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對於婚姻的態度是極為慎重的。在古代,總是要挑選黃道吉日、測生辰八字、選最隆重的儀式,才結為連理。這也體現了對於婚姻的重視程度。
如今婚姻似乎已經成為了一件快消品,合則來,不合則去,兩個人之間發生一點矛盾和摩擦,就會把離婚的事宜提上日程。
但是婚姻是一份莊重的承諾,豈能當作兒戲?在面對婚姻困局的時候,不妨想一些折中的途徑和方法,挽救一下婚姻,看能不能重新撿回失去的感覺。
看看鄧女士的做法是不是對你有一些借鑑意義?
01
鄧女士和自己的丈夫都是獨生子女,所以他們的性格都比較自我且強勢。
在遇到一些問題的時候,都不願意選擇妥協和讓步。
在結婚之初,因為愛情的火苗還比較濃烈,所以即使發生一些矛盾和摩擦,那麼最終也會以和好如初。
但是隨著兩個人結婚的時間越來越長,他們更多的時候都會選擇冷戰。最後,鄧女士忍無可忍,主動提出離婚。
雖然兩個人愛過、相互溫暖過、相互扶持過,但是鄧女士覺得兩個人的性格本就不合適,與其捆綁束縛在一起,只會讓兩個人變成仇人。
鄧女士的前夫並沒有馬上答應她的提議,他思慮再三,提出了離婚不離家的方案。
02
鄧女士的前夫認為,兩個人有共同的孩子,如果真的斷得一乾二淨,那麼對孩子的成長也不是好事。所以不如各退一步,離婚不離家。
兩個人不再保持夫妻關係和名分,但是仍然住在同一個家中,那樣孩子就感覺不到家庭的變化。他們也可以有更多共同陪伴孩子的時光。
其實,對於前夫的這種提議,鄧女士也非常的心動。因為當她冷靜下來的時候,覺得自己與前夫之間雖然發生很多矛盾摩擦,但是兩個人之間並沒有鬧到水火不容的地步,前夫對自己也沒有根本性的傷害。
畢竟離婚對於兩個人以及孩子來說影響都太大了,他們難以承擔那樣的後果。
所以,離婚不離家的形式也可以讓兩個人有一個緩衝期,有時間和空間想一想這段婚姻對於自己的價值和意義。那麼,等兩個人都平靜以後再做出更為理性的決定,對於兩個人來說應該是都有好處的。
03
如今,鄧女士與自己的前夫之間維持這樣的狀態已經有三年了。
兩個人解除夫妻關係之後,像朋友一般的相處方式反而變得更自在了,也解除了很多之前的誤會。
因為以夫妻的名義相處,兩個人對對方都會有更多的要求,希望從對方身上得到的越多,那麼失望也就越多。
然而再變回朋友之後,他們忽然察覺到了對方身上被自己長久漠視的優點。
現在兩個人經常一起做飯,一起吃飯,一起看電視,一起陪孩子玩耍,日子過得比以前還要瀟灑自在。
所以現在鄧女士覺得自己似乎又找回了與前夫之間戀愛的感覺。她也非常慶幸自己當初做了這樣離婚不離家的選擇。
結語:其實,男人和女人都應該明白,婚姻不是兒戲,既然選擇邁入一段婚姻,那麼就應該做好面對婚姻中坎坷和摩擦的準備。
兩個生活在完全不同家庭的男女各自走出來,組建一個新的小家庭,必然要經過各種磕磕絆絆,必然要磨去很多稜角。
如果死抱著自己的準則和原則不放,一切以自我為中心,那麼這段婚姻早晚會走向終結。
所以在婚姻中要學會包容和理解,在面對矛盾和摩擦的時候,學會妥協和退讓。
在婚姻走的萬分艱難的時候,去尋求更為合理的解決途徑和方法。只有這樣才是對自己的負責,對伴侶的負責,以及對婚姻和家庭的負責。
-END-