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正在中國低調辦展的日本藝術家,只想雕刻出自然的作品

2021-01-09 悅文天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日本設計小站,ID:japandesig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日文中有「ゆるい」(Yurui)一詞,原本指慢而重疊,近年來常被用來形容藝術作品——不矯揉與矯情,不會用力過度,不刻意粉飾」,這段話出自線上刊物《OBSCURA》,他們用來形容我們今天要分享的日本雕刻家沢田英男。

沢田英男偏愛不過分雕琢的雕刻手法,他只想創作「從泥土中自然生長出來的東西」,這讓他的作品總能和其他人的迅速區分開。最近,沢田英男的作品正在上海介末 Art&Craft Gallery 低調展出,偌大的空間裡,小小的木雕們沉思神往。

雕刻木材,也雕刻空氣

打開沢田英男的 Instagram,在他分享的若干作品裡,幾乎每刷幾頁就能看到一、兩個與宗教相關的作品,坐僧、菩薩、如來、聖母……

1955 年出生於埼玉縣的沢田英男,大學最開始就讀於日本獨協大學的德語系。1980 年畢業後,他接著去了東京藝術大學美術學院的雕刻系進修,進行了專業而系統的雕塑學習。

Christian Hpfner 的作品

沢田英男在上學期間曾立志要成為西洋雕塑藝術家,他為那些精緻繁複的雕塑作品痴迷,並得償所願,拿到了德國政府的獎學金,前往德國 Akademie der Bilden Kenste in Nrmberg 留學,師從 Christian Hpfner 教授,直到 1989 年才回國。

沢田英男近些年創作的西方宗教人物

但在德國留學期間,沢田英男的創作觀卻發生了變化。西洋雕塑精緻刻畫人體的每一個細節,卻也相對死板和理性,留給沢田英男可發揮的想像空間過於狹小。

這時候,沢田英男重新回到自己國家的文化裡尋找靈感。他開始領悟到日式美學中的留白之美,這種內斂和感性,雖然無法在第一眼抓住觀眾的眼球,但值得長時間地品鑑,從中琢磨出意境和自己的觀念。

「沢田英男說,他希望創作出像雜草般的作品,從泥土中自然生長出來的東西。」拋卻了往細枝末節鑽研的雕刻手法,他接下來每一刀都隨心揮舞,整體的神韻更加突出。雕刻手中的木材,也在雕刻空氣。

沢田英男的作品在東京的寺田美術館展出,為其策展的寺田ひとみ這樣形容他的感受:「看了沢田的作品,不由得想閉上眼睛祈禱。那不是宗教上的崇拜,而是在平常的生活中,仿佛能悄悄靠近的身邊的存在。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最需要的難道不是這樣小小的祈禱嗎?」

沢田英男更傾向於表達其中的禪意,他手中的僧侶面目模糊,抽象的形狀描繪專屬的僧袍,氣質平易近人。將這些宗教性質的雕塑帶回家的人,也並不會把它們當成某種供奉對象,只是平常生活裡身邊的神靈,默默陪伴與守護。

雕刻像朋友那樣的動物

2017 年,沢田英男曾在專門介紹日本作家手工藝品的夏至商店&畫廊裡展出過自己的一系列動物雕塑,他以描繪朋友的心境去刻畫這些來自大自然的生物,它們好像從樹木中生長出來,又回到以町屋改造的展廳裡。

動物是除開宗教類型的作品以外,沢田英男珍視的另一個創作對象。他雕刻的動物依然是面目模糊,沒有表情,也許在動物的視角裡,人類也是如此,是相隔很近,又彼此距離遙遠的生物。

沢田英男看似粗糙的創作手法間,留白出更多的想像力,動物也能被賦予日式禪意。有人從中讀出一絲憂傷,有人看到了自由和呼吸。也許沢田英男正是通過這種創作縫隙與讀者對話,對著無聲的木頭交流你我的感受。

極簡的雕刻手法也並非不能包容更多信息,跳躍的松鼠、伸懶腰的貓咪、低頭喝水的小鹿、雀躍的小鳥們,都通過沢田英男流暢的線條展現出來。

有的時候,沢田英男甚至不會選擇太具體的動物去創作,他隨手刻出一些似馬似羊的生物,將其命名為「一種動物」。這種隨心所欲的創作理念,正是他所追求的自由。

他的刻刀是一把詩

儘管沢田英男沒有來到上海的展覽現場,但他的所思所慮都通過展廳裡的雕塑傳來了海的這一邊。

偌大的展廳裡,雕塑們靜默佇立,似是參禪,「站臥自如,抱持有力」。展廳寂靜無聲,踱步其中也能悟出些什麼禪意。

只憑寥寥數刀,沢田英男就能不動聲色地展露出自己的功力。在宗教和動物之外,他還創作了大量的人物,他們有各自的身份,或不同的情緒。雖然刻法簡單,但總有新意。

有一些作品則傳遞出獨特的意境,在看到雕塑的幾秒,腦海中就已經跑過了前因後果,好幾場劇情電影。

這是沢田英男所有的作品裡最吸引我的一件,他甚至沒有雕刻肢體的任何形狀,僅僅通過木材的紋理大小和角度塑造出人物的姿態。人物側頭的方向還傳遞出眼神的交流,這是製作手法很簡單的一件作品,但他想要表達的又好像是縈繞在宇宙中的龐大思緒。

沢田英男會對簡單的人物進行色彩和著裝的變化,即使他創作了那麼多瘦長的人物,每一個都似乎有著獨特的身份。

有些人物是沉默佇立,有些則稍加動作的變化,讓他們更加活靈活現,仿佛每一個都能與人產生交流。

這組作品塑造了一對交流的男女,不僅賦予了具有想像力的劇情,還體現了沢田英男對色彩的掌控力,你很難不被這明黃色的襪子與長裙吸引。

在黃色系的作品中,這一件也是充滿了情緒的。抱著膝蓋蹲下的男孩,究竟是被煩心事所擾,還是在放鬆自己,可能每個人在不同的場景裡看到時,都會有不同的解讀,這也正是留白的魅力。

其他色系的創作,同樣展示了他對於色彩的把控功力。

有人說看沢田英男的作品時,總忍不住要站遠一些,這些作品會把身後的牆壁也變成自己的一部分,「仿佛它所處的空間都是屬於它的」。

沢田英男曾說想把自己塑造成一面鏡子,去表達大自然。他認為「雕塑家是觀察事物的人,不是偉大的老師。」他也想繼續以這種態度進行雕刻。

隨著年齡的增長,沢田英男的作品越來越回歸自然。他的刻刀就像一把詩,刻畫出充滿詩意的雕塑,每個人對雕塑的解讀,就像讀詩一樣,可能不盡相同,但你總能感悟到一些東西。

相關焦點

  • 作品兩次登上日本郵票的旅日中國藝術家王傳峰
    可是你要是看到日本頂級藝術攝影家筱山紀信為他拍攝的肖像照,你就會從那個笑容中讀到中國的鄉土文化、傳統哲學與東方藝術打通之後所呈現出來的智慧。他的作品在日本有很高的公認度,曾兩次登上日本郵票,他也和日本多位頂級藝術家有過深入對話和合作。為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我們特別策劃推出本文,通過王傳峰在日本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了解他運用藝術手段為增進中日兩國人民相互理解所發揮的獨特作用。
  • 紙雕藝術家的作品賞析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漢朝紙的發明及16世紀德國對紙的改良成果。紙雕是一種以紙為素材、使用刀具塑形的工藝。紙作為立體形式的表現物出現得很早,中國很早就有手工扎作而成的人物。18世紀中葉,歐洲一群喜愛創作的藝術家開啟了紙雕藝術的大門,他們利用簡單的工具及不同的紙張,創作出許多主題式的紙雕作品。
  • 日本藝術家將樹葉雕刻成獨一無二的故事,這腦洞和手藝打一...
    若只是單獨去看葉子本身,是沒有太大的感覺,但是若是你看到了日本藝術家lito的葉雕系列,相信看過的人都會忍不住地發出這樣的感慨:「真的是一葉一世界」!Lito是INS最近新晉的網紅藝術家,以葉片為載體,創作了一系列的故事,每一片葉子都是一個單獨的世界。
  • 純淨、潔白:這位藝術家的紙雕作品,看了讓人心生平靜
    就像舊金山藝術家Zai Divecha製作的這些單色紙雕塑。利用紙張的褶皺和摺痕,從而賦予它們幾何感。菱形的明暗交替,圓形的自然靈動,Divecha的作品突出了光影自然和人造元素之間的關係。她的靈感來源廣泛,包括「浴室瓷磚、雲層、雨滴、巖層、伊斯蘭建築中華麗的雕刻」等等。藝術家表示,自己對紙的迷戀源於她將一種短暫的、平凡的物質轉化為永久的藝術品。
  • 你聽過「自然歷史超現實主義雕刻」嗎?還怪好看的!
    今天阿雕要為大家介紹的這位加拿大雕塑家Ellen Jewett,便是精於此道的大藝術家!Ellen Jewett善於融合了植物、動物以及人造結構,她稱自己的雕刻作品為「自然歷史超現實主義雕刻」。Jewett希望,通過不常見的材料、指紋和筆觸,以及細微的手作瑕疵,可以讓她的作品給人們留下更真實的印象。Jewett還曾說過:「與工業化的量產不同,在藝術創作中,手工的痕跡從來都不是拙劣的瑕疵,每一個筆觸和指紋都是藝術作品的一部分。」
  • 這位日本藝術家油畫中的美女,比高清照片還逼真?
    藝術是心靈之窗,也是世界上可以跨越國界的東西,無論你來自哪裡,無論你是什麼膚色,只要你的藝術造詣高,對藝術有獨特的見解,你的藝術作品或許就能夠得到世界人民的認可。此前來自日本的一位藝術家,他的油畫作品廣為流傳,畫中人物竟然比高清相片還要清晰逼真,令人驚嘆。
  • 中國當代藝術,藝術家劉韡作品
    劉韡,生於1972年,中國當代十分重要且市場關注度很高的青年觀念藝術家之一。同時廣泛涉足攝影、影像、繪畫、雕塑等領域。劉韡是中國新一代藝術家中多才多藝的一員,他說「我不是從一種材料或一種技術開始的,我有一個想法,然後再考慮如何表達。「。
  • 另類的繪畫雕刻藝術,在蔬菜和水果上進行,作品獲得創意大獎
    玩繪畫與雕刻藝術的人其實有很多,但真正把它們當成藝術作品來實現的人並不多。而在日本,這位名叫Takehiro Kishimoto的廚師就做了。他玩的是一種另類的繪畫雕刻藝術,而且作品是在蔬菜和水果上進行。
  • 東京國立博物館為他打破慣例、作品贈予日本天皇,這位華人藝術家有...
    衣著不怎麼講究、有些憨態可掬的王傳峰,乍看起來不像是一個藝術家。剛過知天命之年的他也常常以沂蒙山的農家子弟自居,但他的藝術成就卻令人肅然起敬。這是在日本東京銀座拍攝的王傳峰美術館一角,牆上是王傳峰的美術作品。
  • 巧奪天工,日本達人在鉛筆芯上雕刻出《鬼滅之刃》禰豆子
    三月份的時候,博士和大家分享了文章《這技術有點強,雕刻達人打造<鬼滅之刃>橡皮擦印章畫》,講述了一位叫做「akatsuki_810」的日本達人則在橡皮擦上用工具雕刻了《鬼滅之刃》印章畫!這種另類的版畫在粉絲社群引起了熱議!
  • 超酷的紙雕藝術,老外很喜歡玩,但是最牛的作品還是在中國!
    這麼說也對,但是由於很多細節太過於微小,不得不用到手工刀來雕琢,所以呢,這其實算是剪紙類型中紙雕作品。利用手工刀,可以把紙張分切到剪刀所達不到的效果,通常情況下,由於紙張本身的特質,紙雕作品都是比較平面的,但對於手藝精湛的紙藝達人來說,他們可以利用紙張,雕刻出非常真實立體的作品,下面的建築作品只是一個局部哦。
  • 雕刻技藝 再現經典——安義刀刻匾額書法展作品賞析
    王珣《伯遠帖》木刻乾隆書法木刻張旭 《肚痛貼》木刻6月13日,是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這一天,在安義縣博物館,一場刀刻匾額書法展正在舉行。這次展出的60多件刀刻匾額書法作品的創作者,是我省匾額書法雕刻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省工藝美術師鄒雙印、鄒雙勇兄弟。匾額,被譽為「梁柱上的家國,門楣上的文彩」。據史料記載,自漢代劉邦命蕭何為漢未央宮題「青龍」「白虎」匾額開始,已有二千多年歷史,至明清時期,已出現「無門不匾、無處不匾」的盛況。
  • 西安老人自學成才 40餘年雕刻作品近千件
    西安老人自學成才 40餘年雕刻作品近千件 2020-09-12 09:30:31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孫靜波 責任編輯:孫靜波
  • 藝象萬千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著名藝術家聯展
    本次展覽由臺灣長流當代美術館館長張雨晴教授策劃、藝象萬千執行長張德波執行,邀請胡念祖、袁金塔、遊守中、簡志雄、孟昭光、陳茂松6位知名藝術家作品參展。由地上3層、地下2層組成,本館陳列室正在舉辦特別展和收藏展。收藏展上隨時陳列著因購買或捐贈而聚集起來的日本、中國的繪畫、雕刻、工藝等8500件以上的館藏品和寺院等委託的作品。這些作品中也包含了很多被指定為國寶和重要文化財產的作品。  展覽現場
  • 【首屆城市藝術季⑩】新銳藝術家、中國藝術新勢力王光旺:希望作品...
    【首屆城市藝術季⑩】新銳藝術家、中國藝術新勢力王光旺:希望作品帶給人想像力和啟發性 2020-09-30 17: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查爾斯·唐尼利夫:鄉村與自然的藝術家,他的作品堪稱西式工筆畫
    水彩畫《鴿子》在學校,他的才華被校長巴克利·莫法特發現,校長鼓勵他成為一名藝術家,並幫助他進入麥克斯菲爾德藝術與設計學院;他開始了作為藝術家的正式訓練,在各種學科上表現出了全面的能力水彩畫《烏鴉的研究》20世紀30年代初,當原創藝術家的蝕刻版畫市場枯竭時,在妻子的鼓勵下,唐尼利夫寫信給普特南出版商,看看他們是否有興趣用他的作品。
  • 現代藝術家王灬作品印象
    現代藝術家王灬作品印象·李劍華(海外旅日藝術家 )王灬,原名:王旻,一位善於思考、活躍於中國美術前沿的現代藝術家。他及其作品走進日本觀眾視線、走進我的視野正是從2018年1月,於百年歷史美術館——東京都美術館舉辦「當代中國小幅油畫展」開始的。
  • 村上隆:從「學渣」到作品拍出上億的藝術家,他為什麼成功?
    他是超有人氣的日本當代藝術家,五彩繽紛的笑臉太陽花是他標誌性的作品。他提出了「Superflat」(超扁平)理論,也是該領域內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家。同時,他還身兼收藏家、策展人、電影導演、公司創始人等多重身份。
  • 紙藝藝術家的浪漫,精細度堪比素描的紙雕,每一幅作品都刻畫入微
    紙藝廣義的來的來說,指跟有紙有關的工藝,狹義的來說則是指以紙為材料,通過各種方式來製作的藝術品和紙藝作品。小時候,紙在我們的眼中,可以用來摺紙飛機,也可以折成千紙鶴,還可以用來編織各種手工藝品;長大了以後才發現,紙在一些藝術家的手中,可以刻畫出生機盎然的植物,也可以刻畫出栩栩如生的動物,還可以塑造出一個個令人嚮往的童話世界。
  • 日本天才雕刻家精美作品 異形手辦猶如真實存在
    日本天才雕刻家精美作品 異形手辦猶如真實存在 時間:2013-07-04 15:23:18 來源:未知 作者:liyu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