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品縣丞給李世民上奏,阻止李世民幹一件大事,卻造福了唐朝百姓

2020-12-27 網易

  公元604年,隋煬帝楊廣登基,開始了他雄心勃勃的帝王生涯。楊廣在他的任期內幹了三件大事,分別是:(一)修築洛陽皇宮;(二)開鑿大運河;(三)遠徵高句麗。

  然而,他沒想到,這三件事情,直接導致楊廣帝業的落寞,甚至導致大隋江山陡然傾覆。

  

  且不說開鑿大運河和遠徵高句麗對隋朝國力的消耗,就拿修築洛陽皇宮來說,就已經動搖了隋朝的根本。

  楊廣要修築的洛陽皇宮,也就是後來的洛陽顯仁宮,為了快速修成此宮殿,隋朝需要發動數以十萬計的民夫參加勞動,因為隋煬帝要求的工期緊,工程質量苛刻,結果有40%-50%的民夫死活活累死。《資治通鑑》云:

  

東京官吏督役嚴急,役丁死者什四五,所司以車載死丁,東至城皋,北至河陽,相望於道。

  隋朝官吏不得不用大車來運載民夫的屍體,道路上的運屍車絡繹不絕。

  

  要知道,這些民夫不是僱傭的,而是徵用,他們不拿報酬,甚至還需要自己帶乾糧。他們家中有父母高堂,也有妻兒老小,田間有需要耕種的秧苗,也有需要收割的莊稼。但他們最終被活活累死在洛陽的宮牆之下。都說苛政猛於虎,他們怎會擁護這樣的君王呢?

  因此,歷朝歷代,都比較忌諱「大興土木」,因為這是讓百姓和統治者離心離德的「捷徑」。但是,在「貞觀之治」時期,李世民也差點這樣做了,最終他的行為被一個八品縣丞攔了下來。

  

  唐太宗李世民自發動玄武門之變後,久居長安,他很想到當時隋朝的首都洛陽去走一走。

  李世民為此還對長孫無忌戲言說:

  

「朕昔過此,買飯而食。」(《資治通鑑》)

  隋朝時期,李世民隨父親李淵入京,在洛陽住過一段時間。李世民的意思是:我當年到洛陽時,還需要自己掏錢買飯吃。如今整個天下都是我的了,再也不用買飯了。其實,李世民在虎牢關之戰後,也曾去過洛陽。

  

  作為帝王,李世民要離開長安,前往洛陽,就需要解決居住的宮殿問題。隋朝末年,天下大亂,洛陽是各大梟雄攻伐的重點,王世充、李密、竇建德、宇文化及等都曾攻打過洛陽,多年戰亂,洛陽皇宮損壞嚴重。李世民若想住的舒坦,就必須下令重修洛陽皇宮。這引起了部分大臣的反對。例如,一貫喜歡向李世民提意見的魏徵就說:

  

陛下撥亂返正,宜思隋之所以失,我之所以得,撤其峻宇,安於卑宮。

  魏徵之意是:陛下(李世民)應該反思隋朝滅亡的原因,撤掉高大的宮殿,居住低矮的房子才是正理。

  

  事實證明,魏徵的勸諫,李世民沒有聽取。李世民執意要修建洛陽皇宮,工部初步估算,至少要動用3萬民夫,木材和石料都已經準備好了一部分。此時,一個小人物突然站了出來,此人名叫皇甫德參,官職是中牟(今屬鄭州)縣丞。

  在唐朝,縣丞屬於正八品下,和明清時期的縣丞不太一樣,唐朝的縣丞大多有職無權,形同虛設。例如,唐朝大文學家韓愈在《藍田縣丞廳壁記》就曾描寫縣丞被吏胥欺負,只能低聲下氣。

  

  原來,這個叫皇甫德參的縣丞,寫了一篇非常激憤的奏摺,他們的上司不敢決斷,逐層遞到了京城,奏摺大致內容是阻止李世民修建洛陽皇宮。

  

中牟丞皇甫德參上言:「修洛陽宮,勞人;收地租,厚斂;俗好高髻,蓋宮中所化。」(《資治通鑑》)

  皇甫德參的意思是:修洛陽皇宮,需要勞頓大量百姓,需要收地主,加重百姓的賦稅。民間現在都流行梳高髻,都是受宮中影響,因為皇帝喜歡梳高髻的女子。

  

  李世民見到這道奏摺後,對宰相房玄齡、魏徵等人大發雷霆。直言:

  「這個叫皇甫德參的八品小官,本沒有資格給朕寫奏摺,既然寫了,竟然用如此狂妄的口氣,難道皇甫德參希望我不勞役一個民夫,不收半畝地租,宮女都不留一根頭髮嗎?」

  李世民打算派人把皇甫德參抓到長安,「欲治其謗訕之罪」,將此人下獄問罪。

  關鍵時,還是魏徵救了皇甫德參,魏徵說:

  

「賈誼當漢文帝時上書……自古上書不激切,不能動人主之心,所謂狂夫之言,聖人擇焉,唯陛下裁察!」

  自古以來,給皇帝上書,如果言辭不激烈,怎麼能夠引起皇帝的注意。他說的是不是狂言,陛下你仔細體會一下就知道了。

  

  經過魏徵的勸說,李世民已經體會到,連皇甫德參這樣的底層官員都在反對他修建洛陽皇宮,可見這是民心所向,如果要違逆民意,恐怕真的會步隋煬帝的後塵。於是,李世民停止修建洛陽皇宮。

  當年陝西、河南等地發生了水災,李世民下旨,把原本準備修皇宮的木材和石料運到災區,幫災民修建房屋,此舉,百姓紛紛稱讚。

  

  在封建勞役制度的前提下,大興土木必然會造成大面積使用民夫,增加百姓的賦役,動搖國家的民意基礎,因此,歷朝歷代對大興土木都較為慎重。皇甫德參以一個八品小官的身份,貌似阻止李世民修建洛陽皇宮,他救的不僅僅是那些災民,更是那些需要承擔唐朝賦稅役的大眾百姓。然而,歷史上,能有幾個李世民,又有幾個皇甫德參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唐朝將士擁戴李世民的謊言
    唐朝將士擁戴李世民,和他的戰功一樣,是一個天大的謊言。擁戴他的,只是少數幾個,級別較低、想要亡命搏一把的親信部下,例如房玄齡、程咬金、尉遲恭等,在唐朝創業時期只是三流的人物。(作者李永航)你不要被凌煙閣給騙了。李世民搞的凌煙閣24個功臣,主要是紀念幫助他篡位的。對唐朝創業有大功,但不服從他的,就是他的敵人,都沒有寫上去。
  • 李世民到底有多強?
    是李世民打出來的!我們且看他22歲之前做了什麼?他在隋末統一戰爭中,經常披堅執銳,帶著玄甲軍衝陣殺敵,在對薛氏父子的戰爭中,統兵三萬滅了號稱擁兵二十萬的西秦,以八千追擊殲滅宋金剛數萬之眾,虎牢關之戰以三千精銳大破竇建德十萬大軍,順手滅了王世充,直接為唐朝統一天下奠定了基礎,五隴阪之戰百騎衝虜陣,驚破突厥數萬大軍,看李世民的軍事生涯,簡直就是神兵天降,所向披靡。
  • 作為唐太宗李世民的長子,李承乾究竟荒唐成什麼樣了?
    孔穎達貞觀4年,李承乾12歲,李世民有意培養其處理政事的能力,下了一道聖旨,凡是對尚書省判決不服的,可以上啟東宮,讓太子決斷!貞觀6年,李承乾14歲,李世民離京去岐州,命太子監國,行儲君之責!貞觀9年李淵去世,李世民痛心不已,服喪期間讓李承乾再次監國並且知軍政大事!
  • 李世民的長子李承乾,到底荒唐到什麼程度?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璀璨的一頁,提起唐朝的皇帝,相信大多數人想到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其次就是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則天。武則天從唐高宗李治手中接過大唐的統治權,唐帝國就這樣大權旁落入外姓人之手。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立下千秋功業,而他的兒子卻並沒有繼承他的優良基因,唐高宗李治拱手送出帝國最大權力,但李治已經是英明的唐太宗選擇的繼承人。李治是李世民的第九個兒子,按照封建社會的嫡長子繼承制度,李治是不可能成為太子,進而登基稱帝的,那唐太宗的長子李承乾到底都幹了什麼「荒唐」事呢?
  • 誰說唐朝是李世民打下來的?沒有李建成的三大戰役,就不會有唐朝
    因而唐朝建立之初,大江南北黃河上下,隋朝的殘餘勢力和各路諸侯、軍閥遍地林立,必須要把這眾多對手逐一消滅,唐朝才能真正站穩腳跟,因而唐朝的開國之戰依然十分艱巨而繁重。很多人印象中,唐朝的天下仿佛是李世民一手包辦打下來的,李淵和李建成只不過是坐享其成。表面上看來,這種說法也有一定道理。
  • 李世民和李建成,在唐朝建立的過程中,誰的功勞最大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古代最有名的皇帝之一,他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為唐朝的建立付出了不少的功勞,他是李淵的第二個兒子,李世民十九歲時,在他的鼓動下,李淵在晉陽起兵反隋,李建為左領軍大都督,李世民為右領軍大都督。
  • 唐朝就有「碟中諜」了,一個外國人刺殺李世民,結果卻被大唐反殺
    他們來到大唐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在這片樂土上定居,而是要進行諜報活動,威脅唐朝的國土安全。 話說,李世民登基以後,先後發動過六次大規模對外戰爭。其中,有四場戰爭,李世民御駕親徵,且取得了完勝。在對突厥發動的反擊戰中,唐軍一舉掃清了邊境之患,給了東突厥可汗一個教訓。可以說,李世民造就了其他中原王朝統治者難以企及的盛世。
  • 李世民登基改元的頭一年,發生的一件小事,讓我細思極恐
    唐朝的經濟、政治、國防、民生至此之後,一落千丈,很多人都把它看作是唐朝興衰的轉折點。也有人說,唐朝的衰敗始於武則天,要不是她在位時,丟失了三分之一的國土,疆域遼闊的大唐,可操作的空間將會更大。駱駝對於上述觀點,不是特別的贊同,也不是反對,但總感覺差點意思。
  • 憂國憂民,英文神武,雄才大略—李世民
    憂國憂民,英文神武,雄才大略—李世民話說唐朝,一定是最讓中國人民引以為豪的朝代,那時中國的版圖是牛一樣的形狀,從版圖我們可以看出什麼,牛和雞有什麼差別?版圖就告訴我們,那個年代,我們的民族有多麼的強大。唐朝時,很多國家向唐進貢,不少四方學子慕名而來。
  • 李世民:大唐何時亡?袁天罡:豬能上樹時!李世民大笑,結果預言成真
    李世民:大唐何時亡?袁天罡:豬能上樹時!李世民大笑,結果預言成真! 大家都知道中國歷史上有很多的明君聖主,這中間李世民就是相當有名的一個,在他在位期間更是開啟了唐朝的盛世,歷史上稱「貞觀之治」。
  • 李世民:我太愛他了,都是我的錯
    貞觀6年,李承乾14歲,李世民離京去岐州,命太子監國,行儲君之責!貞觀9年李淵去世,李世民痛心不已,服喪期間讓李承乾再次監國並且知軍政大事!李承乾也不辜負期望,展現出出色的政治才能!貞觀13年,李世民下詔東宮創辦崇文館,崇文館是個培養人才的地方,所出才人皆稱為太子門生!其實也是在為太子招籠人才,壯大東宮實力!
  • 千古一帝李世民,兵變登基,任人唯賢,注重民生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個皇帝,他不是長子,靠著赫赫戰功登上皇帝寶座。李世民17歲的時候就隨同他的父親李淵去山西平亂,19歲的時候跟隨他父親在太原起兵。唐朝建立之初,太子是李建成,李世民只是被封為秦王,率軍徵戰四方。
  • 唐太宗李世民為何傳位給軟弱無能、能力平庸的李治?
    唐高宗李治在眾人眼中好似軟弱無能、平平庸庸,事實上並非如此,可以說李治將唐朝帶入了盛極之際。在唐高宗年間,唐朝滅掉了西突厥、百濟、高句麗,唐朝版圖到達最大值,如果李治是個軟弱無能的皇帝,那麼也無法成就這麼大的功績。
  • 法國國家圖書館珍藏一件唐代文物,凸顯李世民性格中的陰險一面
    陳寅恪在這批文獻中,意外發現了一件唐朝墓志銘手抄本《常何墓碑》。常何,唐朝開國功臣,是武德、貞觀年間活躍在官場的一位武將,親身經歷了唐朝成立初期的許多重大歷史事件。但由於史書記載的缺失,人們對這位唐朝武將的生平事跡只是略知大概,不甚瞭然。
  • 她是古代四大賢后之首,前半生為唐朝,後半生為李世民
    提起唐朝,我們總是會情不自禁的想像到1000多年前的那段光輝歲月,誠然,唐朝是我國歷史上十分耀眼的一顆新星,巔峰期雖然不長,但所取得的榮耀和成就,是後世大多數王朝所不能企及的。一般情況下,我們想到唐朝總會想到李世民,因為唐朝的建立者雖然是李淵,但唐朝的萬世基業卻是李世民一刀一槍打出來的。現代的很多人都知道不少李世民的黑點,不過人無完人這也實屬正常。
  • 李世民能夠阻止蒙古滅亡南宋嗎?實力不允許,一切都只是誤差變量
    所以,即便換成李世民也沒用。就是允許現代的你穿越到南宋當皇帝,你也扭轉不了當時的乾坤。01.李世民能夠理解草原,所以天可汗統御草原李世民被稱作天可汗。這個稱謂很重要。因為唐朝皇帝獲得了兩個身份,也就是一體二元。
  • 正史記載李世民「跪而吮上乳」,李世民為何罔顧人倫對父不忠?
    李世民跪在父親李淵面前,含著父親的乳頭痛哭許久?你覺得這會是真實的歷史嗎?我們一起來深入探究一下吧!先來了解一下這件事之前發生了過什麼事件,玄武門之變。通過其他歷史記載,在起兵反隋的過程中,李氏集團內部還是相當團結的,三兄弟之間並沒有什麼罅隙,甚至在戰事中配合很默契。然而唐朝建立後,兄弟關係就開始發生明顯變化。
  • 47歲的尉遲敬德一拳打倒了30歲小夥,李世民龍顏大怒,動了殺心
    但並不是每一個朝代的君主都如同劉邦和朱元璋那樣,還有很多賢明的君主,如李世民和趙匡胤。 唐朝作為一個推翻隋朝暴政的國家,其經濟非常的發達,百姓們的平均生活水平都非常的高。而李世民更是對自己的大臣非常的仁慈。他還專門為那些開國將領開設了一個地方,那個地方就是凌煙閣。凌煙閣中,有二十四名功臣的畫像,他們的排列順序都是誰的貢獻大,誰就排名最高。
  • 貞觀初年的五位宰相,一個被李世民逼死,另外四個被李世民侮辱
    李世民即位初期,裴寂是朝中首相。李世民對裴寂,採取了拉攏的策略。李世民給了裴寂1500戶食邑,與之對比,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都是1300戶食邑。 李世民稱帝之後,第一次親郊。裴寂就跟長孫無忌一起升金輅,李世民還對裴寂說:「公有佐命勳,無忌宣力王室,非二人誰可參乘者?」
  • 李世民釋放死囚回家過年,約定次年全部回來問斬,到底回來多少人
    當囚犯看到皇帝來到後,天牢中的犯人紛紛哀嚎下跪,希望能夠得到皇帝的寬大處理,誰曾想到,李世民在這時下了一道聖旨,牢中犯人,家中都有父母和兒女在等待,距離秋季還有一段時間,於是今日我允許所有犯人回家團聚過年,幫助家中幹一些農活,等到來年在返回京城服刑。當時大臣聽到後,全部進行勸阻,這怎麼可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