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拆解:揭秘斑馬AI課0元導流課的增長模型

2020-12-22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語:斑馬AI課,是專為2-8歲孩子提供多學科在線學習的智能教育平臺,是「猿輔導」公司在啟蒙階段的布局產品。在本篇文章中,作者為我們揭秘了斑馬AI課0元導流課的增長模型,看看在這個流量越來越貴的時代,作為猿輔導旗下的核心產品斑馬AI課為了持續低成本獲客而做出了什麼努力。

一、案例名稱

斑馬AI課0元導流課(贈思維0元課)。

二、案例簡介

松月之前總結過:訓練營=課程+作業+社群+活動。

這次我也想借最後一個大作業來拆解斑馬AI課0元導流課訓練營整個周期的運營動作和用戶體驗全過程,希望能從中學到一些我沒接觸過的社群活動玩法,甚至能結合我上一家公司做的社群sop看看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在本篇拆解中,我將斑馬AI課「英語+思維」0元導流課劃分為三個階段:

  • 第一階段:引流獲客階段
  • 第二階段:課程服務階段
  • 第三階段:轉化跟進階段

依據AARRR的模型邏輯,通過對案例中的提到的渠道、內容、用戶、社群、產品、數據等角度做進一步分析和拆解,吸取這個案例從流量引入到流量變現的全鏈路徑拆解。

三、案例框架拆解

1. 模型框架

新用戶選擇導流課理由:在斑馬AI課APP首頁居中位置就能看到【英語0元課(贈思維0元課)】,利用佔便宜心理就會下意識點擊下單最終報名成功。

一是能讓站內活躍流量進入體驗課程環節中,二是通過0轉低的新路徑,讓48元低價課多了一個依靠社群轉化過來的渠道的增量,實現低價課的用戶增長。

註:細心的是,斑馬AI課為了防止老用戶重複購買0元課的問題發生,系統設置了只有從未購課的新用戶才能領取0元課,包裝後以(新人專享0元課)字樣在0元課詳情頁裡特別說明。

2. 優缺點

1)優點

  • 在5天的課程學習過程中,通過AI互動課+社群運營+輔導老師全程陪伴服務,可以提升用戶對於課程內容體驗和感知,挖掘用戶內在需求;
  • 社群體驗課在曬單氛圍中,可以利用從眾心理促進提升轉化率;
  • 通過0元再轉48元低價課,能篩選出更精確高意向用戶,為低價體驗課做篩選和導流。

2)缺點

由於免費門檻過於低廉,新用戶質量參差不齊,再加上在輔導老師緊缺的情況下,不得不擴大老師帶班人效,輕服務的背景下,必然導致用戶體驗的服務質量下降。

然而轉化率重要因素之一又是看用戶體驗(課程+服務),所以提升完課率成為了提升轉化率的核心因素之一。

3. 價格定位

1)導流課:0元

  • 課程配置:4天AI課程+1天外教TV互動課+7天老師答疑輔導
  • 教具設計:無配套教材
  • 課程活動:完課打卡贈斑馬幣+曬單兌好禮

2)體驗課:48元

  • 課程配置:10節AI互動課+豐厚課程活動+10天老師一對一點評輔導
  • 教具設計:價值108元超值隨材禮包(含6本英文繪本+19-30張單詞卡+1本練習冊+12-18張有聲單詞卡)+曬單贈200斑馬幣
  • 課程活動:完課挑戰得斑馬幣+推薦好友返現

3)正價課:2800元

  • 課程配置:240節趣味動畫課+1對1全程輔導教學+288件配套隨材包郵寄送
  • 教具設計:288件配套隨材包郵寄送(含12套學習禮盒+贈點讀筆禮盒+驚喜福袋
  • 課程服務:隨時退課+自主調班+無限回放+隨材包郵+1對1輔導

四、案例流量轉化漏鬥

1. 第一階段:獲客引流拆解

1)  課程產品

斑馬AI英語+思維0元課涵蓋的年齡範圍和對應課程設計內容如下:

2)渠道

邀請有獎——用戶分享路徑

  • 路徑:打開斑馬AI課APP–>首頁打開0元課詳情頁–>點擊右下角浮窗【邀請有獎】–>生成唯一的邀請海報–>選擇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保存圖片
  • 亮點:邀請有獎畫面左上角出現了邀請倒計時,增加緊迫感;右上角可以查看自己的邀請記錄
  • 待優化1:邀請有獎只在【點開0元課詳情頁】才會顯示,建議拓寬覆蓋範圍,比如首頁就能懸浮或者在體驗課和系統課的詳情頁都能顯示出來,增加曝光。
  • 待優化2:邀請有獎落地頁活動規則設置過於隱蔽,點開倒計時旁「?」才能知曉原來活動僅限141期英語0元課用戶參加=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其他48元體驗課、2800系統課並沒有看到邀請有獎的浮窗。

邀請有獎——新用戶下單路徑:

3)創意

以下為在斑馬AI課0元體驗課中的整個體驗過程,然後將會從【課程服務】、【轉化跟進】對其進行拆解:

【⬆斑馬AI-英語+思維0元課-思維導圖】

2. 第二階段:課程服務階段拆解

1)課前準備學習階段——首聯加老師微信流程

12:22分我購買0元課成功後–>彈出邀請有獎海報–>關閉掃二維碼添加Shirley老師微信–>當時我第一次添加出現添加失敗的情況;同時在12:22分收到一條添加老師的簡訊,14:37系統再次發來一條添加老師的簡訊。

因此我再主動添加,等過了5天老師才通過好友驗證,不得不說加好友的反響並不快速。

英語添加老師微信路徑:通過APP底部打開【我的課程】–看到添加老師微信的卡片–添加完成後–發送寶貝英文名–跳轉到【邀請有獎】活動。

思維添加老師微信路徑:通過APP底部打開【我的課程】–看到添加老師微信的卡片–添加完成後—-跳轉到【福利說明】也就是推薦有禮返50元現金活動。

亮點1:在添加老師微信這一個動作,設置了3種添加方式(①購課流程裡添加,結果添加失敗②APP我的課程卡片裡添加③簡訊觸達提醒添加);

亮點2:在確定添加老師微信成功後,會跳轉到活動頁,英語跳轉至【邀請有獎】落地頁,目的是為了引流更多新用戶報0元課,思維跳轉至【轉介紹-推薦有禮】落地頁,目的是為了引流更多的用戶報48元體驗課。

待優化1:明明英語和思維是同一個助教,為啥要分兩次添加同一個老師呢?為什麼就不能放到一起只讓用戶添加一次不就行了?或者說添加的目的還為了觸發【邀請有獎】和【轉介紹-推薦有禮】兩個活動。

所以我從運營視角會比較好奇英語和思維的添加老師路徑上哪個活動的PV,UV是最大的,或者說二者活動的落地頁瀏覽量基本等同?

待優化2:【轉介紹-推薦有禮】的參與條件是滿足購買過斑馬AI課任意一科體驗課或系統課的用戶可成為推薦人。

但前提是此添加老師微信的路徑下,都是剛購買的0元課新用戶,其實並不滿足這個參與條件,如果能在【轉介紹-推薦有禮】活動落地頁添加一個報名 體驗課的入口按鈕的話,一定會提升0元課新用戶自發再去購買體驗課的自然增長率。

對0元新用戶來說,我先花48元2人拼團買體驗課,然後再參與【轉介紹-推薦有禮】活動,推薦1位好友還能返現50元,相當於我買的體驗課是免費的,這樣一來用戶的參與門檻上和心理上其實還是傾向於參與轉介紹活動的。

【⬆圖片來源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2)課前準備學習階段——開課前的社群班會

班會內容有:

  1. Shirley老師自我介紹+寶貝自我介紹;
  2. 上課方式&課程模式——11月23-11月30,前4天AI課每科所需時間15分鐘,英語+數學30分鐘;
  3. 這周有啥活動?——完課打卡贈800斑馬幣;
  4. 課程預告——英語&思維的課程表圖片。

亮點:課程模式介紹採用發1分鐘的宣傳視頻,最後提到了系統課的隨課教材,為後續推課設下埋點,這個創意很不錯。

待優化:自我介紹環節可以放到最後一個環節,否則會影響輔導老師發消息被插樓發消息情況發生;要麼就是班會前1天建微信群做自我介紹+預告明晚有班會,這樣能把自我介紹的發言和班會提到的上課注意事項分開進行會更有好的體驗效果。

3)課中開始學習階段

亮點:通過用服務號開課提醒/催完課提醒/課程結束提醒的系統功能非常高效,節約了輔導老師的工作效率,但相對應的輔導老師也因此喪失了與用戶催上課溝通的一個環節。

待優化1:【課程到期提醒】文案使用並不恰當,明知道課程是永久回放,但用課程到期的字眼會讓用戶的觀感不是很好。

待優化2:【課程到期提醒】備註有連結引導購買2800元的系統課,這對於一開始的推課邏輯:從0元–>48元–>2800元的學習路徑並不符合。

如果能更有針對性的推送消息模板,保持和社群輔導老師推課的內容一致的話,可能在用戶從體驗到最後被轉化的效果會更好,有一條宗旨就是不要給用戶多個選擇。

  • 13點當天課程提醒/15點茶話會/17點視頻小作業

亮點:很難想像一個0元課可以做到這麼多社群活動,除了常規的群公告提醒上課以外,還增加了茶話會(圖片+文字)、視頻小作業的互動內容,老師的服裝是穿上了斑馬AI課文化衫,增加了品牌的曝光。

待優化:可能由於班級群本來人少的緣故,雖然增加了特色環節:茶話會和視頻小作業,但群內活躍度很低,幾乎沒人參與和回復。

建議增加學習積分板塊,完成一項在微信班級群布置的任務就給予一定的表揚和鼓勵,也可以安排水軍提前在群裡來熱場舉個例子,只有當有學生參與了,其他觀望的家長才會展開行動,而不是只是把學習環境放在了斑馬AI課APP裡面。

3. 第三階段:轉化跟進階段拆解

活動時間:星期一至星期五,持續5天。

活動規則:完成英語+思維4天課程並打卡朋友圈,截圖發班級群,即可獲贈福袋。

①思維答疑會

亮點1:輔導老師預告答疑會時引導用戶在群裡回復「確定參加晚上7:00答疑會」,這樣一是能初步篩選出意向購課用戶(試問不感興趣為什麼還要在群裡回復確定參加?),二是能讓後面爬樓的家長直接看到今晚7:00原來有個答疑會,避免用戶重新爬樓了。

亮點2:購買下遊體驗課入口共設置3個位置,提升覆蓋面(①服務號提醒報年課②APP首頁可打開2人成團頁面③班群答疑會由輔導老師發出的下遊課程海報圖)。

待優化1:建議答疑會預告設置成群公告+設置群待辦,提升用戶看群率。

待優化2:答疑會結束後並沒有將答疑內容進行打包整理,沒有考慮其他用戶想要圖方便的心理。

待優化3:思維答疑會的文字內容有些單薄,文字排版不夠優化(可參考長投小白訓練營的文字排版格式),可以再做的更精緻些,可參考以PPT的圖片形式+文字+語音講解,不會因為老師頭像是卡通人物,所以能更增加老師的真實性。

待優化4:缺少如何在APP拼團的步驟圖,這一步很關鍵,而且再加上要去APP裡找課去拼團,還有分享到班級群,路徑有點多,所以可以做個步驟圖或小視頻方便指引家長順利拼團。

②英語答疑會

亮點和待優化同思維答疑會一樣,內容簡單,缺乏排版,群活躍不高。

額外亮點:在英語答疑會上發現增加了斑馬教學法BANMAS以及告訴贈送的配套學習禮包涵蓋了什麼內容,這個要比思維答疑會的內容要補充的多一些。

額外補充待優化:雖然答疑會結尾提到了報名體驗課一共有14天的學習周期,不光有挑戰得斑馬幣活動還有【推薦有禮】活動,但沒有任何宣傳海報圖去刺激用戶或者給出一些用戶返現的截圖示例增加真實性,畢竟0元用戶的粘性不強,是需要這些能夠外化的東西以及實物來刺激的。

①人設:細心,負責任,上進的輔導老師。

②話術風格:可愛,體貼,沒有非常AI的話術(朋友式語言),私聊第一條發語音。

③朋友圈:朋友圈提醒上課/提醒優惠/幫用戶擴散成團連結/逢節日送溫暖祝福。

待優化1:朋友圈可多展示一些學員效果外化的內容和素材,通過口碑效應,激發用戶購買慾望,畢竟別人家的孩子才幾歲就這麼優秀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或思維運算快準強,那麼我也要持續學下去才行。

待優化2:增加優惠截殺倒計時海報,增加緊迫感(但可能本身APP裡99元體驗課一直顯示2人成團48元,因此無法給予0元用戶其他更區別待遇的優惠福利,進而無法做優惠截殺……那就失去了購買體驗課時間急迫性了,從而轉化節奏被無限期次的延長……)

亮點:利用微信群的從眾效應(群體轉化),激發用戶的衝動不理智消費,本次課程就利用了曬單的方式,來刺激其他觀望用戶趁早下單,而且參與曬單的學員還可以獲得額外200個斑馬幣。

待優化:可以借鑑報名接龍的方式,如核桃編程採取的是預約滿多少人累計優惠更大,這樣更能通過從眾效應圈住社群裡的人一起抱團購課(前提是群人數要保證在50-100人之間)。

五、可復用點&待優化

1. 可復用點

1)產品角度

100個斑馬幣可抵扣1元,作用是促進完課率/增加APP使用率/通過曬單活動促進轉化率。

【⬆斑馬商城部分展示】

2. 待優化點

1)產品角度:無邀請語/無個性化海報

只在0元課詳情頁才會顯示,建議拓寬覆蓋範圍,比如首頁就能懸浮或者在體驗課和系統課的詳情頁都能顯示出來,增加曝光;

另外生成的海報並沒有可一鍵複製的邀請語或可上傳圖片的個性化海報,這個需要再和產品提相應的需求,可參考火花思維。

缺少同步和關聯性,邀請有獎的活動僅限於141期英語0元課用戶參加。

但我在141期班級社群並未看到輔導老師在社群/朋友圈/私聊通知任何有關邀請有獎的活動,顯然這個動作並沒有有效同步覆蓋,不免讓活動在前期宣傳就大幅下降。

2)服務角度:無私聊/結營班會動作

至少在我潛伏作為用戶體驗過程中,除了加好友發了一段語音,其餘並沒有收到輔導老師任何私聊話術,不知道在私聊這一塊是否有標準統一的私聊話術sop

5天的學習周期結束後,我以為周末會有一個結營班會,結果沒想到周日等來的居然是直接全部群解散的通知。

我再去翻看輔導老師朋友圈,發現她接下來下周一又要開始帶1元課的新班,感覺整個0元課的流程並不完整,至少可以把這一周學習的資料包進行個歸納和整理髮到班群。

我後來私下問老師才知道原來周日是優惠最後一天,在解散141期班群之前也沒有在群內做任何優惠截殺的通知提醒,不免讓我這個運營人覺得轉化很佛系的感覺。

3)社群活動角度

茶話會等內容還有物料圖片素材可以再美化一下,感覺有些粗糙,內容並不吸睛。思維答疑會中,輔導老師發的配套學習禮包圖片結果是英語體驗課的圖……犯了低級錯誤。

其實社群活動的抓手有很多,希望不管是圍繞課程的茶話會或答疑會,還是圍繞社群活躍的完課打卡贈福袋或限時曬單贈斑馬幣的活動。

應該是針對目標人群(上課體驗是2-8歲的孩子,購買決策又是家長的情況下)的需求來設計有效果的運營動作,通過數據來驗證活動是否有效,孩子的學習沉浸感和家長的參與感究竟有幾分?

4)轉化角度

為什麼不推英語+思維的聯報體驗課?為什麼要分開做兩次答疑會?

明明每天的課程都是英語和思維一起學習的,各學15分鐘,一天學習半個小時。

但是在社群轉化引導上,有點困惑是為什麼不把英語和思維放在同一天的答疑會一起說,這樣可以推雙周的英語+思維聯報課78元的價格,不然前一天只買一科,第二天再買一科,並沒有一開始替用戶做出最優選擇去下單。

答疑會增加一些針對痛點去回答的內容,而不是僅僅只陳述我們有什麼課程,應該告訴用戶我能為你解決什麼問題為核心去進行答疑。

建議在正式轉化前(答疑會開始前),適當增加報名英語或思維體驗課的學員外化效果的截圖素材,發到社群去引導0元課用戶下單購買。

設置也可以增加配套學習的禮包的開箱視頻,增加用戶想要學習禮包的欲望,從而下意識的會選擇購買課程(簡單說就是:以禮盒贈課的形式)。

缺少服務承諾,一般教育類產品都有3天聽課不滿意退款等條例,是刺激用戶做出最後購買決策的臨門一腳。

我在體驗課的詳情頁Q&A部分發現了購買是否可以退費的問題,回答其實是只要在購買3日內(且開課前)退課,並將課程隨材禮包自付郵費快遞至「斑馬AI課」指定倉庫就能全部退費。

其實這點可以加在答疑會或結課班會去講,尤其是對於四十幾塊錢的體驗課,家長並不會太過於仔細翻到最底部看詳情頁的。

輔導老師在朋友圈轉發拼團連結時可單獨提醒高意向的標籤用戶(前提是提前建好未轉化的高意向用戶標籤:如141期未轉化高意向)。

這樣能省下私聊詢問是否要拼團的時間成本但不能設置過多的次數,一次即可;在朋友圈新增優惠截殺倒計時海報,再次提醒未報名用戶抓緊時間。

及時的水軍曬單,通過拼團接龍的方式營造報名的活躍氛圍(如朋友圈劇本/水軍劇本等)。

最後一天解散群之前可增加社群or私聊告知成為體驗課用戶就能參加【推薦有禮】返現50元現金的活動, 相當於讓用戶白買了一個體驗課+價值108元配套學習禮包,這樣還能不心動麼?

六、個人思考

在流量越來越貴的當下,作為K12頭部公司猿輔導旗下的核心產品斑馬AI課也在持續發力為持續低成本獲客而努力著,通過這樣的一個獨特的轉化漏鬥模型:0元課–>48元體驗課–>2800正價課,讓48元體驗課多了一個依靠社群服務+轉化的用戶增長的渠道。

作為用戶之一,我發現整個0元課儘管有一些可圈可點的運營動作,但其實對於學員每學完一節課的階段激勵或表揚的措施還是不夠的;如果斑馬幣的作用只是為了轉介紹或者提升轉化率的目的而使用的話,其實就忽視了教育產品獨有的「學習效果見效慢」的特性。

我也做了一些調查了解後,0元課的輔導老師會在結課後一段時間基本不再主動聯繫用戶。

直到結課後第二周後,再次通過私信,測試家長的報名意向。在這點上,和大多數其他啟蒙產品不同的是,斑馬的社群服務更像『孩子的課後輔導課』,主要是提供服務,轉化節奏上做得比較輕(後幾天有進行拼團。

但即使社群參與拼團人數很少,輔導老師也放任自留,沒有進一步私聊未轉化用戶做轉化動作(比如我),和其他同類產品比起來,仿佛『一股清流』。

運營的目的是為了讓用戶『沿著自己設定的目標』向前走,一步步直到轉化。

如果能考慮更豐富的促活、留存的群內活動,為用戶設計『驚喜』,使用戶持續感受群價值,也許能對提升轉化率形成實際更有效的補充。

【圖片來自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訓練營/體驗課思考模板】

 

囈昀,96年雙子座,愛吃火鍋的四川妹子,前網易有道輔導策略,現跳槽去了頭部教育公司做運營策略。坐標北京,工作經歷1年半+,歡迎交流,周末可約舞~

公眾號:囈昀錄,分享個人成長,微信號:sEqInGbT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相關焦點

  • 案例分析:『斑馬AI課』app的增長之路
    兩年內app的下載量有2800W,單月營收破3億,斑馬ai課是如何做到的?本文作者結合AARRR模型對斑馬ai課進行了拆解分析,帶我們回顧了斑馬ai課app的增長之路。
  • 拆解下這個課程,告訴你這個增長模型怎麼這麼火
    本文作者以學而思網校的49元短期班為例,從體驗課運營打法和產品課程角度出發,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了分析,拆解2019年K12最火的增長模型,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全文約2705字,主要包含:簡介:學而思網校是誰?主服務模型是什麼?流程還原:13課時短期班到底做了些什麼?分析:運營上有什麼可借鑑的打法?思考:關於引流模型的一些思考。一、「學而思網校」是誰?
  • 實操案例拆解:如何使用模型/理論進行數據分析和戰略定位
    編輯導讀:案例拆解是運營er們常常會用到的方法,當活動缺少新想法時,就會試著去關注一下相關的案例,進行拆解,進而復用到自己的工作中。運營人如何做案例拆解?需要用到哪些理論模型呢?本文作者從具體案例出發,對相關模型進行了講解,一起來看看~
  • 增長模型拆解:分享有禮裂變玩法的底層邏輯與細節設計
    編輯導語:如今獲客成本變高,很多人會使用線上的分享裂變的方式獲取客戶,比如有禮裂變,通過轉發獲得禮品;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增長模型拆解的有禮裂變的玩法和設計,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自從轉型運營,就一直做裂變和轉介紹業務,雖然一直輸出關於這兩個用戶增長模型的認知和運營經驗,但實際從未系統地對「分享」這個行為進行系統解讀。分享是非常簡單的,比如群裂變,轉發海報進群就能成為上手容易、效果顯著的增長玩法。
  • 七麥數據聯合抖V數據即將舉辦線上公開課 揭秘產品增長新玩法
    抖V數據短視頻專家秋波作為受邀講師,將為大家分享抖音平臺的獲量優勢,拆解適合抖音平臺多元化內容的推廣App類型,揭秘抖音平臺助推產品增長的新方式。  此次線上公開課,抖V數據短視頻專家將詳細解讀抖音平臺的優勢,並針對抖音獨特的推送機制為大家分享內容優先的規則,同時對我功夫特牛、伊對、找靚機等行業案例進行剖析。而基於抖音平臺多元化的內容及平臺特點,適合不同類型App進行推廣的導流方式也有所不同,抖V數據短視頻專家將針對不同類型App產品分別解讀,只有根據類別匹配合適的內容和帳號,才能在抖音平臺進行精準導流達到最終獲量的效果。
  • 一套模型,三個步驟,深扒教育類APP裂變增長的秘密
    在線教育APP裂變海盜模型對於海盜模型,相信讀者都非常熟悉,也叫「AARRR」模型,分別表示獲取、激活、留存、轉化和推薦五個用戶運營環節,對於網際網路產品來說,這是非常基本的增長模型。但是這五個環節並非固定,不同網際網路領域、不同企業的產品的增長運營環節是不同的,比如很多產品就強調增長要從用戶留存開始,提出「RARRA「模型,即留存-激活-推薦-轉化-獲取。對於在線教育APP來說,用哪種增長模型都可以解釋得通,但要看增長處於什麼樣的狀態。
  • 在線教育破局指南:跑通3種流量轉化模型,100%規模化增長
    很多運營人一看到「60分鐘教你短視頻漲粉」、「10節課學會公眾號引流」等課程會忍不住下單的原因,就是因為拉新,無論是對個人還是對企業,都是很強的剛需。但是,做增長的都會明白,付費用戶的增長才是關鍵,而且還是規模化的增長,畢竟拉新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一步還在於如何轉化。
  • 如何用「用戶增長模型」的思維,拆解新媒體運營框架!
    當你的運營思路不清晰的時候,不妨就回到AARRR模型去分析,很多問題都將迎刃而解。今年,增長黑客的概念特別火,很多公司和個人都開始更加關注用戶增長這一塊。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目前運營圈子裡大家都比較認可的AARRR模型。
  • 揭秘:「極光單詞」如何實現驚人自增長?
    極光單詞作為教育產品的一匹黑馬,之中抓住「留存-分享-拉新轉化」的增長飛輪進行運營,作者通過案例拆解闡述其精細化運營模式。2018年起,各大教培機構均在暑期展開了燒錢大戰。留存為核心的增長飛輪模型「增長飛輪模型」,指向的目標是企業增長,包括客戶(學員)的增長和盈利的增長。
  • 【贈300個獨家投稿渠道】14堂零基礎拆解書課:把讀過的書變成錢!
    但如果你開始寫拆解稿和聽書稿,為了完成寫作任務賺取稿費,就需要倒逼自己閱讀,把一本書讀透。識別下方二維碼,進入課程課程將會告訴你,如何高效讀書、如何輕鬆寫出高質量稿件、如何提升過稿率……最重要的是,與其他只教你寫卻不告訴你怎麼投稿的課不同,這個課還會贈送300個投稿渠道,讓你真正通過拆解稿賺到錢
  • 案例拆解|小小優趣:VIP季卡拼團活動
    本文2462字本文由鳥哥筆記春羽計劃出品案例名稱(1)案例名稱小小優趣:VIP季卡拼團活動最近拆解的拼團案例不少,但很少有拼團角色的區分,小小優趣的VIP季卡拼團活動分為團長和團員,通過對團長的特別激勵,達到更多開新團,從而獲取接觸到更多新用戶的機會。團長角色和團員角色讓拼團活動更有趣,值得學習。
  • 拆解斑馬AI課:如何做到月營收5億元,正價課用戶超150萬?
    回顧彼時,修佳明提到,「斑馬AI課一直在一個未知領域內探索,並不知道思維是否合適斑馬英語的模式,所以最初是兩個APP。」 兩個月後,斑馬AI課驗證了數學思維也適合AI課的模式。2019年11月,斑馬AI課語文課程上線。 到2020年2月,斑馬英語正式更名為斑馬AI課,把三個學科整合到一起。
  • 《增長思維:54個思維模型教你成為增長高手》—讀書筆記導圖
    這是一本解讀增長底層密碼的書。生意的本質就是增長,通過市場份額、用戶數量的不斷增長,企業才有可能持續發展。這本書以增長八卦模型為基礎,從用戶的全生命周期入手,剖析了認知、接觸、使用、首單、復購、習慣、分享和流失8個重要環節,列舉了大量國內外知名企業的獲客案例,深入闡述了實現增長的方法和途徑,詳細解讀了增長思維的內涵。
  • 深度復盤:如何從0-1構建客單價4W產品的增長模型?
    留學服務四五萬的客單價往往令用戶望而卻步,而平均4000元/人的獲客成本也是掣肘業內公司規模化增長的重要原因。接下來這篇文章,我會從定位,引流,運營,轉化四個方面,來總結回顧我在棕櫚所做的增長項目,如何用用戶運營思維實現高客單價的用戶增長。1.
  • 如何通過「拆解分析」解決問題
    【收集】+【拆解分析】就完成了,接下來,就是依據可落地性,邏輯順暢性,三節課的做課原則等,進行微創新和調整。其實整個過程沒啥取巧的,當你不熟悉一個領域的時候,你要做的不是質量,而是數量。當你看到足夠多,見到了足夠多好的和不好的,你心理就有感覺了。
  • 活動拆解:10元風暴活動拆解及技巧分享
    本文作者通過親身的體驗,對10元風暴活動進行了拆解,為我們分析了為什麼要做掌上風暴活動?掌上風暴和各個崗位運營有什麼關係?這個活動的巧妙之處在哪裡?以及對於運營有哪些啟發?招商銀行掌上風暴,2010年首次活動,到今年已是第11年了。為了年底KPI的達成,關鍵指標的衝刺,招商銀行已經將「掌上風暴」打造成現象級的營銷活動。
  • 2020消費品牌增長洞察報告
    >PART 2 拆解品牌增長背後的共性基因  1、品牌逆襲靠的是什麼?  從服務人群看,我們在小仙燉、竹葉青和良品鋪子的案例裡找到了共性服務於增長型客群。那麼,什麼樣的客群可以被定義為增長型客群?收入的增長讓新中產人群更願意選擇優質的產品,而不是優先關注價格,即價格脫敏。  案例拆解  竹葉青 服務新中產人群  茶行業多年來市場高度分散。以品牌「破局」成為競爭突圍最有效的途徑。
  • 青島新媒體運營教程:AARRR模型拆解社群運營,實現裂變用戶增長
    一個企業的發展必不可少的就是擁有一臺完善的用戶運營模型,這樣才能在用戶運營的過程當中最大限度地減少客戶的流失,提高客戶的轉化。而社群裂變,一直以來都是用戶增長的一個核心技能。青島藝形藝意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創始人,青島首席商學院新媒體運營創始人,資深新媒體運營人,IT行業觀察者,新型網際網路+營銷實踐者,金牌文案創作者,騰訊網、搜狐網、今日頭條、網易新聞網、鳳凰新聞網等網站知名專欄作者,《新媒體推廣運營實戰大全》 作者、知名品牌營銷顧問黎想將為大家分享:AARRR模型來分析一下社群的運營和用戶的增長。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對你有啟發。
  • 只要3000元!上海警方揭秘:系手機模型...
    3000元一臺的iPhone X手機在大街上出售,當交易完成後再看看手裡的手機,卻變成了一臺模型。今年以來,這類老套的街面詐騙手法又出現在上海的街頭,然而仍有不少貪圖便宜的市民上了當。iPhone X要嗎?只要3000元!上海警方揭秘:系手機模型,成本價15元!
  • 盤點在線教育3大主流變現模型,依靠「燒錢」能否持續增長
    不過筆者結合自身經驗和行業觀察,認為有四種組合型增長策略可以較為長期地使用,會在本文的後面進行闡述。在線教育的三個主流變現模型以前有人諮詢想要入局在線教育該做什麼,筆者首先建議是想清楚變現模型是什麼,因為在線教育不是純網際網路的商業模式,可以先做流量再尋找變現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