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 健
歲末年初,辭舊迎新之際,總能讓人對逝去的時光感懷萬千;也會讓人對到來的新年充滿希望。身處百年未遇之大變局時代,回眸過往,剛剛過去的2020年註定是中國商用車行業發展史上最為輝煌的一年。在至今仍在肆虐的全球疫情影響下,行業年產銷再創歷史新紀錄;隨著國內市場競爭程度白熱化和國家環境、法規政策的調整變化,使得國內整個行業優勝劣汰的趨勢逐漸分明。
據最新數據統計,2020年1-12月份,中國重汽集團累計實現產銷各種商用車突破50萬輛,同比增長68.8%;實現收入同比增長48.4%,利潤同比增長65.5%,國內市場佔有率同比提升了4 %;其中,重卡突破30萬輛,同比增長67.4%;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1.4%,上繳稅金同比增長41.5%。中國重汽集團用衝勁、幹勁,用亮麗的成績,在全省和行業內樹立起國有企業高質量、高速度發展的新標杆。
這是一份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成績單。面對嚴峻的疫情衝擊和複雜的國際形勢,中國重汽集團強化技術研發,優化產品結構,形成了品系化、平臺化、領先化的優勢,完成了產業全面轉型升級,呈現出牽引車、自卸車、載貨車、專用車品類齊全,從傳統能源到節能、新能源並重的大發展格局。
這是一份經濟企穩回升、市場信心增強的成績單。2018年9月起,在黨委書記、董事長譚旭光帶領下,這個建廠已有90多年的國有企業,以壯士斷腕式的改革管理和植入「神形俱備」的優秀企業文化,激發出企業強勁的內生動力,讓中國重汽集團有了持續性競爭力和凝聚力;以盎然的生機實現月產銷3.6萬臺的銷售歷史佳績,重卡、輕卡的銷量連創年度最高,其市場表現,讓業界驚呼:中國重汽,代表中國實至名歸。
這是一份惠及民生、共享發展成果的成績單。隨著國家「十四五」開局之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目標任務和重大舉措推進,中國重汽集團將形成較大規模生產能力,滿足用戶對各類商用車型的需求,在有力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和企業效益提升的同時,更好的抵禦因放開外資比例而受國外重卡巨頭「入侵」帶來的行業衝擊,為中國重汽早日實現「走向高端,爭創世界一流」的目標奠定了基礎。
山東重工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中國重汽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譚旭光
正所謂: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作為我國民族重卡工業發展的搖籃、國內商用車行業的翹楚——中國重汽集團在年末宣布了2020年企業全系列商用車首次突破年產銷商用車50萬輛,對於正在努力實現經濟轉型升級和引擎切換的中國來說,預示著寒冬再漫長,也阻止不了實體經濟的發展腳步。
◆ 實至名歸
——產品鏈創新、賦能科技新動力的厚積薄發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行業競爭形勢日漸加劇的態勢下,企業靠技術、靠產品創新贏得市場、求得生存和發展已成必然之舉,能夠根據市場的變化適時創新和銳意變革的企業才是永恆的企業,不斷的創新是避開產品線沒落的唯一途徑。
中國重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譚旭光深諳此道。在執掌重汽伊始,他堅持強化自主正向研發能力建設,創立起以市場為導向倒逼產品的創新研發體系,讓產品研發與市場需求同步。
以智能化的技術突破,塑造產品核心競爭力。中國重汽產品鏈的創新改變,效果十分明顯,企業的新產品上市的速度加快,極大地滿足了客戶真正的需求,這也成為中國汽在市場上的強勢表現,造就業界驚呼「重汽速度」的重要因素。如今,中國重汽的系列產品成為各細分市場的佼佼者,僅牽引車一項就細分出8大行業、23個場景,基本實現了商用車的「私人定製」。
2020 年1月17日,25臺由我國自主研發製造、達到全球自動化碼頭領先水平的中國重汽豪沃TX無人駕駛電動集卡在天津港進行全球整船作業,為中國乃至世界港口智慧升級提供了「中國方案」,貢獻出「中國智慧」, 樹立了「中國樣板」。
2020年11月19日,中國重汽智能網聯(新能源)項目正式投產,創造了「當年開工、當年建設、當年投產」的「重汽速度」。未來,項目將利用新能源、無人駕駛、人工智慧等技術,將單一、傳統的整車產品升級為新能源、智能網聯綠色產品,將中國重汽打造成為國際一流整車品牌。
作為國內高端重卡產品代表的中國重汽汕德卡的市場表現,也取得一次又一次突破, 2020年3月31日,汕德卡實現月產銷5000輛;2020年6月,汕德卡前5個月的銷量超越2019全年總銷量;2020年11月30日,汕德卡實現月產銷1萬輛。汕德卡的全年銷量就突破了7萬輛創下國產高端單一品牌銷量暴漲的「重汽奇蹟」。
2020年9月16日,新一代黃河重卡高端物流牽引車隆重上市,產品各項性能全面實現國內引領,達到國際一流水平,0.4以下的風阻係數在全球量產重卡中達到最低。
2020年,中國重汽搶抓產品輕量化、標準化機遇,相繼推出了搭配濰柴的汕德卡G系列、標載運輸小鋼炮豪沃TX系列、配置「太豪氣」的豪沃TH7以及為創富而生的HOWO輕卡創富版等新車,豐富了中國重汽產品結構,補齊了重汽細分市場的空缺,更大範圍適應了用戶的需求,回應了市場和用戶的真實訴求,引領了商用車行業需求側改革的新風潮。
中國重汽集團通過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為技術創新提供堅實保障,2020年,中國重汽集團累計投入研發經費超過30億元,今年年將達到50億元,並明確未來5年仍將不斷增加。
◆ 責任擔當
——價值鏈構建,定位全球一流企業的破局再造
在行業面臨顛覆性變革的今天,特別是全球商用車產業整合的大趨勢背景下,客觀上要求國內商用車行業按照市場的主體、產業鏈的需要、競爭力的提升來進行價值鏈的戰略構建。
2020年,國內的重卡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國外先進重卡巨頭也開啟了國產化浪潮。繼去年韓國現代在四川由合資改獨資開始,今年11月,斯堪尼亞在江蘇如皋啟動了獨資生產項目;福田與戴姆勒卡車亦達成合作,將在華生產和分銷梅賽德斯—奔馳牽引車;日野與比亞迪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開發包括卡車在內的純電動商用車及零部件;而作為歐洲最大的重卡製造商,多年在中國市場耕耘的沃爾沃集團並不滿足於之前和中國企業合資不成功的案例,儘管目前與東風集團的合資項目進展順利,但其一直想有更大作為,加快在中國獨資生產的步伐。
眾所周知,汽車作為西方文明的代表,一直是西方發達國家的財富機器。汽車工業發展中越來越大的複雜度,也使缺乏核心製造技術的中國企業在過去幾十年追趕世界汽車業發展步伐的過程中倍感無奈。
中國重型汽車市場的格局在經歷了深入整合後,今天已經發生了巨變,一汽集團、東風集團、中國重汽、陝西重汽、北汽福田等一批國內自主企業由此茁壯成長,成為推動行業巨變最重要的力量。
中國的重卡製造企業不僅鞏固了國內市場不受國外汽車巨頭的侵蝕,而且帶著自己的產品走出國門,在國外一番同臺較量中得以長足進步。更值得讓國人自豪的是,在今天中國的汽車市場上,相對於乘用車市場佔絕對數的國外汽車品牌而言,商用車市場中的國外品牌所佔比例則是屈指可數,或者基本退出中國市場。
當然,這種變化絕不是簡單的數字調整,它是順應國家經濟大勢推動,受市場需求驅動演變以及行業各廠家市場競爭、產品競爭、策略競爭的破局而帶來的變化。中國的重型汽車企業在迅速做大做強,完成著自身「幼蛹化蝶」般的蛻變,迅速走過了西方列強幾十年所走過的歷程,踏上了與世界重卡全面接軌的步點。較好地展示出了一個國家、一個企業要持續發展的基因:自信心與創新力!
譚旭光知道,站在全球的視角,全球商用車產業整合已經基本完成。戴姆勒、沃爾沃、大眾商用車旗下都有若干品牌。全球商用車產業整合是大勢所趨,三大巨頭在歐美日整合已經完成。完成之後就一定要跑到中國來,因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市場。這是一個新的課題,中國企業必將參與全球競爭,參與全球資源整合,做優做強品牌。
為此,譚旭光認為,中國重汽必須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以系統性思維引領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實現「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於是,兩年前,他便帶領中國重汽心無旁騖攻主業、大刀闊斧搞改革,企業逐漸走上了高質量、高速度發展之路。
如今,中國重汽集團先後完成了以房地產、物業、醫院、幼兒園為代表的十幾家非主營業務企業的有序退出,剝離與商用車產業相關度不高的經營業務,精幹主業,為實現商用車主業的高質量高速發展奠定基礎。
與此同時,譚旭光在中國重汽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國重汽集團領導幹部數量減少349人,降幅達到21.85%,「80後」幹部佔比從27.30%提升至56.5%,領導幹部年齡平均下降4.79歲,一大批想幹事、能幹事的年輕幹部通過公開競聘迅速走上領導崗位; 2020年持續引進2000名高校畢業生,為企業持續高速發展奠定人才基礎;通過薪酬體制改革,員工收入較2018年增長62%;全面導入先進的企業文化理念,讓全體員工價值觀高度統一,同心同向,以「不爭第一 就是在混」的激情、「一天當兩天半用」的效率,朝著共同的戰略願景跨步前進。
堅持「客戶滿意是我們的宗旨」的核心價值觀,中國重汽集團持續深化營銷系統改革,市場響應能力、營銷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和提高,運營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向產品質量亮劍,借鑑濰柴WOS管理經驗,推廣落地HOS精益管理,中國重汽的產品質量有了質的飛躍,得到了用戶的一致認可;通過合網強渠,中國重汽不斷優化提升服務網絡,並推出重卡整車具有極強競爭力的親人服務政策,為用戶購車、用車提供了最可靠的保障。
聚焦主業、加強研發,改革健體、重塑生態,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有效落地,營造了激情幹事的良好生態,全面激發了中國重汽全體員工幹事創業的熱情,讓中國重汽集團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發展活力。
沒有思想的先導,就不會有行動的跟進。譚旭光帶領中國重汽從改革出發,更好地踐行突破,為社會貢獻一個「活力的中國重汽」;從創新出發,更努力地提升核心競爭力,構建一個「現代化的中國重汽」;從擔當出發,更有效地激發潛能,讓世界看到一個「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國重汽」。
毫無疑問,年產銷商用車首次突破50萬輛僅僅是中國重汽集團發展中的一個階段,也將是中國重汽集團發展戰略進程中的一個新起點,每個重汽人正懷揣走向一流的夢想,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