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滿帆揚闖滄海——寫在中國重汽年產銷商用車50萬輛之際

2021-01-08 中國企業家日報

本報記者 趙 健

歲末年初,辭舊迎新之際,總能讓人對逝去的時光感懷萬千;也會讓人對到來的新年充滿希望。身處百年未遇之大變局時代,回眸過往,剛剛過去的2020年註定是中國商用車行業發展史上最為輝煌的一年。在至今仍在肆虐的全球疫情影響下,行業年產銷再創歷史新紀錄;隨著國內市場競爭程度白熱化和國家環境、法規政策的調整變化,使得國內整個行業優勝劣汰的趨勢逐漸分明。

據最新數據統計,2020年1-12月份,中國重汽集團累計實現產銷各種商用車突破50萬輛,同比增長68.8%;實現收入同比增長48.4%,利潤同比增長65.5%,國內市場佔有率同比提升了4 %;其中,重卡突破30萬輛,同比增長67.4%;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1.4%,上繳稅金同比增長41.5%。中國重汽集團用衝勁、幹勁,用亮麗的成績,在全省和行業內樹立起國有企業高質量、高速度發展的新標杆。

這是一份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成績單。面對嚴峻的疫情衝擊和複雜的國際形勢,中國重汽集團強化技術研發,優化產品結構,形成了品系化、平臺化、領先化的優勢,完成了產業全面轉型升級,呈現出牽引車、自卸車、載貨車、專用車品類齊全,從傳統能源到節能、新能源並重的大發展格局。

這是一份經濟企穩回升、市場信心增強的成績單。2018年9月起,在黨委書記、董事長譚旭光帶領下,這個建廠已有90多年的國有企業,以壯士斷腕式的改革管理和植入「神形俱備」的優秀企業文化,激發出企業強勁的內生動力,讓中國重汽集團有了持續性競爭力和凝聚力;以盎然的生機實現月產銷3.6萬臺的銷售歷史佳績,重卡、輕卡的銷量連創年度最高,其市場表現,讓業界驚呼:中國重汽,代表中國實至名歸。

這是一份惠及民生、共享發展成果的成績單。隨著國家「十四五」開局之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目標任務和重大舉措推進,中國重汽集團將形成較大規模生產能力,滿足用戶對各類商用車型的需求,在有力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和企業效益提升的同時,更好的抵禦因放開外資比例而受國外重卡巨頭「入侵」帶來的行業衝擊,為中國重汽早日實現「走向高端,爭創世界一流」的目標奠定了基礎。

山東重工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中國重汽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譚旭光

正所謂: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作為我國民族重卡工業發展的搖籃、國內商用車行業的翹楚——中國重汽集團在年末宣布了2020年企業全系列商用車首次突破年產銷商用車50萬輛,對於正在努力實現經濟轉型升級和引擎切換的中國來說,預示著寒冬再漫長,也阻止不了實體經濟的發展腳步。

◆ 實至名歸

——產品鏈創新、賦能科技新動力的厚積薄發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行業競爭形勢日漸加劇的態勢下,企業靠技術、靠產品創新贏得市場、求得生存和發展已成必然之舉,能夠根據市場的變化適時創新和銳意變革的企業才是永恆的企業,不斷的創新是避開產品線沒落的唯一途徑。

中國重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譚旭光深諳此道。在執掌重汽伊始,他堅持強化自主正向研發能力建設,創立起以市場為導向倒逼產品的創新研發體系,讓產品研發與市場需求同步。

以智能化的技術突破,塑造產品核心競爭力。中國重汽產品鏈的創新改變,效果十分明顯,企業的新產品上市的速度加快,極大地滿足了客戶真正的需求,這也成為中國汽在市場上的強勢表現,造就業界驚呼「重汽速度」的重要因素。如今,中國重汽的系列產品成為各細分市場的佼佼者,僅牽引車一項就細分出8大行業、23個場景,基本實現了商用車的「私人定製」。

2020 年1月17日,25臺由我國自主研發製造、達到全球自動化碼頭領先水平的中國重汽豪沃TX無人駕駛電動集卡在天津港進行全球整船作業,為中國乃至世界港口智慧升級提供了「中國方案」,貢獻出「中國智慧」, 樹立了「中國樣板」。

2020年11月19日,中國重汽智能網聯(新能源)項目正式投產,創造了「當年開工、當年建設、當年投產」的「重汽速度」。未來,項目將利用新能源、無人駕駛、人工智慧等技術,將單一、傳統的整車產品升級為新能源、智能網聯綠色產品,將中國重汽打造成為國際一流整車品牌。

作為國內高端重卡產品代表的中國重汽汕德卡的市場表現,也取得一次又一次突破, 2020年3月31日,汕德卡實現月產銷5000輛;2020年6月,汕德卡前5個月的銷量超越2019全年總銷量;2020年11月30日,汕德卡實現月產銷1萬輛。汕德卡的全年銷量就突破了7萬輛創下國產高端單一品牌銷量暴漲的「重汽奇蹟」。

2020年9月16日,新一代黃河重卡高端物流牽引車隆重上市,產品各項性能全面實現國內引領,達到國際一流水平,0.4以下的風阻係數在全球量產重卡中達到最低。

2020年,中國重汽搶抓產品輕量化、標準化機遇,相繼推出了搭配濰柴的汕德卡G系列、標載運輸小鋼炮豪沃TX系列、配置「太豪氣」的豪沃TH7以及為創富而生的HOWO輕卡創富版等新車,豐富了中國重汽產品結構,補齊了重汽細分市場的空缺,更大範圍適應了用戶的需求,回應了市場和用戶的真實訴求,引領了商用車行業需求側改革的新風潮。

中國重汽集團通過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為技術創新提供堅實保障,2020年,中國重汽集團累計投入研發經費超過30億元,今年年將達到50億元,並明確未來5年仍將不斷增加。

◆ 責任擔當

——價值鏈構建,定位全球一流企業的破局再造

在行業面臨顛覆性變革的今天,特別是全球商用車產業整合的大趨勢背景下,客觀上要求國內商用車行業按照市場的主體、產業鏈的需要、競爭力的提升來進行價值鏈的戰略構建。

2020年,國內的重卡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國外先進重卡巨頭也開啟了國產化浪潮。繼去年韓國現代在四川由合資改獨資開始,今年11月,斯堪尼亞在江蘇如皋啟動了獨資生產項目;福田與戴姆勒卡車亦達成合作,將在華生產和分銷梅賽德斯—奔馳牽引車;日野與比亞迪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開發包括卡車在內的純電動商用車及零部件;而作為歐洲最大的重卡製造商,多年在中國市場耕耘的沃爾沃集團並不滿足於之前和中國企業合資不成功的案例,儘管目前與東風集團的合資項目進展順利,但其一直想有更大作為,加快在中國獨資生產的步伐。

眾所周知,汽車作為西方文明的代表,一直是西方發達國家的財富機器。汽車工業發展中越來越大的複雜度,也使缺乏核心製造技術的中國企業在過去幾十年追趕世界汽車業發展步伐的過程中倍感無奈。

中國重型汽車市場的格局在經歷了深入整合後,今天已經發生了巨變,一汽集團、東風集團、中國重汽、陝西重汽、北汽福田等一批國內自主企業由此茁壯成長,成為推動行業巨變最重要的力量。

中國的重卡製造企業不僅鞏固了國內市場不受國外汽車巨頭的侵蝕,而且帶著自己的產品走出國門,在國外一番同臺較量中得以長足進步。更值得讓國人自豪的是,在今天中國的汽車市場上,相對於乘用車市場佔絕對數的國外汽車品牌而言,商用車市場中的國外品牌所佔比例則是屈指可數,或者基本退出中國市場。

當然,這種變化絕不是簡單的數字調整,它是順應國家經濟大勢推動,受市場需求驅動演變以及行業各廠家市場競爭、產品競爭、策略競爭的破局而帶來的變化。中國的重型汽車企業在迅速做大做強,完成著自身「幼蛹化蝶」般的蛻變,迅速走過了西方列強幾十年所走過的歷程,踏上了與世界重卡全面接軌的步點。較好地展示出了一個國家、一個企業要持續發展的基因:自信心與創新力!

譚旭光知道,站在全球的視角,全球商用車產業整合已經基本完成。戴姆勒、沃爾沃、大眾商用車旗下都有若干品牌。全球商用車產業整合是大勢所趨,三大巨頭在歐美日整合已經完成。完成之後就一定要跑到中國來,因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市場。這是一個新的課題,中國企業必將參與全球競爭,參與全球資源整合,做優做強品牌。

為此,譚旭光認為,中國重汽必須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以系統性思維引領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實現「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於是,兩年前,他便帶領中國重汽心無旁騖攻主業、大刀闊斧搞改革,企業逐漸走上了高質量、高速度發展之路。

如今,中國重汽集團先後完成了以房地產、物業、醫院、幼兒園為代表的十幾家非主營業務企業的有序退出,剝離與商用車產業相關度不高的經營業務,精幹主業,為實現商用車主業的高質量高速發展奠定基礎。

與此同時,譚旭光在中國重汽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國重汽集團領導幹部數量減少349人,降幅達到21.85%,「80後」幹部佔比從27.30%提升至56.5%,領導幹部年齡平均下降4.79歲,一大批想幹事、能幹事的年輕幹部通過公開競聘迅速走上領導崗位; 2020年持續引進2000名高校畢業生,為企業持續高速發展奠定人才基礎;通過薪酬體制改革,員工收入較2018年增長62%;全面導入先進的企業文化理念,讓全體員工價值觀高度統一,同心同向,以「不爭第一 就是在混」的激情、「一天當兩天半用」的效率,朝著共同的戰略願景跨步前進。

堅持「客戶滿意是我們的宗旨」的核心價值觀,中國重汽集團持續深化營銷系統改革,市場響應能力、營銷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和提高,運營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向產品質量亮劍,借鑑濰柴WOS管理經驗,推廣落地HOS精益管理,中國重汽的產品質量有了質的飛躍,得到了用戶的一致認可;通過合網強渠,中國重汽不斷優化提升服務網絡,並推出重卡整車具有極強競爭力的親人服務政策,為用戶購車、用車提供了最可靠的保障。

聚焦主業、加強研發,改革健體、重塑生態,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有效落地,營造了激情幹事的良好生態,全面激發了中國重汽全體員工幹事創業的熱情,讓中國重汽集團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發展活力。

沒有思想的先導,就不會有行動的跟進。譚旭光帶領中國重汽從改革出發,更好地踐行突破,為社會貢獻一個「活力的中國重汽」;從創新出發,更努力地提升核心競爭力,構建一個「現代化的中國重汽」;從擔當出發,更有效地激發潛能,讓世界看到一個「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國重汽」。

毫無疑問,年產銷商用車首次突破50萬輛僅僅是中國重汽集團發展中的一個階段,也將是中國重汽集團發展戰略進程中的一個新起點,每個重汽人正懷揣走向一流的夢想,砥礪前行。

相關焦點

  • 中國重汽深化改革成果顯著 內外合力取得銷量品牌雙豐收
    自2018年9月開始,中國重汽便經常有大新聞。不論是董事長譚旭光發表的「不爭第一就是在混」、「沒有產品的市場地位,這個企業就沒有地位」,還是「全力推行市場點單制,客戶要什麼就給什麼」等經典言論,還是他帶來中國重汽開展的一系列變革,都讓在中國重汽成為了近兩年國內外商用車行業的焦點。
  • 15000輛!中國重汽HOWO輕卡月產新突破
    月產第15000輛!近日,重汽HOWO輕卡月產第15000輛下線儀式在濟南輕卡製造部舉行,這是HOWO輕卡創下的月產量歷史最高紀錄。濟南輕卡製造部舉行月產第15000輛下線儀式2020年的春天,受新冠疫情影響,在行業內外多重不利的背景下,濟南輕卡製造部依舊迅速推進復工復產,逆市而上,開足馬力保訂單交付,日產量、月銷量不斷創新高
  • 43.18萬起售 中國重汽「黃河品牌」重卡發布
    經濟日報-中國商用汽車網訊 9月16日,中國重汽在濟南奧體中心正式發布「黃河」牌全新一代高端物流牽引重型卡車。曾在上世紀叱吒神州的「黃河車」,在沉寂了20年之後,以嶄新姿態再次登上歷史舞臺。
  • 「汽車人」重汽的新時代
    2021年雲商務大會,重汽用數據向外界傳遞出這樣的強烈信號:屬於中國重汽的全新時代到來了。今年1-10月,中國重汽累計銷售整車37.4萬輛,同比增長60%。其中,重卡銷售22.7萬輛,同比增長50%;中輕卡銷售14.7萬輛,同比增長78%。另一份數據更能證明商業上的成功。
  • 站在50萬輛的新起點,中國重汽服務換新顏
    【商用車新網原創】2020年,中國重汽年產銷商用車首次突破50萬輛,向著中國重汽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譚旭光「實現全系列商用車中國第一、全球領先」的戰略願景穩步邁進。在商用車市場由增量轉入存量競爭的背景下,產品層面的競爭已經難以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將服務延伸至產品全生命周期、引領服務模式創新升級,已成為各品牌徵戰市場、贏得信賴的重要利器。
  • 中國重汽汕德卡後驅越野房車中國重汽TX(HOWO)全驅越野房車
    #房車#2009年德國曼公司入股中國重汽(香港)股份有限公司25%加1的股份,並與中國重汽籤訂整車製造戰略協議,同時引進了駕駛室、發動機、車橋總成製造技術。經過10年的合作,中國重汽全面掌握了整車生產技術,曼技術產品已累計銷售100萬臺,並得到廣大用戶的認可。尤其是整車總成全部採用曼技術總成的新貴——TX,TX產品上市不到一年已實現產銷50000臺的佳績,並得到用戶的一致好評。
  • 11月重卡銷量同比增33% 重汽奪冠 華菱跌出前十
    在市場需求方面,從二季度開始的大量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集中上馬持續到了四季度,工程用車以及隨之而來的物流用車維持了市場的高需求。而在政策方面,國三淘汰在部分地區加緊推進,治理超限超載和非法改裝依然對銷量產生拉動作用。
  • 重汽3.6萬奪兩連冠……11月重、中、輕、微卡銷量排行榜出爐!
    重卡:中國重汽3.6萬輛再奪冠 北奔重汽挺進前十重型貨車方面,11月份銷售13.56萬輛,同比增長33.49%。當月,重卡銷量排行榜前五家企業銷量繼續過萬,前三家企業銷量超過2萬輛。其中,中國重汽以36272輛的銷量成績再次拿下重卡銷量冠軍,與排在第二名的東風拉開近1萬輛的差距,自今年9月份中國重汽銷量首破3萬輛後,銷量一個月比一個月高,連續3個月刷新單月歷史銷量紀錄。一汽解放排在第三位,銷量為21525輛。值得一提的是,北奔重汽11月份以1536輛的銷量成績取代華菱衝進重卡銷量排行前十,排在第十位。
  • 中國重汽式服務成行業新標杆
    如果問廣大卡友,重卡選擇和使用過程中最看重什麼,許多人會說價格,也有人會說配置,但懂行的卡友會說服務,只有服務到位了,用車過程中即便遇到問題也不用擔心廠家扯皮,這才是最好的用車體驗。為強化配件保障能力,中國重汽建立了中心庫的基本儲備量和儲備品種要求,配件儲備金額計劃提升至5億元,並進行1.5億元配件到服務站的前置儲備,進一步強化終端保障能力。同時加強了物流發運效率的管控,2021年物流發運24小時到貨率將達到95%以上,中心庫向服務站發貨,400公裡內一天到達,配件整體供應效率將提升30%以上。
  • 德卡11月產銷雙破萬 重汽5萬輛「小目標」已超額完成
    11月30日,中國重汽旗下的高端品牌——汕德卡迎來了2020年11月份的第10000輛產品下線。從2013年首輛汕德卡下線到如今完成月產銷破萬輛壯舉,中國重汽汕德卡用了8年。8年間,汕德卡完成了從「車好,但太貴」到「車好,又不貴」的完美進階,月銷萬輛便是最好佐證。
  • 中國重汽集團汕德卡月產銷1萬輛暨交車儀式隆重舉行
    2020年11月30日上午,汕德卡月產銷1萬輛暨交車儀式隆重舉行。隨著「下線」的號令聲,2020年11月第1萬輛汕德卡披紅掛彩駛下生產線,這是繼今年3月汕德卡月產銷突破5000輛後,創造的又一月產新紀錄!
  • 從60年前的黃河JN150到如今的X7,扒一扒中國重汽集團創業史
    1983年,在改革開放的大潮和國家政策的支持雙向支持下,聯營公司引進奧地利斯太爾91系列車型的技術並進行國產化。 1985年,首輛在中國組裝的斯太爾91系列載貨汽車下線,結束了我國不能生產大噸位載貨汽車的歷史。1989年,首輛全國產化的斯太爾91系列車型下線,開啟了中國商用車的「斯太爾」時代。
  • 評論|從一到萬,中國重汽汕德卡的高端煉成之路
    11月30日,中國濟南。中國重汽汕德卡月產銷10000輛下線儀式,在行業目光聚焦下成功舉辦,這意味著引領國產高端重卡發展潮流、創造行業多項之最的汕德卡奏響了新的發展號角,掀開了新的發展篇章。2016年9月19日,全國首款智慧卡車、中國重汽第I代智慧卡車汕德卡正式發布,其憑藉複雜環境感知、智能化決策、自動化控制等功能,使車輛與外部節點間實現信息共享與控制協同,實現「零傷亡、零翻車」,定義「安全、高效、節能」新高度。
  • 最高售價49.88萬,重汽黃河卡車重磅回歸,配置到底好在哪裡
    帶著振興民族卡車品牌的使命,9月16日,中國重汽黃河卡車正式發布了!曾在上世紀叱吒神州的「黃河車」,在沉寂了20年之後,以嶄新姿態再次登上歷史舞臺。基於仿生設計的流線造型,結合真實路況下泥水飛濺工況,中國重汽聯合國內外知名CFD分析諮詢公司進行了52輪列車風阻和外流場設計優化,通過匹配低風阻掛車,風阻係數(Cd)可達到0.37,遙遙領先國內外在售卡車,比行業主流產品降低30%,並與中大型乘用車(SUV)風阻接近。按照幹線物流運輸平均車速85km/h,年行駛裡程30萬公裡計算,同比降低油耗10%,全年可節省總費用5-6萬元。
  • 售價8.58萬起,高性價比的城際運輸用車,重汽HOWO輕卡圖解
    因為車輛基本是在市區行駛,所以卡友們對這種環境下的用車,關心的重點在於貨箱是否足夠大,整車承載能力是否可以滿足需求。這次為大家推薦的這款4X2驅動形式的重汽HOWO悍將經典款車型,整車重量為3.45噸,額定載重在0.845噸,軸距為3280mm,廣東經銷商報價8.58萬元,具體售價還需要卡友致電經銷商,以經銷商的報價為準。
  • 豪沃T7實力擔綱國家一類技能競賽用車
    同時,中國重汽豪沃重卡作為本屆賽事的官方比賽用車,不僅依託自身優異性能助力賽事圓滿舉辦,而且憑藉出色的表現獲得了各路「英豪」的稱讚。據商用汽車新聞傳媒記者了解,本屆道路貨運駕駛員技能大賽官方比賽用車由中國重汽旗下豪沃T7 6×4牽引車以及豪沃T7 8×4倉柵載貨車擔綱,不僅集中展示了中國重汽豪沃T7的產品實力,而且也是對其品質和技術的檢驗。「豪沃重卡出任比賽用車,既展示了民族品牌重卡的實力與風採,又體現了中國重汽企業的社會擔當。」
  • 按軸收費後中國重汽的卡車有何優勢?看看用戶說了啥
    前不久,一場由智通傳媒發起,中國重汽提供獎品支持,在老路說車互動平臺進行的「按軸收費問卷調查」活動受到卡友廣泛關注,收到有效回帖1000餘個,好戲壓軸,精彩繼續。昨天我們分享了網友們對於按軸收費的看法,而隨著人們逐漸熟悉了解這一新政,廣大卡友對卡車又提出了新的需求。按軸收費之後,在快遞、快運等輕拋貨物領域,4×2牽引車有望代替6×4牽引車。
  • 中國重汽連續兩月超越解放奪重卡冠軍,到底有啥秘訣
    中國重汽11月憑藉36272輛銷量,蟬聯月度銷量冠軍,同比增長94.3%,接近翻了一番。成為行業最大熱點,為什麼中國重汽能實現如此好的成績,譚旭光到底對重汽使用了啥絕招?一,強勢改革:譚旭光上任後經過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相繼剝離地產、醫院等業務,心無旁騖攻主業,讓重汽業務重心重回商用車主業,業務與精力不斷聚焦,使得重汽重卡才有能力走上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 解放漲79% 重汽暴漲2.2倍!11月載貨車銷3.7萬輛丨頭條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統計數據顯示,11月,中國公路物流運價指數為98.5點,比上月回落0.03%,比去年同期增長0.7%。從需求看,本月經濟恢復態勢進一步鞏固,市場供需持續改善,需求加快回升,PMI數據顯示,11月份製造業PMI指數為52.1%,比上月回升0.7個百分點,回升至年內最高水平;新訂單指數為53.9%,為2018年以來最高水平。
  • 中國重汽智能網聯新能源重卡首臺車下線
    2020年11月19日上午9時,山東重工(濟南萊蕪)綠色智造產業城—中國重汽智能網聯(新能源)重卡項目投產暨首臺車輛下線儀式在該項目總裝車間隆重舉行。隨著屏幕緩緩開啟,一輛剛剛組裝下線的新一代黃河重卡緩緩駛到舞臺中央,標誌著中國重汽智能網聯(新能源)重卡項目正式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