷後,你才會明白制瓷作並不容易!
  • 三百年中國瓷器vs日本 「伊萬裡」背後有什麼精彩故事?
    伊萬裡瓷 日本工匠精神的寫照 17世紀初,朝鮮陶工李參平在慶長之役被俘後定居日本,經過輾轉探尋,他最終在有田地區找到了瓷土,成功燒制出日本瓷器,日本擁有了製造白瓷和青花瓷的技能。
  • 日本古董瓷器質量很好,價格為什麼一直很低?
    日本十九世紀藏春亭三保造瓷杯眾所周知china這個英文單詞除了代表中國以外還代表著瓷器,中國從宋代起就將瓷器銷往歐洲,中國的瓷器可謂是長期佔領歐洲市場,日本瓷器偷師於中國,以中國瓷器的基礎上加入了日本的風格
  • 百鳥朝鳳:嗩吶匠人詮釋著匠人精神
    電影講述的是對傳統嗩吶技藝傳承人的匠人精神,同時,也反映著對優秀傳統文藝應該持有的正確態度。「嗩吶王」焦三爺的堅守與執著百鳥朝鳳是焦三爺的獨門絕活,也是對逝者的最高敬意。然而能否享用百鳥朝鳳,還得看逝者生前的德行與人品。
  • 日本十大陶瓷之首,皇家御用瓷器長這樣~
    而今源於中國的瓷器,卻在日本驚豔了世界。日本是一個以生產陶器為主打產品的國度,其瓷器製作的歷史僅有400多年的時間,大大晚於中國。但是,其陶瓷行業的日用細瓷的產品設計與技術工藝卻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目前日本的日用細瓷產品佔據了美國近一半的高檔陶瓷市場,在歐洲在世界各地甚至在中國也識別度很高,擁有鍾愛和追捧的粉絲,令人刮目相看。日本瓷器在質量,白度,產品規整度,控制釉面鉛,鎘溶出率等各項技術指標均領先於國際水平。器形特色種類繁多,在保證實用性的同時具有很好的觀賞性。
  • 用騎兵換瓷器的國王收藏的中國瓷器
    本文無意於全面介紹國王的收藏清單,而是以「白色金子 東西瓷都」展覽中展出的相關器物為例,管窺奧古斯都二世的中國瓷器收藏。(注4)為了收藏和陳列逐年增多的瓷器,除了茨溫格宮,薩克森國王還購置了一棟官邸,擴建並改名為「日本宮」,將他的瓷器精品移至此處。按原來的設想,奧古斯都二世想把日本宮改建成世界上最壯美的瓷器宮殿。到1730年,日本宮有18個房間以印度風格裝飾(所謂的印度風格,是東亞藝術品的通稱),並配備了時尚的東亞裝飾藝術。根據瓷器主色調的不同,每個房間有不同的配色方案。
  • 匠人精神:一流的精神+一流的技術
    今天下午讀了日本秋山利輝的《匠人精神》,這本140頁的小書,短小精練,言簡意賅,它用最樸實的30條經營法則展示了一位日本匠人的成功之道,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秋山利輝少年學習木工手藝,27歲創業,他創作的「秋山木工」是一家為客戶提供可以使用100-200年的優秀企業,本著為社會培養優秀人才的出發點,他創立了一流人才育成的30條法則,通過注重人才品格的獨特工匠培養制度,打造了一批又一批頂尖的木工工匠,為社會各行業職業人所敬佩和學習。
  • 成都博物館疫後首展伊萬裡瓷,再現300年中日瓷器興衰歷程
    展覽現場展覽現場展覽現場據悉,本次展覽通過序章以及三個單元串聯起關於伊萬裡瓷往昔的故事。「青花礬紅彩山水紋稜口盤」「青花礬紅彩摺扇花卉紋將軍罐」等典型日本伊萬裡瓷,呈現日本伊萬裡瓷從誕生到興盛的外銷歷程與藝術風格演變脈絡。
  • 千年冰裂一朝生,當匠人與瓷器合二為一,每一杯皆是新世界
    看葉小春和冰裂紋解不開的情緣匠人傾盡一生的魄力,用任何的詞語都無法形容。瓷器之於葉小春,是靈魂;葉小春之於瓷器,是生命。葉小春手作冰裂竹節杯1996年,有一位日本客商給葉小春發了一張古代冰裂紋的傳真照片,。希望葉小春可以恢復這一工藝。
  • 失傳了的四個國寶級的瓷器,經濟再發達也造不了,日本仿造出來了
    大家都知道,我國的瓷器很有名,但是有很多國寶級的瓷器我們再也看不到了。一是原材料沒有了,就再也不可能造出一模一樣的瓷器了。下面要和大家說的是北宋時期的代表瓷器——汝窯,汝窯也是五大窯之首,在河南寶豐縣。可能是因為北宋的文人風氣比較重,所以汝窯素雅,非常符合當世人的審美,和那些花裡胡哨的瓷器完全不一樣。據說汝窯的顏色是從「雨過天晴雲破處」取來的。汝窯在北宋後期才開始燒制,那麼時候離北宋滅亡只有二十年的時間了。
  • 清代中日伊萬裡瓷器特展 正式啟幕
    本次展覽是成都市後疫情時代的首個重磅文化活動,除了精緻的中日伊萬裡瓷器,精彩多元的的文化服務也將點亮觀眾的精神生活。 168件展品 見證文化交流與融合 伊萬裡是位於日本九州島的一個港口。而伊萬裡瓷,指的就是江戶時期在日本有田地區生產後,從毗鄰的伊萬裡港販運出海的瓷器。
  • 「白色金子」來啦,東西方瓷器齊聚廣州博物館
    展覽選取以景德鎮為代表的中國瓷器和以梅森為代表的歐洲瓷器精品共77組136件,讓東西方瓷都景德鎮和梅森進行跨越時空的文明對話,印證「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的精神。這個展覽將展至9月20日。、德國梅森瓷器博物館、日本大阪東洋陶瓷美術館協辦,此前已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和大連博物館展出,廣州是第三站。
  • 這種宋代的瓷器成了日本國寶,可我們自己家卻失傳了
    建盞不但成為了貢品,還流傳海外,在日本和韓國都非常重視,備受歡迎,在日本也有個專用名字叫"天目釉",據說是被譽為日本茶祖的榮西禪師從浙江天目山帶到日本的而得名。南宋以後,天目釉的製作方法失傳,加上戰亂,天目釉在中國國內漸漸消聲滅跡——不是說完全沒有傳世的了,而是無人問津,乃至近於消失狀態。
  •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展覽入圍第十七屆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新聞客戶端訊 記者朱嘉明報導:記者從江西省文化和旅遊廳博物館處獲悉,日前,由中國博物館協會和中國文物報社共同主辦的第十七屆(2019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活動初評結果揭曉,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瓷業高峰是此都——景德鎮瓷器
  • 一百個博物館精品展覽,一定要看!
    文博圈小編特意為您 推薦全國精選展覽100個 你準備看幾個?400件畫作,以紀念石魯先生百年誕辰。本次展覽將展出河南博物院收藏的逾200件/套文物,涵蓋骨器、瓷器、玉器、銅器等,年代從新石器時代到宋金元時期,全面展現中原地區的文明歷程和古代先民的精神追求。
  • 「白色金子·東西瓷都——從景德鎮到梅森瓷器大展」 華麗登陸鎮海樓
    三國八館攜手 「瓷中白金」薈萃羊城本次展覽由德國、中國和日本三國八館聯合呈現,是廣州博物館跨國多地文化交流與合作的又一次積極探索。這八家博物館包括廣博、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大連市公共文化服務中心、江西省博物館、鄭州博物館、德國黑提恩斯——德國陶瓷博物館、德國梅森瓷器博物館以及日本大阪東洋陶瓷美術館,中、德、日、英、法等多國瓷器精品薈萃羊城,為羊城市民帶來一場華麗的視覺盛宴,在家門口即可一睹數百年前「瓷中白金」的風採。
  • 中國瓷器好還是日本瓷器好
    作者:甄昊元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在最高端瓷器上,中國最高端的比日本最高端的好。 在最低檔的瓷器上,中國最低檔比日本最低檔便宜、量大,坦白說,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