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中華武術博大精深,修武先修德

2020-12-25 騰訊網

中國功夫種類繁多,像太極、八極、八卦、詠春、洪拳、五行拳、形意拳、等等。中國功夫博大精深,它蘊含的是一種思想,近年來出現很多打假的,打那些所謂的拳術大師們。那些個真是沒有武德的,沒真本事而靠假拳術去賺名聲等的。實在是侮辱了中華武術!

真正的中國功夫講究的是武德,練武不是學幾招花拳繡腿,是要明白其內在含義。中國武術傳承的是「強身健體、保家衛國」的精神。正所謂要練武先修身,中華武術不僅是強身健體,更包含儒家思想在內,先要修自身,它培養的是你個人的堅強的意志與保家衛國的愛國思想。所以今天就介紹兩種特殊拳種,一陰一陽、一剛一猛,蘊含道家無上的思想。這就是著名的有著「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之稱的太極拳與八極拳!

太極拳—文有太極安天下!

正所謂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雖變化萬端,而理為一貫。由招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然非用力日久,不能豁然貫通焉。虛靈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隱忽現。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英雄所向無敵,蓋皆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門甚多,雖勢有區別,概不外壯欺弱,慢讓快耳。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而有為也。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觀耄耋能御眾之形,快何能為。立如秤準,活似車輪,偏沉則隨,雙重則滯。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皆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而。欲避此病,須知陰陽: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陽不離陰,陰不離陽;陰陽相濟,方為懂勁。懂勁後愈練愈精,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本是捨己從人,多誤捨近求遠。所謂差之毫厘,謬之千裡。學者不可不詳辨焉!是為論。

太極拳:是一種武術項目,也是體育運動和健身項目,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起源於古代騎兵的槍法、長柄大刀法。其基本用法是:開、合、發。踩著高蹺來使用長槍、長柄大刀。太極始於無極,分兩儀。由兩儀分三才,由三才顯四象,演變八卦。依據易經陰陽之理、中醫經絡學、道家導引、吐納綜合地創造一套有陰陽性質、符合人體結構、大自然運轉規律的一種拳術,古人稱為太極。太極拳現有陳式、楊式、孫式、吳式、武式以及武當、趙堡等多種流派。

河北永年人楊露禪從學於陳家溝陳長興,並與其子楊健侯、其孫楊澄甫等人在陳式太極拳的基礎上,創造發展了「楊式太極拳」。清末河北永年人武禹襄在楊露禪從陳家溝返鄉後,深愛其術從學楊於陳式老架太極拳,後又從陳清平學趙堡架,經過修改創造了「武式太極拳」。

河北完縣人(今河北保定順平縣)孫祿堂,從師李魁垣學形意拳,繼而學於李魁垣的師傅郭雲深,又從師於程廷華學八卦掌。後又從師郝為真學太極拳,之後參合八卦、形意、太極三家拳術的精義,融合一體而創「孫式太極拳」,所謂「太極腰、八卦步、形意勁」即此。隨著歷史的發展,武術逐漸從戰場搏殺轉為體育健身,太極拳正是如此。

太極拳的運動特點:中正安舒、輕靈圓活、鬆柔慢勻、開合有序、剛柔相濟,動如行雲流水,連綿不絕!這種運動即自然又高雅,可親身體會到音樂的韻律,哲學的內涵,美的造型,詩的意境!其結合了道家導引、吐納之術。太極拳講究意念引導氣沉丹田,講究心靜體松重在內壯,所以被稱為內家拳之一。太極拳運用了道家的陰陽學說和中醫經絡學說。以意行氣,通任督二脈,練帶脈、衝脈。各式傳統太極拳也皆以陰陽五行學說來概括和解釋拳法中各種矛盾變化。

太極拳在技擊上別具一格,特點鮮明。它要求以靜制動,以柔克剛,避實就虛,借力發力,主張一切從客觀出發,隨人則活,由己則滯。為此太極拳特別講究聽勁,即要準確地感覺判斷對方來勢,以作出反應。當對方未發動前,自己不要冒進,可先以招法誘發對方,試其虛實,術語稱為「引手」。一旦對方發動,自己要迅速搶在前面,「彼未動,己先動」,「後發先至」,將對手引進,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轉移對方力量,乘虛而入,全力還擊。太極拳的這種技擊原則,體現在推手訓練和套路動作要領中,不僅可以訓練人的反應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體素質,而且在攻防格鬥訓練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太極拳技擊法皆遵循陰陽之理,以「引化合發」為主要技擊過程。技擊中由聽勁感知對方來力大小及方向,「順其勢而改其路」,將來力引化掉再借力發力。太極拳的八種勁:掤(用於化解或合力發人),捋(用於借力向後引力),擠(對下盤的外掤勁),按(對上盤的外掤勁,或作反關節拿法),採(順力合住對方來力,或作拿法),挒(以側掤之勁破壞對方平衡),肘(以肘尖擊人),靠(以肩膀前後寸勁擊人)。動作徐緩舒暢,要求練拳時正腰、收顎、直背、垂間,有飄然騰雲之意境。故有「拳勢如大海,滔滔而不絕」。同時太極拳還很重視練氣,所謂「氣」,就是修煉人體自身的精神力,這是太極拳作為內家功夫的特點之一。

太極拳是一門最講求省力打人的藝術,所以借力打人、引進落空是太極拳最本質的特點。要掌握「四兩撥千斤」的巧妙技藝,就是要懂得身法輕靈之理,以意運氣、以意打人,久之則身法無所不合。一身之勁在於整,一身之氣在於斂,身法能一一求對輕靈自如,達到「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人一挨我,我在下即能得機,而在上即能得勢,上下相隨,前後左右無不得力也。能得機得勢,乃能捨己從人。能知己知彼,才能因敵變化,「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之技,才能出神入化。

總之引進落空、借力打人,周身須完整統一,動則俱動,靜則俱靜,勁斷意不斷,才能一觸即發。牽引在上,運化在胸,儲蓄在腿,主宰在腰,蓄而後發。一身須具備五張弓,才能做到蓄勁如張弓、發勁如發箭。勁以曲蓄而有餘,周身之勁在於整,發勁要專注一方,須認定準點,做到有的放矢。勁起於腳跟,由腳而腿而腰形於手指,須完整一氣,不能有絲毫間斷。

八極拳—武有八極定乾坤!

八極意為發勁可達四面八方極遠之處。其動作樸實簡潔,剛猛脆烈,多震腳發勁動作。八極拳是非常講求實戰、打練結合的拳種之一,猛起硬落、硬開對方之門,連連進發是八極拳技擊中的最大特色。

八極拳動作剛勁、樸實無華、發力爆猛、大有「晃膀撞天倒,跺腳震九州」之勢。因此有「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之說。八極拳屬於短打拳法、其動作極為剛猛。在技擊手法上講求寸截寸拿、硬打硬開。真正具有一般所述挨、幫、擠、靠、崩、撼之特點。發力於腳跟,行於腰際,貫手指尖,故暴發力極大、極富有技擊之特色。

八極拳以頭足為乾坤,肩膝肘胯為四方,手臂前後兩相對,丹田抱元在中央為創門之意。以意領氣,以氣摧力,三盤六點內外合一,氣勢磅礴,八方發力通身是眼,渾身是手,動則變,變則化,化則靈,其妙無窮。八極拳非常注重攻防技術的練習。在用法上講究「挨、膀、擠、靠」,見縫插針,有隙即鑽,不招不架,見招打招!

八極拳全稱開門八極拳。稱開門者,取其以六種開法(六大開)作為技法核心、破開對方門戶(防守架子)之意。稱八極者,系沿用漢朝劉安寫的《淮南子》裡記載的「九州之外有八寅,八寅之外有八紘,八紘之外有八極」的說法,寓「八方極運」之意。

八極拳以其剛勁、樸實、動作迅猛的獨特風格流傳至今,早年因地域不同而被稱作「巴子拳」、「八忌拳」、「八技拳」、「開門八極」、「開拳」等。但近代根據其發勁可達四面八方極遠之處的特點,以「八極」二字定名。另外八極的訓練講求頭、肩、肘、手、尾、胯、膝、足八個部位的應用。這裡八極代表了極遠之處。八極拳之名也是要本門弟子將八極拳的勁道練到極遠之境。

開門八極拳聞名於其剛猛暴烈的拳風,同時也聞名於其近身靠打的招式。絕招「貼山靠」便是其中翹楚。開門八極弟子們習練「貼山靠」時,常常會用自己的身體去靠牆、靠樹、靠樁,可想而知其威力之大。貼山靠在進招之時的關鍵就是進身,以「打人如親吻」的距離接近對手,用肩部撞擊對方。其看似以肩部為發力點,實則結合了腰胯部的扭轉力,合全身之力向對方靠去,給人極大的傷害,將人摔倒。「開門出手,六力合一」,六大開之勁力,在開門八極拳的「貼山靠」上面,展現的淋漓盡致。

而八極拳的下盤功夫中,「搓踢」是其重要的腿法之一。開門八極拳講究「行步如趟泥,腳不過膝」。而搓踢正是這種步法的體現,他要求踢擊時攻擊點落於對手的膝關節以下,尤其是足部。因此搓踢雖不如其他的腿法有殺傷力,但是卻意在用踢絆破壞對手的腳下重心,用不強的勁力巧妙的達到擊倒對方的效果。

八極拳的發力是以「剛猛暴烈,崩撼突擊」「動如繃弓,發若炸雷」為特色,從而有別於其它拳種。其勁法主要有十字勁、沉墜勁、纏絲勁等,但各種勁力之間又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聯繫、互相兼容的整體。八極拳發力技術的過程拳諺云:「動如繃弓,發若炸雷」,這是對八極拳發力過程的形象說法。

八極拳發力時勁整力猛、暴烈突然。由於八極拳的發力是整體發力,勁力是由人體內向外發出的,且各個部位高度協調,同時發動,充分激發了人體內的潛能,使之瞬間向外爆發出來,形成了八極拳勁力剛猛暴烈的特點。在實用時威力奇大,極具殺傷力,即使是最簡單最基礎的招式也極具實效性。

同時八極拳勁力渾圓、攻防兼備。因為八極拳的勁力是以人體為中心向四處輻射發出,其中既有顯現的力,也有隱藏的力,可以說全身無處不藏力。有些方面看似無力,觸之則有力,而且在各個方向都有力存在。對手無論在任何方向實施破解或偷襲,或者從幾個不同方向同時進攻,都會遇到一股強大勁力的反彈,從而起到保護自己,傷害對手的作用。

最後八極拳在發力時以氣促力、簡捷實用。八極拳在發力時都伴以擤氣,以使氣力相合,內外合一。即使是最簡單的招式,也蘊藏著極為巧妙的勁力,且可使內氣直接用於實戰,從而發出督透之勁。此勁後續極強,就像大海的波濤一樣,連綿不斷,一浪高過一浪,直透體內,傷及五臟六腑,使人無法抵抗。人在受到打擊以後,外面沒感到怎麼樣,而內臟卻似翻江倒海般難以忍受,這也就是拳家們所說的內傷。

所以說中華武術博大精深,不能一味的否定,有些確實不能實戰,但是卻有前身健體養生的功效,中華武術它是一種文化傳承。所以要明白其內在的含義,練武不能浮躁,要沉心靜氣。所以要練武先修心、修身、修武德。俗語講「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不僅是要練其形,還要練其神。只注重其形體招式,不得其精髓要領,那就只能是花拳繡腿!也侮辱了中華武術文化思想!

相關焦點

  • 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 百年拳術傳承中煥新生
    吳鍾天資聰慧,勤奮好學,自幼讀書習武,有過目不忘之特長。吳鍾採眾家之長,創立了「內存八意」「外俱八形」「勁發八面」集健身與技擊於一體的獨門八極拳。此後,吳鍾走南闖北,尋友切磋,時有「南京到北京,大槍數吳鍾」之說。途中,結識武林有名的大俠康大力、李章、劉三閃,四人成為生死之交,後來就有了「吳鐘的槍、康大力的棍、劉三閃的架子天下趟,貼身靠打數李章」一說。
  • 集太極、八極於一身的中央國術館教師——龔潤田
    他先跟隨綽號「鐵巴掌」的河北滄州孟村八極拳五世掌門人吳會清(吳連枝的祖父)學八極拳,得到吳會清鐵砂掌真傳;後又拜師吳鑑泉,學習吳式太極拳;他還是楊班侯弟子,擅長八極拳、吳式太極拳及楊式太極拳。武林界有句話:「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龔潤田集太極、八極於一身,天下、乾坤全在掌中。
  • 大連99歲高齡武者獲「遼寧省武術特殊貢獻獎、八極拳終身成就獎」
    徐立言現場為大連武術文化博物館贈送了珍貴的《八極拳宗譜》與個人一生習武心得《我練太極拳的體會》萬言書供博物館收藏並展覽。八極拳是中國傳統武術重要拳種之一,屬於短打拳法,其動作樸實無華且發力迅猛,講求寸截寸拿、硬打硬開,呈現「晃膀撞天倒,跺腳震九州」之勢。傳統武術界素有「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之說。
  • 傳統武術中第一危險的古拳法,金剛八式地動山搖,招招都是必殺技
    拳諺有云: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 中華武術傳承千年,承載中華歷代武者的精氣神。 但是近年來,武術的實戰性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質疑。面對中華武術到底有沒有實戰作用這樣的問題引起了各方的熱議。然而就在人們熱議不斷的時候,卻也引來了越來越多的優秀傳統武術展現在公眾的面前。 八極拳作為源起於中國古代戰場上的盾擊之術。在古代行軍布陣將就多多兵種的相互配合。
  • 全仰賴這位武術宗師名氣
    說起源遠流長的中華武術,相信大多數朋友腦子裡第一時間想到的一定是少林和武當的功夫了。當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少林和武當在我國歷史中,一直都有著非常深厚的底蘊和文化基礎。如果將訪問對象換成一個外國友人的話,答案可能就不太一樣了。
  • 多年收集號稱「武有八極定乾坤」的剛猛至極的八極拳武林秘籍85本
    至於傳統武術循序漸進慢慢來的說法,並沒有錯,但八極拳是用極其艱苦的方式慢慢來的,其他回答者我就問你們練過八極沒?如果沒練過接觸過練八極的人沒?對,沒錯,我們的確循序漸進,但循序漸進不代表不瘋狂不辛苦,六年來每天早上五點起來磕樹靠樹撞樹有木有!剛開始手肘小臂後背等等等等都是青腫的有木有!六年來跟我大腿一般粗的樹靠死四棵有木有,敢說不費勁,不瘋狂?
  • 一個人的影響力有多大?民國宗師神槍李書文,讓八極拳名揚日本!
    說起源遠流長的中華武術,相信大多數朋友腦子裡第一時間想到的一定是少林和武當的功夫了。當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少林和武當在我國歷史中,一直都有著非常深厚的底蘊和文化基礎。如果將訪問對象換成一個外國友人的話,答案可能就不太一樣了。
  • 日本人眼中實戰最強的兩門中國武術:大成拳和八極拳,遠勝太極拳
    作為武術之國,太極拳在我國的地位一直穩佔鰲頭,可後來某大師非自稱太極專家,結果連個業餘的搏擊愛好者都沒打過。於是,太極拳差點從武術之首被人踩到腳底,真是誤人子弟。不過,我們雖然知道這其中的道理,外國人未必明白。這不,日本人表示太極拳不堪一擊,還不如大成拳與八極拳呢。
  • 沒有武德的人是練不好武術的——訪全國八極拳第九代傳人周德勝
    提起文拳「太極拳」可謂是家喻戶曉,而與之相對的武拳「八極拳」卻鮮有人知曉。其實,八極拳不光早已走入濰坊人身邊,而且還在許多影視作品中出現過,像王家衛的《一代宗師》裡,張震飾演的武林高手「一線天」打的拳就是八極拳。近日,記者走近了我們身邊的民間「武林高手」——全國八極拳第九代傳人周德勝,聽他講述自己與八極拳的故事。
  • (揭秘)影星張震的武術師門:王世泉八極門
    「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近年來,八極拳在實戰、功力、養生、觀賞等多方面光芒四射,世泉弟子中湧現出一批影視演員。特別是他的弟子、電影《一代宗師》的主演張震脫穎而出,帶動了其他弟子,紛紛躍躍欲試,一個個走上了螢屏。「王世泉八極門」漸漸成為自什剎海體校吳彬老師帶領的北京武術隊之後的又一支培養武打影星的搖籃。「王世泉八極門」是京城全民健身的生力軍。
  • 武有八極定乾坤!兇狠的八極拳馬步到底是怎樣站的
    中華武術的馬步種類很多,少林的四平馬步,八極拳的高位馬步,形意拳的三才樁(三體式馬步),這三種馬步是中華武術中最常用到的馬步種類。今天給大家介紹介紹八極拳的高位馬步,這種馬步相對於四平馬步來說,更適合初學武術的習練者。
  • 武術是中華文化的精神標識和內核
    左掌為文,右拳為武,表示文武兼學,恭候師友、前輩指教。右手握拳,寓意尚武;左手掩拳,寓意崇德,以武會友;左掌四指併攏伸直,寓意表示五湖四海皆兄弟;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勇不滋亂」,「武不犯禁」,謙虛團結,以武會友;屈左手拇指,寓意虛心求教,永不自大;兩臂屈圓,寓意天下武林是一家。
  • 少林寺下院重振「月山八極拳」,它被稱作中國傳統武術「活化石」
    嶽龍 攝在中國傳統武術界,素有「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之說。史料記載,八極拳源於河南省焦作市博愛縣月山寺,故又稱「月山八極拳」,由來自少林寺的月山寺開山祖師空相大師和其弟子崇蒼(蒼公)在借鑑少林武術基礎上,歷經20餘載創立,並代代相傳。
  • 最適合實戰的四大拳法,都有誰上榜?
    2八極拳「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八極拳,中國拳術名稱。「八極」意為發勁可達四面八方極遠之處。其動作樸實簡潔,剛猛脆烈,多震腳發勁動作。八極拳是中國武術中的一種拳法。太極是中國古代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哲學思想之一,太極拳基於太極陰陽之理念,用意念統領全身,通過入靜放鬆、以意導氣、以氣催形的反覆習練,以進入妙手一運一太極,太極一運化烏有的境界,太極拳含蓄內斂、連綿不斷、以柔克剛、急緩相間、行雲流水的拳術風格使習練者的意、氣、形、神逐漸趨於圓融一體的至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