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事,身邊法】捏造並虛構事實,貶損他人人格及名譽,構成誹謗罪

2020-12-24 澎湃新聞

【百姓事,身邊法】捏造並虛構事實,貶損他人人格及名譽,構成誹謗罪

2020-06-24 04: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捏造並虛構事實,貶損他人人格及名譽,構成誹謗罪

——周某1訴周某2、武某某誹謗罪案

【裁判要點】誹謗罪是指故意捏造並散布某種虛構的事實,足以破壞他人名譽和貶低他人的人格,情節嚴重的行為。未經當事人同意,錄音錄像侵犯個人隱私,在公共場合散布,謀取利益或對他人人格或名譽造成重大影響和傷害的應負刑事責任。

【基本案情】自訴人周某1系某村的村委會主任,被告人武某某原系某公司派駐的玉米制種技術員。因有人向紀委、人大反映周某1有違紀問題,經該鎮組成調查組調查後,在該鎮,涉案村召開黨員、各社社長、黨小組長、群眾代表大會,對反映的周某1的違紀問題進行答覆,當時參會的黨員群眾約有140多人。會議開始後,被告人周某2提出有個光碟要當會播放,只說是光碟內容與上訪信件有關,但沒有說明光碟的具體內容,參會的該鎮相關領導沒有同意,但被告人周某2等人堅決要求播放。當時,因參會的人員較多,會場秩序非常混亂,且群眾情緒激動,會場秩序無法控制,在這種情況下,周某2播放了光碟。光碟內容涉及某公司前期投入的是現金還是農資的問題,參會人員聽到錄音內容後情緒比較激動,紛紛指責周某1,並罵其是貪官、吸血蟲,要求罷免其村主任職務,並表示不罷免周某1的職務就要去上訪,經請示決定暫停周某1職務。對光碟中反映的周某1的問題進行核實,澄清並非周某1所為。另查明,周某2與武某某通話時,周某2並沒有向武某某說明通話過程要進行錄音,播放光碟的事武某某也不知道。

【裁判結果】被告人周某2在鎮、村召開的群眾大會上播放光碟中所稱的自訴人周某1以低價購進化肥,高價供給群眾的事實,經相關部門調查此事實並不存在,沒有事實依據,因此,被告人周某2在鎮、村群眾大會上播放的光碟中所稱周某1低價購進、高價供給群眾化肥的事實是虛假事實,被告人周某2將虛假的事實在約140多人參加的大會上散布,引起參會群眾對周某1的誤解,客觀上給自訴人的人格和名譽造成較大影響,並進而導致鎮政府將周某1停職,後果嚴重,被告人周某2的行為符合誹謗罪的構成要件,已構成誹謗罪。自訴人以被告人周某2構成誹謗罪的指控成立,本院予以支持。

因被告人武某某對被告人周某2與其通話時錄音、錄製光碟的行為並不知曉,且對被告人周某2播放光碟的事也不知曉,因此,被告人武某某無罪。

綜上,對被告人周某2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一款、第七十二條一款,對被告人武某某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二條二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人周某2犯誹謗罪,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宣告緩刑一年;(緩刑考驗期自判決確定之日起計算)

二、被告人武某某無罪。

【相關法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條一款 以暴力或者其它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中華民和國刑法》

第七十二條一款 對於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據犯罪分子的犯罪情節和悔罪表現,適用緩刑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的,可以宣告緩刑。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六十二條二項 在被告人最後陳述後,審判長宣布休庭,合議庭進行評議,根據已經查明的事實、證據和有關的法律規定,分別作出以下判決:依據法律認定被告人無罪的,應當作出無罪判決。

(作者系甘州區法院審管辦 姚勇)

原標題:《【百姓事,身邊法】捏造並虛構事實,貶損他人人格及名譽,構成誹謗罪》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百姓事,身邊法】捏造事實、虛構民事糾紛提起訴訟程序,構成虛假...
    捏造事實、虛構民事糾紛提起訴訟程序,構成虛假訴訟罪——丁某、魯某虛假訴訟案【裁判要點】行為人為謀取不正當利益,以捏造的事實虛構民事糾紛,並提起民事訴訟程序,妨害司法秩序或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構成虛假訴訟罪。
  • 北京刑事律師劉高鋒:這些造謠會被以誹謗罪定罪處罰
    隨後,店主與朋友分飾「快遞小哥」與「女業主」身份,捏造了曖昧微信聊天內容,並將偷拍的視頻與聊天內容截圖發至微信群。「少婦出軌快遞小哥」這一謠言隨後傳開。當事人吳女士稱,自己因此事被社會性死亡,至今找不到工作,而造謠者道歉並無誠意並且拒絕賠償。造謠者卻認為,吳女士提出的賠償不合理,自己接受了相應處罰並且已經道過歉了。
  • 微信群中謾罵他人、虛構事實,法院判了!!!
    法院審理認為:「狗男女」是有明顯貶損含義的詞語,辱罵他人「狗男女」系公然醜化他人人格,對他人進行侮辱誹謗, 朱雪雲主觀上具有侵害名譽權的故意,截至庭審時,其侵權行為仍未停止,該行為損害了趙小雯的名譽,足以導致其在社會公眾中的社會評價被降低,朱雪雲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 捏造事實,作虛假告發,意圖陷害他人,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行為
    如果不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為目的而捏造事實誣告的,如以敗壞他人名譽、阻止他人得到某種獎勵或者提升等為目的而誣告他人有違法或不道德行為的,不構成本罪。構成要件誣告陷害罪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人身權利和司法機關的正常活動。
  • 杭州谷女士取快遞被偷拍造謠,構成刑事自訴案?
    (一)告訴才處理的案件(親告罪)告訴才處理的案件,是指由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等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才予以受理的案件,具體包括:⒈侮辱、誹謗案《刑法》第246條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
  • 網絡謠言轉發超500次可構成誹謗罪 - OSCHINA - 中文開源技術交流...
    此外,一年內多次實施利用信息網絡誹謗他人行為未經處理,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轉發次數累計計算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定罪處罰。■解讀入罪標準設定嚴格「門檻」我國刑法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構成侮辱罪或誹謗罪。此次出臺的司法解釋對利用信息網絡誹謗他人構成誹謗罪中「情節嚴重」的判定予以了明確。
  • 借小說貶損他人,邊界在哪?-光明日報-光明網
    小說使用了王某的真實姓名和藝名,內容除部分寫實外,還虛構了部分有關生活作風、道德品質的情節,並多次使用「妖精」「騙子」等侮辱性詞語。小說發表後,給王某生活及工作造成惡劣影響。隨後,王某以該小說侵害其名譽權為由向法院提起訴訟,主張魏某在其小說中故意以其形象為描述對象,歪曲並捏造事實,損害其名譽,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賠償損失。
  • 屢屢失實舉報他人,是否構成名譽侵權?
    屢屢失實舉報他人,是否構成名譽侵權? 法院認為,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原告系某某村村委會黨支部書記兼主任,兩被告系該村村民。兩被告認為原告存在貪汙、村務不公開、破壞村換屆選舉等違法違紀問題而向鎮、市兩級紀委部門反映情況,屬於正常行使法律賦予檢舉的權利。
  • 浙江寧波一案件當事人網上捏造事實誹謗法官獲刑
    帖子中詆毀法官和律師的言論,是我自己的主觀臆測,沒有事實依據。」  公訴機關指控被告人薛某犯誹謗罪,向鄞州區法院提起公訴。  11月17日,鄞州區法院通過遠程視頻的方式依法公開開庭審理此案。  鄞州區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薛某在信息網絡上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其行為已構成誹謗罪。
  • cp26上「肖戰必糊」侵犯他人名譽權?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侮辱、誹謗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譽權。名譽是對民事主體的品德、聲望、才能、信用等的社會評價。第一千零二十五條 【名譽權的限制】行為人為公共利益實施新聞報導、輿論監督等行為,影響他人名譽的,不承擔民事責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捏造、歪曲事實;(二)對他人提供的嚴重失實內容未盡到合理核實義務
  • 虛構事實是否構成虛假訴訟?
    2、為何部分民事訴訟中的「虛假陳述」行為也會構成虛假訴訟罪?刑法第三百零七條之一 幫助毀滅、偽造證據罪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 肖戰同人文《下墜》首被「定性」:借小說貶損他人違法
    不過近日,針對「創作」這個問題官方終於給了回應,表示借小說貶損他人或也屬於違法。《下墜》是一篇根據肖戰和王一博為背景創作的同人文作品,文中以肖戰為對象描述的人物患有性別障礙,除了有女版肖戰的照片外還有不少不堪入目的詞彙。這篇文章在當時獲得了不少人的喜愛,但因為文章連結被搬到微博上廣為流傳,所以有粉絲把這篇文章的文章連結給舉報了,繼而AO3就暫時被封了。
  • 【法律答「疫」】謊稱他人感染新冠病毒,這種造謠行為犯法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2.
  • 業主在群裡攻擊他人,被判定侵犯他人名譽權
    因此,在微信等網絡平臺上,造謠、散播虛假消息,或是無證據侵犯他人名譽,依舊要受到法律的懲罰!裁 判 結 果王某在微信群中對張某的身份、收入、財產等方面進行否定性評價,所用詞彙令人對評價對象產生不友好、非正面的聯想,本案審理中,王某確認其對張某的評述均沒有事實依據,系其個人懷疑,王某的上述言論已構成捏造事實醜化他人人格。
  • 自媒體虛構事實的「表演式喊冤」該整治了!專家:無視法治規則,或...
    ,依舊用了虛構事實的咪蒙式寫法,甚至所用的兩張極具視覺衝擊力的動圖都被網友指責是來自於印度。 以虛假信息收割流量已讓人忍無可忍,而另一種虛構事實給社會帶來的傷害則更大。曾打著正義旗號行敲詐勒索之實的「網絡大V」陳杰人今年4月一審獲刑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