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模型,三個步驟,深扒教育類APP裂變增長的秘密

2020-12-18 站長之家

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 鳥哥筆記(ID:niaoge8),作者: 野生的獨孤菌,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

在線教育是近年很火的領域,網上很多分析其增長模式的文章,但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很少有人談論在線教育APP的增長方式。

可能對於大多數網際網路APP來說,在線教育APP的使用頻率相對較低,而且很大比例的在線教育用戶(比如K12用戶)存在於PC端,這意味著很多人會把在線教育的增長放在註冊用戶和付費用戶獲取上。

實際上,在線教育用戶離不開APP,尤其是工具類APP,比如作業幫、小猿搜題等就擁有千萬級甚至億級的用戶體量,而且很多在線教育公司越來越強調用戶使用APP報名課程。 

在這樣的趨勢下,有必要對在線教育類APP(包括知識付費)的運營增長進行系統梳理,尤其是裂變式增長。

本文將藉助經典的海盜模型進行解讀。

在線教育APP裂變海盜模型

對於海盜模型,相信讀者都非常熟悉,也叫「AARRR」模型,分別表示獲取、激活、留存、轉化和推薦五個用戶運營環節,對於網際網路產品來說,這是非常基本的增長模型。

但是這五個環節並非固定,不同網際網路領域、不同企業的產品的增長運營環節是不同的,比如很多產品就強調增長要從用戶留存開始,提出「RARRA「模型,即留存-激活-推薦-轉化-獲取。

對於在線教育APP來說,用哪種增長模型都可以解釋得通,但要看增長處於什麼樣的狀態。

如果是渠道式增長,用戶獲取作為首要環節是說得通的,因為從獲取到推薦,用戶量是層層流失的,保證有不斷的新用戶下載APP是首要目的。

如果是裂變式增長,用戶留存就應該是更加重要的環節,這是因為裂變的本質是藉助老用戶帶來新用戶,形成類似指數型的增長,而如何儘可能地留存和激活老用戶則是核心問題。

不過,對於裂變式增長的海盜模型,筆者有不一樣的看法。對於APP來說,這樣的運營流程也許更符合邏輯,即「RARAR」,我將其繪製成下圖:

接下來筆者依次進行拆解。 

在線教育APP裂變流程拆解

1、用戶留存與激活

什麼是APP的留存與激活?

先說激活,只要大多數APP新用戶使用核心功能,就可以算作初步激活,如果在一定時間內頻繁使用核心功能,且新用戶留存率處於某一穩定水平,就算徹底激活成功。

對於在線教育APP來說,無論是搜題、口算等輔助學習工具類APP,還是知識付費、直播課程類APP,依靠新手引導、任務體系、高頻召回、新人福利等手段,讓新用戶使用拍照搜題、口述算數、購買課程等功能就是完成激活。 

為了讓新用戶能長期使用核心功能,就需要進行留存,也就是老用戶運營,這是一項非常複雜的工作,周期長且存在較大的變動。雖然我們看到很多APP的留存曲線,隨著時間推移先陡降後平緩,最後變成平行線,但在任意時段內,留存是可以被提升或者再下降的。

其實從本質上說,激活就是「新用戶留存」,在運營手段上,除了新手引導是藉助功能指引降低認知成本之外,與長期留存並無區別,無非是觀察的周期更短而已。

目前在線教育APP的留存激活手段,主要有三個:優質內容、任務體系以及召回活動。

(1)優質內容

 大多數在線教育APP,都會把優質內容作為留存的核心抓手,也是維持用戶粘性的基礎方式。

比如某在線教育APP,設置非常多的欄目,包括家庭教育文章、免費學科講座等,通過滿足各類內容消費需求,提升用戶使用頻率和時長,否則對用戶來說,APP只是一個繳費報班的工具。

另外,優質內容可以滿足老用戶一定的分享欲望,比如轉發講座到朋友圈,新用戶瀏覽老用戶分享的內容,可以選擇下載APP繼續學習或瀏覽更多,間接帶動APP的增長。

(2)任務體系

任務體系對於用戶留存提升同樣非常關鍵,因為任務必然匹配一些激勵,用戶為了得到激勵就會去完成APP裡的各項任務。所謂任務,即使用APP裡的各項功能,包括邀請新用戶。

非常多的在線教育APP重視任務體系的建設,用戶通過消費內容、推薦用戶可以獲得積分和勳章,前者可以兌換獎勵,優惠買課,後者滿足精神需求,助力炫耀。

(3)召回活動

提升新老用戶留存的一個重要方向就是召回流失用戶,即通過簡訊、APP推送、公眾號模版消息等渠道推送信息,藉助有吸引力的獎勵以及表達文案,助力新老用戶回流。

對於在線教育APP來說,召回推送的信息有很多類型,而且與場景息息相關。

例如,為了保證學習效果,會在課前和課後分別推送預習課程、學習報告等信息,讓用戶及時知道學習進度和學習結果;在續費日之前,可以推送課程繳費通知,減少部分溝通成本,提前引導高意向用戶完成續費。

那麼,新老用戶召回如何與裂變產生關聯?

首先,設計與不同類型用戶相匹配的專屬福利,可以藉助RFM模型、金字塔模型等進行分層,然後發布邀請有禮、助力、拼團等類型的裂變活動,最大化體現不同類型用戶的增長貢獻。

其次是定向召回,建議優先選用APP自身的消息推送功能,因為無論在觸達效果,還是用戶體驗上,都要比其他召回形式更好,比如簡訊或公眾號模版消息,要先瀏覽消息頁面再跳轉到APP,用戶會覺得很繁瑣,很容易流失。

最後,無論是老用戶登錄,還是新用戶註冊,專屬福利會以彈窗形式展現,發放優惠券、免費課等內容,然後再逐步引導參加裂變活動,或者彈窗指引用戶直接參與。

舉個例子。某知識付費APP,為了激活長時間未登錄的新用戶,推出「VIP限時免費領」活動。 

首先,利用APP消息推送功能,對目標用戶定向發布活動信息,用戶直接進入APP;然後是彈窗提醒,「免費領」字樣吸引用戶點擊進入裂變活動頁;最後在「送好友得『7天VIP+知識日曆』」的影響下,進入登錄環節,獲取海報,進行分享。

可以發現,利用APP推送功能觸達用戶是非常有效的運營手段,尤其是基於用戶畫像,圍繞用戶需求和場景建立的消息觸達機制,對裂變增長的幫助非常大。 

比如APP推送功能支持A/B測試實驗,通過劃分用戶群組,並匹配不同的推送文案,可以驗證不同消息內容的召回效果以及後續裂變效果,為後續裂變活動的迭代提供數據積累。

當然,如果APP推送功能使用不當,也會給裂變增長帶來負面效應。

某在線教育APP就曾在推送裂變活動時發生了問題,因為推送設置出現故障,導致消息推送異常頻繁,對用戶產生嚴重幹擾,此事甚至上了熱搜,形成了非常差的口碑,極大傷害用戶體驗。

所以,利用APP推送發布裂變活動前,可以藉助極光的「推送安全包」等工具,提前檢測推送內容和推送設置,避免因糟糕的用戶體驗導致留存手段失效。

比如極光推送支持消息推送一件撤回,避免錯誤性消息或重複性消息推送給用戶,也支持在推送服務端提前檢測是否有多次下發相同標題和內容的消息,提前規避重複推送風險,降低用戶流失,從而保證召回裂變效果。

2、用戶推薦與新用戶獲取——邀請有禮

對於APP裂變來說,新老用戶的留存激活,是為接下來的裂變核心環節做準備,即用戶推薦和新用戶獲取,因為只有足夠的活躍用戶參與推薦環節,才有可能帶來新用戶(包括下載和註冊),而且多數情況下,用戶推薦與新用戶獲取往往連在一體。

為什麼?

核心原因是用戶推薦屬於一個相對高頻的行為,推薦之後的結果要有反饋,比如邀請記錄、獎勵發放等,否則會顯著影響推薦的效果,所以必然要和新用戶的獲取流程打通。

對於用戶推薦與新用戶獲取的連接展現形式,筆者稱為邀請有禮,這是裂變模型的核心。所謂邀請有禮,顧名思義是邀請好友送禮品。分析這一玩法的關鍵是邀請形式和禮品形式。

邀請有禮的最基本形式就是助力,而助力的標準是領課,包括領取0元課(表現為註冊)和購買付費課。所以,區分不同類型的邀請有禮的關鍵是禮品形式。

據此,筆者梳理了幾個常見的邀請有禮玩法:

(1)分享禮包

前面提到過,很多在線教育APP激活新用戶的手段之一就是新人禮包,這個是最容易與裂變相結合的,而大多數情況下,分享禮包給予的往往是特價課程、限時會員、包郵實物等,新用戶和老用戶都能拿(美其名曰專享),但僅僅是一個「資格」,前提條件是完成邀請任務。

像「免費領VIP」就是分享禮包的典型案例。當然還有其他的典型案例。 

某在線教育APP以「0元包郵實物學習禮包」作為吸引點,引導老用戶邀請好友購課,而且實物禮包是按照邀請人數階梯發放,目的是提高分享率。對外宣傳的邀請海報則突出「神課券」,實際是減免196元的3元引流課,顯然是希望藉助價格手段提高新用戶購買率。

某在線家長社區APP的分享禮包以免費課程為主,而且在邀請機制上也略有不同,每邀請1個人領取1門課程,就增加1次免費領取其他課程的機會,累積一共四次,相當於1個人邀請4個人。因為裂變雙方都有實打實的課程福利,所以這是一個友好且互惠的增長策略。

(2)老帶新優惠

老帶新優惠是教育行業非常基礎的裂變玩法,尤其是線下機構,一定額度的優惠券可以帶來非常精準的客戶,所以非常適合在線教育。

根據筆者觀察,某頭部K12教育APP在「老帶新優惠」應用方面是絕對的行家。因為有很強的品牌優勢和教學口碑,也考慮到高客單價屬性,100元優惠券對潛在用戶非常有吸引力,而且邀請獎勵可累積,保證了邀新頻率。不過,優惠券領取的門檻略高,需要好友出勤課程,這無疑是出於用戶轉化的考慮。

某頭部知識付費平臺APP,也採用老帶新優惠策略,不過沒有課程出勤要求,其規定只要成功推薦1人,雙方就各得20元優惠(兩張10元券),優惠可累計,可以購買任意課程。

對於老帶新優惠,優惠券發放有一個核心門檻,即被邀請者必須是純新註冊用戶,學而思和得到兩個案例都有明顯要求,這說明優惠券對新用戶轉化能起到很實際的作用。

(3)推薦送積分

很多網際網路APP都喜歡用獎勵用戶積分,採用獎勵兌換的形式,既保持流通,又降低獲客成本,在線教育也不例外,而且也經常與裂變相結合。

比如某少兒AI課APP,它的積分系統叫「斑馬幣」,一個斑馬幣相當於50元現金或優惠券,邀請1人購買體驗課就能獲得,多邀多得可累計,並且有豐富的商城幫助消耗「斑馬幣」,但邀請者只能是體驗課用戶。

再比如某職業教育APP,它經常推出一些直播分享,用戶報名直播後會提供推薦名額,這裡會提供階梯邀請獎勵,分1人、3人、5人三檔,獎品為一定數量的「研值」,被邀請用戶只需要預約直播即可,很明顯是以激活為主要目的的老帶新策略。

(4)實物拼團

很多公眾號增長的一大策略是贈送實物獎品吸引粉絲,APP增長也有類似的策略。

還以某AI課APP為例,藉助拼團形式免費送實體圖書,團長邀請4個人註冊報名免費課程,5個人就能同時得到包郵圖書。所以,只要實物獎品有足夠的吸引力、稀缺的價值感,以及體現超強的擁有欲,就能帶來可觀的拉新效果。

不過,無論怎樣的邀請有禮玩法,都以誘人的獎勵為前提,它是一個雙刃劍,雖然能拉新,但也能吸引一群「羊毛黨」,更何況以APP為載體的裂變,多少也會存在體驗差的問題。

所以在實際落地過程中,新用戶從下載APP到完成註冊激活,要儘可能做好風控,優化體驗。

先說用戶體驗方面。較為傳統的登錄方式是輸入手機號,然後等待簡訊驗證碼,輸入完才可以進入APP主頁面,這個過程需要等待一段時間,對於被推薦的新用戶很容易流失,尤其是在APP發展的早期,當然現在已經成為習慣。

但是,只要用戶登錄APP就一定會存在安全風險,所以需要更高級的驗證方式,不僅僅是簡訊驗證碼,又增加圖形滑動、語音甚至第三方密令驗證等方式,雖然保證了登錄安全,但用戶等待的時間更長,流失也更容易。

那有沒有既能保證安全又能優化體驗的辦法?筆者推薦極光的一鍵登錄產品,極光認證。

用戶打開APP後,只要本機手機號經過極光認證通過,就可以一鍵登錄,整個過程2秒內就可以完成,無需等待,顯著降低登陸門檻,提升激活轉化率,整個過程簡化為:打開APP-點擊註冊/登錄-本機號一鍵登錄。 

與APP登錄相關的另一個重要問題就是羊毛黨用戶註冊。

我們常以實物、優惠、金錢等作為吸引大量新用戶的誘餌,這類推廣裂變活動的APP會順理成章地被專門套取廉價利益的羊毛黨盯上,如果APP的安全性不足,很容易被羊毛黨藉助設備工具短時間、大規模地註冊,以套取足夠的利益。

極光認證的一鍵登錄功能其實也有效解決了這個問題,因為本機手機號經過極光認證通過才可以一鍵登錄APP,而羊毛黨使用設備大規模註冊必然要「機卡分離」,很容易出現登錄失敗的情況,而這些帳號會被標記和監控,無疑讓羊毛黨註冊的難度大大增加。

總之,使用極光認證這類一鍵登錄產品的APP,通過縮短登錄時間和防範羊毛黨,可以極大地規避裂變活動的風險漏洞,既保證帶來精準的新用戶,又提高整體的轉化率。

3、新用戶轉化 

整個APP裂變模型的最後一個環節是新用戶的轉化。對於在線教育APP來說,變現有三種基本形式:培訓課程、付費內容和會員服務。

與這些變現形式相匹配的轉化方式中,比較有效的一種是優惠券,這一點通過前面相關案例就能看出來,畢竟教育是剛需,在有需求的前提下儘可能少地花錢,是最快的成交邏輯。

另一種轉化方式是限時體驗,很多會員制知識付費APP就採用這種方式,類似的還有試聽,也是基於給用戶體驗產品的機會,通過優秀的內容或服務來影響付費行為。

除了利用以上兩種方式引導用戶購買課程、付費內容、會員等為APP創造收入外,也可以接入第三方廣告服務進行變現,包括品牌投放廣告和產品引流廣告,尤其適合於流量相對較大的輔導工具類APP。

廣告變現需要合適的第三方工具,筆者推薦極光的APP流量變現產品——極光聯盟。它能提供多種形式的廣告變現方案,包括輕推送廣告、APP應用內廣告、短視頻流廣告、互動廣告等,廣告形式新穎有趣且內容緊密貼合用戶需求,在提升用戶體驗和粘度的同時,開發者也可以實現快速變現。 

比如,知識付費類APP可以接入極光聯盟,在活動入口或一些廣告位投放互動廣告,採用大轉盤、扭蛋機、搖一搖等互動形式,給予用戶購物券、視頻會員、話費、實體免單等獎勵,為其他領取APP進行導流。

當然,無論什麼類型的廣告,都要匹配APP的用戶屬性和需求特點,而在大數據時代,結合用戶畫像和行為習慣的千人千面式營銷已經成為現實,無疑會讓APP流量變現取得更好的效果。

結語

總的來說,「RARAR」就是先留存老用戶和激活新用戶,讓它們完成推薦APP的動作,而新用戶下載APP之後再進行激活,並在這個過程中實現轉化,從而讓在線教育APP實現增長閉環。

更具體一點,老用戶留存常用的召回活動,與新用戶激活常用的新人福利,可以搭配成獨立的老帶新活動,通過豐富的邀請有禮玩法比如分享禮包、老帶新優惠、推薦送積分、實物拼團等獲取新用戶,然後再利用優惠券、限時體驗等手段完成轉化。

最後說一說對APP裂變的理解,其本質是一套產品化增長流程,核心取決於裂變主題和獎勵是否吸引人,以及用戶參與路徑是否順暢,但想達到理想化程度,還需要運營的助力。

所以,增長不全是產品主導,而是各個要素的綜合作用,這才是「1+1>2」的真正魅力。

相關焦點

  • 【行業】在線教育的增長真相在這四個模型裡
    在單筆投資金額上,K12 在線教育和職教頭部企業表現較好,單筆融資金額較大。此外,一些新生賽道也有所突破,比如 STEAM 類的小眾賽道和教育科技類的公司能持續拿到融資。而未來可預見 K12 輔導這樣的主賽道機會相對越來越少。 三、在線教育增長和轉化模型 前面兩部分我們看到了在線教育的行業發展和資本市場情況。
  • 增長模型拆解:分享有禮裂變玩法的底層邏輯與細節設計
    編輯導語:如今獲客成本變高,很多人會使用線上的分享裂變的方式獲取客戶,比如有禮裂變,通過轉發獲得禮品;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增長模型拆解的有禮裂變的玩法和設計,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自從轉型運營,就一直做裂變和轉介紹業務,雖然一直輸出關於這兩個用戶增長模型的認知和運營經驗,但實際從未系統地對「分享」這個行為進行系統解讀。分享是非常簡單的,比如群裂變,轉發海報進群就能成為上手容易、效果顯著的增長玩法。
  • 如何用AARRR模型拆解社群運營,實現用戶的裂變增長
    一個企業的發展必不可少的就是擁有一臺完善的用戶運營模型,這樣才能在用戶運營的過程當中最大限度的減少客戶的流失,提高客戶的轉化。而社群裂變,一直以來都是用戶增長的一個核心技能,今天我們簡單的用AARRR模型來分析一下社群的運營和用戶的增長。
  • 1萬字梳理任務寶裂變玩法、風控設計、增長模型
    矩陣公眾號裂變有兩種方式:(1)設置 X 個帳號參加活動,每個帳號設置參與人數的閾值,到達設定閾值,切換下一個帳號。(2)設置 X 個帳號參加活動,每個帳號自定義流量分配比例,假設abc三個帳號,a20% b30% c50%,有 10000 人參加活動,那麼a拉新 2000 人,b拉新 3000 人,c拉新 5000 人。
  • 分銷裂變老帶新帶不動?3個迭代策略帶你突圍(附增長模型)
    編輯導讀:分銷社交裂變是產品運營的手段之一,在產品特性與利益刺激的加持下,成為了教育與知識付費領域有力的推廣手段。那麼我們要怎麼做好分銷,實現裂變,讓產品持續刷屏呢?本文作者對操盤的一個教育產品項目進行了復盤,對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詳細展開了分析,供大家一起參考學習。
  • 親歷300家企業私域運營增長,我們發現了3條深律和2個要點
    2019年,隨著私域話題火爆,零一裂變憑藉優秀的裂變運營能力參與其中,已經先後為300多家頭部企業做過不同環節的私域增長。經過兩年的私域運營,鑑鋒笑言「所有坑都踩過了」,並跑通了美妝、零售、教育和金融行業,積累了豐富的行業經驗。
  • 解析病毒增長模型的這四點因素,讓裂變營銷有跡可循!
    編輯導語:如今,「裂變」玩法變成了網際網路產品界的當紅炸子雞,很多產品都正在或者希望靠裂變來實現用戶增長。但是,我們該如何分析和預測這種病毒式增長對用戶數的影響,並且做好裂變營銷呢?本文作者解析了病毒增長模型的四點因素,並且為我們進行了詳細地分析。
  • 青島新媒體運營教程:AARRR模型拆解社群運營,實現裂變用戶增長
    一個企業的發展必不可少的就是擁有一臺完善的用戶運營模型,這樣才能在用戶運營的過程當中最大限度地減少客戶的流失,提高客戶的轉化。而社群裂變,一直以來都是用戶增長的一個核心技能。青島藝形藝意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創始人,青島首席商學院新媒體運營創始人,資深新媒體運營人,IT行業觀察者,新型網際網路+營銷實踐者,金牌文案創作者,騰訊網、搜狐網、今日頭條、網易新聞網、鳳凰新聞網等網站知名專欄作者,《新媒體推廣運營實戰大全》 作者、知名品牌營銷顧問黎想將為大家分享:AARRR模型來分析一下社群的運營和用戶的增長。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對你有啟發。
  • 盤點在線教育3大主流變現模型,依靠「燒錢」能否持續增長
    不過筆者結合自身經驗和行業觀察,認為有四種組合型增長策略可以較為長期地使用,會在本文的後面進行闡述。在線教育的三個主流變現模型以前有人諮詢想要入局在線教育該做什麼,筆者首先建議是想清楚變現模型是什麼,因為在線教育不是純網際網路的商業模式,可以先做流量再尋找變現方向。
  • 《增長思維:54個思維模型教你成為增長高手》—讀書筆記導圖
    這本書以增長八卦模型為基礎,從用戶的全生命周期入手,剖析了認知、接觸、使用、首單、復購、習慣、分享和流失8個重要環節,列舉了大量國內外知名企業的獲客案例,深入闡述了實現增長的方法和途徑,詳細解讀了增長思維的內涵。作者認為,任何特定的增長技巧都會過時,但增長背後的邏輯擁有長遠的價值。他還在書中總結出了54個增長思維模型。
  • 不要脫離業務場景談「裂變」
    群裂變流程示意圖做教育有一套基本的招生模型:投放+銷售轉化我們通過百度投放,信息流,新媒體獲得銷售線索。然後由銷售跟進轉化。跟誰學當然也知道這個模式,但是他在這套招生模式的基礎上做了改良,把群裂變的玩法加入其中,把常見的電銷,改成個人號的轉化模式。最終形成了屬於自己的一套招生模型。投放+群裂變+個人號/群轉化如下圖,這個是跟誰學的業務流程 跟誰學業務流程
  • 社群運營的這6種裂變模型,你掌握了嗎?
    社群運營不好,裂變也不會有好的效果。本文作者為我們總結了社群運營的6種裂變模型,你學會了嗎?在經營社群的過程中,我們都希望藉助一些社群裂變的玩法,實現業績的增長。我把以往常用的一些玩法做了一個總結,特選取部分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 案例分析:『斑馬AI課』app的增長之路
    兩年內app的下載量有2800W,單月營收破3億,斑馬ai課是如何做到的?本文作者結合AARRR模型對斑馬ai課進行了拆解分析,帶我們回顧了斑馬ai課app的增長之路。
  • 從運營策略到增長模型,再聊B端運營
    上面的部分內容是為了給這篇文章定個基調,鑑於B端運營的相對距離感,為了東西講的讓大家更容易明了,今天刀叔就用和C端對標的方式,來和大家聊一聊B端運營。一、運營策略運營策略既是一套運營的管理操作體系,也是一套目標化的方法論,所以運營策略的制定必須要有全局的思維,也必須要有清晰的運營目標。
  • 帶你深扒時尚圈爆紅單品廣告文案的秘密!
    這裡是簡單易懂,一學就會,不會看個熱鬧的廣告文案策劃君。今天是我們的第三期乾貨分享啦!這期我們來深扒時尚圈爆紅單品廣告文案的秘密!話不多說,大家先把我們的小本本拿出來! 大家想買一個產品的時候會不會被這類產品某個品牌的廣告給吸引住,為此掏腰包呀,小編我買東西不僅關注產品本身質量也會對產品的廣告文案進行研究哈哈哈哈哈哈,有時候也是會被產品的廣告文案給吸引為此荷包空空!
  • 只玩裂變還不夠,你應該還會搭建病毒式增長模型
    「裂變」玩法可謂是網際網路產品界的當紅炸子雞,很多產品都正在或者希望靠裂變來實現用戶增長,那該如何分析和預測這種病毒式增長對用戶數的影響?我們應該學會搭建病毒式增長模型。
  • ...用戶裂變增長方法拆解盤點:關於公眾號、個人號、社群、小程序
    無非是圍繞用戶增長、業務轉化、品牌傳播這三點開展運營工作,微信個人客服號恰恰是承載業務轉化的最好流量觸點。對於做業務的團隊來說,如果你的業務來源於微信流量,請一定要重視客服號的流量積累。很多企業都知道要做裂變活動,公眾號裂變、社群裂變,但卻惟獨忽略了個人客服號裂變。那麼客服號獲客的好處在哪裡呢?
  • 深扒分期樂、360借條APP,我們發現了消費信貸APP運營「套路」
    中金公司報告顯示,2019年月均MAU(月活躍用戶)大於500萬的金融APP有45個。其中消費信貸類上榜的有6個——360借條月均MAU達1511萬人;分期樂月均MAU達到949萬人;百度有錢花、拍拍貸借款、來分期、安逸花月均MAU分別為700萬人、608萬人、566萬人、536萬人。
  • 從產品角度,看「用戶增長的三個階段」
    隨著網際網路進入下半場,談論增長的人越來越多,無論是從微信裂變到小程序,還是從微商到社交電商,本質都是在追求一種低成本高效獲客的方式。今天我也湊個熱鬧,來聊聊我眼中從產品角度看「用戶增長的三個階段」,文章會分為上、下兩篇進行系統闡述。
  • 如何設計算法模型驅動業務增長:7 大步驟+5 個關鍵
    今天的分享將圍繞這個問題展開,結合團隊案例解析模型驅動項目的關鍵步驟,幫助大家在實際模型操作或項目管理的過程中少走一些彎路。2.當場景比較複雜、牽涉到種類較多的商品或物品時,我們可以做一些多分類模型深入展開。比如做電商平臺的購買推薦時,面對過多的商品種類,可以通過個性化推薦實現「千人千面」的推薦效果。基於以上四個步驟初步搭建好模型後,我們需要做很多的離線檢驗以進行模型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