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學者披露著名作家三島由紀夫是同性戀者

2020-12-01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香港10月26日消息:專門研究三島由紀夫的學者田中美代子在即將出版的《決定版三島由紀夫全集第1卷》一書中引用三島在一封寫給精神醫生的書信中,承認描寫同性戀主角自覺過程的《假面的告白》一書其實源自於自己的體驗。

  日本著名作家三島由紀夫於30年前自殺身亡,生前他並未正式公開自己的同性戀者身份。

  據《朝日新聞》、《日本經濟新聞》等日本報章報導,作為三島由紀夫同性戀傾向的明證是他在代表作《假面的告白》出版後不久的1949年7月19日,寫給著名的精神醫生式場隆三,同時還致贈他一本《假面的告白》。

  三島向式場坦承《假面的告白》的內容,除了人物模板略為修正之外,「全都是我親身體驗的忠實詳述」,他對於自己的性傾向無法「朝一般常態的方向走,感到苦惱」。

  而且三島還認為,告白算是一種有效的精神分析治療法。雖然《假面的告白》書名已顯然易見是一本告白小說,但是三島由紀夫對外一直強調小說是虛構的。

  

相關焦點

  • 三島由紀夫:奇怪的信念推動著作家瘋狂而天才的一生
    50年前的今天,1970年11月25日,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剖腹自殺。 三島由紀夫一生著有21部長篇小說,80餘篇短篇小說,33個劇本,以及大量的散文。其中有10部曾被改編成電影,36部被搬上舞臺,7部得過各種文學獎。
  • 【BBC精讀】三島由紀夫:一位日本作家的奇聞
    三島由紀夫之死轟動了日本。當時,他是日本文壇明星,他男性氣概十足,敢於挑戰但同時也有點荒謬,就像美國作家諾曼·梅勒和當代法國作家米歇爾 維勒貝那樣。但那些看起來很是荒誕的一切突然成為了現實。那天早上,日本第64屆國會正在召開,天皇本人也出席了會議。他的自殺使得人們無暇關注日本首相關於明年政府議程的講話。自二戰結束之後,還沒有人以切腹的形式自殺。
  • 川端康成與三島由紀夫
    川端康成的提攜  初識三島由紀夫那年,川端康成46歲。在太平洋戰爭階段,日本文壇不少文人都受軍國主義影響,像川端康成這樣未受其染指、且名譽絲毫不受損害的著名作家屈指可數。  1946年的新年假期裡,身為法律系大學生的無名作家三島由紀夫帶著手稿前去拜會川端先生,川端康成認為創作之佳,足以推薦給文學雜誌。就這樣,這篇名為《香菸》的短篇小說發表於當年夏天的《人間》雜誌上。三島由紀夫憑藉此文正式登上戰後文壇的舞臺。  1947年秋,三島通過了文官考試,正式在大藏省任公務員。儘管如此,三島對仕途並無野心。他潛心致力於下班後的短篇小說寫作。
  • 餘華:三島由紀夫的寫作與生活
    三島由紀夫(Yukio Mishima,1925年1月14日 - 1970年11月25日),原名平岡公威,出生於日本東京,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今東京大學),是日本當代小說家、劇作家、記者、電影製作人和電影演員。主要作品有《金閣寺》、《鹿鳴館》《豐饒之海》等。
  • 日本最後一個切腹自殺的人,崇尚所謂武士道精神的作家三島由紀夫
    據了解,日本最後一個用「切腹」作為自殺方式結束自己生命的人,叫三島由紀夫,死於1970年11月25日。 三島由紀夫,原名平岡公威。1925年,出生於日本東京,是日本當代有名的作家。有「日本的海明威」之稱,並三次入圍諾貝爾文學獎。
  • 三島由紀夫對川端康成和太宰治的態度,為何截然不同?
    佐藤秀明教授是研究三島由紀夫的專家,也是三島由紀夫文學館現任館長。小時候目睹三島由紀夫之死對日本社會帶來的震撼,之後專注於三島由紀夫文學研究的佐藤,用「脫離社會」來概括三島由紀夫的獨特魅力。佐藤:三島由紀夫涉足許多領域,也對各種各樣的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敢於和不同問題對峙的文學家或作家是非常稀缺的,所以,他除了純文學領域,在許多方面都有自己的讀者群。
  • 三島由紀夫|寫作和生活的邊界
    三島由紀夫(Yukio Mishima,1925年1月14日 - 1970年11月25日),原名平岡公威,出生於日本東京,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今東京大學),是日本當代小說家、劇作家、記者、電影製作人和電影演員。
  • 細江英公與三島由紀夫|《薔薇刑》
    日本現代攝影家細江英公與三島由紀夫合作創作的這組作品,因其獨特的美學內涵,已經成為藝術影史的象徵性作品。1961年,細江英公以作家三島由紀夫為模特,將其置身於薔薇花和黑暗的色塊之中,拍攝了這些具備強烈超現實意象之美的攝影作品。
  • 三島由紀夫《金閣寺》,毀滅的美學
    《金閣寺》《金閣寺》是日本極具爭議的作家三島由紀夫(一九二五-一九七〇)的代表作,出版於一九五六年,其時作者三十一歲。這部長篇小說採用的是第一人稱的敘述角度,這也是日本文學中常見的一種方式吧。全書圍繞金閣寺而展開——這座已有數百年歷史的古代建築,無疑是帶有某種象徵主義的。在主人公溝口的心目中,它就是美的化身。但溝口對它的感情又是複雜的,也不妨說是「愛恨交織」的,最後決定親手將其毀掉——火燒金閣寺。這種毀滅的美學思想多少有點奇怪吧。
  • 三島由紀夫和他的「女神」們
    原標題:三島由紀夫和他的「女神」們從少年時期自己構建出獨一無二的三島式美學開始,三島由紀夫就具備了一雙慧眼,這雙眼睛關注文學、關注戲劇、關注電影、關注美術,同時,也關注女性。人們也能輕而易舉地在他的人生軌跡中,發現一些各具風情的女性的身影。三島由紀夫的人生也因她們變得浪漫多彩。
  • 三島由紀夫小名的由來
    唐月梅寫了一本關於三島由紀夫的作品《怪異鬼才》,寫得很有味道。讀了一部分,寫了三島由紀夫的童年,也是在這本書裡,我才第一次記住了三島由紀夫的真實名字,叫平崗公威。也知道了日本人起名字的習俗,習慣給剛出生的孩子用對於自己家庭有大恩惠或者扶持的人名字來命名。平崗公威的祖父在仕途上曾經受到一個叫公威的大官提攜。因此,在三島由紀夫出生的時候,祖父就在一張紙上寫了平崗公威四個大字,並放在一個盒子裡。自此,平崗公威就成了三島由紀夫的名字,而三島由紀夫是在平崗公威走上文學道理之後,他給自己取得筆名。
  • 憎惡文學的三島由紀夫,為何成為了大作家?
    小時候目睹三島由紀夫之死對日本社會帶來的震撼,之後專注於三島由紀夫文學研究的佐藤秀明,是研究三島由紀夫的專家,也是三島由紀夫文學館現任館長。在他的講述中,我們逐漸了解三島由紀夫的人生中那極度熾熱的一面。
  • 雙面三島由紀夫:一面卓越的文學才能,一面讓人困惑的偏激心理
    三島由紀夫是二戰後世界知名的日本作家。他聞名於世的原因一方面在於其卓越的文學才能,另一方面則在於他奇特而偏激的美學主張和政治上的異常舉動。三島由紀夫的作品有很多人喜歡,但對作家本身如何評價?三島由紀夫很多年輕讀者都知道三島是自殺而死,卻並不清楚他是在日本自衛隊駐地發表煽動性講演後剖腹自殺的,而且他的這個行為向世人傳遞了強烈的不快感和衝擊,使他死後一直籠罩在軍國主義作家的陰影之中,同時也留下一個至今未解的謎團
  • 三島由紀夫10句精華語錄,體會他作品中的極致美學,太震撼了!
    三島由紀夫是我很喜歡的一位日本作家,他的文字充滿陰鬱美、暴力美,作為一個作家,他太具有代表性了。作為一個人,他太獨特了。三島由紀夫出生在1925年1月14日,今天是他誕辰95周年。三島由紀夫一生創作了21部長篇小說,80多部短篇小說,還有30多個劇本。其中有十部左右被改編成電影。他的著作是翻譯成外語版本最多的日本當代作家。1970年,在他寫完《豐饒之海》第四卷後,切腹自殺。他自殺後,很多日本作家趕到現場,卻只有川端康成被允許進入。
  • 三島由紀夫為何試圖用切腹自殺喚醒軍國主義?首相:他一定是瘋了
    1970年11月25日,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起了個大早,隨後帶著他的「盾會」成員來到了日本陸上自衛隊東部方面總部。三島由紀夫帶著手下劫持了指揮官益田兼利,聞訊而來的數百名自衛隊士兵來到了樓下,三島由紀夫滿心歡喜地對自衛隊發表了一場慷慨激昂的演講,然而得到的卻是自衛隊士兵們的破口大罵。
  • 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的文學觀(文學原創,禁止裝載)
    三島由紀夫說,文字的功能類似於一種腐蝕物質。它是專門營造情緒,營造感覺,引起讀者思考的一種存在。按照他的這種說法,像那種無傷大雅,冠冕堂皇的文字,簡直不叫文字,那隻一種偽造的文字。如何用文字去腐蝕讀者,似乎是一個作家終生面臨的一個問題。
  • 文壇巨匠三島由紀夫這十句格言,充滿大智慧和哲理,領悟深入人心
    從日本文壇中,如果篩選出具有世界級聲譽的作家,三島由紀夫絕對是其中之一。他曾兩度被諾貝爾文學獎提名,被譽為「日本的海明威」,也是唯一一位入選「世界百人」的日本人。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三島由紀夫的十句格言,體會文字背後深刻的哲理。在三島由紀夫的文學之路上,不得不提到兩個關鍵的人物,其一是他的國文老師,另一個則是日本文壇巨擘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的國文老師發現了他的文學才華,是他文學創作的伯樂,促使他邁向文學創作之路。而川端康成則是三島由紀夫踏入文壇的引路人,正是在川端康成的推薦下,三島由紀夫才得以發表他第一部小說,從此走上文壇之路。
  • 三島由紀夫最後的晚餐,為什麼選擇在這裡享用?
    三島由紀夫稱不上美食家,他不如谷崎潤一郎那麼會吃,更比不了檀一雄擅長料理,甚至能搞出一本菜譜來。他的味覺比較遲鈍,分不出食物好吃不好吃。他從未寫過關於料理的小說,有篇《食道樂》寫到的「料理通」,也主要是出於情節需要的設置。散文家、文學掌故大家嵐山光太郎,整理過三島從紐約回國後的食譜。
  • 日本湘南文化之旅:從三島由紀夫到夏目漱石,淺談鎌倉文學的蛻變
    鎌倉幽微而美的昭和氛圍,經常出現於日本電影中,例如日本導演小津安二郎的電影《麥秋》、《晚春》,或如日本二十世紀的作家三島由紀夫、太宰治、川端康成等人經常駐足於此,思考、散步與創作。層疊而上的鎌倉浪漫於是如此地被種下且持續地被賦予。
  • 他是三島由紀夫的迷弟,設計的作品暴露了日本人無法忍受的東西
    在《人生海海》裡,橫尾忠則坦言自己是作家三島由紀夫的粉絲。偶然的機會,橫尾忠則去幫以三島由紀夫為主題的攝影集做一些輔助工作,得知偶像也曾在同一所房間待過後,「我覺得房裡的空氣好像也因為三島由紀夫而產生磁場,不知不覺深深吸了一口三島由紀夫呼吸的空氣」。在那位被扣過茶碗的高橋睦郎的引薦下,橫尾忠則終於見到了三島由紀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