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網閱讀過億,《中國抗疫圖鑑》刷屏,公眾號如何實現內容聯動升級?

2020-12-25 站長之家

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 微果醬(ID:wjam123456),作者: zhou&Ceci,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

01

一幅《中國抗疫圖鑑》的內容聯動潮

「漂亮啊,就像拍照一樣真實」「太牛了,無以復加,致敬繪畫者」……

3 月 28 日,《人民日報》官方微信公眾號推送了一幅 1098 釐米名為《中國抗疫圖鑑》的長圖,長圖推出沒多久便開始刷屏,留言區一片好評。目前,這幅由易簡集團旗下公眾號「我是K董」、「家庭雜誌」聯合《人民日報》官方公眾號創作的長圖,收穫了千萬閱讀,幾十萬在看數。

好內容是有共鳴的,是可以發出聲音的。

作為本次長圖的主創方,「我是K董」」家庭雜誌「在公眾號推送後,也收穫了不少來自粉絲的讚許。

「人民日報」推送後,《中國抗疫圖鑑》也獲得不少官媒肯定,「共青團中央」「中國新聞網」「科普中國」「中國教育報」等1700+媒體轉載了此文。據微果醬統計,《中國抗疫圖鑑》在微信端總閱讀數超兩千萬,全網閱讀過億,在多個平臺引發熱議。

在這一次「內容聯動」中,易簡集團旗下大健康矩陣、科技數碼矩陣、情感文化矩陣、體育娛樂矩陣、財經矩陣等30+個公眾號均深度參與,長圖的形式加上硬核的內容,不少用戶表示「感動到想掉眼淚」。

每一個閱讀數,都是對主創團隊揮筆作畫的 17 個不眠之夜最好的回報。這次專題的成功推出,更是得到了廣東省婦聯、省網信辦、省期刊協會等部門領導的高度評價。據悉,這一次的《中國抗疫圖鑑》也受到中國少兒出版總社邀請,將製作成繪本面向全國發行。

02

長圖背後:十七個不眠夜的爆肝打磨

和大多數新媒體工作者一樣,「我是K董」「家庭雜誌」團隊在疫情期間一直關注著相關新聞動態,不斷刷新的確診病例、人們的生活狀況、一線醫護人員的工作等無一不觸動著他們的情緒。

作為新媒體人,同時也是漫畫創作者,主創團隊希望能通過自己的方式向大眾傳達「待疫情徹底退散,所有美好都將如期而至」的積極情緒。

微果醬創始人黃永軒也表示,疫情是一場全世界的公共衛生安全危機,中國在抗擊疫情中湧現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和故事,作為公眾號從業者,要從我們的角度去致敬——就是精心製作內容。

說幹就幹,「我是K董」負責人羅計坤和「家庭雜誌」負責人林維兵迅速抽調精兵強將,組成了「中國抗疫圖鑑」專題主創團隊。團隊開始馬不停蹄地搜集資料、確定人物、事件故事。對於團隊來說,他們得保證每個內容的真實性,反覆討論,篩選出最能代表用戶情感的抗疫瞬間。

因此,整個項目有二分之一的時間都花在了前期策劃上。

大半個月裡,家庭雜誌」的編輯李可君都在打磨文案,反覆推敲每個用詞、每一句話。羅計坤親自主筆,三位美編助理張泳強、梁子聰、韋傑, 17 個不眠夜的爆肝打磨。在團隊的多次討論以及修改下,整篇畫作的文案才定了下來,最終讓這幅氣勢磅礴的《中國抗疫圖鑑》達到全網刷屏的效果。

而且,與以往的豎屏條漫不同的是,《中國抗疫圖鑑》採用的是橫屏全景的呈現方式,這是K董根據這次疫情做的一個情緒傳達上的調整。

「全景其實是中國傳統長卷畫的一種展現形式,面對這次疫情,只有這種給人以宏大氣勢的形式才足以表達出我們的情感。」

據K董介紹,《中國抗疫圖鑑》是其歷時最久、也是花費精力最多的一次策劃,在連軸轉的 17 天裡,整個團隊畫到三四點甚至通宵已是家常便飯,但仍感覺不到累。

反而在發完稿後,反覆翻看圖鑑,睡覺時一線醫護人員勇敢抗「疫」的畫面不時浮現,讓他們深受觸動,因為通過這些畫面他們真切感受到醫護人員的不易。

這大概就是為什麼《中國抗疫圖鑑》能引起如此大反響的原因,用微果醬創始人黃永軒的觀點來說就是,精美到位的內容,打動自己的同時,也打動了用戶,所以才能帶動官媒轉發潮以及大量分享。

03

條漫催動下的公眾號內容升級

正如微果醬創始人黃永軒所說,「疫情影響了各行各業,對線上內容的影響卻是有利的。這段時間公眾號閱讀都比較高,但好的內容很少,多是一些鍵盤複製文。」

三月初,K董以條漫的形式描述了外國疫情,有趣的文案和畫工不斷在微博、朋友圈得到傳播。

有著深厚美術功底的K董,也不斷尋求條漫與其他內容結合的可能性。

之於純文字,條漫的閱讀門檻較低,更大眾化。如果畫工及設計更上一層,給讀者帶來的視覺效果也不言而喻。例如此次的《中國抗疫圖鑑》,就有不少讀者表示「畫得很逼真」「眼眶裡的淚花像真的一樣」……

對於健康類公眾號來說,文字的科普有時顯得不夠深入人心,與條漫融合的內容形式,不管是年輕人還是中老年人,都更淺顯易懂。易簡集團旗下的大健康矩陣在這方面做了不少嘗試,其中「健康圈」與K董聯合出品的健康科普條漫都收穫了不錯的反響。

疫情之下,健康的重要性於每個人而言都是第一位,「大健康」類內容也在疫情期間表現出爆發力。易簡集團旗下的大健康矩陣擁有 2300 萬+精準用戶,在泛健康領域不斷深耕。

提到接下來的計劃,K董也透露會關注健康,以條漫形式普及健康知識,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其實,不僅僅是健康,科技、體育也可以採用條漫的形式,好的內容,有一百種呈現方式。

公眾號 8 年,內容創業者還能走多遠?

對於這個問題,微果醬創始人黃永軒認為,「現在是內容紅利窗口期,而且這個窗口期還很長,可以靜下心來,組織一些優質的內容,是容易出來的。此外,就是小程序直播。直播因為疫情原因,已經是當下最火熱的內容形式。公眾號+小程序直播是完善的產品組合。因此,除了公號優質內容製作外,要考慮小程序直播的內容配合。」

相關焦點

  • 武漢解封,14億人按下播放鍵,公眾號如何順勢破圈?
    02 一篇條漫引發的現象級刷屏剛過去的假期,《人民日報》公眾號聯合「我是K董」、「家庭雜誌」團隊出品的《中國抗疫圖鑑》憑藉抒發人心的內容實現了從新媒體到傳統媒體、真實意義上的全網刷屏。在長圖形式刷屏後,K董團隊也同步製作了視頻版的《中國抗疫圖鑑》,在長圖的基礎上增加了音效以及一些動態效果,這樣的表現方式將《中國抗疫圖鑑》推向了更廣的人群。
  • 《中國抗疫圖鑑》長卷漫畫
    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七名網友組成的創作團隊策劃、製作、發布了長卷漫畫《中國抗疫圖鑑》及動態視頻版,全景記錄迎戰疫情以來發生在中華大地上的一幕幕震撼和感人瞬間,呈現了中國人民共同抗疫的堅強決心和有力行動,在網際網路上形成刷屏效應,在全社會引起廣泛積極反響,成為疫情防控期間的網絡公益傳播典型。
  • 10米漫畫長卷《中國抗疫圖鑑》原來是這樣畫出來的
    這幾天,你被《中國抗疫圖鑑》刷屏了麼?這幅1098釐米的漫畫長卷,放在手機上看,真的要刷好久呢,但還是讓大家看到了心裡去。4月4日全國哀悼日當天,主創團隊又趕製了視頻版《中國抗疫圖鑑》。這支8分19秒鐘的視頻很快在全網刷屏,無數網友在下面留言,哀悼逝者、致敬英雄。
  • 「抗疫」正能量傳遞者,QQ音樂助力《少年》全網刷屏
    而一首被稱為最佳「抗疫」BGM的《少年》也迅速火爆全網,被人民日報、共青團、新華社等官媒集體刷屏,堪稱2020年第一正能量金曲。除了廣泛被用作慶祝醫護英雄凱旋歸來,或記錄全民眾志「抗疫」的視頻BGM外,《少年》還在全網掀起了一股「少年唱《少年》」的青春正能量熱潮,大量00後青少年在短視頻平臺上,以自己的方式翻唱演繹《少年》,唱出了屬於他們這一代的青春陽光。
  • 專訪「中國抗疫圖鑑」作者:這是我向英雄致敬的方式
    大洋網訊 4月15日凌晨7時,人民日報公眾號推送了「中國抗疫圖鑑(完整版)」,補齊了4月8日武漢解封的內容,圖鑑就此畫上句號。這個以「紀念碑體」為敘事方式的長篇圖鑑,情節豐滿地還原了中國人面對疫情的重大場面和各種細節,展現了500多個人物。一周前,這幅作品僅在微博上的閱讀量已超過5.4億人次。
  • 日均8篇10W+,「南方都市報」公眾號如何做到一年365天不斷更?
    疫情影響下,信息量激增,「南方都市報」公眾號(下文簡稱「南都」)的推文次數由原來的一天三次變成了最多的時候一天八次,這意味著每隔兩三個小時就要推文一次。如此龐大的工作量,全靠微信組的四個編輯輪流值班完成。
  • 2019中國微信公眾號500強年報:閱讀、在看兩指標連續兩年下降
    帳號矩陣化運營比例明顯提升;4.轉載功能已成為優質內容裂變傳播的重要途徑;5.微信視頻崛起,純視頻內容播放數較全樣本圖文平均閱讀數高出83.7%;6.小號多靠外部導流,而大號的打開渠道則主要是公眾號消息;7.微信之外,流量更易被引導至電商導購類站點;8.
  • 全網視聽量超6億!QQ音樂x快手「12號唱片」海選作品《不知所措》全...
    全網視聽量超6億!作為國民級音樂平臺和全民短視頻平臺合作的頂級音樂賽事,「12號唱片」大賽不僅吸引了「歌壇金曲」創作者水木年華、實力創作型練習生吉拉等音樂人參與,更在海選階段就湧現了《不知所措》這一全網刷屏的「爆款」級參賽作品,吸引了圈內外人士的廣泛關注。
  • 微信公眾號又改版!閱讀量暴跌?我們該如何應對?
    此次的亂序閱讀全量放開,有什麼規律?能帶來什麼影響?作為用戶和新媒體從業者應該如何應對?在持續觀察兩周,和一些新媒體同行交流後,本文將嘗試作出解讀,為大家提供參考。感興趣的同學,歡迎評論區留言,大家一起探討。
  • 公眾號後時代,暴漲100萬粉絲、篇篇10w+是如何煉成的?
    這兩天自媒體圈出現了一個現象級事件,一個叫Manchuan的公眾號,這個帳號註冊不到兩個月,篇篇文章閱讀10w+,點讚1w+,其實這樣現象級的號還是有的,但是這次保守大家質疑的是,文章內容極短,甚至有時候只有兩三行,這樣的內容是如何引來這麼多粉絲關注的呢?這個事情一爆料,不少人都覺得很荒唐,普遍懷疑是不是刷的啊,因為這個數據和文案超出了大部分人的認知。
  • 全網再刷屏,李熙凝的新版《Melody》走紅與「梗歌」的出圈藝術
    QQ音樂「S製造」策劃了一系列緊湊聯動,讓《Melody》被全民認知。除了創作富有品質的娛樂熱歌,在發歌期間,還結合了李熙凝做客《快樂大本營》的熱議,共同引爆全網關注。隨後,QQ音樂趁著熱度,邀請李熙凝做客歌曲評論區,在線「翻牌」幸運粉絲,一步步促進了《Melody》這首歌的正面「出圈」。
  • 全網播放量3000萬,這個短視頻IP如何從公眾號火到抖音?
    平均每集時長10分鐘,《界外》是網易體育首次打造的體育明星短視頻訪談節目,僅上線何雯娜、冉瑩穎兩期專訪,全網播放量就達3000萬+,冉瑩穎單條專訪切斷抖音視頻播放量超1200萬,公眾號當天閱讀量破10萬+;何雯娜採訪衍生微博話題#20歲到30歲過得有多快#閱讀量達3718.7萬,討論1.8萬。
  • 全網爆紅!華師校友英文抗疫演講聽得讓人熱淚盈眶!
    全網爆紅!華師校友英文抗疫演講聽得讓人熱淚盈眶!獲得無數中外網友的讚譽和認可還被眾多媒體平臺和微信公眾號轉載短短幾日,全網播放量已經超過兩億《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2月28日推送中國國際電視臺官方微博推送環球時報官方微博推送這款「爆紅」全網的視頻是由我校外國語學院
  • 微信視頻號重走公眾號老路
    附近的直播以及用戶主頁的長視頻合集是唯二保留全屏模式的板塊,只是前者內容參差不齊,後者通道迂迴。張小龍說過,每天都有5億人吐槽,1億人教他怎麼做產品,聲音太多,都按用戶投票來做產品是不可能的。在新的「熱點廣場」內,用戶既能看到官方定製要聞和視頻,也能看到多數朋友都在關注的內容,其中,視頻號內容的權重僅次於「要聞」。能看出微信非常看重視頻號,希望它能夠超越公眾號的影響力,與此同時,微信又在加碼公眾號的視頻內容。
  • 微信內測企業號入口推薦微信公眾號文章,推送同事閱讀較多的文章內容
    12 月 3 日下午消息,不少用戶發現微信開始內測在企業號入口增加微信公眾號內容的推薦。此舉或是微信增加公眾號內容分發渠道的舉措之一。  具體情況是,在微信的服務通知的企業微信企業狀態提醒中,會推送同事閱讀較多的文章內容,比如企業名稱認證為 「Qualcomm 高通中國」的企業號,推送消息顯示 6 位同事閱讀過《王興,投兄弟又賺了一筆》這篇文章;而微信還會選擇性推送行業資訊,一位用戶提供的截圖顯示,在標題為 「行業資訊 | 內測」的推送中,共有 17 位同事看過《泡沫中的小鵬汽車》。
  • 《勇攀巔峰之挑戰不可能》第五季刷屏口碑大熱
    憑藉著對賽制和平臺運營的全面升級,節目實現了破圈層的傳播,獲得了媒體和網友的廣泛好評。同時,節目也以兼顧競賽和科普的高水準,打造了九場頂級賽事,讓勇攀巔峰的挑戰精神深入人心。大屏小屏聯動屠榜全網巔峰賽事獲多圈層媒體鼎力支持本季節目在央視頻客戶端進行獨家網絡播出期間,展開了伴隨式直播、「誰是『挑戰王』
  • 5G時代,如何經營好微信公眾號的下半場
    而時至今日,我們回望一下,這個被捧上自媒體女王高位的女子,以其敏銳的網感(網際網路嗅覺)做出了精準的研判,在見證了公眾號的攀越發展、登峰造極後,在公眾號初現疲態的之時,揮一揮衣袖,消失在茫茫人海,留下一個公眾號的傳奇。
  • 他們與丁真生活一周,製作出刷屏全網的紀錄片
    紀錄片上線後,刷屏全網。據時差島方面提供的數據,截至12月1日,《丁真的世界》紀錄片在時差島平臺的視頻播放總量已經達到1.5億,#丁真#話題全網曝光量超過90億。紀錄片中出現的雪山草原、策馬少年都令人心馳神往,間接帶動丁真的家鄉「理塘」攜程一周搜索量猛增620%。
  • GQ、網易、文搖:公眾號為什麼都開始做條漫了?
    「我們可能是唯一一個年營收超過2個億的公眾號。」 今年年初,GQ實驗室在2019新榜大會上的一句話,在廣告人的朋友圈刷屏。 2019更是條漫發展的井噴一年。在GQ實驗室之外,新世相X研究所、網易噠噠、不會畫出版、長圖汽車站、文搖……等一系列公眾號相繼崛起,成為條漫市場的主力軍。
  • 我是如何從0到1寫公眾號的?
    博客時代曾經寫過東西,切換到公眾號對有些規則就不夠理解,比如發布了就不能修改,覺得很不方便。後來過了很久,才能明白這種「落筆無悔」的規則,其實恰恰是在保護原創作者。後來偶然被關注後來因為關注到一些公眾事件,在公眾號做了一些表達和呈現。第一次來了朋友圈之外的訪問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