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島由紀夫為何試圖用切腹自殺喚醒軍國主義?首相:他一定是瘋了

2020-12-03 大智文史

1970年11月25日,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起了個大早,隨後帶著他的「盾會」成員來到了日本陸上自衛隊東部方面總部。

三島由紀夫帶著手下劫持了指揮官益田兼利,聞訊而來的數百名自衛隊士兵來到了樓下,三島由紀夫滿心歡喜地對自衛隊發表了一場慷慨激昂的演講,然而得到的卻是自衛隊士兵們的破口大罵。

三島由紀夫感到無比絕望,在他看來,這些士兵已經丟掉了日本民族的「大和魂」,他們根本不能理解自己心中的「日本帝國」,而士兵們也認為這傢伙就是個瘋子,日本戰敗都投降二十五年了,你跟我扯什麼復闢日本帝國,好好過日子不好嗎?

絕望的三島由紀夫回到室內切腹自殺,在聞訊趕來的許多作家裡面,只有川端康成一人允許被進入,看到三島由紀夫的可怖死狀之後,川端康成喃喃地說了句「三島君,死在這裡的不應該是你,而應該是我」。

兩年後悲劇再度發生,川端康成自殺身亡。

三島由紀夫被人認定為最後一個切腹的日本人(雖然還有一個人隨他切腹而去,但名氣和他遠遠不能比),他試圖喚醒軍國主義,然而得到的是所有人的嘲諷。

在他自殺後,曾有記者詢問首相佐藤榮作的看法,這位首相直接甩了一句「他一定是瘋了」,說完坐上汽車揚長而去。

1

三島由紀夫生於1925年,原名平岡公威,三島由紀夫是他的筆名。

這位天才作家出身官宦世家,父親平岡梓是農林省的官員,祖父平岡定太郎還做過福島縣的知事,祖母夏子曾在有栖川熾仁親王的王府裡學過王家禮儀。

因而物質與文化生活同樣富足的平岡公威自小便對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無論是茶道,能劇,歌舞伎,他都接觸不少,天天受這樣偏女性化的文化影響,而且平岡公威是由祖母夏子一手養大的,因而他說話和禮儀方面都帶有一絲女性的陰柔,任誰也想不出這位少年日後會以切腹這樣的瘋狂方式結束生命。

平岡公威的性格像是典型的日本男人的性格,他既崇尚美學,個性之中卻又有著瘋狂的暴烈。

在小學上學時,平岡公威因為其蒼白的外表被人嘲笑,有幾個校霸還經常欺負他,一次一個校霸對他大聲譏笑「你的臉那麼白,生殖器是不是也一樣白啊?」

平岡公威二話不說,跳上桌子把褲子一脫,露出下體大聲說道「你可以好好看看老子的生殖器是不是和臉一樣白?」

校霸當場認慫,自此以後,再也沒有人敢欺負這位外表陰柔,內心狂暴的「脫褲子平岡」了。

1937年,平岡公威因為自小得到的文化薰陶而對文學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於是他選擇加入了學校的文學部 ,並且開始發表文章。

而就在這時,卻突然傳來了祖母夏子去世的消息,平岡公威邊離開了祖父家,回到了自己父母的身邊,由父親平岡梓親自照顧。

平岡梓對於兒子的教育目標只有一個——考上東大,當官!

東京大學是日本人心中的清華北大,尤其是參政的官員基本上都是從東京大學法學部畢業的,而平岡梓也畢業於法學部,但是因為仕途上的不得意讓平岡梓一直耿耿於懷,所以和中國許多家長一樣,老子完成不了的事,兒子一定要完成,從現在起,以考上東大為目標!

有點《龍櫻》那味兒了。

2

平岡梓的執著讓父子之間很快爆發了衝突,一天平岡公威正在家裡寫稿,卻被突然衝進來的平岡梓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平岡梓把他的稿子撕成了碎片,饒是平岡公威這樣的狠人,也不敢對自己親爹做出點什麼。

平岡梓怒吼「不要不務正業!你的目標是考上東大,給我進大藏省當官!」

是不是像極了要求孩子拋開一切,以大學為唯一目標的中國家長。

鬱悶的平岡公威不敢忤逆父親的意願,總不能跟親爹打一架或者脫褲子吧,而且就算那樣他也不一定能讓這位固執的爹轉變心意。

於是他只能暫時地放下了筆,而這時學校突然來了一位新語文老師,他看到平岡公威的文章之後大為驚嘆,這特麼是天才啊!

他立刻找到平岡公威,直言:你這樣的人不搞文學創作真是可惜了。

平岡公威將一肚子的苦水倒了出來,親爹不支持,我能怎麼辦,而且我爹還隔三差五跑到學校來看看學校的校刊上有沒有我的文章,一有就立刻找我算帳。

老師給他出了個主意,你取個筆名不就得了,換個馬甲搞創作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平岡公威頓悟,對啊,我怎麼沒想到呢,於是他有了第一個筆名——平岡青城。

3

不知道改名是不是也能改命,之後平岡公威在創作的道路上狂飆猛進,在創作詩歌之後,他又寫起了小說,並將筆名改為了三島由紀夫。

1944年,三島由紀夫以第一名的成績從學校畢業,並且得到了昭和天皇的親自接見,這讓年輕且心中充滿熱血的三島由紀夫心情澎湃,恨不得立刻帶著武器為天皇效力。

但是,諸位看看時間就知道了,1944年,日本打不了多久了。

儘管舉國的國民都喊著為天皇盡忠,進行聖戰的口號,但日本的即將戰敗卻是不可逆轉的事實。

之後的三島由紀夫以優異成績進入了東京大學法學部,沒錯,一心要搞文學創作的青年作家沒有進入文學部,這一切都來自於父親平岡梓的壓力。

但是在大學沒有待多久三島由紀夫就接到了入伍的命令。

東大的學生可是天之驕子,可到了這個時候,日本的兵源變得愈發緊張,別說你是年輕力壯的大學生,就是婦女也得被組織起來練刺殺。

三島由紀夫得知自己「光榮」入伍的消息之後,真是欣喜若狂,他認為自己報效國家效忠天皇的時候到了。

可在入營體檢時,因為被查出患有肺病,三島由紀夫的軍人夢想就此終結,後來他才知道,這是一次誤診,但那時日本投降已經半年多了。

重新回到東大的三島由紀夫於1947年畢業,按照父親的意願通過了高等文官考試進入了大藏省,成為了一名公務員。

但第二年三島由紀夫就選擇了辭職,這次平岡梓也沒辦法了,三島由紀夫對老爹做出了承諾:一定會成為一流的作家!

4

1950年7月,日本發生了震驚全國的金閣寺縱火事件,被譽為國寶的金閣寺被寺廟的一名僧侶縱火焚燒,造成的損失極其慘重。

在這樣的背景下,三島由紀夫於1956年創作了小說《金閣寺》,金閣寺的主人公溝口養賢的原型就是縱火僧侶林承賢,在這部小說之中,三島由紀夫描繪的溝口是一個怯懦卻又渴望極度唯美的人,這樣的矛盾性格讓溝口最終走上了一條自我毀滅的道路。

但其實,溝口的形象或許就是三島由紀夫本人。

三島由紀夫被祖母養大,接受的是傳統的貴族文化教育,他的外貌給人一種孱弱的感覺,可事實卻又並非如此,在日本戰敗後,因為沒能應徵入伍而內心耿耿於懷的三島由紀夫開始對自己進行「肉體改造」,他拼了命的鍛鍊,終於將自己原來白面小生的形象變成了一名硬漢。

在《金閣寺》中,有這樣一個場景,一個美國大兵帶著一個日本女人前來金閣寺,因為發生爭吵美國兵把日本女人推倒在地,溝口本想扶起她,但美國兵卻命令溝口踩踏這位已經懷孕的孕婦。

溝口猶豫一下之後便按照美國兵的命令一直將孕婦踩踏致流產,在這個過程之中,他得到了一種近乎病態的快感。

如果說溝口就是三島由紀夫的話,那美國兵毆打日本女人其實就是在隱喻日本在被佔領時期美國軍人的不法行為,而讓三島由紀夫感到悲哀的是,沒有人出來反抗,曾經叫囂著「一億玉碎」的日本人轉眼間就匍匐在了美國兵腳下,並且甘願為他們做任何事。

而作者本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5

因為這部天才作品,三島由紀夫於1957年獲得了讀買文學大賞,之後的他不停地有新作品問世,獲得了空前的好評。

也就是在這段時期,三島由紀夫組織了一個名為「盾會」的組織,這個組織認為,日本現在雖然經濟發展起來了,但是人民卻安於享樂,丟掉了屬於日本民族的「大和魂」,因此必須重新恢復軍國主義時代的雄風,重建陸軍。那個陸上自衛隊,在盾會的成員看來,簡直就是個擺設。

三島由紀夫帶著手下四處拜訪政治家們,但這些人可不傻,日子過得好好的,為什麼要跟你去搞軍國主義那一套?

在不斷的失敗後,三島由紀夫幾乎絕望了,最終他決定效仿帝國時代軍隊常用的把戲——兵變。

他帶上名刀「關孫六」離開家,父親平岡梓看著他遠去,只是不以為然的說了一句「這傢伙又去參加盾會的集會了」。

在順利到達陸上自衛隊並綁架了指揮官益田兼利後,自衛隊的士兵們將這裡包圍,隨後而來的還有警察和記者。

聞名日本的大作家三島由紀夫竟然綁架了陸軍指揮官,這可是個大新聞。

三島由紀夫讓手下把早已經印製好的《檄文》傳單向下面的士兵們扔下去,士兵們撿起來一看卻是一頭霧水,日本投降已經二十五年,這些年輕人沒有經歷過戰爭,也壓根不明白三島由紀夫所謂的「大和魂」到底是個什麼鬼。

接著,三島由紀夫來到了陽臺上,看著這麼多人對他行注目禮,三島由紀夫的內心暢快極了,他相信,自己的演講一定能讓士兵們群起呼應,喚醒日本人心中缺失的精神。

6

然而三島由紀夫的演講剛剛開始就遭到了巨大的反對聲浪,自衛隊的士兵們大罵「別說了!」

「混蛋!」

作為一個內心自卑又渴望引人注目的男人,這種否定對他來說是打擊巨大的,三島由紀夫繼續聲嘶力竭地進行演講,但士兵們的唾罵之聲卻不絕於耳,三島由紀夫最後怒吼了一句「我對自衛隊的夢想已經破滅了!」

然後高呼三聲「天皇萬歲!」便進入了室內。

夢想破滅對於一個人的打擊是極其嚴重的,尤其是三島由紀夫這樣偏執的人 ,他無法理解自衛隊竟然對他的演講無動於衷,心理崩潰的他於是選擇了切腹。

日本人切腹有點講究,在切腹的同時必須有一個人在一旁進行「介錯」,也就是在他進行切腹時把他的腦袋砍下來以減少痛苦,問題是三島由紀夫找的介錯這哥們刀法不好,一般來說,進行介錯的都是練過劍道的,那樣才能快準狠,一刀完成目標。

結果這哥們連砍三刀,三島由紀夫的腦袋都沒能砍下來,這可比切腹更痛苦了,最後旁邊一個練過劍道,名叫古賀浩靖的哥們看不下去,一刀把三島由紀夫的腦袋砍了下來。

三島由紀夫之死在日本造成了極大的影響,誰也想不通為什麼這位大作家要襲擊自衛隊基地並且自殺,第一個對此做出官方回應的是首相佐藤榮作,他曾經授命自衛隊幫助三島訓練盾會成員,間接幫過他的忙。

當記者們詢問佐藤榮作對於此事的看法時,他冷冷地丟出一句「他一定是瘋了。」說完坐上汽車揚長而去。

三島由紀夫生前沒能達到自己所謂「喚醒」日本人民族精神的目的,死後同樣無法做到,在政治家們看來,死的不過是一個無無足輕重的人,軍國主義?恢復帝國?那我們這些人放到哪裡去?軍人勢力重新抬頭,只會把日本帶向毀滅。

三島由紀夫始終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他以為自己的死是「殉道」,但在別人看來,實在是不能理解的愚蠢做法,無論是政治家,平民,亦或是自衛隊的士兵,對著一切皆是冷眼相待,唯一一個內心為他感到悲痛的,或許只有川端康成了。

相關焦點

  • 日本最後一個切腹自殺的人,崇尚所謂武士道精神的作家三島由紀夫
    據了解,日本最後一個用「切腹」作為自殺方式結束自己生命的人,叫三島由紀夫,死於1970年11月25日。 三島由紀夫自幼便在文學上顯露出了極高的天賦。1941年,16歲的三島由紀夫就當上了《輔仁會雜誌》的主編。1944年10月,三島由紀夫的短篇小說《百花怒放的森林》由七丈書院印刷出版,成為他的出道作品,從此以後他從一個業餘的文學創作者正式進入了專業作家的領域。
  • 最後一個切腹自殺的日本男人:1970年11月25日三島由紀夫切腹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薩沙講史堂第一千三百七十八期】(歷史系列第671講)最後一個切腹自殺的日本男人:1970年11月25日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在東京市谷駐屯地的陸上自衛隊東部方面隊總監部(軍區指揮部)鼓動兵變失敗後,切腹自殺身亡
  • 憎惡文學的三島由紀夫,為何成為了大作家?
    連續好多天的報紙都在講三島由紀夫自殺的事件,電視和廣播也幾乎沒有別的消息,好像整個日本都在談論這件事。周刊雜誌也聞風而動,連續幾周都有關於三島由紀夫的文章,許多月刊則乾脆出了三島由紀夫特集。圍繞三島由紀夫自殺的話題,熱度持續了很久。當時,人們最關心的就是他是為什麼自殺的。
  • 餘華:三島由紀夫的寫作與生活
    三島由紀夫 1970年11月25日,三島由紀夫在東京切腹自殺。今天為其逝世五十周年紀念日。 在三島由紀夫作品中,《憂國》這部短篇的重要性,一定程度上來自於他後來自殺所產生的影響力,作品裡武山中尉自殺的動機和自殺時的壯烈,與六年後三島由紀夫在市谷自衛隊總監室切腹自戕時幾乎一致。他驅車前往自衛隊時這樣說:「六年前我寫了《憂國》,現在又寫了《豐饒之海》,沒想到今天自己要實際表演了。真想像不出再過三小時我們就要死的樣子是怎麼樣的。」
  • 川端康成與三島由紀夫
    川端康成的提攜  初識三島由紀夫那年,川端康成46歲。在太平洋戰爭階段,日本文壇不少文人都受軍國主義影響,像川端康成這樣未受其染指、且名譽絲毫不受損害的著名作家屈指可數。  1946年的新年假期裡,身為法律系大學生的無名作家三島由紀夫帶著手稿前去拜會川端先生,川端康成認為創作之佳,足以推薦給文學雜誌。就這樣,這篇名為《香菸》的短篇小說發表於當年夏天的《人間》雜誌上。三島由紀夫憑藉此文正式登上戰後文壇的舞臺。  1947年秋,三島通過了文官考試,正式在大藏省任公務員。儘管如此,三島對仕途並無野心。他潛心致力於下班後的短篇小說寫作。
  • 半世紀前,三島由紀夫砍了他四刀後切腹 寺尾克美:我不恨他
    日本著名小說家三島由紀夫在50年前的今天(11月25日),挾持自衛隊官員、發表演說後自殺。今年91歲的前自衛官寺尾克美,當年被三島砍中4刀,他回憶這段往事時說,他不恨三島,也不生氣。三島由紀夫原名平岡公威,他在1970年11月25日帶領民兵隊「盾會」4名成員,進入位於東京市谷的陸上自衛隊駐地(現防衛省總部),並在發表兵變演說後切腹自殺,當時三島45歲。日本時事通訊社報導,三島當年進入自衛隊駐地後,前往總監室,挾持時任東部方面總監益田兼利。
  • 三島由紀夫死時多慘?切腹後腸子出來了,別人連砍三刀都沒死
    之前和大家分享過日本最後一位剖腹自殺的男子叫三島由紀夫,他自殺時有多慘呢?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分享。三島由紀夫出生在日本東京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其父親很平庸,無法復興家族。所以,出身武士之家的祖母永井夏把家族復興的希望放在了他這個長孫身上。
  • 雙面三島由紀夫:一面卓越的文學才能,一面讓人困惑的偏激心理
    三島由紀夫是二戰後世界知名的日本作家。他聞名於世的原因一方面在於其卓越的文學才能,另一方面則在於他奇特而偏激的美學主張和政治上的異常舉動。三島由紀夫的作品有很多人喜歡,但對作家本身如何評價?三島由紀夫很多年輕讀者都知道三島是自殺而死,卻並不清楚他是在日本自衛隊駐地發表煽動性講演後剖腹自殺的,而且他的這個行為向世人傳遞了強烈的不快感和衝擊,使他死後一直籠罩在軍國主義作家的陰影之中,同時也留下一個至今未解的謎團
  • 三島由紀夫|寫作和生活的邊界
    因為在三島由紀夫這裡,自殺不再是悄悄的,獨自的行為,他將傳統意義上屬於隱秘的行為公開化了。新聞媒體的介入,使他的自殺不再是個人行為,而成為了社會行為。三島由紀夫之死,可以說是觸目驚心,就像是一部傑出作品的高潮部分。在這部最後的作品中,三島由紀夫混淆了寫作與生活,於是他死在了自己的筆下。
  • 三島由紀夫自決之時,一位小夥子也隨他去了,聊聊盲目追星那些事
    序言五十年前的11月25日,日本文豪三島由紀夫自導自演了一出鬧劇,他率領四名同夥,扣押了日本陸上自衛隊東部總監,並企圖發動政變,但失敗了,他隨後以武士的最悲壯的方式切腹自殺,這也給他的文藝人生來了一個戲劇性的收場。
  • 【BBC精讀】三島由紀夫:一位日本作家的奇聞
    起初,士兵們都沒有說話,或者說他們被嚇到了,但是很快,此起彼伏的鬨笑淹沒了三島由紀夫的聲音,他退回屋裡,說:「他們都沒聽懂我在說什麼。」緊接著,跪下來,以武士的方式切腹自殺了。 2. Mishima’s death shocked the Japanese public.
  • 三島由紀夫10句精華語錄,體會他作品中的極致美學,太震撼了!
    三島由紀夫是我很喜歡的一位日本作家,他的文字充滿陰鬱美、暴力美,作為一個作家,他太具有代表性了。作為一個人,他太獨特了。三島由紀夫出生在1925年1月14日,今天是他誕辰95周年。他的著作是翻譯成外語版本最多的日本當代作家。1970年,在他寫完《豐饒之海》第四卷後,切腹自殺。他自殺後,很多日本作家趕到現場,卻只有川端康成被允許進入。也許在三島由紀夫而言,這種離去方式,也是他極致美學的一部分吧。今天,紀念三島由紀夫。精緻的沉默,凌駕於一切之上。
  • 三島由紀夫和他的「女神」們
    原標題:三島由紀夫和他的「女神」們從少年時期自己構建出獨一無二的三島式美學開始,三島由紀夫就具備了一雙慧眼,這雙眼睛關注文學、關注戲劇、關注電影、關注美術,同時,也關注女性。人們也能輕而易舉地在他的人生軌跡中,發現一些各具風情的女性的身影。三島由紀夫的人生也因她們變得浪漫多彩。
  • 1970年三島由紀夫切腹自盡,川端康成親自到場,卻說:該死的是我
    在上個世紀的日本,有多位著名作家自殺,不論寫下《羅生門》的芥川龍之介,還是被後世不斷提起的太宰治都是其中之一。1970年時,著名作家三島由紀夫切腹自盡,數百位作家到場,但只有川端康成被允許進入現場,並對旁人說:該死的人是我!川端康成為何說出這樣的一番話呢?這一切或許要從川端康成的童年說起。
  • 日本作家自殺的真相,他被稱為日文學史上最帥的男人,死得最慘!
    芥川龍之介: 對未來只有焦慮不不安如果大家對這個名字陌生,那麼有一部電影堪稱神作,大家一定耳熟能詳,那就是《羅生門》,《羅生門》的原作者就是芥川龍之介。1892年3月1日,芥川龍之介出生於東京,他母親在他八個月的時候就患有很嚴重的精神疾病,這對他的童年影響很大。
  • 日本投降25年後,此人發動政變光復帝國,被用3種方式處死
    然後很多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並不甘心失敗,一直想要光復帝國主義的榮光,比如說三島由紀夫。三島由紀夫本名平岡公威,三島由紀夫是他的筆名,很多人認識他是因為他的作家身份,不能否認三島由紀夫是一位出色的作家,一生創作了21部長篇小說,80多部短篇小說,在國際文壇有著很大的影響力,但同時他也是一個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
  • 高橋睦郎 晚霞、性和三島由紀夫
    高橋睦郎的直言不諱吸引了作家三島由紀夫的注意。他邀請高橋睦郎共進晚餐,並為他的第三部詩集《沉睡、侵犯和墜落》作序,由此開始了兩人六年亦師亦友的同性情人生活,這段關係一直持續到三島由紀夫切腹自盡。三島由紀夫自殺後,高橋睦郎動了辭職的念頭。他在一家廣告公司工作,業餘時間寫作。老闆建議他暫時放棄專職寫作,並減免了他一半的工作量。
  • 三島由紀夫小名的由來
    唐月梅寫了一本關於三島由紀夫的作品《怪異鬼才》,寫得很有味道。讀了一部分,寫了三島由紀夫的童年,也是在這本書裡,我才第一次記住了三島由紀夫的真實名字,叫平崗公威。也知道了日本人起名字的習俗,習慣給剛出生的孩子用對於自己家庭有大恩惠或者扶持的人名字來命名。平崗公威的祖父在仕途上曾經受到一個叫公威的大官提攜。因此,在三島由紀夫出生的時候,祖父就在一張紙上寫了平崗公威四個大字,並放在一個盒子裡。自此,平崗公威就成了三島由紀夫的名字,而三島由紀夫是在平崗公威走上文學道理之後,他給自己取得筆名。
  • 三島由紀夫:奇怪的信念推動著作家瘋狂而天才的一生
    50年前的今天,1970年11月25日,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剖腹自殺。 三島由紀夫一生著有21部長篇小說,80餘篇短篇小說,33個劇本,以及大量的散文。其中有10部曾被改編成電影,36部被搬上舞臺,7部得過各種文學獎。
  • 三島由紀夫對川端康成和太宰治的態度,為何截然不同?
    佐藤秀明教授是研究三島由紀夫的專家,也是三島由紀夫文學館現任館長。小時候目睹三島由紀夫之死對日本社會帶來的震撼,之後專注於三島由紀夫文學研究的佐藤,用「脫離社會」來概括三島由紀夫的獨特魅力。但不論怎麼說,他在許多問題面前不躲閃不迴避,勇於開拓,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人們常常將三島以及他的作品與同時代其他名家相比較。您能簡單地評價一下三島由紀夫與太宰治、川端康成的關係嗎?佐藤:三島由紀夫是好惡分明的人,也不會掩藏,他會很直接地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