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唐朝以後就沒有文帝、武帝了,難道是因為沒人配得上嗎?

2020-12-12 騰訊網

怎麼稱呼皇帝,這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我們熟悉的帝王之中,有的文治功績非常突出,大家就稱他們為X文帝,比如漢文帝、隋文帝、晉文帝(司馬昭)等;有的武運昌隆,大家就稱他們為X武帝,比如漢武帝、魏武帝(曹操)等。

隋文帝

不過,越往後走,皇帝的稱呼就亂起來了,有的稱宗稱祖,比如唐太宗,宋太祖,有的甚至是以年代來稱呼了,比如康熙帝、乾隆帝等等。這麼複雜的稱號,裡面的門道真得好好的理清一下。

康熙帝是以年號稱呼的,這是清朝皇帝的特色

在生活中,有些人喜歡妄下定論,給別人亂貼標籤,絲毫不給自己留一點退路。實際上,「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過早的對一個人進行定性評價,往往評價得越快,耳光就扇得越狠。比如,學霸明星翟XX等等。

這方面古人很有智慧,等到人過世後,才由後人給他一個總體評價,功過留給後人評說, 這就是諡號的由來。皇帝死了由繼任者定一個諡號,大臣死了由皇帝定一個諡號。我們熟悉的漢X帝,魏X帝都是這樣來的。諡號之中,有美諡、平諡、惡諡。

漢武帝(劇照)的諡號其實是孝武皇帝,以孝開頭的諡號是漢朝的特色

美諡很多種,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逸周書·諡法解》。美諡裡面,經天緯地曰文,威彊敵德曰武,照臨四方曰明。文、武、明這種諡號一聽來就覺得很牛逼。歷史上的X文帝、X武帝、X明帝也基本都是英明帝王。

平諡和惡諡很少見,中國人有祖先崇拜的思想,大家都恨不得把祖先誇上天,沒有誰會把屎盆子往祖先頭上扣。不過,如果是末代帝王,追封諡號的權力掌握在下一個王朝的手中,那可就糟透了。關係處理得不好的,一般給惡諡,周幽王(動祭亂常曰幽)、隋煬帝(去禮遠眾曰煬),這都是實打實的惡諡。關係處理得好的,說不定還能有個美諡,漢獻帝(聰明睿智曰獻)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楊廣有兩個諡號,一個是煬,一個是明,諡號代表了楊廣的功和過

不過,如果想憑諡號去反推皇帝的品性、功績,那基本是無稽之談。因為,諡號很快就被玩壞了。

第一個例外是秦始皇。他覺得諡號是「子議父,臣議君」。於是霸氣地廢除了諡號,稱自己為始皇帝,後面一字排開,秦二世,秦三世,秦N世,子子孫孫無窮盡也。

第二個例外是唐太宗。本來,李世民死後諡「文」,這樣一來唐文帝跟漢文帝、隋文帝一樣,都能名垂千古。不過,他的兒子想來想去覺得這並不足以形容李世民的英明神武,於是加諡「文武聖皇帝」。再後來,又有孝順的後人給李世民加諡「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這樣一來,稱呼李世民為唐文帝、唐武帝都不夠全面了。還好,唐朝的皇帝都有廟號,於是唐宋以後,逐漸就用廟號來稱呼皇帝了。

既然諡號不用來直接稱呼皇帝,大家玩起諡號就更加肆無忌憚了,反正越長越好,越長越顯得祖上輝煌,越長越顯得自己孝順。

明太祖是「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這個諡號很有點神仙的味道,可以和「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PK比較一下。

清太祖是「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 加點小節奏,你就能不由自主的唱一個RAP。

諡號越來越長,也越來越誇張,恨不得把所有的溢美之詞都用上。取諡號的時候,大家又特別喜歡用「文」「武」兩個字,於是,幾乎所有皇帝的諡號裡面都有「文」「武」兩個字了。舉個例子:

明成祖朱棣的諡號: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

朱允炆的諡號:嗣天章道誠懿淵功觀文揚武克仁篤孝讓皇帝

明仁宗朱高熾的諡號: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

包括這三位在內的明朝皇帝的諡號中,都有文、武兩字,誰都能說自己是明文帝和明武帝,所以文帝、武帝根本就沒法用了。

相關焦點

  • 《漢書·諸帝本紀》評點1:高祖、惠帝、呂后、文帝、景帝、武帝
    文/格瓦拉同志本文為作者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漢書》本紀部分為十二篇,專門記錄西漢12位皇帝事跡,本文主要對高祖、惠帝、呂后、文帝、景帝、武帝的本紀進行評點,採用文言文形式。評點如下:高祖劉邦:高祖起於隴畝之間,少無賴,不事產業,以遊戲為務。
  • 北周、隋朝、唐朝皇室之間錯綜複雜的血緣關係,你能理清嗎?
    北周、隋朝、唐朝皇室之間存在血緣關係嗎?可以毫不客氣的說,不僅存在血緣關係,甚至關係極為緊密,隋朝的楊氏和唐朝的李氏其實都是北周的外戚。李淵建立唐朝之後,追諡獨孤氏為元貞皇后。3、七女嫁隋文帝楊堅。楊堅的父親楊忠乃是西魏十二大將軍之一,且與獨孤信乃是好友。獨孤信見楊忠的嫡長子楊堅相有奇表、氣質非凡,於是便將女兒獨孤伽羅嫁給了他。楊堅稱帝建立隋朝之後,獨孤伽羅順理成章成為皇后。獨孤伽羅去世之後,追號妙善菩薩,諡號文獻皇后。
  • 西漢李廣為什麼遲遲不能被封侯?其實是因為他有一件事沒做到
    西漢李廣為什麼遲遲不能被封侯?其實是因為他有一件事沒做到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這句話,其實它是一句詩,出自唐朝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中,「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這裡包含了兩個典故。
  • 朱棣當了皇帝之後,為什麼一定要四處尋找建文帝?因為不安啊
    建文帝起用老將耿炳文統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繼續討伐,而建文帝也缺乏謀略,致使主力不斷被殲。朱棣適時出擊,靈活運用策略,經幾次大戰消滅南軍主力,最後乘勝進軍,於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應天。攻下南京後,朱棣本來立刻宣稱建文已死,然後拉著所謂「大侄子」的屍體哭得是痛不欲生。哭也哭了,位也篡了,可是朱棣依舊不踏實,為什麼呢?
  • 唐朝與外族和親時,大多選用「冒牌」公主,難道不怕對方發現嗎?
    在唐朝,和親的公主就不在少數,但是也出現過很多並不是皇帝親生的女子,被當作是公主送去偏遠的遊牧民族地區和親,唐朝統治者這麼做,難道不怕對方發現嗎?從人情上講,唐朝時期的帝王當然會出現不捨得自己的女兒,去偏遠的苦寒之地受苦,因此,有的時候會用「假公主」來和親。
  • 建文帝為什麼沒有採納忠良之臣提出的明朝版「推恩令」?
    眾所周知,明建文帝是被削藩引出的「靖難之役」推翻的,徹底改變了明朝的歷史。但鮮為人知的是,靖難之役爆發前,建文帝的忠良高巍曾經提出了一個明朝版的「推恩令」——「南北諸王子弟易封」。那麼建文帝為什麼沒有採納忠良之臣高巍提出的這個明朝版「推恩令」呢?首先要說明的是,建文帝沒有採納「南北諸王子弟易封」的原因在史書中並沒有明確記載,本鬼接下來的觀點只是一家之言,大家姑妄聽之。
  • 隋朝能夠統一中國,原是雄才偉略的北周武帝打下了基礎
    孝武帝自洛陽入關,另一軍閥宇文泰迎孝武帝都長安,是為西魏。高歡則擁立元善見,都鄴城,是為東魏。東、西二魏國主表面上還是拓跋氏,主政者實際上卻是六鎮出身的兵戶。北魏孝文帝乃一代明君,漢化改制,促進了民族融合,然而,其豐功偉業卻就此凋落。
  • 全盤漢化與北魏王朝的滅亡,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是成功還是失敗?
    其中孝文帝當權時實行了全面的漢化改革,為北魏的國力提升及漢族與少數民族的融合做出了傑出的貢獻。然後,孝文帝改革後僅僅35年,北魏就滅亡了,難道是北魏全盤漢化造成了國家的滅亡嗎?當她察覺獻文帝親政後威脅到了她的政治地位時,果斷地逼迫獻文帝禪位給太子,並最終殺害了獻文帝。孝文帝即位後,因為年幼,馮太后二度臨朝稱制,時間長太十四年,直到她去世。
  • 紫羅蘭翡翠為什麼戴的人很少?是因為沒有價值嗎?
    很多人購買翡翠,大多數都是以綠色為主,其他顏色的反而很少,尤其是紫羅蘭翡翠,但是紫羅蘭翡翠為什麼戴的人很少?難道是因為紫羅蘭翡翠沒有收藏的價值以及升值的空間嗎?其實都不是,相反,紫羅蘭翡翠的價值可以跟以綠色的翡翠相媲美。
  • 客觀分析|才氣天下無雙的李廣為何沒能成為武帝時代最耀眼的將星
    李廣負氣而去,沒有為所帶軍隊找嚮導便貿然出擊,結果迷路,沒有能夠和衛青按時形成包圍圈,導致單于逃走。李廣畏罪自殺。三、李廣未能成為漢武帝時代最耀眼的將星是因為生不逢時嗎李廣歷經西漢文帝、景帝、武帝三代。文帝和景帝對李廣非常賞識,文帝時代天下少戰事,景帝時代除了七國之亂之外,也無多的戰事。
  • 為什麼很多人即便沒有錢,也要出去旅行,難道是因為夢想?
    對現在的人來說,已經不像幾年前的人那樣每天都在考慮是否有下一頓飯了,現在的人已經吃飽喝足了,很容易有「情慾」。也就是說,很多人會去旅行,在自己的國家旅遊觀光,或者去鄰國旅行。旅行是一項耗費大量金錢和精力的活動。
  • 張釋之為何要阻止文帝對一位業務精熟小吏的提拔重用?
    張釋之是西漢文帝時人,他以秉公執法、直言進諫而千古留名。在他擔任謁者僕射(官名,謁者的長官,屬郎中令,秩為比千石。主要負責朝廷禮儀與傳達使命。)期間,曾阻止文帝對一位業務精熟小吏的提拔重用,這是為什麼呢?〈一〉有一天,張釋之跟隨文帝巡遊至上林苑虎圈,文帝即興問上林尉:「苑中有多少老虎?其中雄雌各多少?今年下了多少幼崽?
  • 奧黛麗赫本這麼的美,為什麼沒人照著她整容?難道是怕整毀?
    02.奧黛麗赫本這麼的美,為什麼沒人照著她整容?難道是怕整毀?03.這個建築也是夠奇葩的啊,看上去就跟過山車一樣。04.妹子挺不錯的,就是這一笑太嚇人了,有一口好牙是多重要的事情。05.兄弟你怎麼能把投屏忘關了呢?
  • 朱元璋去世,建文帝立即請來了方孝孺,方孝孺卻斷送了建文帝
    洪武十五年,方孝孺25歲,朱元璋召見了這位飽學之士,對方孝孺的才華欣賞不已,朱元璋後來對朱標說:「你的這位同門師弟,以後可以輔佐你到老。」但可惜的是,方孝孺的父親方克勤後來因為「空印案」被牽連,方孝孺一直沒受到重用。十年之後,朱標去世,有人再次向朱元璋提及方孝孺,朱元璋說:「今非用孝孺時。」朱元璋的意思是,要把方孝孺留給皇太孫朱允炆用,趁這個機會,還能磨鍊方孝孺的性情。
  • 滅霸為什麼要讓一半的人消失,難道他沒有別的辦法嗎?
    滅霸,是漫威裡最大的一個反派,也是一個最極端的人物,他有著變態的心理,他想讓一半的人消失,他放著好好的生活不去過,卻偏偏有這種極端的想法。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滅霸要尋找到答案,我們首先就要從滅霸所在星球開始說起,滅霸是泰坦星球的首領,早年,滅霸經歷了自己國家因為人口過剩
  • 活要見人,死要見屍,明朝最大懸案,建文帝到底去哪了?
    朱棣如意算盤打得很好,但是沒想到指揮打仗、政治手腕都很弱的朱允炆這一下做出了一個讓朱棣出乎意料的選擇,他沒按套路出牌。他點了一把大火燒了皇宮,這一把大火直接造成明朝歷史上最大的懸案沒有之一,就是建文帝下落不明了。朱允炆自焚(劇照)為什麼說是個懸案呢?因為關於這件事兒,各個版本的歷史書寫的說的都不一樣。
  • 蝴蝶效應:為推行全面漢化,孝文帝遷都洛陽,意外斷送北魏基業
    他們身上依然有很多遊牧民族的影子:這些人習慣了捕捉野獸,剝下野獸的皮做衣服禦寒,吃野獸的肉填飽肚子,甚至野獸的骨頭也要用來熬湯;他們還喜歡喝剛擠出來的牛奶和羊奶,吃甘甜可口的奶酪、山間野生的水果。如果有人突然來告訴他們:"你們是貴族,從今以後要多用奢侈品,不許吃這些廉價的東西。"恐怕他們還真的做不到。
  • 唐朝公主有多難?沒人願意娶,公主不願意嫁,年紀大了只能做道姑
    一般來說,公主在古代地位是非常高的,如果能讓公主看上,做個駙馬,更是光宗耀祖的事情,但是在唐朝,公主們卻想嫁嫁不出去,這是為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唐朝這些公主為什麼沒人想娶。還有一點就是結婚嘛,免不了婚後要吵架,普通家庭婚後吵架第二天就好了,駙馬公主吵架動不動駙馬就得拎著腦袋去見皇帝,這壓力,跟股票一路跌到底一樣,這也是沒人樂意娶公主的原因之一。
  • 西漢宮廷懸案:博士狄山因為哪句話得罪了漢武帝,遭遇極刑無赦?
    該不該答應匈奴人的請求呢?尚無成算的孝武帝端坐在未央宮的龍椅上,沉默地看著一眾御前大臣囂囂置辯,爭得面紅耳赤。博士狄山說:「兵者兇器,未易數動。高帝欲伐匈奴,大困平城,乃遂結和親。孝惠、高后時,天下安樂。及孝文帝欲事匈奴,北邊蕭然苦兵矣。孝景時,吳楚七國反,景帝往來兩宮閒,寒心者數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