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不忘挖井人,這句老話告訴我們要心懷感恩,現代人的生活已經離開了水井,可是倒退三十幾年,水井仍然是我國人民的主要用水來源,可是在古埃及的一座神廟中,有一口奇怪的古井,它根本就不是用來取水的,而是有一個獨特的用途,究竟是什麼呢?接下來讓我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距今約9000年前,有一群古埃及人出現在尼羅河河谷,他們依水建築房屋,並逐漸開始發展成為一座座的村莊,這樣過了1500多年,在下埃及的法尤姆地區出現了城市,這就是人類文明最早出現的地方。古埃及文明的燦爛可能超乎您的想像,根據法尤姆湖的考古發掘顯示,早在距今7000多年前,古埃及人就已經開始種植大麥和小麥,這無疑是人類發展史上十分重要的事件。
在尼羅河的河畔,矗立著許多古老的神廟,由於時間的衝刷,它們大都已經殘破和荒涼,可是康翁波神廟卻仍顯得與眾不同。這是埃及唯一一座「雙神」廟,廟中供奉著兩個神。神廟採用中線對稱的建築結構,左右兩個大門相連,兩個不同的大殿也相連,甚至連大殿的規格高矮都一樣,分別供奉鷹神荷魯斯和鱷魚神索貝克。
康翁波神廟不僅在外觀設計上極其另類,神廟裡面也有許多獨一無二的珍寶。中心線上有一塊古石板,據專家介紹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太陽曆,主要用它來記錄祭祀活動的日程安排,而且最神奇的是,當時古埃及的一年就是365天,每年12個月,這和我們現代的時間完全一樣!古人的智慧實在高明,不過當時的古埃及一年分為3個季節,每季4個月,這一點倒是和我們不一樣了。
除了中心線上的這塊大石板,神廟後院的浮雕也是極其珍貴的文物。在康翁波神廟後院的中心,有一口老井,它形制十分巨大,井口直徑達到了五米長,深度也有20米,這口大井的井口高臺搭的很奇怪,一般的井口都會做一個軲轆,這樣在打水的時候就會很方便,可是這口大井的上面什麼都沒有,更奇怪的是這口大水井的裡面,在裡面的井壁上,居然有石頭鋪設的螺旋樓梯,一直鋪設到了底部,這就說明人類是可以直接下到底部的,下到底部就會發現,底部居然是與外界連通的,難道這是「地道」嗎?這讓前來觀賞的遊客百思不得其解。
神廟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其實這口水井的底部原本是和尼羅河連通的,它的作用也不是提供飲水,而是用來觀測水位高低的,原來在古埃及時期,沒有水壩和人工灌溉,百姓都是「靠天吃飯」,田地的灌溉來源全靠尼羅的河水,水大流動得遠,豐收面積大,水小流得近,遠處的地區可能就顆粒無收。
但國家是要對土地進行收稅的,古埃及比較人性化的一點是,水流動到哪個地區,哪個地區的百姓才需要繳納糧食稅,對於那些幾乎顆粒無收的地區,就不再收取任何稅款了。可是怎麼判斷河水澆灌到了哪裡呢?難道要官員騎著駱駝一點點地看嘛?這顯然是效率很低的做法,於是聰明的古埃及人就發明了這口井,由於底部和尼羅河相連,有經驗的負責人就可以根據井的水位高低,大概判斷出被灌溉的地區範圍,有了水的灌溉,自然就應該有收成,可見這是一個幫助國家徵稅的設施。
古埃及不愧是四大文明古國之首,就連徵稅這麼繁瑣的工作,都能發明出這樣「精妙」的輔助設施,古人的智慧真是不可小覷呀,我們應該感謝先人給我們留下的諸多遺產,這些都是人類發展過程中留下的寶藏呀!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晉小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