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壇巨匠三島由紀夫這十句格言,充滿大智慧和哲理,領悟深入人心

2021-01-15 刺蝟讀書

從日本文壇中,如果篩選出具有世界級聲譽的作家,三島由紀夫絕對是其中之一。他曾兩度被諾貝爾文學獎提名,被譽為「日本的海明威」,也是唯一一位入選「世界百人」的日本人。他不僅具備敏銳的思維,還具有高屋建瓴的智慧,一生不斷在思考著人生中的種種問題,在作品中表現出他對人生的態度,展現出哲學深度以及對生、死、美、醜的哲學思考。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三島由紀夫的十句格言,體會文字背後深刻的哲理。

在三島由紀夫的文學之路上,不得不提到兩個關鍵的人物,其一是他的國文老師,另一個則是日本文壇巨擘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的國文老師發現了他的文學才華,是他文學創作的伯樂,促使他邁向文學創作之路。而川端康成則是三島由紀夫踏入文壇的引路人,正是在川端康成的推薦下,三島由紀夫才得以發表他第一部小說,從此走上文壇之路。從此,兩人結下深厚的友誼,關係密切,經常有書信來往,亦師亦友,川端康成不僅成就三島由紀夫的創作之路,後者也成為川端康成悲情人生中鮮有的摯友。

來聊聊三島由紀夫的作品吧!世界上最變幻莫測的也就是愛情了,婚姻、愛情、生活是人類永恆的話題。雖然愛情是動人的話題,但如果沒有深度,恐怕會落入俗套,但三島由紀夫在套路中另闢蹊徑,從通俗的愛情題材中找到一條創新之路。

他極為擅長利用愛情這亙古不變的主題,在他上百部作品中,描寫愛情生活的困擾與失落感佔據絕大比重。如此題材也奠定三島由紀夫作品的基調,那就是悲劇。他愛好悲劇美,對人物內心世界的挖掘,構建出一個唯美又畸形的夢幻世界,通過細膩的文字描寫,為故事的結尾安排一個最為合理化的結局。

三島由紀夫的作品中,展現出濃濃的哲理性,其中以《金閣寺》最具代表性。他描寫出一個極具寓意的故事,將一部分醜陋的人毀滅性的展現出來。小說充分體現了作者深邃、幽暗的一面,用故事控訴現實生活,拷問社會文化底線,賦予作品深邃的美學氣質,也展現出三島由紀夫對現實生活的深刻洞察力。

自然界法則——由盛而衰,生命是無常的,短促的,在三島由紀夫的作品中,經常能夠看到死亡的出現,尤其是在悲情色彩的小說中,死亡則是主人公最後的歸宿。不過,在三島由紀夫眼裡,死亡並非是可悲的,反而死亡恰恰是高貴的,是主人公的一種解脫,是最好的歸宿,是生命之花最為絢爛的綻放,換句話說死亡賦予生命無窮的美感。

另外,在三島由紀夫的作品中,可以體現他思索人類生命,人與動物的差別,植物生存的意義,物質與精神之間的差別等等哲學問題,為讀者描繪出一幅幅奇麗畫面,讓讀者深思。

不僅在日本,就是在中國,乃至全世界,三島由紀夫的名字是非常重要的,是最為多彩亮麗的一位日本作家之一。他以深湛的修辭學造詣和足夠的美感,筆下文字清麗如水,並以獨具一格的文學創作風格佔據特殊地位,贏得不同時代不同國度的眾多讀者推崇。為了紀念他,日本設立三島由紀夫獎,該獎項被譽為「純文學登龍門」之稱。

1925年1月14日,三島由紀夫出生,1970年11月25日逝世,僅僅活了45歲。今天是這位日本作家96周年誕辰,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他筆下的十句格言,一起體會文字背後的美感與哲理吧!

相關焦點

  • 三島由紀夫和他的「女神」們
    原標題:三島由紀夫和他的「女神」們從少年時期自己構建出獨一無二的三島式美學開始,三島由紀夫就具備了一雙慧眼,這雙眼睛關注文學、關注戲劇、關注電影、關注美術,同時,也關注女性。人們也能輕而易舉地在他的人生軌跡中,發現一些各具風情的女性的身影。三島由紀夫的人生也因她們變得浪漫多彩。
  • 川端康成與三島由紀夫
    川端康成的提攜  初識三島由紀夫那年,川端康成46歲。在太平洋戰爭階段,日本文壇不少文人都受軍國主義影響,像川端康成這樣未受其染指、且名譽絲毫不受損害的著名作家屈指可數。  1946年的新年假期裡,身為法律系大學生的無名作家三島由紀夫帶著手稿前去拜會川端先生,川端康成認為創作之佳,足以推薦給文學雜誌。就這樣,這篇名為《香菸》的短篇小說發表於當年夏天的《人間》雜誌上。三島由紀夫憑藉此文正式登上戰後文壇的舞臺。  1947年秋,三島通過了文官考試,正式在大藏省任公務員。儘管如此,三島對仕途並無野心。他潛心致力於下班後的短篇小說寫作。
  • 三島由紀夫|寫作和生活的邊界
    三島由紀夫自殺之後,他的母親倭文重說:「我兒做步人後塵的事,這是頭一回。」作為母親說這樣的話,顯然隱含了一種驕傲,這種驕傲是雙重的,首先是對兒子一生的肯定,她的兒子只是在選擇如何死去時,才第一次步人後塵;其次是對兒子自殺本身的肯定,在這句貌似遺憾,實質上仍然是讚揚的話裡,這位母親暗示了三島由紀夫的自殺是與眾不同的。
  • 餘華:三島由紀夫的寫作與生活
    作為母親說這樣的話,顯然隱含了一種驕傲,這種驕傲是雙重的,首先是對兒子一生的肯定,她的兒子只是在選擇如何死去時,才第一次步人後塵;其次是對兒子自殺本身的肯定,在這句貌似遺憾,實質上仍然是讚揚的話裡,這位母親暗示了三島由紀夫的自殺是與眾不同的。 因為在三島由紀夫這裡,自殺不再是悄悄的,獨自的行為,他將傳統意義上屬於隱秘的行為公開化了。
  • 三島由紀夫小名的由來
    唐月梅寫了一本關於三島由紀夫的作品《怪異鬼才》,寫得很有味道。讀了一部分,寫了三島由紀夫的童年,也是在這本書裡,我才第一次記住了三島由紀夫的真實名字,叫平崗公威。平崗公威的祖父在仕途上曾經受到一個叫公威的大官提攜。因此,在三島由紀夫出生的時候,祖父就在一張紙上寫了平崗公威四個大字,並放在一個盒子裡。自此,平崗公威就成了三島由紀夫的名字,而三島由紀夫是在平崗公威走上文學道理之後,他給自己取得筆名。
  • 三島由紀夫10句精華語錄,體會他作品中的極致美學,太震撼了!
    三島由紀夫是我很喜歡的一位日本作家,他的文字充滿陰鬱美、暴力美,作為一個作家,他太具有代表性了。作為一個人,他太獨特了。三島由紀夫出生在1925年1月14日,今天是他誕辰95周年。這位有著驚人才華與傳奇人生集為一體的人,不僅僅是一位作家,還是優秀的劇作家、電影製作人、演員和記者。他的代表作有《假面自白》、《金閣寺》、《豐饒之海》,前兩本我有幸讀過,真的是絕美的文字,極細膩的寫作手法,豐富的內心世界,和處處體現的幾乎瘋狂病態的美、極端的美,對人體的迷戀,對死亡的迷戀,這都是他作品帶給我的感覺。
  • 憎惡文學的三島由紀夫,為何成為了大作家?
    連續好多天的報紙都在講三島由紀夫自殺的事件,電視和廣播也幾乎沒有別的消息,好像整個日本都在談論這件事。周刊雜誌也聞風而動,連續幾周都有關於三島由紀夫的文章,許多月刊則乾脆出了三島由紀夫特集。圍繞三島由紀夫自殺的話題,熱度持續了很久。當時,人們最關心的就是他是為什麼自殺的。
  • 三島由紀夫:奇怪的信念推動著作家瘋狂而天才的一生
    三島由紀夫曾以健康為由逃避兵役(這是他一生之恥)。1949年,他出版了《假面的告白》,躋身日本文壇。 《假面的自白》具有很強的自傳性質。一位年輕人是同性戀,為了躲避社會的壓力,他需要戴上面具保護自己。
  • 三島由紀夫對川端康成和太宰治的態度,為何截然不同?
    佐藤秀明教授是研究三島由紀夫的專家,也是三島由紀夫文學館現任館長。小時候目睹三島由紀夫之死對日本社會帶來的震撼,之後專注於三島由紀夫文學研究的佐藤,用「脫離社會」來概括三島由紀夫的獨特魅力。佐藤:如果讓我說三島由紀夫的魅力,我會說他的視野之廣闊、緯度之大。三島由紀夫對社會與人有著自然而然的批判態度,但他不是作為一個反社會分子去批判自己身處的這個社會,而是具備更加激烈的「社會脫離性」。
  • 細江英公與三島由紀夫|《薔薇刑》
    日本現代攝影家細江英公與三島由紀夫合作創作的這組作品,因其獨特的美學內涵,已經成為藝術影史的象徵性作品。1961年,細江英公以作家三島由紀夫為模特,將其置身於薔薇花和黑暗的色塊之中,拍攝了這些具備強烈超現實意象之美的攝影作品。
  • 【BBC精讀】三島由紀夫:一位日本作家的奇聞
    1949年,三島由紀夫憑藉自傳體小說《假面自白》確定其在日本文壇地位,這本小說讓他在二十多歲時就蜚聲文壇。小說講述了一個脆弱敏感的男孩被自己祖母監禁的故事。她病了,男孩被安排去照顧她。多年來,他沒法像其他男孩一樣出去玩耍,而是被關在她那黑黢黢的臥室裡。 5.
  • 雙面三島由紀夫:一面卓越的文學才能,一面讓人困惑的偏激心理
    三島由紀夫是二戰後世界知名的日本作家。他聞名於世的原因一方面在於其卓越的文學才能,另一方面則在於他奇特而偏激的美學主張和政治上的異常舉動。三島由紀夫的作品有很多人喜歡,但對作家本身如何評價?孩童時期的三島由紀夫日本戰敗後第二年,三島受到川端康成的賞識,在川端的舉薦下發表了小說《菸草》。三島的作品充滿貴族氣質,這與他出生的家庭有關。他出生官宦世家,祖父平岡定太郎曾任福島縣知事等職。
  • 高橋睦郎 晚霞、性和三島由紀夫
    高橋睦郎的直言不諱吸引了作家三島由紀夫的注意。他邀請高橋睦郎共進晚餐,並為他的第三部詩集《沉睡、侵犯和墜落》作序,由此開始了兩人六年亦師亦友的同性情人生活,這段關係一直持續到三島由紀夫切腹自盡。三島由紀夫自殺後,高橋睦郎動了辭職的念頭。他在一家廣告公司工作,業餘時間寫作。老闆建議他暫時放棄專職寫作,並減免了他一半的工作量。
  • 不一樣的三島由紀夫——陰鬱之外的純美
    最近閱讀了三島由紀夫的《潮騷》,說實話,剛看到書名時我的臉有點紅,在圖書館裡把書借走時都有些不好意思。但實際上,「潮騷」只是「潮水的喧囂」的簡稱,歌島,是作者創設的一個世外桃源。看過三島由紀夫的《金閣寺》和《春雪》後,我一直認為,在書中那些對環境充滿美感的描寫之下藏著一顆敏感壓抑的心,它愛惜著純粹的美,但內心的瘋狂與極端往往使主人公親手去毀掉美。在三島眾多表達世界的惡意對個體內心的扭曲的作品中,《潮騷》像是一直在陽光底下發生著的故事,乾淨而透明,一眼看到明亮的未來。
  • 值得讀|三島由紀夫:不被人理解已經成為我唯一的自豪
    ——三島由紀夫 《金閣寺》2.生活是無邊無際的、浮滿各種漂流物的、變幻無常的、暴力的,但總是一片澄澈而湛藍的海。——三島由紀夫 《愛的饑渴》3.一瞬間的躊躇,往往能使一個人完全改變後來的生活方式。這一瞬間,大概就像一張白紙明顯的折縫那樣,躊躇就一定會把人生包裹起來,原來的紙面變成了紙裡,並且不會再次露於紙面上了。
  • 偉大的東方詩人紀伯倫,這十句唯美詩句,充滿哲理與博愛,收藏了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這位黎巴嫩詩人的十句詩句,體會字與字之間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以及博愛的人生觀。紀伯倫一生比較坎坷,絕大部分時間掙扎於社會底層,嘗盡了背井離鄉,生活艱辛之苦。他出生於黎巴嫩的一個小山村,由於父親涉嫌一樁欺詐案被捕,為了擺脫這件不光彩的事,母親決定帶著孩子遷居美國。在美國,紀伯倫接觸到了西方文化,他的繪畫天賦很快被伯樂相中。
  • 他是三島由紀夫的迷弟,設計的作品暴露了日本人無法忍受的東西
    其中的青春故事十分有趣,而對世界和自我的認知、思考和表達,則解釋了他如何能成為藝術巨匠。不知道橫尾忠則是否預料到,很多讀者認識他,喜歡他,不是因為他設計的海報和插畫,而是他早年的自傳《海海人生》。《海海人生》的時間段落是從1960年到1984年,橫尾忠則的24歲至48歲。
  • 愛與哀愁,痛與絕望——川端康成和三島由紀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川端康成與三島由紀夫是被世界所熟知的兩位日本文學大家,兩人交往密切,造就一段文壇佳話。川端因其「以卓越的感受性,並以小說的技巧表現了日本人心靈的精髓」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德國《廣告新聞》1963年12月17日刊登的世界文豪中,三島名列其中。川端康成與三島由紀夫讓日本文學走向了世界。
  • 日本學者披露著名作家三島由紀夫是同性戀者
    中新網香港10月26日消息:專門研究三島由紀夫的學者田中美代子在即將出版的《決定版三島由紀夫全集第1卷》一書中引用三島在一封寫給精神醫生的書信中,承認描寫同性戀主角自覺過程的《假面的告白》一書其實源自於自己的體驗。  日本著名作家三島由紀夫於30年前自殺身亡,生前他並未正式公開自己的同性戀者身份。
  • 三島由紀夫為何試圖用切腹自殺喚醒軍國主義?首相:他一定是瘋了
    1944年,三島由紀夫以第一名的成績從學校畢業,並且得到了昭和天皇的親自接見,這讓年輕且心中充滿熱血的三島由紀夫心情澎湃,恨不得立刻帶著武器為天皇效力。但是,諸位看看時間就知道了,1944年,日本打不了多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