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南街道「傳承非遺,助力大運」文體活動項目糖畫活動

2021-01-12 巴小短

糖畫,顧名思義,就是以糖做成的畫,它亦糖亦畫,可觀可食。民間俗稱「倒糖人兒」「倒糖餅兒」或「糖燈影兒」。這一頗具四川地方特色的工藝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為了讓轄區居民切實感受糖畫魅力,2020年9月28日下午3點,府南街道同德社區攜手成都青雲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在同德社區一樓活動室開展了以「幸福府南,糖繪中國」為主題的趣味糖畫活動,活動當天邀請了省級非遺文化傳承老師梁老師向參加活動的轄區居民進行了生動有趣的糖畫教學活動。

活動開始後,梁老師詳細地向轄區居民介紹了糖畫製作時的注意事項,並向轄區居民仔細傳授了應該怎樣熬糖、怎樣舀糖、怎樣在板上繪製糖畫等步驟。轄區居民在梁老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了自己想像,用甜甜的麥芽糖製作出了一個有一個可愛的糖畫作品。這些作品被轄區居民小心封存好準備帶回家和家人一起分享活動的喜悅。

據考,它起源於明代的「糖丞相」,褚人獲《堅瓠補集》載,明俗每新祀神,「熔就糖」,印鑄成各種動物及人物作為祀品,所鑄人物「袍笏軒昂」,儼然文臣武將,故時戲稱為「糖丞相」。後來,四川民間藝人又將中國皮影、民間剪紙等姊妹藝術的造型手法融於一體,不用印鑄模具,而改為直接操小銅勺,舀糖液繪出皮影圖案,逐漸演變發展成為今日的糖畫藝術。糖畫,用它新奇的技藝和甜蜜的味道成為不少人四川人兒時難磨滅的文化記憶,而作為非遺文化,伴隨著我國工業化的快速發展,這樣一個需要時間傳承的技藝逐漸被代替,面臨逐漸消亡的局面。此次糖畫活動,在傳承非遺,傳承文化的同時,也達到了和諧鄰裡關係的目的。

相關焦點

  • 拓印、糖畫、活字印刷……來西安主場活動 體驗古老非遺融入美好...
    市民群眾參觀體驗非遺項目,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活動現場,市民遊客共同在「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講話,加強文物保護力度,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條幅上簽名留念。隨後,大白楊社火、楊凡剪紙、吉祥糖畫等非遺傳承人進行了精彩紛呈的表演。活動中,市民遊客還參觀了丹鳳門遺址博物館、西安市世界遺產監測管理中心陳列館和大明宮遺址博物館。
  • 學糖畫、做麵塑,6位非遺大師走進社區,邀市民體驗非遺之美
    糖畫、蜀繡、夾江竹紙……2日下午,由由四川文化產業職業學院以及四川省文化產業普及基地共同主辦的「恪守初心,共享非遺文化之美」公益非遺體驗活動在成都市高新區鐵像寺水街舉行。本次體驗活動包括夾江竹紙抄紙技藝體驗、夾江木板年畫、蜀繡、成都糖畫等國家級非遺項目,以及非遺學院非遺手作工作室推出的包括川劇臉譜、刺繡、剪紙、編結等在內的系列傳統文化傳承創新體驗課程。精緻的非遺文化展示和豐富的體驗活動吸引了眾多的社區居民前來圍觀。
  • 「非遺糖畫」走進社區
    「非遺糖畫」走進社區 2020-12-30 18: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面對面、手把手 非遺傳承人教孩子們畫糖畫
    商報非遺文創學院進校園活動上,劉氏糖畫第五代傳承人劉勝利與孩子們互動11月13日,河南商報非遺文創學院走進鄭州市東風路小學,鄭州市非遺項目糖畫傳承人、鄭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會員劉勝利,手把手帶領學生們體驗糖畫製作技藝。
  • 糖畫、竹編登上「微博非遺公開課」
    疫情期間,「微博非遺公開課」系列活動引來了眾多網友的關注,在這裡,足不出戶、指尖輕點便能學習到全國優秀非遺項目。據悉,該活動由微博非遺、文旅中國新浪地方站聯合全國各地非遺保護協會共同發起的,主推非遺項目數位化展示、教學和普及。在日前播出的節目中,桐鄉市糖畫技藝非遺小傳人魏樂樂帶來了糖畫技藝的展示。糖畫是以糖作料,用一勺一鏟在底板上造型的民間傳統技藝,繪製時講究動作連貫、一氣呵成。
  • 非遺|傳統技藝·河套糖畫
    非遺糖畫糖畫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間手工技藝。糖畫,就是以糖做成的畫,它亦糖亦畫,可觀可食。這一頗具民間特色的工藝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糖畫給人們留下了豐富和美好的想像,無論在廟會、集市還是普通的街巷中,它都是最受歡迎的民間技藝之一。
  • 浙江諸暨「西施文化節」傳承創新教學活動弘揚非遺文化
    原標題:浙江諸暨:傳承弘揚非遺文化   浙江省諸暨市暨陽街道浣紗小學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西施傳說」的教學性傳承基地。近年來,浣紗小學開設《走近西施》《青青薴麻》等非遺文化校本課程,建設「西施傳說」教育實踐基地,並每年舉辦「西施文化節」,通過系列傳承與創新教學活動弘揚非遺文化。   新華社記者 韓傳號 攝
  • 萬家同樂慶「雙節」 中牟縣舉辦非遺展示展演及傳承教學
    大河網訊 近日,中牟縣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在鄭州綠城廣場和中牟縣潘安公園、大呂小學、北堤小學等地開展了「黃河情 祖國頌」非遺大集市及「展非遺神韻 助鄉村振興」迎雙節社會傳承基地展示展演傳承教學活動。
  • 府南街道社區教育學校同德社區教育工作站開展「小飛機·大未來...
    通過此次活動的開展,孩子們的專注力和團隊合作意識、想像力和動手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培養和充分的鍛鍊,孩子們都十分喜歡這樣的活動形式,希望能夠有更多機會參與,家長也紛紛表示,舉辦這樣的活動十分有益,讓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中不僅收穫了快樂,還鍛鍊了能力。
  • 弘揚傳統文化,傳承非遺精神,開啟拾遺之旅,體驗眉山糖畫技藝
    作者:張昊,郭旭為響應國家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優秀中華文化的號召,7月13日四川農業大學機電學院拾遺團隊再次出發,與外教Dr.Hassan(漢森博士)一起來到眉山市東坡區修文鎮探究糖畫製作的奧秘,跟隨傳承人孫世龍一起體驗了糖畫的製作技藝。
  • 吹糖人 糖畫 這場非遺美食200人競技 誰是最強傳承人
    12月20日,溫州市飲食類非遺項目及代表性傳承人評估活動舉行,共有114個非遺飲食類項目、93位傳承人以及項目保護單位人員共計200多人參加評估。根據項目屬性及特點,分別以酒類、茶類、豆類、餅類、糕點類等進行現場展示、現場製作。
  • 「雲賞非遺 贛在傳承」——2020年非遺主題宣傳月活動啟動
    近日,「雲賞非遺 贛在傳承」——2020年非遺主題宣傳月活動啟動,贛州非遺集客家文化之大成,匯贛南古今之風採,讓我們在6月一起感受多樣非遺。  據介紹,宣傳月活動內容豐富,在這一個月的時間內,活動將分為「非遺購物節」「非遺文化創意作品展」「非遺攝影展」「非遺傳承人線上手工藝展示」「非遺交流講座」五個部分。並將在6月的每周三、周六安排一場直播。邀請知名度較高的網紅,如華農兄弟、全南小師妹在抖音、頭條等平臺同時在線直播帶貨。
  • 非遺傳承,銘悅園社區開展手工絨花製作活動
    為了豐富社區居民日常生活,帶領居民進一步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12月11日,臨河裡街道銘悅園社區組織開展了「非遺傳承?花容鄰裡」手工絨花製作活動。銘悅園社區手工絨花製作活動現場活動開始,老師為居民們詳細介紹了絨花的製作過程,需經染色、軟化黃銅絲、勾條、打尖、傳花等近十道工序。製作一朵直徑約十釐米的絨花,至少得花兩三天,還不包括選購蠶絲等前期準備工作。
  • 呼和浩特市舉行非遺項目展示體驗惠民活動
    正北方網訊(北方新報正北方網記者 牛天甲) 12月31日,由呼和浩特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呼和浩特文化人才(庫)百人百組百萬人帶動工程組委會辦公室主辦的我們的中國夢——呼和浩特文化進萬家新春慰問暨非遺項目展示體驗惠民活動在呼和浩特市舉行。
  • 【非遺獻禮國慶】合肥糖畫手藝人王大山:製作大公雞圖案糖畫祝福祖國
    非遺文化承載了祖祖輩輩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創造,反映一個時代的文化脈搏。正值新中國成立70周年,萬家熱線邀請了廬州蛋雕、馬派皮影、徽派盤扣……非遺文化傳承人,用精心準備的非遺文化作品獻禮國慶,祝福偉大祖國生日快樂!49歲的合肥肥東糖畫藝人王大山,製作糖畫、吹糖人十多年,一把銅勺堅守,以勺子代筆,用糖作畫,傳承古老技藝,傳播非遺文化。他特地為國慶,製作大公雞圖案糖畫,祝福祖國生日快樂。
  • 走出國門的桐鄉糖畫小傳承人
    近日,桐鄉市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振東小學403班的魏樂樂帶著桐鄉非遺糖畫走出國門,登上美國NBC《小小達人秀》舞臺,在好萊塢環球影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宣傳、展示桐鄉非遺糖畫製作技藝。稚嫩的小手一勺一鏟熟練地操作著,飛舞的鳳凰、靈活的兔子……各種惟妙惟肖的圖案在她的手中活靈活現,引得駐足觀看的外國友人目瞪口呆,贊口不絕。
  • 新華非遺網上展廳:栩栩如生的張氏糖畫
    新華非遺網上展廳:栩栩如生的張氏糖畫 2020-12-09 19: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通州:非遺傳承——銘悅園社區開展手工絨花製作活動
    為了豐富社區居民日常生活,帶領居民進一步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12月11日,臨河裡街道銘悅園社區組織開展了「非遺傳承·花容鄰裡」手工絨花製作活動。銘悅園社區手工絨花製作活動現場活動開始,老師為居民們詳細介紹了絨花的製作過程,需經染色、軟化黃銅絲、勾條、打尖、傳花等近十道工序。製作一朵直徑約十釐米的絨花,至少得花兩三天,還不包括選購蠶絲等前期準備工作。
  • 四川各地非遺活動精彩來襲
    地點:線上 2、非遺產品展銷暨非遺項目圖片展覽 時間:6月13日—14日 地點:南溪區仙源廣場 具體內容: 展銷部分非遺特色產品,同時舉辦南溪非遺項目圖片展
  • 糖畫——藝與愛的傳承
    文/圖 楊 帆 龍恩澤若問兒時快樂的記憶裡有什麼是一直抹不去,總會時時想起的,那糖畫定是其中一種。舉著晶瑩剔透、栩栩如生的「蟠龍」「飛鳳」輕輕一舔,香甜的味道便溢滿整個童年,美好,難忘。41歲的花垣縣邊城鎮糖畫工藝傳承人楊秀敏決定將這祖傳技藝傳承下去。楊秀敏說,糖畫是他家的祖傳手藝,爺爺和父親都是糖畫藝人,靠著制賣糖畫維持一家人生計。「小時候,看著熱鍋裡的糖稀在父親的勾畫下變成一個個惟妙惟肖的圖案,實在是太有趣了。」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下,他從小就愛上了糖畫。12歲那年,楊秀敏正式跟隨父親學習糖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