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推動「去中國化」主張,淡化中國歷史,培養所謂的「世界公民」,民進黨當局對初中歷史教科書下手了。
臺灣初中二年級所用的新課綱歷史教材中,中國古代史部分被大幅刪除,課程被簡化到「令人髮指」的地步,從商周到唐朝2400年的歷史「僅用1600字講完」,三國等歷史時期隻字未提。
臺媒報導截圖
據臺媒查證,新版教科書中國史部分第1章「從商周到隋唐的國家與社會」的正文只有4頁,總共1600餘字。在「從部落到封建」一小節中,完全不提夏朝的概念,僅用300字將商朝到西周的歷史一筆帶過。「從封建到帝制國家」一節中,東周到漢末的千年歷史只用800字講述。正文隨後直接跳到了漢武帝獨尊儒術、魏晉九品中正制及隋唐科舉制等內容。
不僅如此,武王伐紂、春秋五霸、戰國七雄、楚漢相爭、黃巾起義等重要歷史事件均被刪去,三國、南北朝等歷史時期隻字未提,漢武帝等重要歷史人物一筆帶過,只有秦始皇及法家等內容稍有提及。同時作為一本歷史教材,這本教科書還完全沒有提到《史記》、《漢書》等史書。
報導還指出,唐朝歷史部分的編寫同樣有失偏頗,教材不講唐朝歷史及政治制度,又跳過貞觀之治、開元之治、安史之亂等事件,卻直接把唐朝放進「從商周到隋唐時期的民族與文化」一章,大談唐朝的對外交流。
臺灣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教授吳昆財還指出,從商周到晚清的3600年歷史,該教科書一共只花了60頁6個章節來講述,每一章正文僅1500字卻要講述600年歷史。
吳昆財批評稱,新版教科書是「是散播仇恨感的歷史觀,挑撥傷害民族感情」,內容「凌亂、不知所云、沒有時序、沒有前因後果」,「破碎」已成了民進黨當局中國史教育的最大特色。
但民進黨當局則試圖為自己的行為狡辯。臺灣「教育部」聲稱,新課綱「略古詳今」,是「適當」刪減內容,以給予教學彈性。「教育部長」潘文忠更是大言不慚地稱,新版教科書不是「去中國化」,而是「強調分域之間的關聯性」從而「培養學生成為世界公民」。
此類在歷史教學領域搞「去中國化」的動作早已不是第一次。在2018年臺灣「教育部」公布的課綱草案中,民進黨當局就不顧爭議將中國史部分直接歸入「東亞史」,反而將「臺灣史」單獨歸為一類,還把高中的中國史教學刪減至1冊。
這種淡化中國歷史的舉動讓一些臺灣歷史教師及專家深感擔憂。臺灣大學前歷史系主任徐泓指出,「去中國化」就是自我殖民,「去中國化」教科書還將戕害數百萬臺灣青少年,急需撥亂反正、正本清源。
(來源: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