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自己,我不討好任何人」

2020-12-10 騰訊網

來源:渡蘭(ID:dulantea)

猶太有句俗語:

「倘若自己都不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還有誰會為自己而活?」

這話有點拗口,但卻很有道理。

人生在世,我們渴望做自己,又在意別人的眼光;渴望合群,又不甘於附和。

總會在某個時候,不自覺去討好別人,等幾十年走過,才明白所謂討好,其實都沒必要。

我們永遠不要,討好任何人!

01

相處靠真心,討好傷人心

小時候為了不孤單,討好別人,應和著別人的話,成了隨大流的跟屁蟲。

等長大才發現,需要費勁討好的關係,往往最不值得,也最不持久。

真正的感情,從來不需要討好。

在電視劇《歡樂頌》裡,樊勝美因家境貧寒,又背負家庭經濟的重任。

她為給自己留條後路,四處交朋友,與眾多老闆攀關係。

為了討好大老闆,不想吃的飯硬吃,不想唱的歌硬唱,只為了攀上人脈。

等樊勝美的父親生病住院,需要大筆手術費時,這些老闆卻推三阻四,沒人願意借錢給她。

討好別人並不能換來真誠以待,更不會有苦盡甘來,只會作踐自己,也讓別人輕視你。

人與人的相處,靠的是真心,你真我更真,你假我轉身。

遠離那些費力討好的關係,多重視不需要討好,卻很融洽的友誼,那才是你真正應該聯繫的人。

02

除了自己,我不討好任何人

畢淑敏說:

「我們的生命,不是因為討別人喜歡而存在的 。」

深有同感,但凡用力過猛,過於討好,哪怕是在婚姻、家庭裡,也成了一種縱容,絕非和諧相處的辦法。

最好的相處方式,是堅持做自己,不刻意討好誰。

民國時期,與張愛玲齊名的女作家蘇青,就曾在不幸的婚姻裡不斷討好,失去自我。

她聽從包辦婚姻,早早成家,為照顧家庭、懷孕生子,放棄大學學業。

她為了討好丈夫和婆婆,連生4胎,更是三番兩次原諒丈夫的出軌。

直到小三身懷六甲,丈夫的一個巴掌才將她打醒。

十年婚姻中不斷討好乃至喪失了自我的她,終於意識到:刻意討好換不來真心以對。

離婚後的蘇青找回自己,重拾寫作,用自己的才華與文字謀生。

一個人帶著孩子華麗轉身,寫出《結婚十年》一戰成名,迅速成為上海文壇炙手可熱的暢銷書作家。

心理學家巴甫洛夫曾提出:

心理暗示會影響人的情緒和意志,繼而對人的機體產生作用。

唯有懂得「不討好任何人」,才能迸發出更大的意志,達到更好的成就。

比起費力討好別人,勇敢武裝自己更重要。只有成為獨特的自己,別人才會來正視你。

03

高品質的生活,要有「被討厭的勇氣」

《莊子》有言:

「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

心當如明鏡一樣,對來的人不迎合,對去的人不挽留,永遠做真實的自己,才能不被萬物所傷。

這也正是高品質生活,所需要的東西:被討厭的勇氣。

越怕被人討厭,越會討好別人,越委屈了自己,造成生活的不快樂。

人只有擁有被討厭的勇氣,才無畏別人的看法,勇敢做自己。

記得豐子愷畫過一副《村學校的音樂課》的畫作,畫上的每個人物形象都只有嘴巴,沒有眼睛、鼻子,但卻顯得很生動。

甚至連大詩人泰戈爾都稱讚說:

「用寥寥幾筆,寫出人物個性。

臉上沒有眼睛,我們可以看出他在看什麼;沒有耳朵,可以看出他在聽什麼,高度藝術所表現的境地,就是這樣。」

即便如此,仍有人笑稱這是「豐子愷畫畫不要臉」。

聞名如豐子愷這樣的畫家,他的畫作都不能讓所有人滿意,更何況是我們呢?

這世上沒有誰能讓所有人滿意,總會有人找你毛病,也總有人讚美你。

你要做的不是討好別人,而是成為自己。

百花在白天綻放,爭奇鬥豔,往往更容易被忽視,倒是夜裡盛開的夜來香,才真正為自己而綻放。

人生一世,不怕別人看不起,最怕自己瞧不起自己。

卑微地討好別人,換不來真心以對,與其討好別人,不如討好自己。

我們總會被人討厭,誰也做不到十全十美,但正因此,我們都有自己獨特的閃光點。

往後餘生,無懼他人目光,無懼被人討厭,除了自己,我誰也不必討好!

相關焦點

  • 討好型人格什麼都好,就是對自己不好
    -我要買最新款的手機,你借我點錢唄。-好的。-我打飯很急,給我插個隊吧。-好...的。-你這頭髮,建議再燙染一下,辦張卡唄。-內心os:不!我不想!這次一定要拒絕!-最後:嗯...嗯...好的,我了解一下...如果你總是無法拒絕別人,為他人的錯誤找臺階下,甚至把讓所有人都開心當做自己的責任,那這篇文章,就是你需要的。
  • 8.8分日劇:拒絕討好別人後,我找回了自己
    她丟掉了自己,只為別人而活。她天天緊繃著神經,生怕讓任何一個人不開心,不願給任何人帶來麻煩。可低到塵埃裡的她,真的得到大家的喜歡與認同了嗎?恰恰相反,沒有一個人把她放在眼裡。其實只是因為內心不自信,不夠自我認可,因此不願展示真實的自己,特別恐懼別人對自己失望和討厭,長期活在自我壓抑之中。可是我們活著就是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嗎?才女蔣方舟也曾說自己是一個討好型人格的人。
  • 我沒有精力去討好誰,誰對我好我就對誰好
    人這一輩子,安安靜靜享受生活就好,沒有任何所謂討好別人的必要,經歷過痛苦,逐漸明白,誰對我好,我就對誰好。人與人的關係,彼此之間都是相互的,沒有太多過於計較的必要。許多時候,人與人之間便是如此,不過都是彼此之間的利益而已。
  • 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討好型人格?
    當有人找你幫忙的時候,你不敢拒絕別人,感覺自己好像犯了錯一樣;幫其他人做事的時候,總是小心謹慎,如果這件事沒辦好總會責備自己;借給別人錢,不敢和他們要回來,就算說了這件事也感覺自己做錯了一樣……如果你在生活中出現了這幾種情況,那麼,你可能是討好型人格。什麼是討好型人格?
  • 討好型人格:你很好,不需要討好任何人
    1每個人,都有討好型人格的潛質 有人說,每天下班回家,摘掉自己臉上一層又一層的社會面具,突然間覺得心累。你有過類似的感覺嗎? 大多數時候,人們似乎都不得不偽裝自己,帶著各種各樣的面具,去維持彼此間的關係和體面。
  • 討好型人格的六個特徵,願每個人都做自己的太陽
    你是那種別人需要召之即來,揮之即去,明明心裡不想卻還是會去幫忙的人嗎? 你是那種特別敏感,做任何事都害怕被否定的人嗎? 那你可能是討好型人格。 討好型人格,就是做任何事情以他人為中心,沒有自我意識,只有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偷偷告訴自己,自己好像又被利用了。
  • 最好的狀態:做自己喜歡的事,不羨慕誰,不討好誰,生活有期待
    最好的狀態,莫過於自己一個人做著自己喜歡的事,不羨慕誰,不討好誰,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生活...《素年錦時》中,安妮寶貝有句話:「與其熱鬧著引人奪目,步步緊逼,不如趨向做一個人群之中真實自然的人,不張揚,不虛飾,隨時保持退後的位置。心有所定,只是專注做事。」
  • 沒把你放在心裡的人,就別再討好了
    有沒有過一直盯著手機,害怕錯過他任何一條信息的時候?有沒有為一個人,找遍了所有ta不溫柔ta不體貼的理由,有想過嗎,你把ta放在心尖,可你根本沒在ta的眼裡,為什麼一定要在心底落滿失望的時候才明白,沒有把自己放在心裡的人,真的沒有必要去討好。在愛情裡,我們其實大可不必如此卑微。
  • 委屈自己討好別人,有社交障礙的「討好型人格」都有這4個特點
    而且,內心十分的敏感,很多時候對方一句不經意的話,他們都要在心裡掙紮好久:她這麼說,是不是在生我氣?是不是在嫌棄我?我是不是又做錯了什麼事情?累嗎?累啊。累為什麼還不改?沒辦法改,改不過來啊,每次在心裡勸自己,不要在乎被人的眼光,做好自己就行,可是依舊慫啊。以上,典型的討好型人格與人交流的樣子。
  • 餘生,不討好,不解釋,不糾纏
    日本作家太宰治也在小說《人間失格》裡,寫道:「我的不幸,恰恰在於我缺乏拒絕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絕別人,便會在彼此心裡留下永遠無法癒合的裂痕。」等到年歲漸長,經歷過一些變故後,才發現真正愛你的人,往往不需要你的討好,需要你討好的,往往並不愛你。
  • 成年人最高級的活法:不解釋,不討好,不攀附
    早些年他就談到過自己對諾獎的看法:「但凡名字叫獎的,從奧斯卡金像獎到諾貝爾文學獎,除了評價基準被限定為數值的特殊獎項,價值的客觀佐證根本就不存在。」有人覺得他虛偽,也有人覺得他狂妄,連諾獎都不放在眼裡。但經歷的越多越發明白,這種無視一切的態度,其實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智慧:生活從來都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
  • 下周,欠自己良多,不欠你分毫,3星座不迎合討好,活出精彩自我
    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總是一味地委曲求全,不惜改變自己,迎合對方,根本無法客觀地看待問題,有時候明知道彼此之間沒有結果,卻還是習慣為愛找藉口,不願讓自己接受現實。直到撞到頭破血流,才明白這個世界上有些人,無論你再怎麼努力,都和你毫無關係,自作多情的下場就是自取其辱。於是,下周,欠自己良多,不欠你分毫,3星座不迎合討好,活出精彩自我。
  • 孤獨當品(貳拾肆):討好
    然而女友卻因此與我吵了無數回,我開始正視自己的卑微。這種每天極盡了心力的討好其實真的很累,也只能自己默默消化了委屈,以至於自我這樣的東西,總在身體裡不斷地往後縮,以至於這場捉迷藏延續到了現在。軟弱嗎?好像不是的,至少我一直覺得我不怕和任何人打起來,雖然事實上從未有過。縱百般無奈但還是不得不承認自己習以為常的討好型人格了。
  • 你是討好型人格嗎 全民熱議小夥吐槽:我的女友是典型討好型人格
    蔣佑傑說,婧婧的「討好型人格」往往不對自己最親近的人,比如自己和家人,而是對朋友、同事、同學等。蔣佑傑說,婧婧在江北一家新媒體公司從事網絡編輯工作,有時候同事為了早下班,說幾句好話,就把多餘的工作丟給婧婧,而婧婧會欣然接受並完成。只有當婧婧忙完回到家面對自己時,才會抱怨稱「好累」「其實根本不該我來做」等。
  • 《人間失格》:為了討好別人不敢表達真實的自己,是對自己的背叛
    作品中太宰治將自己的人生與思想,隱藏於主角葉藏的人生遭遇,藉由葉藏幼年、青年和壯年時代的經歷以及葉藏自白,窺探太宰治的內心世界——「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在發表該作品的同年,太宰治自殺身亡。為討好別人,不敢表達真實的自己,是對自己最大的背叛。
  • 《凪的新生活》:討好型人格的孩子,終究變成討好型人格的大人
    每個人都希望讓己能夠成為他人生受歡迎的人,能夠和其他人成為好朋友,有好的人緣。相信這樣的心情,大多數人都是擁有的,都希望自己身邊有好多好朋友可以相處,而不是身邊總是獨自一個人,每一個人都不喜歡孤單的感覺,不喜歡備受排斥。因此人們為了自己己能夠有朋友不會孤單寂寞,所以就會去一味的討好別人,希望別人和自己成為朋友,希望自己身邊,也是有朋友存在。
  • 「出力不討好」用英語怎麼說?
    「出力不討好」用英語怎麼說?越是微妙的中文,越難翻譯成英文。就拿「出力不討好」這句話來說,光是用英語描述給老外聽,都有點費勁。好在,老外比較看結果,一句do a thankless task (做一件不被感激的事情),就基本概括了。
  • 網絡流行語科普 討好自己型女生什麼意思什麼梗?
    網絡流行語科普 討好自己型女生什麼意思什麼梗?時間:2020-10-03 18:25   來源: 六安人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網絡流行語科普 討好自己型女生什麼意思什麼梗?討好自己型女生,好像說的就是我   原標題:網絡流行語科普 討好自己型女生什麼意思什麼梗?
  • 你是討好型人格嗎?是處處為人著想嗎?
    4、情緒內斂,如果真需要發洩情緒,也是找個安靜隱蔽的地方自己喝點酒,甚至喝大酒,喝完第二天不會覺得丟人。 5、任何事情都做心理預期,比如我去營業廳辦個業務,會在腦中反覆思量怎麼跟營業廳的人描述,生怕因為自己表達不清讓別人生氣。
  • 「我的孩子特別乖巧」,這是「討好型」人格的特徵,家長不要大意
    點點媽媽總是對我說:「點點可乖了,在鄰居家還經常幫著幹活呢!」有一次在小區碰到他爸下班回來比較晚,點點一直纏著爸爸陪他玩。爸爸被纏的無奈就吼她:再不聽話,就把你送人!點點馬上變得特別乖巧。我突然明白孩子為什麼這麼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