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最後一位太監的自述:晚上伺候貴妃時,鞋裡面要藏蒼耳

2020-12-22 風蕭品史

世間無物抵春愁,合向蒼冥一哭休。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有感》譚嗣同

現代由於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提高,越來越多的電視劇走進大眾的視野,其中不乏一些宮廷劇,而在宮廷劇當中佔得頭籌地位的,那一定就是清宮劇了。清朝是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距離現在時間不算太過久遠,並且歷史資料也比較全面。正是由於這些原因,吸引了許多編劇來寫清宮故事,也吸引許多導演和製片人投資清宮劇。每當我們看清宮劇時,總是被跌宕起伏的劇情所吸引,被的皇上和妃子之間的感情糾葛而揪心。皇帝是天子,是九五之尊,是權利和地位的象徵。很多人都想爬到皇帝身邊去,因為只有接近最高的權利,自己也才會跟著獲得一些權利。然而我們在清宮劇中,往往會發現權力帶給皇帝的,除了地位之外,更多的是孤獨。

宮廷當中,除了皇帝妃子這些重要人物之外,還有一些小人物。比如說宮女、太監,還有我們所看不到的非實物——宮規。清朝是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在清王朝統治時期,我國的封建制度發展到頂峰,因此皇宮制度也達到其他朝代無法窮極的地步。這些規矩條條框框,限制著皇帝,限制著妃子,更限制著皇宮中底層的宮女和太監。我們所看到的電視劇,往往都是圍繞著皇帝和妃子來展開,很少有目光匯聚在這些小人物身上。但只要是人就會有故事,今天我們就將目光放到中國最後一位太監身上,走進他,發現他的故事。晚清最後一位太監的自述:晚上伺候貴妃時,鞋裡面要藏蒼耳。

為了生存進入皇宮

我國最後一位太監叫孫耀庭,由於家境貧寒,不得已入了宮。1912年清政府被推翻,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這標誌著統治我國幾千年的封建制度徹底分崩離析。但由於當時特定的歷史環境,民國政府依舊允許溥儀住在紫禁城當中。這時候的溥儀雖然已經不是一國之君,也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權利,但他依舊不顧盟國政府的禁令,在民間為自己挑選宮女和太監。由於時代限制,民不聊生,孫耀庭的父母只得乞討。每天乞討來的飯菜不是餿的,就是涼的,無論如何都不能將一個孩子撫養長大。於是他的父親在看到宮內要選太監的消息後,便狠下定決心將孫耀庭送到宮中去。

孫耀庭進入皇宮後,經過層層篩選,才成為一名太監。由於他年紀小,資歷淺,是沒有資格服飾紫禁城裡的皇宮貴胄的,於是他便在攝政王府當差。但他機靈懂事,再加上得到許多大太監的賞識,很快他便進入紫禁城當差。進入紫禁城後,孫耀庭並沒有懈怠。因為他明白伴君如伴虎,溥儀雖然已經不是一國的象徵,但在紫禁城中封建制度仍然被保存,如若稍有不慎,可能就會為自己招來殺身之禍。對於大太監交給他的工作,他總是十分認真地完成。於是他受到許多大太監的信任,這些大太監交給他的工作也就越來越重要,他在太監當中的地位也就越來越高。一次巧合之下,他受到了皇太妃端妃的賞識,這更是他在皇宮事業上的一個裡程碑。

活得小心翼翼

我們都知道孫耀庭家裡一貧如洗,年紀輕輕的他便在宮裡做苦差。沒有資歷,沒有人脈,每天還要提心弔膽,生怕做的哪件事忤逆了這些皇宮貴胄。這樣的經歷,可謂是充滿辛酸。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孫耀庭還有一定的運氣。憑藉著他的機靈認真,他成為了婉容的貼身太監,留在皇后身邊伺候,這在封建制度瀰漫的皇宮當中是多麼光榮的一件事。

宮中等級森嚴規矩甚多,孫耀庭的地位越高,服侍的人的地位也就同樣的越高。越接近權力中心就越需要謹慎,什麼事都要順著皇上皇后的意見,才能保住自己的這條小命。但人又不是機器,總有出錯的時候,儘管孫耀庭對於工作雖然十分謹慎認真,也避免不了出錯的時候。後來他被安排伺候太妃,再一次守夜過程當中,由於白天的工作十分勞累,導致孫耀庭非常的睏倦,於是他便忍不住打起了瞌睡。這被總管太監發現後,狠狠地嚴懲了他一頓。

放蒼耳防止打瞌睡

孫耀庭雖然非常委屈,但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他向許多老太監請教,怎樣才能守夜不困呢?可是這些老太監一個個都是滑頭,他們沒有一個人肯告訴孫耀庭。有一次孫耀庭在給一個老太監拖鞋時,發現這個老太監的鞋底居然藏著蒼耳。看到這個場景,孫耀庭恍然大悟,蒼耳有刺,放到腳底,自然就不會困了。

腳底放蒼耳的措施確實非常有效的,可以幫助了孫耀庭更好的守夜,但也從反面折射出了封建制度對人的壓迫和殘害是多麼的嚴重。封建制度必須被破處,歷史的車輪必須走向更加民主自由的未來。

參考資料:《有感》

相關焦點

  • 清末太監心酸自述:晚上伺候貴妃時,鞋底一定要放蒼耳
    由於古代的醫療水平有限,這種閹割手術往往伴隨著很大的風險,不但要忍受巨大的疼痛,甚至還面臨著生命危險,經歷過這關之後,最終淪供權貴驅使的奴僕,過著是十分悲慘的生活,但是在古代,很多貧窮老百姓家的孩子,為了謀生,只能被迫閹割後,進宮當太監,作為晚清太監的孫耀延,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到了清朝末期,社會動蕩,民不聊生,孫耀延因為家境貧寒,為了生存,他的父親不得不做了一個痛心的決定:讓孫耀延淨身後入宮當太監
  • 晚清最後一位太監辛酸自述:「晚上伺候婉容時,鞋底必須藏蒼耳」
    在古代有一種吃皇糧的職業,他除了淨身之外,沒有任何要求,一看到淨身想必大家都明白了,這份職業就是太監,在不少古裝電視劇中,大家都可以看到,太監是一份很沒尊嚴的工作,在宮廷中要被各種人欺負,簡直就是妥妥的路人甲。
  • 晚清太監孫耀庭講述:夜晚伺候妃子時,得在鞋裡面放一個蒼耳
    而想要知道真正的皇宮生活情景,還是要通過歷史材料才能瞥見一隅,能見證這些生活場景的人更是「活歷史」。在1996年才去世的晚清太監孫耀庭講述了許多當差時的細節,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孫耀庭是中國封建王朝最後一位太監,他的一生經歷了朝代更替,時代變換,從他的口中透露出不少當時清朝宮廷生活的細節,在他後來的自傳《中國最後一位太監》記錄了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成為時代的記憶。1902年的冬天,孫耀庭出生在一個天津貧民家庭裡,家裡有很多弟兄。
  • 晚清太監孫耀庭講述:夜晚起床伺候妃子時,得在鞋裡面放一個蒼耳
    而且古人深受「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觀點的影響,進宮當太監也被人們視為不孝,如果不是在走投無路的話,是沒有人願意進宮當太監的。比如說歷史上最後一位太監孫耀庭,他就是因為家裡太過於貧困,才被父母送進宮裡當太監的。孫耀庭原本叫孫留金,1902年出生於天津靜海的一個貧困家庭。他的父母都是普通的農民,家裡統共只有七分地,但是卻要養活孫耀庭在內的四個孩子,生活可以說是捉襟見肘。
  • 太監孫耀庭講述:晚上伺候妃子,要在鞋裡放一個蒼耳,幹啥用的?
    可以說,太監是封建王朝的一種悲劇。太監孫耀庭講述:晚上伺候妃子,要在鞋裡放一個蒼耳,幹啥用的?太監這個職業是因為皇帝的需要,所以才誕生的,同時他們也是一個王朝興衰的見證者。清朝的最後一位太監叫做孫耀庭,他是因為家裡太窮了,所以才會進宮當太監的。可是沒想到當他做太監的時候,清朝就迎來了覆滅,從此天底下就不需要太監了。
  • 清朝太監孫耀庭:夜晚伺候嬪妃時,鞋裡要放一個蒼耳,有何用?
    皇帝和妃子都是在宮廷中地位是非常高的,他們的飲食起居都是需要人伺候,所以宮廷對奴隸的需求比較大。因為宮女主要負責打掃衛生和洗衣服澆花,其他一些比較重的活不太方便,所以就需要一些男人來做。在後宮是有很多妃嬪的加上宮女,如果是男人進來幹活很容易產生混亂。所以才有了太監,他們不僅要做繁重的體力活,還需要小心仔細地伺候主子。稍有不慎,就會引來責罰甚至是殺身之禍。
  • 太監在夜裡伺候妃嬪,會偷偷準備一些蒼耳,妃嬪睡好了他們才好過
    在古代伺候皇帝、妃嬪需要事無巨細,吃飯有人夾菜,洗澡有人搓背穿衣、上廁所有人管擦,漱個口有人端茶倒水,照顧不周輕則受到責罰和打罵,重則丟了小命,所以宮裡的太監會有很多小竅門明哲保身,最後一個太監孫耀庭就公開過蒼耳的秘密。
  • 中國最後太監孫耀庭:皇后洗澡全程不動手,值夜怕困在鞋裡放蒼耳
    可還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大半輩子都生活在皇宮裡面,宮裡面的一切都在他們的眼前發生,離開了皇宮,他們似乎找不到合適的歸宿,這些人就是侍候皇宮親眷的太監,孫耀庭就是中國封建社會留下的最後一名太監,也是他見證了清朝的毀滅。
  • 清末太監孫耀庭講述:夜晚伺候主子的時候,鞋裡要放上蒼耳
    在我們的理解中,身份最容易升降的似乎是那些後宮嬪妃們,但其實在那個動蕩的年代,地位低下的太監的命運也能被他們所改變。地位低下,做牛做馬在封建的大清王朝,統治者們通常將自己所有的精力都專注在了治理江山上,因為位份較高的人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處理,因此他們大量需要傭人來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
  • 中國最後一個太監孫耀庭,晚年接受專訪,吐露隱秘皇宮的真實生活
    清朝滅亡之後,中國的封建帝制時代結束了但是這並不代表太監們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因為根據前清與民國的協定,清朝的皇室們有權受到優待,並且在紫禁城內,溥儀仍然在名義上享受皇帝的殊榮。所以對太監的需要也是有的,但是比以前少了許多。中國最後一位太監孫耀庭就是這個時候進宮的,而他的遭遇也讓我們看到了真實的晚清王朝的宮廷生活。
  • 清朝最後一位太監的自述:貴妃們洗澡不自己動手,一般人難以接受
    太監這個職位從西周到清朝末年,存在了2000多年。隨著王朝的更替,皇宮對於太監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清朝,當時有的孩子10歲左右就被閹割淨了身,著名太監李蓮英就是在8歲淨的身,9歲進的宮。而且在清朝對於淨身還有一個規矩,那就是不能私自淨身,違者當斬。但是到了晚清時,已經沒有那麼嚴格了,有個別的家庭甚至主動對自己孩子淨身也是常事。
  • 最後一位太監講述:娘娘沐浴不用自己動手,只需坐在浴缸就行
    大清是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溥儀是最後一任皇帝,而孫耀庭則是最後一位太監。一個皇上一個太監,身份天差地別!這就是出身的「區別」了,很多人含著金湯匙出生,贏在了起跑線上,一輩子吃喝無憂。雖然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但是我們可以掌控自己的命運,只要願意努力,擺脫貧窮也是指日可待。孫耀庭生於貧困之家,為了擺脫窮苦的生活,選擇了入宮。12歲那年,孫耀庭淨了身,成為了太監中的一員。
  • 清朝皇太后、皇后、嬪妃,各有多少太監宮女伺候?
    近年來電視上清宮戲比較多,我們經常會看到皇太后、皇后以及嬪妃身邊圍繞著一群宮女和太監。那麼,按照清朝宮規,後宮的各位主子分別有多少宮女太監伺候著?皇太后、皇后、皇貴妃、貴妃、嬪、貴人、常在、答應等各位主子,按自己的身份等級,分配多少個宮女太監,都是有明文規定的。
  • 清宮太監的靴子裡,竟藏有這樣一件東西,用途你真的想不到!
    在封建皇權盛行的清朝,作為一個男人,最悲催的事情莫過於當太監,一輩子都被人瞧不起不說,而且還要在環肥燕瘦、美女眾多的禁宮中生活,眼睛看著發饞,就是吃不到口裡,真是要多苦惱有多苦惱。末代太監孫耀庭14歲入宮,到了1923年,年僅21歲的孫耀庭被溥儀從紫禁城趕了出來,這就等於他在皇宮中生活了七年,七年的生活,讓他對太監這個神秘的群體,有了一個全面的了解,後來,北京的一位作家,還根據他的回憶,寫了一部自傳體的回憶錄,也讓我們這些普通的讀者,獲得了大量第一手的關於太監的資料。
  • 中國最後一個太監回憶皇宮:跪著伺候主子,娘娘洗澡都不用動手
    原本他的人生和太監這兩個字毫無關聯,家有七分薄田,父母給當地村上一位有七八十畝良田的私塾打工。一家人的生活即便不富裕,但也算不上窘迫,再加上他們兄弟四人還能夠免費讀書。一直到了戰爭時期,私塾為了保命離去,留下孫家六口人。失去了工作的孫家人,沒辦法只能淪為乞丐四處乞討,孫家父母心力交瘁卻無計可施。有人為孫家父母指了一條路,將孫耀庭送進宮內做太監。
  • 古代太監娶了妻子,妻子除了伺候好太監,還要做這件難以啟齒的事
    在古代的時候太監他們的地位是最低的,大多數都是來自於比較貧窮的家裡,為了給家裡賺錢才來到皇宮中,這樣的一個職業,如果讓現在一個男人去做的話,他們肯定不願意去。因為做太監就是要先進行閹割,這個過程是疼痛難忍的,有的人受不了也在這個過程中就失去了生命。
  • 溥儀為什麼沒有生育能力,看看他小時候每天晚上在幹什麼就知道了
    溥儀是中國封建王朝最後的一位皇帝,他的一生充滿著傳奇,也具有悲劇色彩,世界上沒有任何皇帝能夠複製他的一生。他一共有5位老婆,可沒有留下任何子嗣,為什麼溥儀沒有留下子嗣,讓我們來看看他小時候都幹了些什麼就知道他為什麼沒有生育能力了。
  • 他作為中國最後的太監,竟幾十年不洗澡,死前說出真相
    太監我們都知道,在我國古代是一個很常見存在,有的太監卑微底下,也有的太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今天小編要介紹的是中國最後一個太監,二十年都沒有洗過澡,死之前才對身邊人說出真相。
  • 清朝最後一位太監總管:權勢滔天娶四個老婆,曾揚言要殺兩江總督
    晚清入關一統天下後,充分吸取明朝宦官亂政的教訓,對太監這一群體嚴格管理。滿清統治者第一項重要舉措就是大量削減太監的人數,從明末的9萬多人,一下子削減到9000人,到最後不到3000人。大總管下面的太監級別主要有副總管、帶班首領、御前太監、殿上太監、一般太監和下層打掃處小太監之分。到了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皇帝對太監實行官階制度的基礎上實行加銜制,即規定敬事房正四品大總管為宮殿監督領侍銜,八品首領為侍監銜。
  • 歷史上太監的由來,清代滅亡後太監們的命運是怎樣的
    太監影視圖片太監是中國古代專門伺候皇家或者有權勢官員的。太監其實就是失去性能力的人,當太監也並非容易事,你得受得了那種痛苦,挺過去了日子就好過了,沒挺過去那就西天了。第二說他對主子十分恭敬,對下屬也很寬厚,宮女和太監和他的關係自然也是十分融洽,其次就是他的管理才能也是強。第三絕活說他很會察言觀色,作為十幾年來和慈禧走的最近的太監,非常理解慈禧的性格,可以理解為慈禧下一秒要說什麼話他基本都能猜得到。就是這樣的一種本事受到慈禧的信任。李蓮英在61歲的時候為慈禧太后守孝百日後隱退,死於宣統三年,享年6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