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走得太快,太遠,已經忘記了為什麼出發。
騰出一點時間,去享受生活!
非常懷念家鄉的茶館,農閒時節,街上最熱鬧的地方,就是茶館。
一壺茶,一副牌,一場擺不完的龍門陣。
光陰在笑語歡顏中,拉長,無限悠長,鄉下不問城裡忙。
終竟無法擺脫人世間的滾滾紅塵,裹掖著,負重前行,身不由己。
但是從未忘記,內心深處的那一份掙扎,停歇,傾聽與對話。
忙裡偷閒,慢點,再慢點!
每次回川,我都會在成都停留,這座來了不想走的城市。
到成都,寬窄巷子和錦裡,則是必去的打卡地。
人潮擁擠中,雖是匆匆過客,仍覓稍事停息。
公元前316年,秦國先後兼併蜀國、巴國,在成都設置蜀郡。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315年,張儀築少城,也就是寬窄蒼的最早起源。
公元1718年,康熙平定準葛爾之亂後,留下千餘滿蒙八旗兵駐守成都,在少城基礎上,築「滿城」。
滿城內的寬巷子名叫興仁胡同,窄巷子名叫太平胡同,井巷子叫如意胡同。
1948年,城市勘測中,工作人員隨手將比較寬的興仁胡同標註為「寬巷子」,把窄一點的太平胡同標註為「窄巷子」,有井的如意胡同標註為「井巷子」。
隨手標註的名稱,陰差陽錯地沿用至今,人們已經忘記了原本的名稱,興仁、太平與如意。
蜀漢時期,成都的蜀錦非常出名,為了保護和促進蜀錦織造,蜀漢王朝設置了專門的官職:錦官。
錦官辦公的地方,建立了錦官城。
錦官城所在地,就是現在的錦裡。
錦官城,也成了成都的別稱。
杜甫詩中的「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說的就是成都。
在錦裡和寬窄巷子裡,漫行其間,慢點,再慢點!
民間老底子的工藝裡,感知歲月無痕。
皮影表演的藝術者,名叫周偉,被授予2018年工匠精神優秀傳承人,佩戴著派出所的「執勤」袖章,看來是一位有故事的人。
成都特有的掏耳服務,在寬窄巷子和錦裡,隨處可見。
掏耳,成都人稱為「小舒服」,掏耳師傅被稱為採耳師。
掏耳,融藝術與技術於一體,是民俗七十二行中的獨特民間手藝。
掏耳的過程,是一次銷魂的體驗。
明代醉月子編撰的《精選雅笑》記載:親歷者頓覺身心舒坦,耳聰目慧,塵世凡事,恍若空靈。一勺一刷一鏟收放自如,一推一捏一撣輕緩有道,真乃小舒服也!
停留,享受一次銷魂的小舒服!
漫步在古巷,聽一曲《成都》,歲月靜好!
張藝謀說,成都,是一座來了不想走的城市。
還有人說,成都,是一個「偷心」的地方。
成都,帶不走的,只有你
和我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
直到所有的燈都熄滅了,也不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