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貪玩,弄髒了新做的石榴紅綾裙。因為這裙子是新來的寶琴所贈,香菱不免尷尬。正巧寶玉走來,給她出了個主意:襲人剛做了一條和這一樣的,你可以先穿她的。
這本來是一件小事。但是有的讀者卻讀出了大意味:香菱說了,寶琴送了一樣的兩條裙料(是衣料,不是裙子)給寶釵和自己。那麼,襲人的裙子哪裡來?當然是寶釵給的了。寶釵拿著寶琴送的東西做人情,太不把寶琴放在眼裡了!
對這樣的批評,我們先來說說,如果真是寶釵給的,借花獻佛有沒有錯?
沒有錯。拿著別人送的東西,轉送他人,這樣的事不僅寶釵做過,其他人也常做。王熙鳳向湘雲要螃蟹,回贈了「舅太太」送的點心;薛姨媽送給鳳姐的四枝宮花,鳳姐當下分贈兩枝給秦氏;南安太妃送給釵黛湘琴探五人的見面禮,當時就說明了是給她們「賞丫頭們」的;就是寶玉,也曾把北靜王送的香串轉贈黛玉,卻受到了黛玉的拒絕——黛玉只愛寶玉一個,別人眼中尊貴無比的北靜王,在她眼中只不過是「臭男人」。
這些深閨中的小姐少奶奶們,並沒有上街購物的自由。探春想要點小玩意兒,只能託寶玉代買——當然,這也表示探春對寶玉的鑑賞水平的認可與肯定,是變相地示好於寶玉,但仍可以看出小姐們生活範圍的狹隘。
沒有自由購物的權力,她們的生活物資多是統一的來源,必定十分單調。所以一旦有一個人得到新奇的禮物,拿出來與姐妹朋友分享,是十分自然的事。除了像寶黛這樣的特殊感情,帶有唯一性與排他性,其他的分享都沒有問題。
事實上,寶釵也曾與襲人分享過東西。像湘雲送的絳紋石戒指,寶釵就轉手送給了襲人。就是事後湘雲知道,也並沒有表現出不悅——內心如何,我們不得而知。但是表面上,湘雲是馬上接著誇讚寶釵的。
那麼,石榴紅綾裙,也順理成章應該是寶釵送給襲人的了?
並不。我恰恰認為,這件裙子(裙料)不可能是寶釵所贈。
寶玉提出讓香菱穿襲人的裙子,理由是「他因有孝,如今也不穿」:襲人母親是去年冬天去世的,現在還在孝期,不能穿紅裙。
於是問題來了,寶釵送人財物,從來是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送上最實用的,為什麼偏偏給孝期內的襲人,送了一件紅色的衣料?是讓她放兩年再穿嗎?以寶釵的細心與周詳,她會做這樣欠考慮的事嗎?
襲人的裙料絕不會是寶釵所贈,而是另有來源。香菱提到寶琴送了兩件紅綾給寶釵和自己,也只是她知道的——寶琴有沒有給別人送,她可不知道了。
寶琴等人剛來賈府,賈母「一面敘些家常,一面收看帶來的禮物,一面命留酒飯」,遠客來訪,豈能沒有禮物?而他們帶的禮物,又只會送給賈母一個人嗎?寶琴是薛姨媽的侄女,薛家借住賈府則是王夫人的關係,她們怎麼可能不給王夫人送一份禮物?你說是賄賂也好,是人情也罷,都是免不了的。
襲人剛被王夫人提拔待遇的時候,通過秋紋和晴雯的對話,我們知道王夫人曾找「年輕時的顏色衣裳」賞給襲人。襲人準備回家探母病的時候,又提到「太太就給了這灰鼠的,還有一件銀鼠的,說趕年下再給大毛的,還沒有得呢。」可見由王夫人給襲人賞衣物,不是偶然高興,而是制度化的。
那麼,襲人的石榴紅綾裙,會不會是寶琴送給王夫人、又由王夫人賞給襲人的?
前面分析過,襲人喪母不久,正有服中,不能穿紅。給她這件紅綾的人,想必是一個粗心、不注重小節的人。而襲人在孝期之中,匆匆把衣料做成裙子,大概是對賞賜衣料的人十分尊敬,就像寶釵帶著元春賞的紅麝串一樣,「遙致敬意」。
襲人當然很尊敬王夫人。王夫人當初給劉姥姥一百兩銀子,還要加上「別再求親靠友」的話,可見她出手大方(對金錢沒有概念),粗心糊塗,不善於體察別人心意。
這樣推論下來,即使不能確定,也可以得出結論:襲人的紅綾裙料,最可能的來源就是王夫人。
寶釵呢,有很多好處與壞處,很多情節背後都有她的身影。但是襲人的紅綾裙,卻與她沒有任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