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紀前,三島由紀夫砍了他四刀後切腹 寺尾克美:我不恨他

2020-12-09 四川人在香港

日本著名小說家三島由紀夫在50年前的今天(11月25日),挾持自衛隊官員、發表演說後自殺。今年91歲的前自衛官寺尾克美,當年被三島砍中4刀,他回憶這段往事時說,他不恨三島,也不生氣。

三島由紀夫原名平岡公威,他在1970年11月25日帶領民兵隊「盾會」4名成員,進入位於東京市谷的陸上自衛隊駐地(現防衛省總部),並在發表兵變演說後切腹自殺,當時三島45歲。

日本時事通訊社報導,三島當年進入自衛隊駐地後,前往總監室,挾持時任東部方面總監益田兼利。寺尾當時是陸上自衛隊少校(三等陸佐),在總監室同一樓層的其他房間中開會,收到總監遭挾持的通報,與同袍趕往總監室。

寺尾在總監室壓制後來與三島一起切腹自殺的盾會成員森田必勝,當他想從森田手中奪下短刀時,三島用日本刀砍中寺尾的右手腕與背後3處,總共砍了4刀。

寺尾回憶,他一開始以為三島用的是木刀,他最初被砍中的右手腕完全沒有感覺,接下來砍在他背後的那一刀「像是被輕輕打中」。

三島當時威脅寺尾「不離開(總監室)就殺了你」,見寺尾不理會,便加重了力氣揮刀,寺尾最後被砍的一刀傷勢最重,背後被三島砍出一道與背骨平行的傷口,長約23公分、深達5公分。

寺尾說,三島的刀刃雖深及他背後的肋骨,但當時他為了壓制森田,是彎著腰露出整個背部,如果三島想殺他,一刀就可以砍下他的頭。

寺尾當時穿的制服,現在仍保留在陸上自衛隊位於東京都小平市的駐地倉庫中,制服背後有明顯的三道刀痕,呈現「コ」型,並仍留有似乎是血跡的痕跡。

寺尾後來在自衛隊中央醫院接受治療,動手術時醫官告知他三島自殺的消息;事件過後約1個月,三島的妻子來向他道歉。

寺尾表示,他對三島暨不怨恨也不生氣,他當時所受的傷很快地痊癒,也沒有留下後遺症;以結果來說,他妨礙三島的計劃,也與三島自殺有關。

相關焦點

  • 三島由紀夫為何試圖用切腹自殺喚醒軍國主義?首相:他一定是瘋了
    絕望的三島由紀夫回到室內切腹自殺,在聞訊趕來的許多作家裡面,只有川端康成一人允許被進入,看到三島由紀夫的可怖死狀之後,川端康成喃喃地說了句「三島君,死在這裡的不應該是你,而應該是我」。兩年後悲劇再度發生,川端康成自殺身亡。
  • 三島由紀夫死時多慘?切腹後腸子出來了,別人連砍三刀都沒死
    三島由紀夫從小就被祖母嚴加管教,使得他養成了孤獨的性格,體質纖弱敏感,有點兒女性化。祖母的武士思想,對他影響非常大。1931年,6歲三島由紀夫被永井夏送到了皇族學校學習。期間,他對文學產生了濃厚興趣,開始在學校內部的刊物上發表詩歌,後作品越來越多,包括小說、戲曲、詩歌方面的創作。
  • 日本最後一個切腹自殺的人,崇尚所謂武士道精神的作家三島由紀夫
    據了解,日本最後一個用「切腹」作為自殺方式結束自己生命的人,叫三島由紀夫,死於1970年11月25日。 三島由紀夫自幼便在文學上顯露出了極高的天賦。1941年,16歲的三島由紀夫就當上了《輔仁會雜誌》的主編。1944年10月,三島由紀夫的短篇小說《百花怒放的森林》由七丈書院印刷出版,成為他的出道作品,從此以後他從一個業餘的文學創作者正式進入了專業作家的領域。
  • 最後一個切腹自殺的日本男人:1970年11月25日三島由紀夫切腹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薩沙講史堂第一千三百七十八期】(歷史系列第671講)最後一個切腹自殺的日本男人:1970年11月25日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在東京市谷駐屯地的陸上自衛隊東部方面隊總監部(軍區指揮部)鼓動兵變失敗後,切腹自殺身亡
  • 三島由紀夫自決之時,一位小夥子也隨他去了,聊聊盲目追星那些事
    序言五十年前的11月25日,日本文豪三島由紀夫自導自演了一出鬧劇,他率領四名同夥,扣押了日本陸上自衛隊東部總監,並企圖發動政變,但失敗了,他隨後以武士的最悲壯的方式切腹自殺,這也給他的文藝人生來了一個戲劇性的收場。
  • 三島由紀夫和他的「女神」們
    原標題:三島由紀夫和他的「女神」們從少年時期自己構建出獨一無二的三島式美學開始,三島由紀夫就具備了一雙慧眼,這雙眼睛關注文學、關注戲劇、關注電影、關注美術,同時,也關注女性。人們也能輕而易舉地在他的人生軌跡中,發現一些各具風情的女性的身影。三島由紀夫的人生也因她們變得浪漫多彩。
  • 川端康成與三島由紀夫
    1946年的新年假期裡,身為法律系大學生的無名作家三島由紀夫帶著手稿前去拜會川端先生,川端康成認為創作之佳,足以推薦給文學雜誌。就這樣,這篇名為《香菸》的短篇小說發表於當年夏天的《人間》雜誌上。三島由紀夫憑藉此文正式登上戰後文壇的舞臺。  1947年秋,三島通過了文官考試,正式在大藏省任公務員。儘管如此,三島對仕途並無野心。他潛心致力於下班後的短篇小說寫作。
  • 餘華:三島由紀夫的寫作與生活
    中國著名作家餘華曾寫作《三島由紀夫的寫作與生活》紀念三島,後收錄於文集《我能否相信自己》(99讀書人/明天出版社,2007)。 在三島由紀夫作品中,《憂國》這部短篇的重要性,一定程度上來自於他後來自殺所產生的影響力,作品裡武山中尉自殺的動機和自殺時的壯烈,與六年後三島由紀夫在市谷自衛隊總監室切腹自戕時幾乎一致。他驅車前往自衛隊時這樣說:「六年前我寫了《憂國》,現在又寫了《豐饒之海》,沒想到今天自己要實際表演了。真想像不出再過三小時我們就要死的樣子是怎麼樣的。」
  • 三島由紀夫10句精華語錄,體會他作品中的極致美學,太震撼了!
    三島由紀夫是我很喜歡的一位日本作家,他的文字充滿陰鬱美、暴力美,作為一個作家,他太具有代表性了。作為一個人,他太獨特了。三島由紀夫出生在1925年1月14日,今天是他誕辰95周年。他的代表作有《假面自白》、《金閣寺》、《豐饒之海》,前兩本我有幸讀過,真的是絕美的文字,極細膩的寫作手法,豐富的內心世界,和處處體現的幾乎瘋狂病態的美、極端的美,對人體的迷戀,對死亡的迷戀,這都是他作品帶給我的感覺。三島由紀夫一生創作了21部長篇小說,80多部短篇小說,還有30多個劇本。其中有十部左右被改編成電影。
  • 1970年三島由紀夫切腹自盡,川端康成親自到場,卻說:該死的是我
    1970年時,著名作家三島由紀夫切腹自盡,數百位作家到場,但只有川端康成被允許進入現場,並對旁人說:該死的人是我!川端康成為何說出這樣的一番話呢?這一切或許要從川端康成的童年說起。川端康成漸漸在日本文壇嶄露頭角,而他也遇到了自己的忘年之交——三島由紀夫。川端康成 三島由紀夫對於三島而言,川端康成是他的老師、朋友、文學路上的指明燈。對於川端康成而言,三島是他一生少有的知己。
  • 三島由紀夫小名的由來
    唐月梅寫了一本關於三島由紀夫的作品《怪異鬼才》,寫得很有味道。讀了一部分,寫了三島由紀夫的童年,也是在這本書裡,我才第一次記住了三島由紀夫的真實名字,叫平崗公威。因此,在三島由紀夫出生的時候,祖父就在一張紙上寫了平崗公威四個大字,並放在一個盒子裡。自此,平崗公威就成了三島由紀夫的名字,而三島由紀夫是在平崗公威走上文學道理之後,他給自己取得筆名。不過,讓我沒有想到是,平崗公威的童年基本上在祖母的那間門窗緊閉、陰暗的潮溼的充滿著病人的氣息的屋子裡度過。
  • 三島由紀夫|寫作和生活的邊界
    然而寫作伸張了人的欲望,在現實中無法表達的欲望可以在作品中得到實現,當三島由紀夫「我想殺人,想得發瘋,想看到鮮血」時,他的作品中就充滿了死亡和鮮血。從這一點來說,三島由紀夫的寫作有助於他作為一個人的完善,使個人的雙重性得到了互相補充,就像他自己所說的「既當死刑囚,又當劊子手。」另一方面,寫作使他的個人慾望無限擴張,他的現實生活卻是越來越狹窄。
  • 日本湘南文化之旅:從三島由紀夫到夏目漱石,淺談鎌倉文學的蛻變
    鎌倉幽微而美的昭和氛圍,經常出現於日本電影中,例如日本導演小津安二郎的電影《麥秋》、《晚春》,或如日本二十世紀的作家三島由紀夫、太宰治、川端康成等人經常駐足於此,思考、散步與創作。層疊而上的鎌倉浪漫於是如此地被種下且持續地被賦予。
  • 高橋睦郎 晚霞、性和三島由紀夫
    高橋睦郎的直言不諱吸引了作家三島由紀夫的注意。他邀請高橋睦郎共進晚餐,並為他的第三部詩集《沉睡、侵犯和墜落》作序,由此開始了兩人六年亦師亦友的同性情人生活,這段關係一直持續到三島由紀夫切腹自盡。三島由紀夫自殺後,高橋睦郎動了辭職的念頭。他在一家廣告公司工作,業餘時間寫作。老闆建議他暫時放棄專職寫作,並減免了他一半的工作量。
  • 憎惡文學的三島由紀夫,為何成為了大作家?
    佐藤:那一年我15歲,事件發生後,整個社會都沸騰了。連續好多天的報紙都在講三島由紀夫自殺的事件,電視和廣播也幾乎沒有別的消息,好像整個日本都在談論這件事。周刊雜誌也聞風而動,連續幾周都有關於三島由紀夫的文章,許多月刊則乾脆出了三島由紀夫特集。圍繞三島由紀夫自殺的話題,熱度持續了很久。
  • 【BBC精讀】三島由紀夫:一位日本作家的奇聞
    起初,士兵們都沒有說話,或者說他們被嚇到了,但是很快,此起彼伏的鬨笑淹沒了三島由紀夫的聲音,他退回屋裡,說:「他們都沒聽懂我在說什麼。」緊接著,跪下來,以武士的方式切腹自殺了。 2. Mishima’s death shocked the Japanese public.
  • 他是三島由紀夫的迷弟,設計的作品暴露了日本人無法忍受的東西
    在《人生海海》裡,橫尾忠則坦言自己是作家三島由紀夫的粉絲。偶然的機會,橫尾忠則去幫以三島由紀夫為主題的攝影集做一些輔助工作,得知偶像也曾在同一所房間待過後,「我覺得房裡的空氣好像也因為三島由紀夫而產生磁場,不知不覺深深吸了一口三島由紀夫呼吸的空氣」。在那位被扣過茶碗的高橋睦郎的引薦下,橫尾忠則終於見到了三島由紀夫。
  • 三島由紀夫對川端康成和太宰治的態度,為何截然不同?
    佐藤:如果讓我說三島由紀夫的魅力,我會說他的視野之廣闊、緯度之大。三島由紀夫對社會與人有著自然而然的批判態度,但他不是作為一個反社會分子去批判自己身處的這個社會,而是具備更加激烈的「社會脫離性」。因此,三島由紀夫也不會變成那種在作品中暴露出自己弱點的作家,從這個角度來說,他恐怕對川端康成也有一些厭惡。您有沒有偏愛的三島由紀夫作品呢?佐藤:這個問題挺難的,我可能得說,手頭正在看哪本,哪本就是當時的自己最偏愛的。我現在並不會因為書中情節的展開或是人物的心理活動而產生太大的情緒變化。
  • 雙面三島由紀夫:一面卓越的文學才能,一面讓人困惑的偏激心理
    三島由紀夫是二戰後世界知名的日本作家。他聞名於世的原因一方面在於其卓越的文學才能,另一方面則在於他奇特而偏激的美學主張和政治上的異常舉動。三島由紀夫的作品有很多人喜歡,但對作家本身如何評價?孩童時期的三島由紀夫日本戰敗後第二年,三島受到川端康成的賞識,在川端的舉薦下發表了小說《菸草》。三島的作品充滿貴族氣質,這與他出生的家庭有關。他出生官宦世家,祖父平岡定太郎曾任福島縣知事等職。
  • 三島由紀夫:奇怪的信念推動著作家瘋狂而天才的一生
    作家三島由紀夫的面具則是「超級男人氣」;他健身鍛鍊,追求完美的體型;痴迷於武士精神,對劍產生崇拜情緒;做過演員,然而對男子漢氣概的表現不甚成功;同時,他還沉溺於施虐和受虐,對自殺和獻身有極大的興趣。似乎迷戀健身的原因之一也是三島由紀夫想把自己改造成完美的祭品,留給世人一具漂亮的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