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虛構事實的「表演式喊冤」該整治了!專家:無視法治規則,或...

2020-12-24 環球網

本文轉自【法治日報】;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維

新一輪的網際網路整治正在進行中。全國多地都在近日傳出集中整治「自媒體」平臺、公眾帳號違法違規行為的消息。

針對社會反映強烈的商業網站平臺和「自媒體」擾亂網絡傳播秩序突出問題,國家網信辦決定自2020年7月24日起在全國範圍內開展集中整治。整治期間,將依法依規嚴厲查處一批問題嚴重的網站平臺、封禁一批反映強烈的違規帳號。正如國家網信辦負責人所說,此舉旨在整肅行業亂象,回應社會關切,營造清朗網絡空間。通過對六個方面的集中整治,重點解決一些商業網站平臺和「自媒體」片面追逐商業利益,為吸引「眼球」炒作熱點話題、違規採編發布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散播虛假信息、搞「標題黨」等網絡傳播亂象,促進網絡傳播秩序有明顯好轉。

這是一個「人人都是自媒體,個個都有自己粉絲」的時代,在我們享受到信息傳輸更為便捷高效等諸多好處的同時,也不得不正視自媒體發展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如炒作話題,散播虛假信息、誤導社會公眾等。

「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任何人都必須遵守法律的底線,既要提倡自由,也要保持秩序。自由是秩序的目的,秩序是自由的保障。我們既要尊重網民交流思想、表達意願的權利,也要依法構建良好網絡秩序。」浙江大學李有星教授告訴《法治日報》記者。

惡意炒作案件 終被繩之以法

近日,一篇名為《咪蒙不再製造咪蒙》的萬字長文,將咪蒙帶回公眾視線。不過,這個曾經在巔峰時刻公司估值20億、坐擁8家企業的「自媒體女王」,重現當年「輝煌」已很難。她罔顧事實,對大眾矛盾高純度的提煉及個例誇大式呈現的過去,並不那麼容易讓人忘卻。

2019年1月29日,咪蒙團隊旗下公號「才華有限青年」推出了一篇題為《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的文章,迅速火遍全網。但不出一天,輿論反轉,對其「造假杜撰、漏洞明顯」的口誅筆伐越來越多。2月1日,咪蒙發布道歉信,承認該文內容失實並宣布涉事公眾號停更2個月、微博永久關停。20天後,咪蒙公司最重要的兩個公眾號「咪蒙」和「才華有限青年」自主註銷,這兩個帳號也被鳳凰網等自媒體平臺永久性關閉。

咪蒙一地雞毛的結局,仍然不能讓一些自媒體警醒。就在7月初,一篇刷屏的《1122萬同胞受災,媒體為何集體失聲?》,依舊用了虛構事實的咪蒙式寫法,甚至所用的兩張極具視覺衝擊力的動圖都被網友指責是來自於印度。

以虛假信息收割流量已讓人忍無可忍,而另一種虛構事實給社會帶來的傷害則更大。曾打著正義旗號行敲詐勒索之實的「網絡大V」陳杰人今年4月一審獲刑15年。出身央媒的陳杰人,在創辦「傑人觀察」等自媒體帳號後,有償發布虛假信息或負面信息,惡意炒作案件,攻擊、詆毀黨政、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起鬨鬧事,敲詐勒索公私財物,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在自己的個人信息發布平臺非法發布虛假信息,最終被繩之以法。

有權監督司法 不能偽造事實

在李有星看來,在各類虛假信息中,企圖影響司法公正,無視法治規則的自媒體傳播,尤其值得注意。「在網絡上行使言論自由權利的同時,不要侵犯他人權利,更不能用虛構事實的『表演式喊冤』,試圖幹擾司法公正,破壞司法權威。」李有星認為,在已有生效判決的前提下,強調這一點對於法治中國的建設有重要意義。

李有星舉了一個最近引發業內極大關注的例子:今年6月,一篇閱讀量高達「10萬+」的文章火爆網絡,講述了對已經過兩審法院所作出判決的質疑,文章中被點名的另一方針鋒相對,指其虛構事實,且隨後報警。

孰是孰非,尚不可知,但在李有星看來,在不少人熱衷於「網絡維權」的背後,其實是一種「信訪不信法」的表現,「法律給出了正當的救濟渠道不用,卻尋求網絡上的『圍觀』,其實是一種緣木求魚的做法,如果人人都用這種方式,法治會遭受致命的破壞。」

那是不是意味著對於生效判決,人們就不應該「說三道四」了?中國政法大學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認為,包括自媒體在內的媒體當然可以對司法審判過程、審判結果等進行監督,司法審判必須經得起社會的推敲。

但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可以對司法審判進行批評和質疑,卻不能在事實上造假,「事實是神聖的,評論是自由的」,朱巍指出,關鍵要看所描述的事實是否有問題,「如果偽造事實、誤導輿論,在國外叫蔑視法庭罪,在國內最起碼也要承擔侵權責任,嚴重的還可能涉及虛假信息罪和尋釁滋事罪」。

北京志霖律師事務所副主任趙佔領律師也指出,在自媒體上發布案件相關信息,有針對法院法官的,有針對對方當事人的,「如果沒有依據,可能導致對方社會評價降低,這就涉及以誹謗形式構成名譽侵權」。在趙佔領看來,如果只是談自己對判決書的理解沒有問題,但是如果涉及虛構事實,那就有可能違反網絡安全法及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等。

倡導合法維權 尋求專業幫助

多位專家均在受訪中指出,要鼓勵和倡導通過正常的合法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訴求,反映自己的意見,如對生效判決不服,可以申請再審、檢察院抗訴,乃至走信訪程序等正常法律途徑。

為何仍有人願意訴諸自媒體等網絡?趙佔領從自己從事多年律師行業的經驗出發分析,有幾種情況造成「網上喊冤」:第一,可能是走完所有救濟途徑仍然沒有解決自己認為應當解決的問題,也是一種無奈的選擇。或覺得判決明顯不公,正常渠道難以糾正,信訪沒有效果。

第二,當事人覺得自己有理,但法院判決並沒有問題,判決結果只是和他的想法不一致,這種情況屬於對法律本身的不了解,當事人未能站在公正立場看待。「捏造事實,譁眾取寵,以此來給法院施加壓力,非常不可取。」

第三,對案件本身結果進行評價,評價不一定準確,但這屬於言論自由,我們現在要求司法判決公開,就是要求接受社會公眾監督。「公眾監督可以有不同觀點,不同看法,這是正常現象,但是不能捏造事實,對法院、法官予以侮辱,比如毫無證據懷疑法官受賄、枉法裁判等。」趙佔領補充道,如果在網上喊冤中沒有發布誹謗信息、侮辱性信息,只是對案件結果進行評價,不是違法行為。「我們還是要鼓勵、引導當事人通過正常法律途徑解決糾紛。」

趙佔領坦言,自己也曾遇到過當事人不理智,「不能站在相對客觀的角度看待爭議,認為是不公的,去炒作輿論」。他建議,在遇到這類問題時,還是要諮詢專業人士,從證據和法律適用角度作出專業判斷,而非基於自己立場採用極端方式予以表達。

朱巍說,如果法院判決確實有問題,應當給當事人「一個講話的機會」,法院要對此予以容忍。但如果篡改事實,甚至動用網絡水軍、網絡公關等有組織地進行信息傳播、購買熱搜等引導輿論,則會涉及嚴重影響網絡傳播秩序,這種做法要不得。

「網際網路傳播速度快、傳播範圍廣,影響力大且迅速,作為新時代的媒體人,不能僅僅關注流量、粉絲、經濟利益,更應該關注事件發酵所造成的社會影響,要站在更高的層次去看問題。」李有星認為要壓實自媒體等網際網路市場主體的責任。

相關焦點

  • 鳳凰網自媒體專項整治工作處置公告
    為貫徹落實國家網信辦及北京網信辦自媒體帳號專項整治工作的指示精神,進一步規範網絡傳播秩序,鳳凰網於7月24日啟動自媒體專項工作。本周共刪除違法違規自媒體信息1068條,關閉違規自媒體帳號124個。為營造綠色有序網絡生態,鳳凰網將持續重拳打擊各類違規自媒體亂象,大力整治追逐商業利益、吸引「眼球」炒作熱點話題、違規採編發布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散播暴力、淫穢色情信息、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標題黨」等違法違規行為,也歡迎廣大用戶及社會各界進行監督和幫助。
  • 翁鳴江:什麼才是中國法治的根本保證?
    由於嚴刑峻法和程序正義是西方法治的一體兩面,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西方法治之所以需要特別強調程序正義、引入對抗制度的原因,就是因為法律一旦通過,法律懲罰和執行的力度就會非常嚴厲。在資本主義社會的法治下,我們看到老百姓大多遵規循矩,有良好的法治習慣,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西方社會有嚴格的法律和規則,而且對違反法律和規則的行為,有嚴厲的懲罰和執行。
  • 微信群中謾罵他人、虛構事實,法院判了!!!
    法院審理認為:「狗男女」是有明顯貶損含義的詞語,辱罵他人「狗男女」系公然醜化他人人格,對他人進行侮辱誹謗, 朱雪雲主觀上具有侵害名譽權的故意,截至庭審時,其侵權行為仍未停止,該行為損害了趙小雯的名譽,足以導致其在社會公眾中的社會評價被降低,朱雪雲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 市委網信辦依法處置8款違規自媒體帳號
    市委網信辦依法處置8款違規自媒體帳號本報訊 根據市委網信辦巡查監看,「靈0石大小事」「靈0石周邊事」「祁0縣生活圈」「祁0縣生活網
  • 合謀虛構167萬元債務,兩男子因虛假訴訟被判刑!
    合謀虛構167萬元債務,兩男子因虛假訴訟被判刑!一樁案,能彰顯法治道理。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微信推出「小案大道理 時代新風尚」欄目,帶您一起回顧那些熠熠生輝的「小案」,回味那些蘊含其中的「道理」,共同感受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所弘揚的公平正義正能量。今天回顧的是合謀虛構167萬元債務案,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百浩律師事務所主任黎霞以及大V@談典看法進行了精彩點評。
  • 法治日報:以超常規措施力度推進長江岸線清理整治 水利部將建立...
    以超常規措施力度推進長江岸線清理整治水利部將建立長效機制防止死灰復燃( 2020-11-27 ) 稿件來源: 法治日報法治政府核心閱讀經過清理整治,長江幹流河道更加暢通,岸線面貌明顯改善,生態環境有效修復
  • 【百姓事,身邊法】捏造並虛構事實,貶損他人人格及名譽,構成誹謗罪
    【百姓事,身邊法】捏造並虛構事實,貶損他人人格及名譽,構成誹謗罪 2020-06-24 04: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翁鳴江:中國法治的程序正義如何為實質正義護航?
    這樣的話,極端情況必然就是,每個人都可以覺得自己非常正義,都可以高舉自由、平等、公正的旗幟,呼籲大家不用遵守所謂不符合公平正義的法律,那其最終結果必然就會是整個社會失去規則、出現恐怖的無政府主義暴亂狀態。 所以,法治的要求必然不僅要我們制定出程序,而且程序的本身也要符合法治的精神,而不是我們當中某人或某些少數人意志的體現。
  • 民刑交叉案件事實和性質認定的不同規則
    對於存在民刑交叉關係的案件,其事實和性質的分析判斷需要民事和刑事的融合思維對於案件進行綜合分析判斷。本文為此根據民法基本原理和刑事犯罪構成原理,結合司法實踐,總結闡述民刑交叉案件事實和性質認定的一般規則,探索區分民事糾紛和刑事犯罪的基本方法,以為具體案件的處理解決提供思路指引。 關鍵詞:民刑交叉;事實性質;認定規則。
  • 虛構事實打「假官司」,要追究雙重責任
    近年來,民商事審判領域虛假訴訟現象日益突出,當事人違背誠信原則惡意串通,偽造證據、虛構事實和法律關係,借用合法的民事訴訟程序騙取法院支持,達到規避合法債務或謀取非法利益的目的。這種行為如被查處,當事人要同時承擔民刑雙重責任。
  • 法治
    市政府繼續認真落實常務會學法制度,市法制辦精心制定年度學法計劃,組織相關專家學者分別就《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等進行宣講,實行部門負責人親自講法,更加注重結合實際,更加注重實用性,講法過程形成「講、問、答」互動交流,既生動又有實效,全年講法17次,切實提升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發展能力。
  • 發揮法治專家治理優勢 服務抗疫阻擊戰決策
    在全國人民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的鬥爭過程中,「法治」成為抗「疫」的關鍵詞之一。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治發展與司法改革研究中心暨中國法學會法治研究基地(以下簡稱「基地」)組織專家團隊,針對疫情防控中一系列現實緊迫課題開展法治戰「疫」研究。
  • 越南喊冤
    本期看點: 說翻臉就翻臉,蓬佩奧訪越不到兩月,美國就祭出殺威棒指向越南,認定越南為「匯率操縱國」,越南急忙喊冤。在有些事情上,越南想打打美國牌,這是不爭的事實;美國更想利用南海問題,挑撥挑撥中越關係,這也是眾所周知。然而,就在蓬佩奧訪越不到兩個月的時間,美國說翻臉就翻臉,隨手祭出殺威棒轉頭就朝越南來了。
  • 【百姓事,身邊法】捏造事實、虛構民事糾紛提起訴訟程序,構成虛假...
    捏造事實、虛構民事糾紛提起訴訟程序,構成虛假訴訟罪——丁某、魯某虛假訴訟案【裁判要點】行為人為謀取不正當利益,以捏造的事實虛構民事糾紛,並提起民事訴訟程序,妨害司法秩序或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構成虛假訴訟罪。
  • 威脅法官侮辱他人,一律師無視法庭規則受到行業處分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李懷磊通訊員王希玉潘盼盼一律師無視法庭規則,庭審時威脅審判人員,侮辱對方代理人,經審判人員多次勸阻警告後仍不改正。近日,濟南市律師協會向聊城市中級人民法院出具答覆意見,決定對某律師作出中止會員權利六個月的行業處分。
  • 深圳警察拽倒逆行外賣小哥事件,誰都不能無視法律!
    總結一下網友的評論,一部分認為外賣小哥逆行違反交通規則在先,責任在外賣小哥。一部分認為交通警察不文明執法導致外賣小哥摔倒挫傷,責任在交通警察。其實兩部分網友的觀點都對,關鍵點在於外賣小哥逆行,假如交通警察採取其他措施的話,不至於發生這樣的事情。
  • 這名律師無視法庭規則受到行業處分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4日訊 一律師無視法庭規則,庭審時威脅審判人員,侮辱對方代理人,經審判人員多次勸阻警告後仍不改正。近日,山東省濟南市律師協會向聊城市中級人民法院出具答覆意見,決定對某律師作出中止會員權利六個月的行業處分。
  • 堅持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
    ——2017年1月18日,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的演講根據國際法,通過談判和協商解決有關爭議中國將堅持同直接當事國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根據國際法,通過談判和協商解決有關爭議,我們完全有能力,也有信心同東協國家一道,維護好南海地區的和平穩定。
  • 蓬安縣人民檢察院開展「愛心傳遞情暖童心」事實孤兒關愛活動
    2020年4月15日下午,蓬安縣人民檢察院在蓬安相如青春驛站法治教育基地開展了「愛心傳遞情暖童心」關愛活動。 下午3時許,該院7名幹警來到法治教育基地,對前來參加活動的12名事實孤兒詳細講解了法治教育基地的功能區分布
  • 法治湖南,鏗鏘前行——黨的十八大以來湖南法治建設綜述
    建立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制度和地方性法規徵求意見平臺;實行立項通知書、起草質量評估制度;建立省人大常委會立法工作基層聯繫點,聘任一批立法工作諮詢專家……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使一件件準確反映我省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和人民群眾需求的法規相繼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