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六出祁山,「祁山」如今在哪,為何它的軍事意義如此重要?

2021-01-13 文史江山

諸葛亮六出祁山,"祁山"如今在哪,為何它的軍事意義如此重要?

導語:三國時期最壯烈的戰爭,那當屬北伐戰爭無疑。當時的蜀漢僅有益州一地,儘管綜合實力都弱於曹魏東吳,但蜀漢上下有理想有擔當,諸葛亮多次興兵北伐,發誓一定要還於舊都。而諸葛亮所主導的這些北伐戰爭,在後世也被稱為六出祁山。很多朋友都以為諸葛亮北伐都從一個叫做祁山的地方出兵,但實際卻不是這樣。

諸葛亮的確進行六次北伐不假,但其實僅僅只有兩次出兵攻打祁山。第一次是初次北伐戰爭,諸葛亮趁著魏明帝剛剛繼位權力不穩的時候迅速從漢中出兵祁山,然後派遣馬謖佔領街亭要塞,派遣大將趙雲攻略祁山西邊的隴西地區。蜀軍因為兵貴神速以至於曹魏還沒來得及反應,隴西地區三座郡城就被趙雲拿下,魏明帝大驚連忙派遣司馬懿到長安統兵抵禦諸葛亮。

另外一次出兵祁山是他最後一次北伐時候,當時他領著蜀漢將士們從祁山出發並止步於渭水河邊。這一次司馬懿同樣命令魏軍駐紮在渭水河對岸,兩軍就這樣對峙了一百多天。期間儘管諸葛亮多次邀戰,但司馬懿一直堅守不出,然後又多方派遣使者到蜀軍營地試探,諸葛亮也派遣使者到魏軍營地試探。最後司馬懿從使者的口中得知的信息判斷諸葛亮命不久矣,最終贏得了戰爭的勝利。

而後市史學家都習慣把祁山當作諸葛亮北伐的出兵點,出兵北伐既是出兵祁山。這主要是一因為祁山對於蜀漢來說至關重要。首先祁山位於漢中西北部地區,海拔很高在西邊就是羌族人的以及曹魏隴西地區。儘管當時曹魏控制了隴西,但卻沒有控制羌族人的地盤,而且羌族人非常想佔據曹魏隴西地區,這樣就能獲得更多的物資,給自己的族人拓展生存空間。諸葛亮佔據這個地方就可以對曹魏進行威懾,也可以利用羌族人的力量完成作戰計劃。

第二個就是佔據祁山可以對關中平原形成居高臨下的戰略上風,要知道冷兵器時代十分看重地勢要求,祁山屬於崇山峻岭,而曹魏多為騎兵部隊在這個地區難以發揮實力。而蜀軍多為步兵和弓弩兵,佔據了制高點就輕而易舉射殺曹魏的軍力,最大限度殲滅魏軍的有生力量。而魏軍假若選擇強攻的話必定會付出相對於平原地區超過3倍的傷亡數量,怎麼看都是蜀軍佔據上風。

第三個就是祁山附近還有河流,河道離蜀漢地區很近,離曹魏地區很遠,方便蜀軍運輸糧草。都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一支軍隊戰力再強,假如沒有足夠的補給用以保障部隊,他們的戰鬥力也不能發揮出來。特別是當糧道被截斷之後,那意味著這支軍隊可能全軍覆沒。而蜀漢國土多為山地,對蜀軍進行補給成本非常高。要是走漕運的話,一艘船的糧食就可以抵得上100個人力運送的糧食。不僅方便補給而且還能為蜀漢留下寶貴的人力進行別的事情。

諸葛亮作為軍事家、政治家,他所做的每一個計劃,每一項決策都有其深意。而且正因為諸葛亮的安排以及指揮,幾萬蜀軍才能把10萬魏軍死死壓制,把實力強於蜀漢5倍的曹魏打得節節敗退。但隨著諸葛亮的離世,祁山地區被曹魏徹底掌控,當姜維再次發動北伐時祁山就對蜀漢沒有太大的意義了。經過後市考證,三國時期的祁山就位於目前的甘肅省禮縣東部,這裡原本叫做祁山鄉,現在已經改名祁山鎮。

相關焦點

  • 諸葛亮六出祁山,祁山位於現在的哪裡?為何軍事意義如此重要
    三國時期,有許多的山川河流都被列為軍事戰略要地。而在諸葛亮生前,就曾視一座山為軍事要地,數次北伐都想要奪取下來,此山便是祁山。諸葛亮六出祁山又被看作六次北伐。但諸葛亮"六出祁山"也僅僅是《三國演義》中的說法。實際上,正史中的諸葛亮只進行了五次北伐。那麼祁山既然如此重要,它又在如今的哪裡呢?
  •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六出祁山的「祁山」在今天的哪裡,為何諸葛亮...
    祁山在甘肅省禮縣東部,原來叫做祁山鄉,2014年改為祁山鎮。諸葛亮在歷史上一共五次北伐,演義裡六次北伐。這一系列軍事行動被後世歸納總結成了四個字:六出祁山。諸葛亮在五次北伐軍事行動裡,走了三次隴西大道,走了一次散關故道,最後一次是褒斜道。由此可見,諸葛亮的整個用兵重心,在西不在東。儘管諸葛亮一共只出過兩次祁山,但從文化意義上來說,祁山已經成為了諸葛丞相北伐的一個標誌、一個品牌,或者說一個與他緊密相連的精神圖騰。出祁山就是北伐,北伐就是出祁山,兩者密不可分。為什麼做出重西輕東的決策?
  • 諸葛亮「六出祁山」的祁山到底在哪裡?為何諸葛亮會從這裡北伐
    而諸葛亮的六出祁山始於《出師表》,終於五丈原的病逝。 「六出祁山」之說。史書記載,諸葛亮一生謹慎,從不冒險,所以在北伐之初就否定了魏延 「子午奇謀」的戰術策略,選擇了從地勢最平坦的隴右進攻。但是這條路雖然可以較好地減少大山的阻隔,但是路途遙遠,糧草補給非常困難。所以說,做好戰略部署就是諸葛亮北伐中原的關鍵,而祁山就是其中北伐的戰略要地。 但是祁山對諸葛亮為何如此重要呢?
  • 諸葛亮的「六出祁山」的祁山是在哪裡?為啥諸葛亮會在這裡北伐
    諸葛亮是蜀漢丞相,自從劉備得到諸葛亮之後,事業可謂是蒸蒸日上,佔據荊州地區,還西進拿下了益州,佔據半壁江山。即便是在劉備死後,諸葛亮也沒有忘記劉備臨死前的囑託,渴望恢復漢室,六出祁山攻打曹魏。諸葛亮「六出祁山」的祁山是在哪裡?為啥諸葛亮會在這裡北伐。
  • 歷史上諸葛亮六出祁山到底是什麼結果?諸葛亮真的軍事能力不行?
    看到《三國演義》後期,諸葛亮北伐各種鬼謀大敗對手,但是歷史上諸葛亮北伐其實進度不大。而這件事就被一些讀者抓住說諸葛亮軍事不行,甚至不如曹真。結果真的是這樣?讓我們來分析分析。
  • 六出祁山為何都是失敗而歸?諸葛亮如此聰明,為何總打敗仗?
    根據史記記載,諸葛亮有六出祁山,北伐曹家,每次都是失敗而歸,但是這也絲毫沒有影響在歷史上諸葛亮的絕世英明,諸葛亮六出祁山失敗的原因,有客觀也有主觀歷史學家分析了很多關於諸葛亮失敗的原因,客觀條件下,在當時背景下得蜀國,與其曹軍相比,弱小、政治不團結,無能與諸葛亮相合作之人才,反間計,國庫財力薄弱等原因歷史上介紹得諸葛亮是一位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
  • 諸葛亮「六出祁山」的祁山在哪裡?為什麼諸葛亮會從這裡北伐
    劉備死後,諸葛亮在劉備臨終前的授權之下,掌握了蜀漢大權,恢復了之前聯合孫權抗擊曹魏的基本國策。諸葛亮的餘生,主要以北伐曹魏為主,甚至有人將諸葛亮的北伐,歸納為「六出祁山」。那麼,所謂的「祁山」是什麼地方?並且為什麼諸葛亮每一次北伐,都會選擇在這裡?
  • 諸葛亮為什麼一定堅持六出祁山?祁山到底對蜀漢有多重要?
    眾所周知在劉備死後,諸葛亮實際上接管了蜀國的全部政治、軍事和經濟權力。可以說已經達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而且蜀國也已經成立了新政權,且保留了漢式的風格。那麼為什麼諸葛亮還為了消滅曹魏而六出岐山呢?最後還在五丈原去世?岐山究竟是一個什麼地兒?接下來筆者為大家帶來解讀分析!
  • 諸葛亮六出祁山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一、六出祁山:諸葛亮「六出祁山」是《三國演義》裡的說法,正史中諸葛亮出師北伐五次,真正出兵祁山只有二次。二、背景:夷陵之戰,劉備殘敗,動搖了蜀國的根基。諸葛亮白帝城託孤後,內政朝綱、興修水利、平定南方叛亂,使蜀國國力逐步恢復。三國之中的吳魏,在長江沿岸時常短兵相接。三、目標:匡扶漢室,統一中原。四、過程:1.公元228年春,諸葛亮發奇兵,出祁山,由於馬謖失街亭,諸葛亮失去戰略要地,撤軍。
  • 最三國13:你可能不知道,諸葛亮「六出祁山」並不存在
    諸葛亮「六出祁山」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不過,這一系列的大型軍事行動,也引發了不少的爭議和探討。對於一些人來說,該行動說明了諸葛丞相本人的雄心壯志,而在另外一些人看來,諸葛亮此舉則是窮兵黷武式的豪賭,將蜀漢的命運當成了賭本。那麼,如何用更客觀的眼光去看待「六出祁山」呢?
  • 諸葛亮窮兵黷武?六出祁山無功而返?別被三國演義給整糊塗啦
    你沒有看錯,不是諸葛丞相,而是諸葛將軍,因為第一次北伐失敗後,諸葛亮上表自貶三級,職位已經由丞相變成右將軍。距離第一次北伐失敗,過去僅僅半年多,諸葛亮居然再次用兵,而且沒有再出祁山,而是走陳倉道。影視劇中的 孫權對吳戰爭有失,魏國不敢怠慢。
  • 地緣詳解諸葛亮三出祁山
    只有拿下郡治才能算取了這個郡,就像街亭、列柳城雖然都地屬廣魏郡,但當時有郭淮在上邽頂著,廣魏太守和郡治臨渭沒有降,所以一出祁山時,魏國不認為自己失了廣魏郡。同樣那次北伐也沒有取武都的記錄。這意味著諸葛亮為了保證能成功突襲冀城,並沒有去取下辨。一出祁山由祁山道繞過了下辨,二次北伐又從陳倉道繞過了下辨。
  • 諸葛亮六出祁山失敗的六大原因
    大家知道,蜀國諸葛亮曾經六出祁山伐魏,卻都以失敗告終,最後還不幸身亡。這是什麼原因呢?依小編之見,原因共有以下幾點: 一、蜀道艱難,運糧不便。 去攻魏國,捷徑就是去攻長安,然而去長安的路除了陳倉外,其餘小路盤涉艱難。只要魏軍在陳倉艱守不出,就很難進攻長安。
  • 《三國志》:諸葛亮北伐能否成功?老玩家重走六出祁山得出結論!
    雖然北伐戰爭失敗了,但阿鴦還是想知道究竟是哪幾個關鍵點讓蜀國能在前期獲得較大軍事優勢的基礎上還會「翻車」,所以阿鴦便決定在國內首款由光榮正版授權的戰略手遊《三國志2017》的劇情章節「六出祁山」,重新體驗丞相所經歷過的戰線,看看究竟有何辦法能逆轉乾坤。
  • 諸葛亮六出祁山去北伐,為什麼總是失敗
    戰略方針的失誤,劉備即使佔據荊州和西川,一路由荊襄北進,一路再出祁山,直到宛城、洛陽,之間的距離太遠,戰略上配合作用並不大。 縱觀諸葛亮的五次北伐,實際上只有兩次是真正有進取關中的決心的,也就是走陳倉道那次和最後一次。 兵法雲,虛虛實實,虛則實之,實則虛之。
  • 諸葛亮六出祁山是真的想光復中原,還是另有陰謀?
    在《三國演義》當中,諸葛亮六出祁山光復中原一直沒有達成目的,難道這是戰略性錯誤?這可不是諸葛亮的風格啊,但是若大家仔細想一想,其實諸葛亮的瞞天過海還蠻的真不錯的。在正史《三國志》當中,諸葛亮只北伐了三次,具體什麼情況我們不多說,我們就按照六出祁山來看,諸葛亮到底是在想什麼?
  • 諸葛亮六出祁山,為什麼每次都要繞遠路?真相,你可能只知道一半
    諸葛亮北伐,一直有一個令人疑惑的問題,為啥總是繞遠路?諸葛亮的基地在漢中,戰略目標是首先拿下關中,然後再進取中原。按常理來說,這就要向東北抄近道直接進攻關中平原。 漢中到長安,最近的路只有780裡。所以曹軍打漢中敢於從斜谷南下,諸葛亮最初北伐時,卻不敢直接走斜谷。因為幾條谷道有一個共同特點,山路崎嶇,不利於大部隊行進。有多不好走?據記載,漢朝時南北通行,馱貨物的牛馬經常有累死的。這麼個走法,士兵們翻越了山路到了關中,個個累的筋疲力盡,哪還有力氣打仗?魏延向諸葛亮建議從子午谷出奇兵突襲長安,結果被謹慎的諸葛亮斷然否定。為什麼?
  • 地緣詳解諸葛亮一出祁山時的三國局勢
    準備工作包括方方面面,除了集結、訓練軍隊,籌集糧草、物資以外,更重要的是凝結軍心。這裡面說個細節,可以幫助說明諸葛亮為什麼能夠得到各方及後世的認同。諸葛亮娶了黃承彥的女兒後,一直沒有子嗣(應該跟長相無關)。「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一般這種情況可以納妾解決的。不過史書並沒有記載諸葛亮有此作為。
  • 解析諸葛亮四出祁山之戰,上邽-滷城之戰大敗司馬懿的奧秘
    拋開三國演義的影響,正史記載諸葛亮四出祁山時的上邽--滷城之戰便是諸葛亮和司馬懿唯一的一次正面對決。結果是以劣勢兵力打得司馬懿差點全軍覆沒,這是中國軍事史上第一個有記載的破解敵方前後夾擊攻勢的會戰。憑此戰例,足以奠定諸葛亮一流軍事家的地位。
  • 諸葛亮六出祁山一心北伐,動機是什麼?真如魏明帝所說嗎?
    ——杜甫引言諸葛亮無論是在演義中還是正史中,都是一個忠心不二的大臣,這和諸葛亮個人的情懷和所接受的教育有關。不過歷史上對諸葛亮也有批判的聲音,六出祁山一心北伐,這究竟是盡忠,還是別有目的呢?諸葛亮自述第一次北伐的原因在諸葛亮看來,這次北伐有兩部分原因,第一部分原因就是北邊的魏國剛換皇帝,權力交接的過程中是突襲的好機會,第二部分原因是完成劉備的遺願。在三國時期,雖然是曹孫劉三國鼎立,但是實際上曹孫之間的鬥爭要多很多,曹操,曹丕,曹叡都曾經舉兵南下攻打孫吳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