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琴是寶釵的堂妹,寶琴從小跟著父親四處遊歷,最遠還到了真真國,見過一個十五歲的異國女孩兒,長得異常美麗。
這個女孩對中國文化很了解,還能講四書五經,作詩填詞。寶琴的父親找了一位通事官,也是翻譯官,找這個女孩寫了一首詩。
大家聽了,很有意思,寶玉帶頭嚷著要看這首詩。寶琴推口說,在南京呢,沒有帶過來。這時候,黛玉說了:「你別哄我們。我都知道你這一來,你的這些東西未必放在家裡,自然都是帶了來的,這會子又扯謊說沒帶來。他們雖信,我是不信的。」
寶琴變紅了臉,低頭微笑不語。黛玉很聰明,知道寶琴是過來準備嫁人的,怎麼會沒有帶過來呢?
寶琴勾起了大家的好奇心。寶玉和黛玉一個樣,就是調皮搗蛋的,想看就是要看,也不會考慮寶琴的真實想法,也不會替寶琴考慮。
這算是當場給寶琴一個難堪。她是帶了這首詩過來的,黛玉猜得不錯。
寶琴只有低頭不語,她剛到賈府,也不願意得罪這些女孩兒,話又說出去了,此刻寶琴左右為難,去找吧,箱子籠子一大堆,還沒有收拾,還真費事。不找吧,也說不過去。
那黛玉的個性就是如此,以己出發。寶釵不一樣,替別人打圓場,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不輕易麻煩別人,但事事都替別人著想,她不會當場揭穿別人的謊言,或者說叫強人所難。她了解她妹妹,詩是帶來了。
大老遠的舟車勞頓,寶琴的東西都還沒有收拾,要從繁瑣的行李裡去找一頁紙,是為難了寶琴。而黛玉和寶玉很少有延遲滿足的時候,想要的都能及時得到,也習慣了別人替他們思考,替他們著想。
兩個人都率性地提出來要看這首詩。其他姊妹一是對詩的興趣沒有黛玉大,二是理解寶琴的想法。黛玉以為就自己聰明,人家是知道而不說穿而已。
而寶釵觀現場,站出來說話了,她箱子籠子一大堆,還沒有清理,這收拾清了,那裡是個頭呢!等收拾清了,給大家看看。然後對著寶琴說,你如果記得,就念給大家聽吧。
你看,寶釵既沒有得罪寶琴,又滿足了寶玉黛玉的好奇心。貼心又溫暖。
在我們身邊,像黛玉和寶釵這樣的人很多,可是,當我們看到寶釵時,因為同情黛玉,一直看不見寶釵的好。
《紅樓夢》第五回就告訴我們,寶釵和黛玉相比,合府上下都喜歡寶釵,都認為黛玉趕不上寶釵。都不喜歡黛玉的小性子。黛玉是一個任性的小女孩兒,寶釵是一個凡事都會思考,且待人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趙姨娘,這個女人存在感極差,但又一直要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元春娘娘省親時,都會忘記了給她送個伴手禮。黛玉和王熙鳳看見趙姨娘,正臉都不給一個。
只有寶釵,她哥哥從南邊帶了好多小禮物,她挨著挨著到每屋送禮,沒有忘記趙姨娘。就這事,趙姨娘對寶釵的好感提高了幾個水平。
香菱想學詩,寶釵早就看在眼裡,哥哥要出門做生意,香菱和薛姨媽在家裡。寶釵主動說要香菱跟她進園子,這對於香菱來說,是一生最幸福風雅的日子。而且也是她主動給媽媽說的,沒有讓香菱有難堪。
所以,香菱還以為夏金桂這個讀過書會認字的女子和寶釵是一樣的待人。
湘雲雖出生侯門,但是家境也不如以前了,一個月才幾吊錢,還經常加班做女紅。湘雲偏偏誇出海口,要請客做東。寶釵及時提出來,花了二十兩銀子,這可是劉姥姥一年的全家生活費用,還可以購買田地。二十兩銀子不是小數目。
寶釵輕描淡寫,是有人送給我們家又肥又大的螃蟹,叫哥哥送幾壇好酒過來。好像是舉手之勞,不用湘雲記掛在心上。螃蟹宴十分成功。
我們本來就活在世俗裡,這些都是世俗的事情,如果都是冰清玉潔,不食人間暗火,那這個雅,是有多讓人頂心坎? 所有人都是為了存在,為了被人看到,人人都看到自己,無限把自己放到最大。那人人都受傷了。
寶釵跟黛玉不一樣,她是凡人,她不是從天上來,她具有人間的大智慧。她站得高,看得遠,也是看淡了人間冷暖,願意用自己去溫暖每一個,她可以溫暖到的每一個人。她把自己當成了火種,看到黛玉等小姊妹的情緒,她不埋怨,而去溫熱她們。所以,到了後來,黛玉也很喜歡寶姐姐。
那寶釵是口蜜腹劍,收服了一個又一個小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