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長模型拆解:分享有禮裂變玩法的底層邏輯與細節設計

2020-12-15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語:如今獲客成本變高,很多人會使用線上的分享裂變的方式獲取客戶,比如有禮裂變,通過轉發獲得禮品;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增長模型拆解的有禮裂變的玩法和設計,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

自從轉型運營,就一直做裂變和轉介紹業務,雖然一直輸出關於這兩個用戶增長模型的認知和運營經驗,但實際從未系統地對「分享」這個行為進行系統解讀。

分享是非常簡單的,比如群裂變,轉發海報進群就能成為上手容易、效果顯著的增長玩法。

不過我一直覺得,分享行為應該直接關聯業務,比較合理的對象是體驗課,這類課程成交門檻較低,推薦較為容易,所以將分享體驗課的模式稱為「分享有禮」。

註:本文提到的體驗課不包括拿部分課程作為裂變誘餌,這類裂變稱為「解鎖」,與分享有禮關聯的體驗課有本質不同,後者交付給用戶的是「完整」產品,並非「割裂品」。

分享有禮看似簡單,但其實有非常多的細節設計,而且對工具和技術有一定依賴;另外不同載體的分享有禮效果也不同,這決定了分享有禮有很多細微模式。

接下來,我將個人總結的分享有禮模型進行較為詳細的闡述。

01 分享有禮的基礎模型

分享有禮模型的基礎形式是引導用戶分享體驗課的海報或連結,完成分享後就可以拿到收益。

那要如何判定用戶是否分享且符合要求?

絕大多數情況下以截圖為證,而且對截圖的細節也有要求,比如必須是朋友圈或微信群。

如果是朋友圈,則不能設置分組,時間必須滿足幾個小時;如果是微信群,則還有數量的要求,這實際是為了保證體驗課有更多的成交量。

另外,轉發的海報也有說道,從轉化的角度講,最好是直接分享帶有體驗課報名二維碼的海報,直接躺單。

當然,也可以轉髮帶有其他載體的海報,也就是新用戶掃碼後先沉澱在某一載體(如公眾號、群、個微、企微等),之後再彈出體驗課的報名入口進行成交。

提到載體,不同載體對轉發行為的影響是不同的。

最適合的載體是個微,因為可以查看朋友圈,省掉截圖,能直接給完成分享的用戶獎勵,信任度最高。

其次是群和公眾號,主要原因是有工具能夠審核截圖,審核邏輯後面再講。

最後就是企業微信,雖然和個微一樣面對精準流量,但不能查看朋友圈,也沒有工具審核截圖,只能默認用戶完成,所以效果要打折扣。

這裡有必要提另兩個載體——小程序和H5,它們在很長一段時間是可以直接檢測用戶是否分享的,不過因為微信對於用戶體驗的保護,屏蔽掉了這類功能,對「某些人」來說是個遺憾。

現在如果看到還有類似功能,一般不用完全分享就能通過檢測。

回到分享行為的審核方式,截圖審核是目前的主流,分人工審核和技術審核;人工審核已經講過,來分享一下技術如何審核截圖。

技術審核有兩個功能層次,簡單一點的是不分具體的截圖內容,直接給你通過,該方式主要用於群分享場景,工具是進群寶。

相對複雜一點的會根據截圖裡的海報或圖文進行識別(實際看的是朋友圈有無分組標識),該方式用於公眾號載體較多,工具是分享寶。

有人會問,有沒有不用人工審核還能模擬技術審核的方式?

還真有,那就是利用表單工具,在表單裡設置上傳圖片的選項,用戶上傳後提交,就可以跳轉到領取獎勵頁面,整個流程非常流暢,非常像機器審核一樣。

說了這麼多,有一個事實還是要戳破,那就是針對分享行為,目前還沒有完全有效的手段規避用戶無效分享的情況,因為用戶分享完就可以刪除分享痕跡,你只能獲得截圖。

當然,這樣的用戶一定不是全部,還是有不少用戶願意配合,在這樣的前提下,儘可能讓用戶更多的渠道,比如要求分享朋友圈和一兩個群,努力爭取更多的曝光,才有機會獲得更多的用戶。

至於轉發行為的獎勵設計,筆者總結了兩條原則:低成本,有驚喜感。

低成本意味著你不能獎勵太貴重的禮品,很容易薅羊毛;有驚喜感則要求儘可能提供分享動力,吸引更多人參與。

個人認為應該多把握驚喜感原則,資料、課程、實物、活動名額等獎勵只是形式,對獎勵的包裝往往有決定性的影響;所以要多角度挖掘獎勵的賣點,只要能給用戶一個必需的理由即可。

02 分享有禮模型進階:打卡裂變

分享有禮模式一旦存在於體驗課的拉新階段,也存在於運營服務階段;因為目前市面上大多數的體驗課採用的是訓練營模式,打卡其中非常基礎的環節。

先說一下打卡的基礎形式,用戶先通過完成學習任務獲得一張打卡圖,這種圖帶有二維碼,關聯的是體驗課,用戶需要分享打卡圖到朋友圈或微信群,且完成審核才算完成一次打卡。

海報打卡要提供截圖,服務老師可以人工審核,也可以藉助打卡工具審核;比如類似寶寶玩英語的打卡小程序,既提供打卡圖和文案,也提供審核入口,提高不少效率。

當然,過去很多打卡閱讀產品是用網頁檢測用戶是否分享;但因為微信的一次封殺,這類檢測手段基本消失了,但卻在微信紅利期收割不少流量。

如果用戶錯失打卡怎麼辦?

這裡可以設置一個分享機制,那就是分享海報或連結獲得一次打卡機會,如果想直接獲取用戶,要求邀請成功才給補卡機會即可,目前技術可以實現。

說完了打卡細節,再來談談打卡動力;打卡是需要堅持一定時間的,堅持的意義是獲得回報。

首先,堅持打滿一定天數返還押金,如果沒有押金則會給你基礎獎金,雞賊的會把現金折算成積分或優惠;其次是設計排名獎勵,至於排名的標準,或者是打卡天數,或者是打卡積分,而獎勵的選取原則與上同,不再贅述。

除了給予打卡本身,獎勵的規則還可以依據通過打卡海報邀請的人數來制定;另外,如果是付費的體驗課,邀請成功還有分銷獎勵,這樣會帶來更強的動力,因為打卡意味著成交。

至此,整個分享有禮模式就拆解完了。

03 最後的兩個建議

分享有禮模式看似邏輯簡單,其實有非常多的細節要注意和梳理,而且一旦和業務結合,就要注意具體的用戶體驗邏輯,因為這些將影響你的實際運營策略。

另外,大家在使用分享有禮模型時,有兩點小建議。

第一,儘可能在體驗課的拉新階段、服務階段和轉化階段設置分享動作,給予分享行為的獎勵可以逐漸升級;當然,分享成交的產品也可以逐漸升級,比如轉化階段分享高價課海報,就是典型的老帶新。

第二,儘可能形成閉環,因為很多時候用戶報名體驗課後會進入銷售池而不是流量池,所以要與負責銷售池的人對接好繼續引導新用戶分享;或者在進入銷售池前通過彈窗、浮窗、banner等形式直接獲得海報,或引導進入其他載體獲得海報並要求分享。

總之,本文儘可能梳理了分享有禮模型中的運營細節,至於能不能實現增長,就看你自己了。

#專欄作家#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年度專欄作家,野生運營社區合伙人,運營推廣專家,《從流量到留量:讓你的產品實現低成本持續爆發》作者,在線教育觀察家。

本文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一套模型,三個步驟,深扒教育類APP裂變增長的秘密
    在這樣的趨勢下,有必要對在線教育類APP(包括知識付費)的運營增長進行系統梳理,尤其是裂變式增長。本文將藉助經典的海盜模型進行解讀。如果是渠道式增長,用戶獲取作為首要環節是說得通的,因為從獲取到推薦,用戶量是層層流失的,保證有不斷的新用戶下載APP是首要目的。如果是裂變式增長,用戶留存就應該是更加重要的環節,這是因為裂變的本質是藉助老用戶帶來新用戶,形成類似指數型的增長,而如何儘可能地留存和激活老用戶則是核心問題。不過,對於裂變式增長的海盜模型,筆者有不一樣的看法。
  • 分銷裂變老帶新帶不動?3個迭代策略帶你突圍(附增長模型)
    分銷裂變的底層邏輯:提升老帶新效率做完本次項目,我認為想要做好一場老帶新的分銷裂變活動,最重要的是要深刻理解老帶新分銷活動背後的原理。我們零一裂變內部總結出一套非常詳細的分銷裂變獲客模型,主要分為4個版塊:活動宣發—裂變分享—私域沉澱—私域轉化,並且拆解出每個環節的重要影響因子、數據模型和運營策略。此外還有每個環節中的用戶底層心理。
  • 1萬字梳理任務寶裂變玩法、風控設計、增長模型
    用戶關注公眾號和添加企業微信這兩個步驟,都可以被任務寶工具後臺自動識別,無需人工審核,並且會給用戶實時推送消息,提醒有x位好友已成功添加企業微信號。關於企業微信的裂變路徑和玩法,點擊這裡👉案例拆解:如何通過「任務寶+企業微信」做到公眾號漲粉4.1w,微信好友新增1.5w?
  • 盤點運營人必須知道的底層邏輯和思維模型
    工具箱裡應該有底層邏輯、思維模型,也應該有運營技巧和操作工具,它們可能分別處於了道術器的三個層面。我今天整理了部分底層邏輯和思維模型以及它們的使用場景和使用原則,希望對大家以後的運營工作有所幫助。【一】需求層次理論滿足用戶需求、開發用戶需求是運營的核心本質,也是最最底層的邏輯。需求是什麼呢?
  • 青島新媒體運營教程:AARRR模型拆解社群運營,實現裂變用戶增長
    一個企業的發展必不可少的就是擁有一臺完善的用戶運營模型,這樣才能在用戶運營的過程當中最大限度地減少客戶的流失,提高客戶的轉化。而社群裂變,一直以來都是用戶增長的一個核心技能。青島藝形藝意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創始人,青島首席商學院新媒體運營創始人,資深新媒體運營人,IT行業觀察者,新型網際網路+營銷實踐者,金牌文案創作者,騰訊網、搜狐網、今日頭條、網易新聞網、鳳凰新聞網等網站知名專欄作者,《新媒體推廣運營實戰大全》 作者、知名品牌營銷顧問黎想將為大家分享:AARRR模型來分析一下社群的運營和用戶的增長。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對你有啟發。
  • 「增長」的底層邏輯是什麼?
    編輯導讀:網際網路下半場,所有人都在討論增長,但只有明白了增長的核心再加上可快速獲得增長的方法,才會獲得真正的增長。本文作者結合自己的所思所想,分享了關於增長底層邏輯的知識,供大家一同參考和學習。其實AARRR模型僅是增長背後的一個方法或工具,在沒有AARRR模型這個概念以來,我們依然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或策略促進著用戶、銷售額、企業市場份額的增長。所以談到增長我們不僅要知道增長的方法是什麼,而更應該深度思考增長的核心是什麼,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如果我們僅懂得AARRR模型,那麼運用這個模型產品一定會增長嗎?
  • 社群運營的這6種裂變模型,你掌握了嗎?
    在經營社群的過程中,我們都希望藉助一些社群裂變的玩法,實現業績的增長。我把以往常用的一些玩法做了一個總結,特選取部分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一、解決用戶三個疑問其實線上很多裂變的玩法都是有條件的,許多用戶已經被教育了很多回。
  • 如何用AARRR模型拆解社群運營,實現用戶的裂變增長
    一個企業的發展必不可少的就是擁有一臺完善的用戶運營模型,這樣才能在用戶運營的過程當中最大限度的減少客戶的流失,提高客戶的轉化。而社群裂變,一直以來都是用戶增長的一個核心技能,今天我們簡單的用AARRR模型來分析一下社群的運營和用戶的增長。
  • ...用戶裂變增長方法拆解盤點:關於公眾號、個人號、社群、小程序
    enjoy~「用戶裂變增長」可以說是最近一年很火的概念了,有的人的確通過裂變玩法漲粉數百萬,短短幾個月做成頭部大號;更有短短一年時間,團隊微信好友數裂變到百萬,銷售額翻了10倍。這種暴力的黑客增長玩法吸引了很多創業者、運營人,有刷爆了朋友圈的網易戲精課,也有趨之若鶩般的進各種大咖群活動,更有異常簡單粗暴的免費送書活動。玩法的背後都是用裂變思維在做運營活動,的確有效!
  • 如何用「用戶增長模型」的思維,拆解新媒體運營框架!
    當你的運營思路不清晰的時候,不妨就回到AARRR模型去分析,很多問題都將迎刃而解。今年,增長黑客的概念特別火,很多公司和個人都開始更加關注用戶增長這一塊。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目前運營圈子裡大家都比較認可的AARRR模型。
  • 解析病毒增長模型的這四點因素,讓裂變營銷有跡可循!
    編輯導語:如今,「裂變」玩法變成了網際網路產品界的當紅炸子雞,很多產品都正在或者希望靠裂變來實現用戶增長。但是,我們該如何分析和預測這種病毒式增長對用戶數的影響,並且做好裂變營銷呢?本文作者解析了病毒增長模型的四點因素,並且為我們進行了詳細地分析。
  • 獨家|陳賢亭:跨境企業管理的「道」,全在這九大底層邏輯中
    你是否有這樣的困惑,人招了、庫存備夠了、培訓成本加了、預算都花出去了,但業績卻一直起不來。這就是成本陷阱,充足的預算,給了大家花錢的底氣,卻沒有帶來賺錢的能力。成本陷阱的底層原因和人性有關係,如何花錢需要管控好。第三,人效陷阱。
  • 《增長思維:54個思維模型教你成為增長高手》—讀書筆記導圖
    閱讀使人充實,分享使人愉悅。文章結尾附有思維導圖,幫你梳理文中脈絡精華。歡迎閱讀,你離知識又近一步。今天分享的書籍是《增長思維》。本書的作者有兩位,其中一位是李雲龍,另一位王茜。這是一本解讀增長底層密碼的書。生意的本質就是增長,通過市場份額、用戶數量的不斷增長,企業才有可能持續發展。這本書以增長八卦模型為基礎,從用戶的全生命周期入手,剖析了認知、接觸、使用、首單、復購、習慣、分享和流失8個重要環節,列舉了大量國內外知名企業的獲客案例,深入闡述了實現增長的方法和途徑,詳細解讀了增長思維的內涵。
  • 案例拆解:揭秘斑馬AI課0元導流課的增長模型
    在本篇文章中,作者為我們揭秘了斑馬AI課0元導流課的增長模型,看看在這個流量越來越貴的時代,作為猿輔導旗下的核心產品斑馬AI課為了持續低成本獲客而做出了什麼努力。這次我也想借最後一個大作業來拆解斑馬AI課0元導流課訓練營整個周期的運營動作和用戶體驗全過程,希望能從中學到一些我沒接觸過的社群活動玩法,甚至能結合我上一家公司做的社群sop看看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 用盲盒做裂變的玩法套路,都在這裡了
    本文介紹了盲盒營銷的概念和價值,並結合案例分析了盲盒營銷的相關玩法和設計套路,與大家分享。大家都知道這兩年盲盒很火,像泡泡瑪特就是通過盲盒營銷,3年利潤增長了300倍;天貓發布的《95後玩家剁手能力榜單》也顯示,天貓上盲盒銷量同比增長189.7%,已成為當代年輕人最燒錢的愛好。
  • 從運營策略到增長模型,再聊B端運營
    現在是起點,目標是終點,從起點到終點的路徑有很多,方案策劃就是選擇並設計最適合自己的路徑。這部分的細節操作有很多模型,分享文章網絡上也很多,這裡就不展開了,我們重點聊一聊路徑策略,路徑策略決定了將來的你是什麼。
  • 裂變200萬新用戶,「真功夫」會員小程序怎麼做到的?
    這個模型有兩個屬性:1. 漏鬥屬性如上圖,用戶經歷「拉新-激活-留存-收入-推薦」是個層層損耗的過程,這讓我們有了五大關注視角,讓我們有了問題拆解的框架,所以要用戶增長,不是光靠砸廣告、買百度、做抖音、砸信息流,而是還要關心「激活」等環節。2.
  • 在線教育破局指南:跑通3種流量轉化模型,100%規模化增長
    無論是在線一對一還是在線大班課,吸引用戶留下線索的方式是包裝出一個免費課程,稱為試聽課,底層邏輯是互惠心理,只要是有需求的用戶,就有可能因為免費以及對比包裝原價,在產品投放的渠道預約報名。其次是聯繫用戶上課。
  • 不要脫離業務場景談「裂變」
    圖片來源:unsplash裂變的玩法有很多,比如拼團、分銷、任務寶、群裂變、集贊 等等。但真正能夠跟教育機構的業務場景結合的其實主流的就那麼幾個。我會舉幾個代表性的機構,看看裂變玩法是如何幫助這些機構實現成功。
  • 只玩裂變還不夠,你應該還會搭建病毒式增長模型
    「裂變」玩法可謂是網際網路產品界的當紅炸子雞,很多產品都正在或者希望靠裂變來實現用戶增長,那該如何分析和預測這種病毒式增長對用戶數的影響?我們應該學會搭建病毒式增長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