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島腹地,茂密的熱帶雨林遮天蔽日,叢林中不時有動物經過,發出隱約的聲響。白沙黎族自治縣羅任村委會志口村就坐落在這片雨林之中。趁著不用去巡山的工夫,脫貧戶王成亮在自家的橡膠園和益智園裡忙碌著。
海南熱帶雨林枝繁葉茂(圖片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01
「我家種了15畝橡膠、25畝益智、5畝檳榔、1.8畝水田,年收入能達到2.6萬元。我還加入了白沙三紅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正在尋找新的機會。」王成亮說。家中曾經的貧困還記憶猶新。全家4口人,2個在讀書的孩子,需要花錢的地方太多,可是收入來源只有水田。2013年底,鄉村兩級對村民逐一摸底調查,將王成亮一家納入了建檔立卡貧困戶。
聽了鄉政府不少培訓課,王成亮不再如當初一般迷茫,決定從種植橡膠和益智開始。熱帶的氣候適宜橡膠的生長,南藥益智也供不應求,種植技術在培訓課上學會後,王成亮信心滿滿。勤勤懇懇地勞作,還有專家不時來村裡現場教學指導,王成亮家的種植業漸漸有了起色。
脫貧戶王成亮在割膠(圖片來源:海南省林業局)
2019年,王成亮家迎來了又一個轉機。村組大會推薦王成亮擔任生態護林員,鄉評審組也審議通過,王成亮正式籤訂聘用合同,從2020年1月起,當上細水鄉的生態護林員。
王成亮幹勁十足,每年領取的1萬元生態護林員補助資金讓他離擺脫貧困更近了一步。他負責管護的是細水鄉鄉南一村大嶺周邊區域500畝管護區,每月需巡山不少於20天。當地風俗中要在清明節和白事燒紙錢、放鞭炮緬懷親人,可這種行為極易引發森林火災。王成亮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用不巡山的空閒時間,走街串巷向村民們宣傳森林防火知識,定期深入林區重點巡防。
上崗的這半年多來,他的管護轄區內未發生過亂砍濫伐、亂捕濫獵、毀壞林地等破壞森林資源的行為,也讓更多志口村村民知道了保護森林的重要性。
02
在細水鄉,像王成亮這樣的生態護林員還有很多。2018年以來,白沙縣將生態建設和精準扶貧相結合,選擇有勞動能力並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作為生態護林員,共選聘生態護林員556名,既改善了貧困戶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貧困戶自我發展能力,又充實了森林資源管護力量,實現了生態保護、脫貧致富的雙贏。
上圖:白沙黎族自治縣縣城 (圖片來源:蒙明珠 攝)
下圖:飛鳥掠過白沙青山綠水(圖片來源:海南省林業局)
不僅是生態護林員的選聘,2019年,白沙縣加快推進「美麗海南百鎮千村」建設,6個特色產業小鎮建設穩步推進,基本完成22個美麗鄉村建設。全面落實河湖長制,編制完成全縣210條河流「一河(湖)一策」方案,380名河湖管護員實現管護全覆蓋,主要河流湖庫水質總體優良率100%。造林綠化1萬畝,義務植樹20萬株,森林覆蓋率保持在83%以上。
風景秀麗,百姓富裕,這片神秘而蔥鬱的熱帶雨林,正散發著獨特的魅力,勃發著新的生機。
文章來源丨中國綠色時報社
記者丨羅軼奇 黃山
審核丨唐秀萍
編輯丨王 莉
版式丨吳竹韻
—相關連結—
在森林村莊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