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始皇登基稱帝開始算起,皇帝制度在古代歷史上存在了兩千餘年的時間,在這段漫長的時間裡,宦官制度也一直伴隨著皇權而存在。而且早期的宦官並不像後來的宦官那樣地位低下,秦漢時期的宦官地位都很高,甚至還可以出將入相。比如秦朝的大宦官趙高,他在除掉李斯之後,就接替李斯成為秦朝的丞相。
後來隨著朝代的發展,宦官的職能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成為專門服侍皇族的僕人,地位也變得十分低下,名稱也從宦官變成了太監。雖然歷史上曾經出過不少名震一時的大太監,甚至宦官專權導致朝代滅亡的例子也時有發生,但是宦官在人們眼中的地位卻並沒有得到太大的改變,仍然是一個人人敬而遠之的職業。
在古代,只有那些生活在最底層的人,才會將自己的子女送進宮謀個差事。而且古人深受「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觀點的影響,進宮當太監也被人們視為不孝,如果不是在走投無路的話,是沒有人願意進宮當太監的。比如說歷史上最後一位太監孫耀庭,他就是因為家裡太過於貧困,才被父母送進宮裡當太監的。
孫耀庭原本叫孫留金,1902年出生於天津靜海的一個貧困家庭。他的父母都是普通的農民,家裡統共只有七分地,但是卻要養活孫耀庭在內的四個孩子,生活可以說是捉襟見肘。後來孫家這唯一的七分地也被奪走,孫耀庭一家流落街頭都成了乞丐。為了不被餓死,孫耀庭的父母只好將他送進宮去當太監。雖然當太監不光彩,但是這對孫家來說,可以說是唯一的活路。可是令人沒想到的是,就連進宮當太監這條路,孫耀庭走得也是一波三折。
1912年年初,就在孫家父母打算將兒子孫耀庭送進宮當太監時,沒過多久就傳來了清朝滅亡的消息。當年2月,隆裕太后代替年幼的宣統皇帝宣讀了退位詔書,孫耀庭進宮的夢想也就破滅了。過了幾年,就在孫家為了生計苦苦掙扎時,已經退位的宣統皇帝卻突然下旨向民間徵集太監和宮女。這一次,孫家沒有錯過機會,通過關係將孫耀庭送去當了太監,這一年孫耀庭才15歲。
孫耀庭入宮後並不是在紫禁城當差,而是一開始在載濤貝勒初當差,載濤還給他取了個名字叫順壽。直到第二年,孫耀庭才通過紫禁城內北花園太監首領欣衡如的介紹,進入紫禁城服侍九堂副督領侍任德祥。因為孫耀庭聰明伶俐辦事可靠,不久之後就被調去伺候端康皇太妃(珍妃的姐姐),後來又被調到皇后婉容身邊當差。
太監這份差事並不好當,宮裡的那些皇后貴妃更加難侍候。雖然此時清朝已經滅亡,但是紫禁城裡依然和往常一樣,宣統皇帝和各宮的嬪妃仍然過著和從前一樣的生活。對於宮裡最底層的太監和宮女,稍有不如意的地方就非打即罵,如果不小心得罪了某個主子,說不定小命也會丟掉。
想要在宮裡生活的長久,除了侍候主子的時候要小心翼翼之外,有時候還需要一些小竅門的幫助。比如孫耀庭晚年時回憶宮中的生活,講述過一個細節,夜晚起床伺候妃子時,得在鞋裡面放一個蒼耳。這個小方法雖然看似簡單,實際上有時候卻能夠救命。這是孫耀庭在宮裡學到的小技巧,也是歷代太監傳下來的土方法。
宮裡的太監和宮女是沒有休息時間的,需要一天24小時隨叫隨到地侍候妃子。如果是白天還好一些,雖然苦一點累一點,但是只要小心翼翼就不會出什麼大錯。可如果是晚上起來侍候妃子,因為此時人正處於剛睡醒的狀態,迷迷糊糊的很容易犯錯,一不小心激怒主子的話,很可能受到懲罰,甚至還可能丟掉小命。為了打瞌睡,
蒼耳身上有很多尖刺,不小心纏到衣服上都很難去掉,將這樣的一個東西放進鞋子裡,那滋味可想而知。可是為了不瞌睡,就算蒼耳再如何扎人,只要能起到提神醒腦的作用,也要往鞋子裡放啊。相對於小命來說,這點苦又能算得了什麼嗎?由此可見,古代的太監地位是多麼的低下,只是為了保命就要承受這麼大的痛苦。值得慶幸的是,還好現在封建時代已經徹底結束了,人們再也不用為了生計走上這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