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羅偉章談陳壽:一部《三國志》留下了眾多典故
來自今南充市的魏晉史學家陳壽所著的《三國志》,以紀傳體斷代史的方式,記錄下那個風起雲湧的傳奇時代。陳壽筆下,那個時期群英逐鹿,人才薈萃,也留下了眾多典故。「我很喜歡讀史,《三國志》也讀了很多遍。假如沒有《三國志》,之後會不會有《三國演義》,我們今天對三國這段歷史會不會有這樣的記憶?這個很難說。」
-
魏晉史學家陳壽——一部《三國志》讓他與司馬遷齊名
剛評出的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中,不少人對他頗為陌生。但只要說到《三國志》的作者,估計不少人就會恍然大悟。這位來自今南充市的魏晉史學家在屢遭打壓之際,仍出於匡君正世的責任和使命,秉筆直書,以紀傳體斷代史的方式,記載了三國歷史的風雲變幻;更以其會通古今的才識,留下了對歷史發展大勢的諸多思考。 言及陳壽,四川大學城市研究所所長、教授何一民大加讚賞,「一部《三國志》讓陳壽與司馬遷、班固齊名。
-
《三國志》為何對諸葛亮「明捧暗黑」,陳壽到底想要表達什麼?
陳壽對諸葛亮是明捧暗黑,如果陳壽一上來就損諸葛亮,那麼他寫的東西沒人信,這是最低級的黑子,陳壽顯然是高級黑,先是誇你一頓天花亂墜,然後再揪住一點,說你軍事不行,這樣就很容易混淆是非,陳壽玩這種下作手段也不是一次兩次對蜀漢。
-
從陳壽的《三國志》說開去
說到魏、蜀、吳三國鼎立的故事,很多人會想起《三國演義》。不過,這是一部通俗演義小說,不能作為正史來看,要想了解真實的三國歷史,還得看陳壽的《三國志》。 陳壽是蜀漢人,生於公元233年。他年輕時就熟讀史書,並在朝中擔任觀閣令史等職。公元263年,蜀漢為曹魏所滅,兩年後,司馬炎廢曹魏自稱皇帝,建立西晉。
-
遊玉屏萬卷樓,觀《三國志》作者陳壽的生平
中國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倍受民眾喜愛,其著述改編自西晉著名學者陳壽的《三國志》。在南充市玉屏公園內,有陳壽萬卷樓,是陳壽年輕時治學和晚年隱居之所。在現在的玉屏公園萬卷樓內,陳列著陳壽生平事跡和《三國志》的重要成就的資料,對於了解《三國志》和其作者陳壽生平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
《三國志》真的可信嗎?陳壽的人品可靠嗎?網友:陳壽是個小人!
文 | super多數人了解三國這段歷史,是通過小說《三國演義》,而小說為了故事情節更加精彩,難免會有不少虛構的內容。要了解真正的三國歷史就得閱讀史書《三國志》,那麼作為二十四史之一,廣受史學家好評的《三國志》真的就可信嗎?其作者陳壽的人品真的就可靠嗎?
-
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陳壽 一部《三國志》讓他與司馬遷齊名
剛評出的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中,不少人對他頗為陌生。但只要說到《三國志》的作者,估計不少人就會恍然大悟。這位來自今南充市的魏晉史學家在屢遭打壓之際,仍出於匡君正世的責任和使命,秉筆直書,以紀傳體斷代史的方式,記載了三國歷史的風雲變幻;更以其會通古今的才識,留下了對歷史發展大勢的諸多思考。
-
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陳壽⑧|《三國志》若改名《漢末晉初志》,還會...
四川省作協副主席、《四川文學》主編、作家羅偉章認為,陳壽的入選名至實歸,「就算他是第一批四川歷史名人,這也無可厚非。假如沒有《三國志》,之後會不會有《三國演義》,我們今天對三國這段歷史會不會有這樣的記憶?這個很難說。」羅偉章在羅偉章看來,《三國演義》雖好,但離偉大還有一步之遙。
-
陳壽是怎樣撰寫出《三國志》這樣不朽的名著的?
陳壽以才華出眾而屢屢被賢達之士賞識、重視,並任用;但往往又以不拘小節、或品格剛直遭貶責。不過,他畢竟是一位有才識的正直之士,最終寫成不朽名著《三國志》而名垂千古。早在蜀漢時,他就出仕東觀秘書郎、散騎黃門侍郎。有個宦官黃皓,特別專權,許多朝臣為了自己的前途,都去拍他的馬屁,百般諂附他。陳壽如果隨俗一點,當可繼續升官。但他獨不然,一見黃皓權勢逼人,就非常厭惡。
-
《三國志》中沒有司馬懿的傳記並對諸葛亮評價一般乃是陳壽曲筆
在史書的編輯者(包括官方或者非官方)——史官為當權者隱藏某些事實,採用其他手段記載,稱之為「曲筆」,畢竟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稍有不慎就會被處罰,有時會丟了卿卿性命。 司馬遷做《史記》,漢高祖劉邦明明是一個地痞無賴的地方小官員,但也被司馬遷描述得非常有神話色彩,這就是曲筆。因為司馬遷私下寫了《報任安書》,替李陵鳴不平而受腐刑。
-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真的人品有問題嗎?
唯陳壽《三志》,文質辨洽,荀、張比之遷、固,非妄譽也。」可以代表一般人的意見。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問題,引起後人的批評與責難。《晉書·陳壽傳》中記載兩件事,說明陳壽修史有時對人物評價所持的態度不夠公平:或云:丁儀、丁廙有盛名於魏,壽謂其子曰:「可覓千斛米見與,當為尊公作佳傳。」丁不與之,竟不為立傳。壽父馬謖參軍,謖為諸葛亮所誅,壽父亦坐被髡,諸葛瞻又輕壽。
-
陳壽的《三國志》是否算公報私仇?這部史記的可信度高嗎?
說《三國志》作者陳壽公報私仇,主要是圍繞《晉書陳壽傳》裡說的兩件事展開的。第一件,說丁儀、丁廙兄弟都是魏國很有名望的人,陳壽想給他們立傳的,但又想以這個事來撈一把。他找到了丁儀、丁廙的兒子,公開索賄,說:「你們給我一千斛米,我就替你們父親寫篇好傳。」丁儀、丁廙的兒子窮,拿不出這一千斛米,陳壽就堅決沒有給丁儀、丁廙寫傳記。第二件,說陳壽的父親曾是馬謖的參軍,馬謖被諸葛亮殺了,陳壽的父親也遭受牽連被追究責任,被處以剃頭之刑。另外,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又經常輕慢陳壽。
-
為什麼陳壽三國志對於曹操多是褒獎?
陳壽寫《三國》,也面臨這個問題。是的。在魏,蜀,吳三國中,陳壽推崇魏為正統,後世既有反對者,也有贊成者,陳壽因此受到非議。陳壽鳴不平者也不少見。陳壽尊魏為正統原因有三: 其一,是公認的歷史事實;曹魏名義上受漢禪漢統,而位於中原的三國勢力最強,先是滅蜀,滅吳不是魏完成的,而是繼魏禪的晉完成的。
-
不認識他?三國志可是我兒子寫的!
三國志蜀書中沒有此人傳,基本上他只出現過三次。三次都是蜀漢的重要戰爭,而且表現不俗。漢中之戰,陳式擋住要道堅持夠久。夷陵之戰,陳式作為先鋒,還能退得回來。這個人這麼厲害,但連一個高級將軍職都沒有被記錄。甚至你不覺得,讓他來守街亭搞不好守得住嗎?陳式到底是誰,為什麼強度堪比趙雲般的逆天,卻比陳到還不知名?漢中之戰時,高翔跟陳式在一起。
-
西晉史學家陳壽,寫出《三國志》流傳至今,但仕途一直不順利
而且在他成年之後就立馬進入了蜀國的都城成都的太學學習,並且在自己到達蜀國都城成都之後,遇見了影響他一生的老師,這個影響陳壽一生的老師就是譙周。在他跟著譙周學習時,他學習更加的刻苦,並且在當時的時期熟讀歷史文學,在這種情況下,他本人飽受詩書。如今在南充的民間仍然流傳著陳壽本人刻苦讀書的故事,也成為了當今小朋友的榜樣。
-
陳壽VS諸葛亮:君子與智聖的撕扯,人品堪比海瑞也是枉然?
陳壽VS諸葛亮:君子與智聖的撕扯,人品堪比海瑞也是枉然? 關羽陳壽在《三國志》中對諸葛亮「長於行政,不善軍事」的爭議由來已久,近日網上有人說陳壽是正人君子,他的《三國志》絕對真實可信,本文對此羅唣兩句,僅只是針對普通讀者和歷史愛好者,類似閻崇年那樣的專家學者請繞行。
-
戲劇界接力推南充歷史名人 《三國志》作者陳壽深入人心
《筆墨著三國》演出劇照「一部三國寫興衰,千古存亡有鏡臺。直筆抒憎愛,真偽嚴分開。褒貶不避王侯帥,是非留待後人裁。三起三落志不改, 願將榮辱付冤哉……」這是已故南充著名劇作家張應祿所寫的電視劇《陳壽》的主題歌,為了謳歌歷史名人《三國志》作者陳壽,他耗盡心血,卻壯志未酬身先死,只留下一部寫有4集的劇稿,成為憾事。今年12月5日至7日, 由南充籍劇作家林解、四川著名導演馬東風聯袂創排,南充歌舞劇院演出的大型舞臺劇《筆墨著三國》(原名《陳壽·夢魂三國》)在南充大劇院公演, 填補此前無「陳壽劇」的遺憾。
-
譙周背負賣國罵名 陳壽《三國志》為其洗冤
經過多年苦讀,譙周成了博古通經的大儒,寫得一手辭理淵通的文書信札。成年後的譙周身長八尺,形貌樸素,不修邊幅,性格有些木訥,但思維敏捷,頗有見識。裴松之在為其傳作注時,曾引用王隱的《蜀記》說:「周初見亮,左右皆笑。既出,有司請推笑者,亮曰:『孤尚不能忍,況左右乎!』」 譙周拜見丞相諸葛亮,是蜀建興二年(223),時年二十三歲。因其才識,諸葛亮任命為益州勸學從事,後擢升益州典學從事。
-
此人武藝不下孫策,江東十二虎臣為何沒有他?
但是陳壽在評江表虎臣時卻為何沒有他呢? 我們都是知道,陳壽所編寫的三國志是按照地位和功勞排序的,太史慈雖然沒有被排在這「江表虎臣」之中,但是太史慈卻是排在他們前面所寫,這說明太史慈的地位和功勞都是在這十二人之上,與這十二人有本質區別的。
-
陳壽在《三國志》中的記載怎麼像槍
至於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在史書中是沒有看到的,但斬顏良確實是有的,這在陳壽的《三國志》中就有記載,而且確實也為曹操解了白馬之圍,立了大功。但是,此處就有疑問了,關羽通常的裝備配置是:頭戴軟巾,三綹長髯,手提青龍偃刀,侉下赤兔胭脂馬,可謂是威風凜凜了。這個形象大約無論是戲劇,還是小說電視中,都是這樣的,已經深入人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