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畫,顧名思義,就是以糖做成的畫,它亦糖亦畫,可觀可食。民間俗稱「倒糖人兒」「倒糖餅兒」或「糖燈影兒」。這一頗具四川地方特色的工藝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為了讓轄區居民切實感受糖畫魅力,2020年9月28日下午3點,府南街道同德社區攜手成都青雲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在同德社區一樓活動室開展了以「幸福府南,糖繪中國」為主題的趣味糖畫活動,活動當天邀請了省級非遺文化傳承老師梁老師向參加活動的轄區居民進行了生動有趣的糖畫教學活動。
活動開始後,梁老師詳細地向轄區居民介紹了糖畫製作時的注意事項,並向轄區居民仔細傳授了應該怎樣熬糖、怎樣舀糖、怎樣在板上繪製糖畫等步驟。轄區居民在梁老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了自己想像,用甜甜的麥芽糖製作出了一個有一個可愛的糖畫作品。這些作品被轄區居民小心封存好準備帶回家和家人一起分享活動的喜悅。
據考,它起源於明代的「糖丞相」,褚人獲《堅瓠補集》載,明俗每新祀神,「熔就糖」,印鑄成各種動物及人物作為祀品,所鑄人物「袍笏軒昂」,儼然文臣武將,故時戲稱為「糖丞相」。後來,四川民間藝人又將中國皮影、民間剪紙等姊妹藝術的造型手法融於一體,不用印鑄模具,而改為直接操小銅勺,舀糖液繪出皮影圖案,逐漸演變發展成為今日的糖畫藝術。糖畫,用它新奇的技藝和甜蜜的味道成為不少人四川人兒時難磨滅的文化記憶,而作為非遺文化,伴隨著我國工業化的快速發展,這樣一個需要時間傳承的技藝逐漸被代替,面臨逐漸消亡的局面。此次糖畫活動,在傳承非遺,傳承文化的同時,也達到了和諧鄰裡關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