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島由紀夫10句精華語錄,體會他作品中的極致美學,太震撼了!

2020-12-16 刺蝟讀書

三島由紀夫是我很喜歡的一位日本作家,他的文字充滿陰鬱美、暴力美,作為一個作家,他太具有代表性了。作為一個人,他太獨特了。三島由紀夫出生在1925年1月14日,今天是他誕辰95周年。

這位有著驚人才華與傳奇人生集為一體的人,不僅僅是一位作家,還是優秀的劇作家、電影製作人、演員和記者。

他的代表作有《假面自白》、《金閣寺》、《豐饒之海》,前兩本我有幸讀過,真的是絕美的文字,極細膩的寫作手法,豐富的內心世界,和處處體現的幾乎瘋狂病態的美、極端的美,對人體的迷戀,對死亡的迷戀,這都是他作品帶給我的感覺。

三島由紀夫一生創作了21部長篇小說,80多部短篇小說,還有30多個劇本。其中有十部左右被改編成電影。他的著作是翻譯成外語版本最多的日本當代作家。

1970年,在他寫完《豐饒之海》第四卷後,切腹自殺。他自殺後,很多日本作家趕到現場,卻只有川端康成被允許進入。

也許在三島由紀夫而言,這種離去方式,也是他極致美學的一部分吧。今天,紀念三島由紀夫。

精緻的沉默,凌駕於一切之上。—— 三島由紀夫

也許是天生懦弱的關係,我對所有的喜悅都摻雜著不祥的預感。——三島由紀夫

我在客觀上是幸福的,誰也無可非議。那麼,我也應該有權蔑視幸福。 ——三島由紀夫 《假面自白》

愛只能從絕望中產生。精神對自然,這種對於不可能理解事物的精神運動就是愛。——三島由紀夫 《禁色》

因為好奇心是沒有道德的。這也許就是人類可能擁有的最不道德的欲望。 ——三島由紀夫 《假面自白》

人的思想,必定重於前世、現世或來世的某一方,無法從站在歷史時點的「自己的思想」的領域超脫出來。——三島由紀夫

生活--是無邊無際的、浮滿各種漂流物的、變幻無常的、暴力的,但總是一片澄澈而湛藍的海。 ——三島由紀夫 《愛的饑渴》

「金閣啊!我終於來到你身邊住下來了… … 倘使你是人世間無與倫比的美,那麼請告訴我,你為什麼這樣美,為什麼必須美?」 ——三島由紀夫 《金閣寺》

不被人理解已經成為我唯一的自豪。所以,我也不會產生要讓自己被理解的、表現的衝動。我覺得命運沒有賦予我任何能醒人耳目的東西。於是我的孤獨愈發膨脹,簡直就像一頭豬。 ——三島由紀夫 《金閣寺》

你們看見玫瑰,就說美麗,看見蛇,就說噁心。你們不知道,這個世界,玫瑰和蛇本是親密的朋友,到了夜晚,它們互相轉化,蛇面頰鮮紅,玫瑰鱗片閃閃。你們看見兔子說可愛,看見獅子說可怕。你們不知道,暴風雨之夜,它們是如何流血,如何相愛。 ——三島由紀夫

相關焦點

  • 三島由紀夫和他的「女神」們
    原標題:三島由紀夫和他的「女神」們從少年時期自己構建出獨一無二的三島式美學開始,三島由紀夫就具備了一雙慧眼,這雙眼睛關注文學、關注戲劇、關注電影、關注美術,同時,也關注女性。人們也能輕而易舉地在他的人生軌跡中,發現一些各具風情的女性的身影。三島由紀夫的人生也因她們變得浪漫多彩。
  • 文壇巨匠三島由紀夫這十句格言,充滿大智慧和哲理,領悟深入人心
    他不僅具備敏銳的思維,還具有高屋建瓴的智慧,一生不斷在思考著人生中的種種問題,在作品中表現出他對人生的態度,展現出哲學深度以及對生、死、美、醜的哲學思考。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三島由紀夫的十句格言,體會文字背後深刻的哲理。在三島由紀夫的文學之路上,不得不提到兩個關鍵的人物,其一是他的國文老師,另一個則是日本文壇巨擘川端康成。
  • 三島由紀夫《金閣寺》,毀滅的美學
    《金閣寺》《金閣寺》是日本極具爭議的作家三島由紀夫(一九二五-一九七〇)的代表作,出版於一九五六年,其時作者三十一歲。這部長篇小說採用的是第一人稱的敘述角度,這也是日本文學中常見的一種方式吧。全書圍繞金閣寺而展開——這座已有數百年歷史的古代建築,無疑是帶有某種象徵主義的。在主人公溝口的心目中,它就是美的化身。但溝口對它的感情又是複雜的,也不妨說是「愛恨交織」的,最後決定親手將其毀掉——火燒金閣寺。這種毀滅的美學思想多少有點奇怪吧。
  • 三島由紀夫對川端康成和太宰治的態度,為何截然不同?
    佐藤秀明教授是研究三島由紀夫的專家,也是三島由紀夫文學館現任館長。小時候目睹三島由紀夫之死對日本社會帶來的震撼,之後專注於三島由紀夫文學研究的佐藤,用「脫離社會」來概括三島由紀夫的獨特魅力。三島由紀夫是站在一個超脫於社會和常人的立場,以一個旁觀和抽離的態度來評價社會的。可是另一方面,他又非常重視社會的習俗、禮儀以及人際關係。三島由紀夫身上同時具備重視現實和脫離現實的特質,並且兩者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性,這也是他不同凡響的地方。這些矛盾也分外鮮明地表現在了他的作品中,這是很有意思的。
  • 餘華:三島由紀夫的寫作與生活
    三島由紀夫一生著有21部長篇小說,80餘篇短篇小說,33個劇本,以及大量的散文。其中有10部曾被改編成電影,36部被搬上舞臺,7部得過各種文學獎。他是著作被翻譯成英文等外語版本最多的日本當代作家。儘管為人毀譽參半,三島由紀夫的作品仍然經久不衰,影響著全世界的讀者。
  • 憎惡文學的三島由紀夫,為何成為了大作家?
    小時候目睹三島由紀夫之死對日本社會帶來的震撼,之後專注於三島由紀夫文學研究的佐藤秀明,是研究三島由紀夫的專家,也是三島由紀夫文學館現任館長。在他的講述中,我們逐漸了解三島由紀夫的人生中那極度熾熱的一面。
  • 細江英公與三島由紀夫|《薔薇刑》
    日本現代攝影家細江英公與三島由紀夫合作創作的這組作品,因其獨特的美學內涵,已經成為藝術影史的象徵性作品。1961年,細江英公以作家三島由紀夫為模特,將其置身於薔薇花和黑暗的色塊之中,拍攝了這些具備強烈超現實意象之美的攝影作品。
  • 三島由紀夫|寫作和生活的邊界
    主要作品有《金閣寺》、《鹿鳴館》《豐饒之海》等。三島由紀夫自殺之後,他的母親倭文重說:「我兒做步人後塵的事,這是頭一回。」作為母親說這樣的話,顯然隱含了一種驕傲,這種驕傲是雙重的,首先是對兒子一生的肯定,她的兒子只是在選擇如何死去時,才第一次步人後塵;其次是對兒子自殺本身的肯定,在這句貌似遺憾,實質上仍然是讚揚的話裡,這位母親暗示了三島由紀夫的自殺是與眾不同的。
  • 三島由紀夫小名的由來
    唐月梅寫了一本關於三島由紀夫的作品《怪異鬼才》,寫得很有味道。讀了一部分,寫了三島由紀夫的童年,也是在這本書裡,我才第一次記住了三島由紀夫的真實名字,叫平崗公威。因此,在三島由紀夫出生的時候,祖父就在一張紙上寫了平崗公威四個大字,並放在一個盒子裡。自此,平崗公威就成了三島由紀夫的名字,而三島由紀夫是在平崗公威走上文學道理之後,他給自己取得筆名。不過,讓我沒有想到是,平崗公威的童年基本上在祖母的那間門窗緊閉、陰暗的潮溼的充滿著病人的氣息的屋子裡度過。
  • 雙面三島由紀夫:一面卓越的文學才能,一面讓人困惑的偏激心理
    三島由紀夫是二戰後世界知名的日本作家。他聞名於世的原因一方面在於其卓越的文學才能,另一方面則在於他奇特而偏激的美學主張和政治上的異常舉動。三島由紀夫的作品有很多人喜歡,但對作家本身如何評價?青年時期的三島由紀夫漸趨成熟的三島文體是高格調的,其中融進洗鍊的美學意識和尖銳的批評精神,且和諧、勻整地體現出近代的古典美。他反對日本自然主義的文學傳統,在方法論上始終堅持文學結構化風格。
  • 他是三島由紀夫的迷弟,設計的作品暴露了日本人無法忍受的東西
    早年的自傳《海海人生》中,橫尾忠則隨和自在地聊他從神戶到東京,又奔赴紐約,乃至更廣闊的藝術舞臺的故事,聊他與三島由紀夫、大島渚、高倉健、安迪·沃霍爾、約翰·列儂、賈斯培·瓊斯等藝術家的交往,無意間鋪陳了一幅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的世界藝術地圖。《海海人生》是橫尾忠則漫長人生時光中的一個片段式呈現。
  • 川端康成與三島由紀夫
    1946年的新年假期裡,身為法律系大學生的無名作家三島由紀夫帶著手稿前去拜會川端先生,川端康成認為創作之佳,足以推薦給文學雜誌。就這樣,這篇名為《香菸》的短篇小說發表於當年夏天的《人間》雜誌上。三島由紀夫憑藉此文正式登上戰後文壇的舞臺。  1947年秋,三島通過了文官考試,正式在大藏省任公務員。儘管如此,三島對仕途並無野心。他潛心致力於下班後的短篇小說寫作。
  • 三島由紀夫:奇怪的信念推動著作家瘋狂而天才的一生
    50年前的今天,1970年11月25日,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剖腹自殺。 三島由紀夫一生著有21部長篇小說,80餘篇短篇小說,33個劇本,以及大量的散文。其中有10部曾被改編成電影,36部被搬上舞臺,7部得過各種文學獎。
  • 三島由紀夫為何試圖用切腹自殺喚醒軍國主義?首相:他一定是瘋了
    1970年11月25日,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起了個大早,隨後帶著他的「盾會」成員來到了日本陸上自衛隊東部方面總部。三島由紀夫帶著手下劫持了指揮官益田兼利,聞訊而來的數百名自衛隊士兵來到了樓下,三島由紀夫滿心歡喜地對自衛隊發表了一場慷慨激昂的演講,然而得到的卻是自衛隊士兵們的破口大罵。
  • 愛與哀愁,痛與絕望——川端康成和三島由紀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川端康成與三島由紀夫是被世界所熟知的兩位日本文學大家,兩人交往密切,造就一段文壇佳話。川端因其「以卓越的感受性,並以小說的技巧表現了日本人心靈的精髓」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德國《廣告新聞》1963年12月17日刊登的世界文豪中,三島名列其中。川端康成與三島由紀夫讓日本文學走向了世界。
  • 【BBC精讀】三島由紀夫:一位日本作家的奇聞
    小說《假面自白》也講述了男孩的青春期,詳細描述了男孩內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的交織演變,也講述了他同性戀意識的覺醒。總的來說,這部小說是理解三島由紀夫晚期生活和作品的關鍵。這部小說揭示了三島由紀夫審美的起源,三島由紀夫的審美和性密切相關,他對此有一種很深的痴迷。《假面自白》中,敘述者寫道,他「接受了戰爭期間流行的死亡信條。」當時,徵兵和自我犧牲就在眼前。
  • 日本學者披露著名作家三島由紀夫是同性戀者
    中新網香港10月26日消息:專門研究三島由紀夫的學者田中美代子在即將出版的《決定版三島由紀夫全集第1卷》一書中引用三島在一封寫給精神醫生的書信中,承認描寫同性戀主角自覺過程的《假面的告白》一書其實源自於自己的體驗。  日本著名作家三島由紀夫於30年前自殺身亡,生前他並未正式公開自己的同性戀者身份。
  • 在城市裡追尋自我,三島由紀夫的《金閣寺》不得不讀
    人們在頹廢之中開始思考「自我的存在」的問題,而三島由紀夫的《金閣寺》,就是一本被美學耽誤的「自我追尋指南」。《金閣寺》是三島由紀夫在1950年受青年僧人火燒金閣寺案件啟發創作出的作品,三島由紀夫是日本第二批戰後派代表作家之一。
  • 三島由紀夫最後的晚餐,為什麼選擇在這裡享用?
    三島由紀夫稱不上美食家,他不如谷崎潤一郎那麼會吃,更比不了檀一雄擅長料理,甚至能搞出一本菜譜來。他的味覺比較遲鈍,分不出食物好吃不好吃。他從未寫過關於料理的小說,有篇《食道樂》寫到的「料理通」,也主要是出於情節需要的設置。散文家、文學掌故大家嵐山光太郎,整理過三島從紐約回國後的食譜。
  • 談談三島由紀夫那篇《假面自白》
    [摘要]三島由紀夫文字唯美,浪漫,對人物心理有敏銳而細膩的把握。《假面告白》是三島由紀夫在1949年,他24歲時出版的令他一鳴驚人的長篇小說,也是後來三島的研究者必須深入研讀的作品。三島由紀夫文字唯美,浪漫,對人物心理有敏銳而細膩的把握。《假面告白》是三島由紀夫在1949年,他24歲時出版的令他一鳴驚人的長篇小說,也是後來三島的研究者必須深入研讀的作品。是因為在這樣的一個名字的偽裝下,作者真實地描畫的是他幼年和青少年時代的成長摹本。「三島由紀夫筆下的『假面』,是他本人實實在在的『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