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無物抵春愁,合向蒼冥一哭休。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有感》譚嗣同
現代由於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提高,越來越多的電視劇走進大眾的視野,其中不乏一些宮廷劇,而在宮廷劇當中佔得頭籌地位的,那一定就是清宮劇了。清朝是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距離現在時間不算太過久遠,並且歷史資料也比較全面。正是由於這些原因,吸引了許多編劇來寫清宮故事,也吸引許多導演和製片人投資清宮劇。每當我們看清宮劇時,總是被跌宕起伏的劇情所吸引,被的皇上和妃子之間的感情糾葛而揪心。皇帝是天子,是九五之尊,是權利和地位的象徵。很多人都想爬到皇帝身邊去,因為只有接近最高的權利,自己也才會跟著獲得一些權利。然而我們在清宮劇中,往往會發現權力帶給皇帝的,除了地位之外,更多的是孤獨。
宮廷當中,除了皇帝妃子這些重要人物之外,還有一些小人物。比如說宮女、太監,還有我們所看不到的非實物——宮規。清朝是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在清王朝統治時期,我國的封建制度發展到頂峰,因此皇宮制度也達到其他朝代無法窮極的地步。這些規矩條條框框,限制著皇帝,限制著妃子,更限制著皇宮中底層的宮女和太監。我們所看到的電視劇,往往都是圍繞著皇帝和妃子來展開,很少有目光匯聚在這些小人物身上。但只要是人就會有故事,今天我們就將目光放到中國最後一位太監身上,走進他,發現他的故事。晚清最後一位太監的自述:晚上伺候貴妃時,鞋裡面要藏蒼耳。
為了生存進入皇宮
我國最後一位太監叫孫耀庭,由於家境貧寒,不得已入了宮。1912年清政府被推翻,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這標誌著統治我國幾千年的封建制度徹底分崩離析。但由於當時特定的歷史環境,民國政府依舊允許溥儀住在紫禁城當中。這時候的溥儀雖然已經不是一國之君,也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權利,但他依舊不顧盟國政府的禁令,在民間為自己挑選宮女和太監。由於時代限制,民不聊生,孫耀庭的父母只得乞討。每天乞討來的飯菜不是餿的,就是涼的,無論如何都不能將一個孩子撫養長大。於是他的父親在看到宮內要選太監的消息後,便狠下定決心將孫耀庭送到宮中去。
孫耀庭進入皇宮後,經過層層篩選,才成為一名太監。由於他年紀小,資歷淺,是沒有資格服飾紫禁城裡的皇宮貴胄的,於是他便在攝政王府當差。但他機靈懂事,再加上得到許多大太監的賞識,很快他便進入紫禁城當差。進入紫禁城後,孫耀庭並沒有懈怠。因為他明白伴君如伴虎,溥儀雖然已經不是一國的象徵,但在紫禁城中封建制度仍然被保存,如若稍有不慎,可能就會為自己招來殺身之禍。對於大太監交給他的工作,他總是十分認真地完成。於是他受到許多大太監的信任,這些大太監交給他的工作也就越來越重要,他在太監當中的地位也就越來越高。一次巧合之下,他受到了皇太妃端妃的賞識,這更是他在皇宮事業上的一個裡程碑。
活得小心翼翼
我們都知道孫耀庭家裡一貧如洗,年紀輕輕的他便在宮裡做苦差。沒有資歷,沒有人脈,每天還要提心弔膽,生怕做的哪件事忤逆了這些皇宮貴胄。這樣的經歷,可謂是充滿辛酸。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孫耀庭還有一定的運氣。憑藉著他的機靈認真,他成為了婉容的貼身太監,留在皇后身邊伺候,這在封建制度瀰漫的皇宮當中是多麼光榮的一件事。
宮中等級森嚴規矩甚多,孫耀庭的地位越高,服侍的人的地位也就同樣的越高。越接近權力中心就越需要謹慎,什麼事都要順著皇上皇后的意見,才能保住自己的這條小命。但人又不是機器,總有出錯的時候,儘管孫耀庭對於工作雖然十分謹慎認真,也避免不了出錯的時候。後來他被安排伺候太妃,再一次守夜過程當中,由於白天的工作十分勞累,導致孫耀庭非常的睏倦,於是他便忍不住打起了瞌睡。這被總管太監發現後,狠狠地嚴懲了他一頓。
放蒼耳防止打瞌睡
孫耀庭雖然非常委屈,但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他向許多老太監請教,怎樣才能守夜不困呢?可是這些老太監一個個都是滑頭,他們沒有一個人肯告訴孫耀庭。有一次孫耀庭在給一個老太監拖鞋時,發現這個老太監的鞋底居然藏著蒼耳。看到這個場景,孫耀庭恍然大悟,蒼耳有刺,放到腳底,自然就不會困了。
腳底放蒼耳的措施確實非常有效的,可以幫助了孫耀庭更好的守夜,但也從反面折射出了封建制度對人的壓迫和殘害是多麼的嚴重。封建制度必須被破處,歷史的車輪必須走向更加民主自由的未來。
參考資料:《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